去年朋友圈就被ROG的Z490吹雪刷爆了,最近又被刷到ROG升級了最新的Z590版型吹雪,稍微看了一下配置,這一次的升級確實有點猛。除了PCIe-4.0的全面支持外,還加入了11代intel支持的雷電4接針,全帶寬跑滿的拓展性太有吸引力了,供電和接口也全線升級,而且自帶了WiFi6模塊。前段時間入手了一塊Intel i7-11700K,雖然手里的Z490主板也能支持,但要想體驗到全部功能,只能升級到Z590版型。
說起來,ROG的吹雪系列之所以這么招人喜歡,顏值高自然功不可沒,最重要的還是配置的取舍特別精準。
接口、帶寬、供電這些比較核心的部分都不縮水,做工和顏值有這么上等,自然會用腳投票。既然ROG Z590吹雪升級的這么猛,首發(fā)價格同前代持平,對比一下配置,還算比較良心的價位,必須要入手作為主力辦公機器。
開箱&細節(jié):
這一次Z590的吹雪在包裝的設計上非常漂亮,雖然宅氣有點重,但吹雪的消費者就是喜歡這個調調(擦口水),這個味道就對了。顏色明亮多彩不說,整個包裝的質感和圖片展示都非常細膩,非常不錯。
在側面印有這一代Z590吹雪的完整代號—Z590-A GAMING WiFi,在Z490版型上預留了WiFi模塊的插槽,這一次直接集成到主板上,好評。
打開主板就可以看到四周碩大的散熱模塊,這一次ROG將燈板和LOGO結合在了一起,看來是深諳玩家的心聲,一個會發(fā)光的“敗家之眼”太吸引人了。
供電上的升級就非常大了,這一次ROG Z590的吹雪直接升級到14+2項供電規(guī)格,超頻潛力確實很爆炸。在供電這塊,ROG吹雪系列一直沒有讓秋葉失望過,上一代12+2的供電規(guī)格也是當時非常猛的配置,這一次升級也毫不吝嗇。
供電接口部分使用了8+4PIN的規(guī)格,與Z490版型配置持平。
CPU底座就是10代和11代Intel CPU的LGA1200,這塊主板可以向下兼容10代CPU。如此強大的供電,堪比Z490-E,價格還更低,如果喜歡CPU超頻的話也是個不錯的性價比選擇。
PCIe顯卡接口升級到PCIe-4.0,可以更好的適應NVIDIA RTX 30系列顯卡的帶寬需求,只是性能提升有限。至于硬盤接口提供了2個PCIe-3.0 +1個PCIe-4.0的M.2接口,高速硬盤的提升還是有感知的,可以等后期加裝嘗試一下PCIe-4.0的SSD。
每個SSD插槽上都有散熱馬甲,這個細節(jié)不錯,沒有區(qū)別對待,好評。
4條內存插槽也進行了升級,頻率最高支持升級到5333MHz,最大單條容量保持128GB大小。在插槽上加入了OptiMem II的內存優(yōu)化技術,可以減少干擾,提高內存的兼容性和更高頻率上線。
神光同步肯定是吹雪上少不了的,這次的Z590吹雪升級了神光同步的配置,3個5V3針的ARGB+1個12V4針的RGB,對于秋葉這樣喜歡玩燈的玩家非常友好。
IO接口的升級也是最大的亮點,USB2.0的接口提供了4個,妥妥夠接外設了,還有4個USB-A使用了USB 3.2 GEN2的速率,Type-C接口也是USB3.2 Gen2的協(xié)議。拓展接口方面的升級非常大,視頻接口除了常規(guī)的DP外,HDMI也照例升級到HDMI2.0,音頻接口加入了Type-C音頻支持,芯片也升級為ALC4080。
網絡接口上加入了WiFi6天線的位置,如果使用的是WiFi6協(xié)議的話,不用自己添加WiFi網卡了,AX200足夠使用了,還有2.5G的有線網口使用。
背面大大的大眼睛高調得不要不要,ROG也知道玩家喜歡這個“卡姿蘭大眼睛”,這次直接印在了PCB板背面,就是平時看不到,可惜了。
裝機體驗:
CPU就使用剛入手的i7-11700K,8核心16線程,最后一代14nm的驕傲。需要注意的是,在CPU插槽部分有一擋板蓋,考慮到未來保修,還是和包裝內的配件放在一起比較好。
內存使用金士頓駭客神條的Fury雷電系列,兩條16GB的DDR4 3733MHz組32GB雙通道。ROG Z590吹雪支持XMP,金士頓的內存對于雙平臺支持都比較完善,可以支持自動XMP超頻。
固態(tài)選擇的是金士頓的A2000 1TB版本,支持PCIe Gen 3.0x4協(xié)議,而且支持各種硬件加密協(xié)議和安全套件,算是性價比不錯的偏商用固態(tài),大容量用起來也不心疼。
電源使用了安鈦克HCG850,這是安鈦克的高端電源系列,850W的功率可以滿足整個主機的運作,安裝的時候找準角度就可以輕松裝入,全模組電源走線也比較容易,背面除了獨立開關外,還有Hybrid Mode功能,可以在低負載的情況下更加靜音。搭配使用了靜音風扇,通過溫度智能調節(jié)停轉、安靜以及強勁三個模式。
安鈦克HCG850的體積在同功率電源里算是非常小巧的,但是轉換效率非常高,使用的DC to DC的電路架構,采用了100%日系電容,用料非常扎實。工作溫度相比其他電源也更高,一般的電源工作溫度在40℃左右,安鈦克HCG850可以在50℃左右的溫度下正常工作。
機箱選擇了鑫谷開元T1,支持到E-ATX主板+3風扇長顯卡的規(guī)格,內部空間非常充裕,就如剛才提到的,總有裝不滿的感覺。原生支持360水冷,如果有420規(guī)格水冷的話,也可以前置安裝,大就完事了,誰能不喜歡?
側透的面板放在桌面上也非常好看,在裝入360水冷后,依舊顯得非???,別的不說,至少這個機箱內的散熱心里有底。對于升級了RTX30系列顯卡的人來說,換一款大機箱似乎已經成了標配,加大加厚的顯卡加上非常大的散熱壓力,小機箱已經越來越不夠用了。
散熱方面依舊使用的是超頻三GI-CX360水冷,這枚水冷可以算是秋葉的Daily driver了。水冷頭的頂蓋設計也非常漂亮,直接看上機效果,窄邊框的設計搭配1680萬色的ARGB還是非常精致的,水冷頭頂蓋的LOGO設計也一點不拉跨,上機效果非常滿意,值得一提的是,水冷頭的LOGO可以旋轉,這對于忍受不了LOGO是歪著的強迫癥患者絕對是福音。
所有燈光效果都可以進行同步,整個機箱內的RGB相得益彰。風量、轉速和噪音之間的權衡也非常不錯。軸承是液壓軸承,轉速可以在1000-2000RPM,支持轉速的自適應功能。如果散熱壓力不大,水冷基本沒有聲音。就算是滿負荷運行,超頻三GI-CX360水冷也沒有任何壓力。
搭配ROG的神光同步,機箱內所有的RGB燈效都非常統(tǒng)一,使用AURA Creator組件還可以自由搭配模塊化的燈效設置。論玩燈,還是ROG內行,吹雪高的顏值肯定要搭配好看的RGB燈光才能相得益彰。
裝好主機看看這套ROG Z590吹雪搭配Intel 11代處理器能擦出怎么樣的火花吧。
性能測試:
首先用R23跑了一下測試,在i7-11700K的默頻下,單核跑分為1596,多核跑分為15094。
通過CPU-Z查看一下i7-11700K的基本信息,14nm的制程,TDP提升到125W,超頻肯定少不了,ROG Z590吹雪的供電肯定可以支撐的住。
在默認頻率狀態(tài)下,CPU-Z的基準測相比i7-10700提高已經比較明顯了,在全核心超頻到5.0GHz,電壓為1.35V的情況下,CPU基準跑分又有了一定提高,多核分數提升明顯。
在CPU壓力測試下,i7-11700K可以保持4.97GHz的頻率,溫度控制的不錯,核心溫度只有62℃。
最后測試一下Z590吹雪對內存的支持如何,內存跑分中,使用Z590吹雪的自動XMP超頻,內存頻率為3733MHz,讀寫和拷貝都在50000MB/s以上,速度不錯,延遲為78.9ns。
值得一提的ROG的BIOS對于超頻玩家太友好了,Z590吹雪支持AI智能超頻,極大簡化了超頻步驟和上手難度,鼠標點點就搞定了,非常方便。
總結:
這一次ROG對于吹雪系列的升級確實誠意滿滿,加量不加價的使用體驗。這塊Z590吹雪搭配白色側透機箱的顏值確實有的一打,哪怕是堆料,這個料堆得也確實香。相比無腦最高配的型號,Z590吹雪在功能取舍上做得真的不錯,做工和外觀也讓人流連忘返,誰能拒絕高顏值的東西呢?
升級11代CPU的主板,在國內只有Z490可以,相比之下,Z590版型的吹雪性價比凸顯。無論是雷電4接針的加入還是內置無線網卡,這些配置都顯得非?,F代,聲卡的升級對于游戲的體驗也有非常大的進步,痛點就是被ROG拿捏得這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