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6g0kr"><small id="6g0kr"></small></ruby>
  • <dd id="6g0kr"></dd><ruby id="6g0kr"><small id="6g0kr"></small></ruby>

    成人特级av手机在线观看_亚洲图色成人_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_亚洲,欧美精品._男女无遮挡免费网站观看_国产精品成人在线_国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网站_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

    免費10%的性能提升香嗎?我用這套 11700K + Z590 吹雪 + 3060 天啟試試    

    電腦配件 05-06 12:43:01 1 0

    前言

    3A 平臺在 Zen3 + RDNA2 + X570 主板有 SAM “顯存智取”技術的加成,可以提升顯卡的性能。而 NVIDIA 這邊也反應迅速,宣布很快就有相應的技術推出,讓 N卡的用戶們在更廣大的平臺上享受性能加成。

    最近,Resizable BAR 技術來了,它可以解鎖 CPU 訪問內(nèi)存的限制,讓 CPU 徹底訪問顯存,最主要是帶來了支持多任務協(xié)同傳輸,大幅提升數(shù)據(jù)的處理能力,徹底發(fā)揮 GPU 顯存的潛力,從而給游戲性能帶來進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 RTX 3060 出廠的時候已經(jīng)刷入了最新的 vbios,所以就可以直接跳過刷顯卡 bios 的操作,直接在主板的 bios 里開啟對應的選項,即可實現(xiàn) Resizable BAR 技術。而更早發(fā)布的 RTX 30 系列顯卡,則需要刷入 vbios 才行哈。

    同時,Resizable BAR 技術也需要最新的 CPU 才可以支持,intel 這邊必須 10代酷睿或 11代酷睿以及配套的主板,AMD 這邊就需要 Zen3 CPU + 配套的主板了。

    當然最好是支持 PCIe 4.0 的,比如 Z590 / X570 / B560 / B550 這一類,才能完美的發(fā)揮 Resizable BAR 的全部實力。


    測試平臺

    CPU

    ▲ CPU 選用 intel 最新的 i7 11700K,之前京東購買的國行正品。

    ▲ 國行是三年保,并且有說明書跟質(zhì)??ǎ€有一張 intel 的貼紙,可以貼在機箱上。

    ▲ 11700K 之前上機了,所以兩側有壓痕了。


    主板

    ▲ 華碩我從 Z77 時代以來,推出 -A 系列后,都一直是性價比的出色代表。而 Z170-A 開始,它換上了白色涂裝,在 Z490-A 時代,它有了新的代號——吹雪主板,并有了擬人形象——吹雪姬。這次我將使用的就是它的最新系列, Z590-A 吹雪主板。

    它的外包裝就是很符合雪的印象——白色為主體。

    ▲ 背面也是白色,并且有主板的主要特點跟縮略圖。

    ▲ 我們先來看看主板吧,華碩的主板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全自動化生產(chǎn)線,因此做工有了穩(wěn)定性的保證。主板以黑色為 PCB 的主體顏色,散熱片全部采用白色作為配色,有山水畫的意境,主板用料扎實,拿在手上沉甸甸的。華碩一直致力于 AI 智能優(yōu)化技術的提升,這讓玩家可以即插即用,享受超高性能,在使用時更加省心。

    ▲ 來看看 CPU 供電區(qū)域。厚實的蒼雪裝甲,加上新潮的電競涂裝,除了更養(yǎng)眼之外,還可以最大程度的借用 CPU 散熱跟機箱風道實現(xiàn)靜音散熱。

    ▲ 拆除厚重的散熱片之后,可以看到 CPU 供電的真容,采用 12+2相 供電模組設計,全封閉的超合金電感,高品質(zhì)固態(tài)電容,加上 Dr.MOS 數(shù)字化供電控制,為 CPU 運行提供澎湃動力。

    ▲ CPU 供電接口為 8+4 PIN 供電接口,內(nèi)里采用采用 ProCool II 實心接針,可以提升最大承載電流。8pin 的接口還做了強化處理。

    ▲ 支持 2組雙通道內(nèi)存同時使用。開啟 OptiMem II 內(nèi)存優(yōu)化技術調(diào)校技術后,可以挑戰(zhàn) DDR4 5333MHz 這一頻率。

    同時我們看到吹雪主板針對 11代酷睿的高發(fā)熱,在 CPU 附近區(qū)域安置了 3個 4pin PWM 風扇供電口,配合上出色的 Ai智能散熱技術——FAN XPERT 4,可以實現(xiàn)冷又靜。

    “你要相信會有光”所以配套了 ARGB 12V / 5V 的全套插針接口,搭配 ARUA ARGB 生態(tài)鏈,可以實現(xiàn)你想要的光。

    ▲ 我們來看看下半?yún)^(qū)域,3條 M.2 接口都有厚實的散熱片加以覆蓋,三條 PCIe 全尺寸插槽都有進行加固處理。

    第一條 M.2 插槽與 PCIe 插槽為直連 CPU PCIe 控制器,搭配 11代酷睿,可以開啟最高 PCIe 4.0,實現(xiàn)高速傳輸。

    ▲ 單層扁平化 SATA 6Gbps 接口,一排6個,就算插上顯卡,也可以根據(jù)手感插上 SATA 接口了。

    ▲ 針對 M.2 PCIe 4.0 SSD 的高發(fā)熱情況,第一槽的 M.2 接口還附帶了背部散熱芯片,這樣對 M.2 形成了立體的散熱。

    ▲ 再裝 M.2 SSD 的時候發(fā)現(xiàn),Z590-A 吹雪已經(jīng)提供 M.2 快速免工具安裝部件,可以讓 M.2 SSD 快速、牢固的固定在主板上。

    ▲ 目前已有網(wǎng)友實現(xiàn)了 M.2 PCIe 4.0 超高的讀寫能力。

    ▲ 主板下方還提供另外一組 ARUA ARGB 5V 和 12V 的接口,此外還有日常需要用到的機箱前置接口都可以在這里找到。


    ▲ 板載聲卡為 Realtek ALC S210,搭配上 SupermeFX 音效技術,會有非常出色的聽覺效果。

    ▲ i/o 接口區(qū)域已經(jīng)預裝了白色的 i/o 擋板,從左到右依次是 HDMI、DP 集成顯示輸出接口,BIOS FlashBack技術自動化開關,USB2.0、USB 3.2 Gen1 Type A 接口,以及USB 3.2 Gen2 Type C 接口,2.5G 高速網(wǎng)絡接口,以及 AX200 無線網(wǎng)卡,板載 7.1 聲道輸出接口。

    ▲ 此外 CPU 供電背面還有配套的電容。

    ▲ 主板背面是 ROG 敗家之眼的涂裝。

    ▲ 配件十分豐富,無線網(wǎng)卡天線已經(jīng)安裝之外,這里面的亮點是—— M.2 免工具安裝套件以及一條 Type C 延長線,很多不提供 Tpye C 的主板,玩家們不用抹黑去機箱屁股找插口了。其他的配件我們在 ROG 系列里面都看過了,一如既往的 ROG 風格。


    顯卡

    ▲ 這次咱的顯卡,還是之前搶到的 索泰 RTX 3060 天啟。天啟系列的這個封面我非常喜歡這種風格,很具有禪意。

    ▲ 背面是 3060 天啟的賣點介紹。

    ▲ 3060 天啟的正面外觀,采用 3 把靜音風扇進行散熱,整個顯卡的散熱規(guī)模非常巨大,帶來的好處就是運行時候非常靜音,散熱效果極為出色,甜甜圈滿載20分鐘,溫度僅為 62℃。

    ▲ 兩側的風扇略大一些,11葉的扇葉采用了“仿生鯊魚盾鱗設計”,可以提供更大風壓,同時減少運行噪音。

    ▲ 中間就是“天啟”系列的正面外觀最大特點——啟世之環(huán)。3060 天啟在運行時,會有十分酷炫的 ARGB 光效,如果想要個性化設定,還可以通過 app 加以調(diào)節(jié)。

    ▲ 頂部更多的朝向玩家,這一區(qū)域一直是索泰的特色,正中間的 索泰 LOGO 可以跟“啟世之環(huán)”形成 ARGB 聯(lián)動效果。右側的 2 * 8pin 顯卡外接供電口,可以讓絕大部分的取電在這里完成,最大幅度的保護主板。

    ▲ LOGO 與 外界供電口近照。從這里也可以看到 3060 天啟厚實的散熱片塔體,非常規(guī)模巨大的塔體,加上冰脈復合熱管、加上冰鏡導熱膜組,可以把熱量快速散發(fā)出去。

    ▲ 隱藏在 LOGO 下方的是背面的 ARGB 靜音散熱風扇的信號/供電口。 3060 天啟因為發(fā)熱量并不高,所以沒有配置這款風扇。不過玩家可以通過淘寶自行購買,來增加酷炫效果。

    ▲ 貫通式的顯卡金屬背板,可以提高顯卡的機械性能,同時對顯卡的元器件進行輔助散熱。背板上面有“天啟之翼”的涂裝噴繪。

    ▲ 索泰的顯卡現(xiàn)在并沒有易碎貼,方便玩家進行后期的補充硅脂操作。同時,索泰顯卡支持個人送保,售后非常出色。

    ▲ 顯示輸出接口都有防塵塞加以包裹,有3個 DP 接口,還有一個 HDMI 接口。

    ▲ 3060 天啟的復合冰脈熱管為4根,比3080 天啟少一根而已。

    ▲ 全新的天啟系列更加注重“天啟姬”ip 的培養(yǎng),推出了很多“天啟姬”的周邊。


    內(nèi)存

    ▲ 內(nèi)存都全方位漲價了,我這次內(nèi)存條選擇 宇瞻 NOX 暗黑女神 內(nèi)存條,規(guī)格為 DDR4 3600 8G*2 。DDR4 3600 的頻率正好是 Z590 的甜品性價比頻率。

    ▲ 暗黑女神的正面采用黑白配色風格,極致簡約的造型,很符合現(xiàn)代年輕人的審美。

    ▲ 背面與正面的樣子區(qū)別不大,唯一的區(qū)別就是多了銘牌貼紙。

    ▲ 暗黑女神立起來還是很好看的呀,頂部的 ARGB LED 燈珠在導光條內(nèi)部預埋,通電之后會有賽博朋克的感覺。

    ▲ 頂部正中有宇瞻的 LOGO ,就算在 ARGB 發(fā)光的狀態(tài)也可以看得清楚。


    SSD

    ▲ 金士頓發(fā)布了新品 M.2 NVMe SSD ——NV1 ,定位入門級。1TB 標稱 240TBW 的寫入量。這款 SSD 采用全盤模擬 SLC 加速,加速區(qū)域大概 270G 。

    ▲ QLC 跟 SLC 比例是 8:1,也就是如果 1TB QLC 全盤加速的話,只有 128G 的加速區(qū)域,如果 TLC 的話,加速區(qū)域 256G 正好接近 270G 的范圍。但是那個標稱寫入又只有 TLC 的一半。

    所以,有沒有一種可能是—— 2TB 的 QLC 模擬成 1TB 的 TLC,然后再實現(xiàn)全盤 SLC 加速。當大于 SLC 全盤加速之后,就是 QLC 的性能了?

    當然也有種可能是,還是采用 TLC ,但是主控渣渣,,一邊回收一邊繼續(xù)寫導致緩外過于慢,因為市場上在售的產(chǎn)品當時已經(jīng)有類似的情況了。

    ▲ NV1 金士頓承擔三年質(zhì)保。

    ▲ 背面是產(chǎn)品的多語言說明書。

    ▲ NV1 的外觀跟金士頓過往的盤體外包裝很像,都是藍色 PCB + 一張銘牌貼紙。

    ▲ 背面就是光面 PCB 了。

    ▲ NV1 很像U盤的開啟方式,開啟之后發(fā)現(xiàn)內(nèi)里還是文字說明,有趣。


    散熱器


    ▲ 11700K 開啟 AVX512 指令集滿載之后,會高達 380W 的滿載功耗,此時很多酷炫的散熱器都撐不住了。針對此情況,我決定選擇靜音、散熱高效的散熱器——海盜船 H150i Pro XT ,這款水冷官方保修五年。

    ▲ 背面是產(chǎn)品的特點。

    ▲ Pro XT 的冷排是 360 的尺寸,水冷管厚實,水冷頭功率強,能夠利用冷液快速將 CPU 熱量散發(fā)到冷排上,再通過三把靜音風扇排出熱量。

    ▲ Pro XT 的冷頭體積小巧,但是功率出色,采用 SATA 獨立為風扇供電,3pin 的水泵接口需插在主板上才能工作。

    ▲ 冷頭底座為純銅底座,已經(jīng)預涂硅脂。純銅底座內(nèi)部采用微水道,提高冷液與底座的接觸面積。

    ▲ Pro XT 配備了三把磁懸浮風扇,轉(zhuǎn)速可在 400~2400RPM 之間動態(tài)調(diào)節(jié)。

    ▲ 搭配扣具可以支持全平臺,而且可以十分方便的切換。此外還有條數(shù)據(jù)線,可以通過 iCUE 用來控制 ARGB 的燈效,以及風扇、冷頭的運轉(zhuǎn)模式。

    ▲ 要裝機之前,先把三把磁懸浮風扇裝上。

    ▲ SATA 供電線支撐三把磁懸浮風扇的供電,配合水泵的 micro USB - USB 2.0 數(shù)據(jù)線,實現(xiàn)對風扇、水泵的精準控制。此外,這條數(shù)據(jù)線還可以實現(xiàn)水冷頭 ARGB 的獨立控制。


    電源

    ▲ 電源采用美商海盜船的 RM850X 全模組金牌電源。它采用全日系電容,并且在溫控方面導入了風扇靜音運行曲線,在 40% 以下的負載不運轉(zhuǎn)風扇,而且支持 10年保修。

    頂部有 RM 850X 各個接口的數(shù)量

    ▲ 由于之前測試過,AVX512 滿負載的 11700K + 3060 不超過 600W ,這次換成 RM850X ,讓電源裕量更合適。RM850X 這款電源是標準的 ATX 長度,兼容性更出色,兩側的品牌型號的涂裝,讓電源無論正反,都能在朝向觀看者這一側正確識別。

    ▲ 背面可以看到 RM850X 的銘牌貼紙,以及另一側可以正向識別的品牌型號。AC 電源輸入端處有一張?zhí)崾举N紙,提示此電源已經(jīng)預先設置了靜音風扇轉(zhuǎn)速曲線,低負載時利用自然風道即可實現(xiàn)散熱,無需啟動風扇。

    ▲ 電源銘牌,除了看他各種安全認證,最重要的是查看 +12V 的輸出,850W,CPU 跟顯卡這兩個用電大戶全靠它。

    ▲ AC 輸入端,這里可以看到產(chǎn)品的銘牌,電源開關鍵比起 RM1000X 小,是正常的大小。透過密密麻麻的散熱孔,可以看到內(nèi)部的電子元器件以及扎實的做工。

    ▲ 模組電源的接口處,接口數(shù)量足以滿足 3080 這一級別的顯卡 + 11700K 的日常使用。

    ▲ 配件全家福。模組線用厚實的帆布袋加以包裹,還有一本非常厚的多語言說明書,以及質(zhì)???、AC電源線,扎帶、螺絲。

    ▲ 模組線是黑色的,然而由于黑色倒影版的關系,有點偏灰了,線材十分豐富。


    機箱

    ▲ 機箱這次選用美商海盜船的 678C 靜音側透機箱。這款機箱搭配頂置的 H150I Pro XT 散熱器還有著非凡的散熱效果——得益于 H150i Pro XT 向上出風,快速將機箱內(nèi)的熱量散發(fā),讓顯卡的運行溫度比開放式平臺還低,同時由于內(nèi)部諸多靜音的設計,還能減少運行噪音。

    ▲ 678C 這款機箱大規(guī)模采用磁吸式設計,這樣既保證靜音與密封性以及防塵性,又能使得防塵網(wǎng)等部件可以輕松拆洗。

    像前面板就是磁吸式的,輕松打開之后,可以看到內(nèi)里的磁吸式防塵網(wǎng),機箱前置支持 360 冷排安裝,自帶一個磁懸浮靜音風扇。

    ▲ 678C 的鋼化玻璃側蓋板一側是磁吸式的貼合,另一側靠近機箱后端的采用轉(zhuǎn)軸式,鋼化玻璃側蓋板是灰色側透設計,側蓋板也可以在安裝機箱配件時很輕易的往上一提,進而分開,單獨放置。


    ▲ 678C 的五金架構十分優(yōu)秀,內(nèi)里空間廣闊,EATX + 超長顯卡 + 雙360冷排都可以完美放置,當然這款機箱最大的缺點就是——太重了。

    機箱自帶三把磁懸浮風扇,頂部有光驅(qū)架,拆除完畢之后,可以支持最大 420 的冷排,我會在頂部安裝 H150i Pro XT ,所以我會把這把 14cm的磁懸浮風扇裝到機箱前置去。

    ▲ 左側有專門為背部走線空間而做的設計,同時,這些 HDD 硬盤架可以根據(jù)需求調(diào)整,讓 3060 天啟可以完美裝進去。

    ▲ 另一側的蓋板是內(nèi)置吸音海綿,而且這塊鋼鐵側板超厚實,厚度也十分驚人。

    ▲ 678C 的機箱背部有超廣闊的空間,可以容納下 3個 2.5英寸 HDD / SSD 的盤位,以及一個很方便拆除的 2 * 3.5英寸 HDD 硬盤架。電源倉長度足以容納下加長型 ATX 電源。

    ▲ 頂部還有一個風扇集線器,有外接 3pin 控制口跟 SATA 供電口,用以緩解超大機箱需要超多機箱風扇時,主板理線的難度。

    ▲ 看到這三個 2.5英寸硬盤位.....我突然感覺.........這機箱對于該死的挖礦來說太貴了,不然早就遭受礦工的毒手了。

    ▲ 機箱頂部可以使用磁吸式防塵網(wǎng),或者使用靜音頂蓋板。此外機箱底部還有可拆卸式的防塵網(wǎng),十分方便清理。就總體而言,678C 兼顧靜音、側透與散熱測試,同時還有超高的硬件兼容性,除了太重與略貴,沒有其他缺點了,白色顏值更高,可以考慮選擇。


    裝機

    ▲ 先把 11700K 裝到吹雪主板上,然后利用免工具裝入 SSD 與 內(nèi)存條,最后再把 N.2 散熱片裝回去。

    ▲ 接著裝水冷主板支架,裝好之后裝入機箱,然后調(diào)整硬盤架,調(diào)整風扇位置,再安裝水冷,電源、顯卡,最后接入供電線、信號線。剩下就是理線工作了——很多人的噩夢,不過 678C 理線空間非常出色,出線孔位置合理且豐富,理線起來十分簡單且美觀,當然技術好的,可以嘗試進一步美化。


    流光溢彩

    ▲ 華碩主板最出名的是啥?這個 敗家之眼 LOGO 啊。

    ▲ 這個 logo 在 i/o 盔甲上會更輕易識別,跟暗黑女神的 ARGB 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

    ▲ H150i Pro XT 的亮度較高,相機把它過曝了,我們單獨來看,就感覺十分出色。

    ▲ 整體的視覺觀感還是相當不錯的。


    測試準備工作

    ▲ 我系統(tǒng)已經(jīng)安裝完畢,是最新的 win10 20H2,這是一切的基礎,當華碩主板第一次進入系統(tǒng)后,無法識別網(wǎng)卡,不用擔心,ARMOURY CRATE 奧創(chuàng)游戲中心會幫你搞定驅(qū)動,十分的智能。

    ▲ ARMOURY CRATE 也可以幫你更新最新的驅(qū)動程序,只需點擊下載并安裝,剩下的就是等了。

    ▲ 接著就去 NVIDIA 官網(wǎng)下載最新的顯卡驅(qū)動,并且去顯卡品牌官網(wǎng)下載 Vbios,不過 3060 天啟在出廠時已經(jīng)刷入 bios 了,無需去下載并刷入 Vbios。


    要怎么開啟 Resizable BAR ?

    ▲ 這是未開啟 Resizable BAR 時,我們可以十分方便的從 GPU-Z 里面看到 未開啟。

    ▲ 奧創(chuàng)中心里面可以下載最新的主板 bios,下載完解壓到主板即可。

    ▲ 首先重啟開機按 DEL 進入bios,將主板 bios 更新到最新。

    ▲ 然后讓主板 bios 運行在 UEFI 模式——這是最關鍵的第一步,不過華碩的主板比較繁瑣,要先把 CSM 開起來,才能看到 UEFI 選項,設置啟動方式為 UEFI 之后,再關閉 CSM 選項。

    ▲ 然后進入高級選項——PCI Subsystem Settings——把上述圖中的“大于 4G 地址空間解碼”和“Re-Size Bar Support” 兩項開啟。

    ▲ 由于 RTX3060 無需刷入 vbios,所以我們在之前安裝過最新的驅(qū)動程序之后,就可以觀察到 Resizable BAR 已經(jīng)開啟,可以使用啦。Resizable BAR 對帶寬要求高,所以 PCIe 4.0 剛好是給 Resizable BAR 技術鋪平了道路。

    PCIe 3.0 也可以使用,但是效果不如 PCIe 4.0。


    理論測試


    ▲ 首先當然是 CPU-Z + GPU-Z 的聯(lián)合驗證,此時我并未開啟 Resizable BAR 。

    ▲ 利用 CPU-Z 的測試項目進行性能驗證。

    ▲ 國際慣例——國際象棋 16線程。比起之前的 10th 酷睿,性能的確提高了不少。

    ▲ CinBench R20 測試,可以看到 11700K 這顆 CPU 性能還是非常不錯的,跟 5800X 打得有來有回。

    ▲ CinBench R23 測試,屬于壓力型測試,性能比起 10th 酷睿強了不少。

    ▲ aida 64 內(nèi)存及緩存測試。

    ▲ aida 64 單鉤 FPU 壓力測試,測試時間為 20 分鐘,并記錄此時的功耗.......因為日常不太需要用到 AVX指令集,所以這個功耗比起日常使用高很多。最高溫度在 92℃ 之內(nèi)。

    ▲ Furmark 壓力測試,測試15分鐘后,溫度最高不超過 63 ℃ ,而且運行時整張顯卡非常安靜。

    ▲ NV1 的 Crystal Disk Info 顯示情況。

    ▲ NV1 Crystal Disk Mark 1GiB 測試塊項目進行測試。

    ▲ 目前就算 64GiB 的測試塊還是無法超出模擬 SLC 加速區(qū)域。現(xiàn)階段仍然不掉速。

    ▲ 理論測試成績的匯總,由于 3Dmark 項目并沒有享受 Resizable BAR 的加成,因此,本次直接放結果。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我們要來看看 Resizable BAR 技術能帶來什么樣的游戲體驗提升。


    游戲測試

    ▲ “最高特效(光追+ DLSS)”這一欄代表有光追跟 DLSS 都開啟,如果只有光追,則不開啟光追,只運行最高特效。“Resizable BAR”這一欄則是在前面的基礎上多開了 Resizable BAR 技術。

    游戲項目才是 Resizable BAR 能夠提升的重點,目前最新的 3A 游戲大作,都可以支持 Resizable BAR ,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游戲支持。

    一開始我以為 Resizable BAR 能夠提升性能的原因是——把小黑屋的性能解放出來,然而我深入 6 款游戲測試之后,我發(fā)現(xiàn)性能提升的奧秘在于——提升了最低幀的流暢度,比如《塵埃5》這款游戲更明顯,原先最低幀慘不忍睹,但是開啟 Resizable BAR 之后,最低幀直接大幅度上揚。

    在可以看到最低幀的 5 款游戲里面,11700K + Z590 吹雪 + 3060 天啟 在 Resizable BAR 開啟之后,都可以提升最低幀以及不流暢的幀數(shù)的流暢度,而最低幀往往就是人感覺卡的那一下,對人的觀感影響最大的因數(shù),開啟 Resizable BAR,能讓你感覺畫面更加平滑,進而感覺游戲更加流暢。

    ▲ 第一個游戲是《刺客信條 英靈殿》,(無光追 無DLSS),1080P下,11700K + Z590 吹雪 + 3060 天啟 在Resizable BAR開啟后,最低幀的流暢度得到了提升,進而使得平均 FPS 整體往上提升。

    ▲ 2K 分辨率(無光追 無DLSS)也有了相當?shù)奶嵘梢钥吹剑?1700K + Z590 吹雪 + 3060 天啟 在 Resizable BAR 開啟后,對于游戲的體驗可以適當?shù)奶岣摺?

    ▲ 大表哥2 (無光追 無DLSS)的提升非常不明顯.......

    ▲ 塵埃5(有光追 無DLSS,所以不開光追)這個項目上, 11700K + Z590 吹雪 + 3060 天啟 開啟 Resizable BAR 給我?guī)碜钪庇^感受的游戲,畫面變得更加平滑,不會有突然卡頓的感覺,兩個字——流暢。

    ▲ 《控制》支持光追跟 DLSS 2.0 ,本次測試開啟動態(tài)實時光線追蹤 RTX,并設置為最高,同時開啟 深度學習抗鋸齒 DLSS 2.0,然后測試 11700K + Z590 吹雪 + 3060 天啟 是否開啟 Resizable BAR 給游戲體驗帶來什么區(qū)別。

    無論是 1080P 還是 2K 分辨率,Resizable BAR 都可以讓游戲的不流暢幀更流暢,提升游戲的平滑性,從而提升整機在游戲的整體表現(xiàn)。

    ▲ 賽博朋克2077 也是支持動態(tài)實時光線追蹤RTX + 深度學習抗鋸齒 DLSS 2.0,游戲中采用“超級光追”設置,分別測試 11700K + Z590 吹雪 + 3060 天啟 是否開啟 Resizable BAR 帶來的影響,實際測試之后,發(fā)現(xiàn)無論是 1080p 分辨率,還是 2K 分辨率,都能讓畫面更加流暢,不平滑的低質(zhì)量幀更加平滑,整體更加流暢。

    ▲ 由于無主之地3 自帶的 benchmark 并沒有提供最低幀的記錄,所以我們用平均幀 FPS 來記錄吧,原理應該是跟之前的 5 個游戲一樣,11700K + Z590 吹雪 + 3060 天啟 開啟 Resizable BAR 后,都是讓不平滑的幀更加平滑,從而提高游戲體驗。


    總結

    ▲ Resizable BAR 并不能憑空提升顯卡性能,它能做的就是提高不平滑幀的 FPS ,讓整個游戲過程更加順暢,讓玩家獲得更流暢的體驗。 Resizable BAR 在 PCIe 4.0 的加持下,才能獲得最大的性能體驗。

    Resizable BAR 技術屬于解決卡頓的技術,非常實用,大家有條件的話,都開啟。

    免費10%的性能提升香嗎?我用這套 11700K + Z590 吹雪 + 3060 天啟試試   
    廣告聲明:文中若存在對外跳轉(zhuǎn)的鏈接(涵蓋商品鏈接、超鏈接、二維碼等各類形式),其目的在于為您呈上更多與內(nèi)容相關的產(chǎn)品信息,助您迅速甄別。但我們不對其做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煩請您謹慎參考,依據(jù)自身的需求與判斷來做出決策。

    17
    LV17爐火純青
    0 爆料
    196 原創(chuàng)
    6 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唐山市| 大石桥市| 忻州市| 乐东| 大竹县| 微山县| 同心县| 虞城县| 万州区| 青田县| 古蔺县| 常宁市| 平昌县| 都昌县| 东莞市| 池州市| 南城县| 临桂县| 额尔古纳市| 安龙县| 两当县| 西青区| 民勤县| 仁寿县| 当雄县| 安顺市| 建平县| 石城县| 久治县| 涞水县| 河西区| 永泰县| 达孜县| 台湾省| 石狮市| 思茅市| 嘉兴市| 天峻县| 收藏| 江源县| 靖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