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黃昏百分百,今天我將通過《靈媒》這款游戲為例子,為大家?guī)砀釉敿毜挠ミ_光線追蹤效果測試及介紹。
《靈媒》(The Medium)是一款由 Bloober Team 開發(fā)的恐怖解謎游戲,擁有獨創(chuàng)的雙重世界游戲設定,以及由Bloober Team的Arkadiusz Reikowski和以《寂靜嶺》系列聞名的作曲家山岡晃創(chuàng)作的游戲原聲帶。IGN得分8分,是一款充斥著驚悚,且絕不濫竽充數(shù)的心理恐怖冒險。
好了,背景介紹完了, 廢話不再多說,我們開車吧。
光追效果比較與技術介紹
所有圖片,左側為光線追蹤 Ray Tracing 關閉時的畫面,右側為 Ray Tracing開到最大時的畫面。
光線追蹤鏡面反射
▲首先是效果最明顯的鏡面反射,主角面對鏡面,在關閉光追的畫面上一片霧蒙蒙,而在右側開啟光追后則可以清楚看到主角以及其背后的物件在鏡子中的倒影,畫面變得明顯更加真實。
光線追蹤透明反射
光線追蹤透明反射與普通反射有不少相同之處,但它主要用于窗戶和玻璃等透明表面。透明反射可以讓一個表面既能實時反映背后的場景,又能顯示正面情況,進一步增強場景的真實性,提升整體沉浸感。
▲在這組圖片中,光線追蹤關閉時的畫面中,展示柜的玻璃上只有光柵化效果帶來的霧蒙蒙的反射,讓人感覺不到這是一塊玻璃。而光線追蹤開啟后,玻璃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室外的陽光透過窗子照射在玻璃上所留下來的透明反射,而且大家還可以透過沒有反射的縫隙看到柜子里面的罐子。
▲在這組圖片中,光線追蹤關閉時的畫面中,紅框部分內(nèi)的柜子玻璃上基本沒有任何反射,僅有人工放置的臺燈的影子,而在綠框的部分中,則有著十分不自然的窗戶的白色反光(因為窗戶上有著紅色窗簾,不可能有著如此強的白色反光)。而光線追蹤開啟后,柜子上可以看到主角與對面整個書桌的影子,綠框中也沒有那種不自然的白色反光。
▲在這組對比圖中,在未開啟光線追蹤的畫面中,整個畫面并沒有窗外陽光在柜子與地面上的反射。而在開啟光線追蹤后的畫面中,紅框部分有著窗外陽光的透明反射效果,而在綠框的地磚部分更是有著陽光在柜子玻璃上反射后落到地面上的二次反射,尤其是二次反射讓畫面更加具有沉浸感,尤其是在這種主打心理與氛圍的恐怖游戲中,光線追蹤可以是游戲效果再上一層樓。
光線追蹤漫反射
相較于光線在光滑平面上形成的鏡面反射那種清晰的影子,光線在諸如波動的水面或者其它不光滑的表面則會產(chǎn)生漫反射,只會反射出相似的形狀與光影,而并不會生成清晰的影子。
▲在這組對比圖中,在未開啟光線追蹤的畫面中,幾種藥液均為原有顏色,絲毫沒有受到上方紅光燈的影響,顯得十分不自然。而在開啟光線追蹤后的畫面中,液體則因為上方紅光燈的鏡面反射,原有顏色與紅色混在一起,變成了類似一種漆黑的顏色,畫面變得真實了很多。
▲在這組對比圖中,開啟光線追蹤后,地面上瓷磚與積水的漫反射清晰可見,而未開啟光線追蹤時,畫面則顯得干干巴巴,無法給人一種洗照片的房間那種陰暗潮濕的感覺。
光線追蹤環(huán)境光遮蔽
環(huán)境光遮蔽有助于定位物體,讓場景更有深度。這是一種陰影技術,它決定了落在場景中物體上的光線數(shù)量,模仿陰影在縫隙和復雜幾何體中 "聚集"的方式,表面、物體和其他游戲元素將自然變暗,否則會立體感不強。
▲將上一組場景圖放大,來看一看這個局部。在未開啟光線追蹤的畫面中,凳子與周邊的陰影融為一體,已經(jīng)很難分辨了,且光照在桌子上留下的陰影也并沒有明顯的分割線。開啟光線追蹤后,凳子變得更加清晰可見,墻上的陰影也不再那么糊作一團,亮暗區(qū)別也變得更加清晰了。
▲這組圖片的對比就更加明顯了,在未開啟光線追蹤的畫面中,紅框中玻璃顯得霧霧的,看不到里面的物品,綠框與黃框的暗部細節(jié)非常差,根本看不到綠框中的東西,而黃框中的大吊燈也需要十分努力才能分辨出來,藍框中花瓶與地毯的細節(jié)也基本上看不到。
而在開啟光線追蹤后,首先紅框中玻璃后面擺放的物品清晰可見,此時才能看到綠框中的雕塑的紋理,藍框中地毯、花瓶的細節(jié)也變得更加清晰,隨著黃框中暗部細節(jié)的增強,更是可以分辨出吊燈的燈架與上面的燈泡。這些主要都是得益于光線追蹤環(huán)境光遮蔽的應用。
DLSS帶來性能提升
眾所周知,使用光線追蹤技術會對游戲幀數(shù)有一定的影響。NVIDIA針對光追造成的性能下降推出了另一個獨門絕技DLSS(深度學習超級采樣)。
目前該技術已經(jīng)正式升級到了2.0版,相比以往性能和畫質的提升和優(yōu)化來的更猛。DLSS 2.0是通過基于 AI 的超高分辨率重新定義實時渲染,即渲染更少的像素,然后使用 AI 構建更清晰、更高分辨率的圖像,可以有效地在不犧牲畫質的情況下通過AI算法提升游戲的幀率表現(xiàn)。在《靈媒》中,DLSS 2.0的效果到底怎么樣,我們來測試一下。
▲本次測試的主要硬件為i9-11900K,iGame GeForce RTX 3080 Vulcan OC 10G,CVN Z590 Gaming Frozen,16G內(nèi)存。
▲在2K分辨率下,畫質最高,光線追蹤效果最高,在光線追蹤開啟,DLSS關閉時,游戲幀數(shù)為79FPS;而在光線追蹤與DLSS(性能模式)均開啟時,游戲的幀數(shù)則可達到149FPS,已經(jīng)可以跑滿2K 144Hz的顯示器。相對的,在開啟DLSS(性能模式)而關閉光線追蹤時,幀數(shù)可以提升至191FPS,從而讓3A大作的幀數(shù)效果甚至可以匹敵與電競游戲。
▲因為手頭暫時沒有4K顯示器,所以查詢了一下相似配置下,其他媒體在4K分辨率下的幀數(shù)情況,在關閉DLSS的時候,GeForce RTX 3060 Ti、GeForce RTX 3070、GeForce RTX 3080、GeForce RTX 3090的幀數(shù)表現(xiàn)分別為20.9FPS、24.9FPS、33.8FPS、38.9FPS,運行的均十分吃力,而開啟DLSS 2.0的性能模式后,幀數(shù)分別上升到了73FPS、81.6FPS、105.7FPS、118.9FPS。可見在DLSS 2.0的加持下,即使GeForceRTX 3060 Ti也可以暢玩4K的光追游戲大作,GeForce RTX 3080與GeForce RTX 3090更是能以超過100FPS的幀數(shù)來運行這種最新的游戲大作,實在爽得不行,尤其是在HDMI 2.1接口普及后,越來越多的電視均支持4K 120Hz,以后用大電視來玩光追大作,就別提多過癮了。
總結
隨著光線追蹤技術的進步以及游戲廠家對使用光線追蹤技術愈發(fā)熟練,光線追蹤在游戲中的效果會越來越棒,游戲畫面會越來越貼近于現(xiàn)實,未來也會有更多的支持光線追蹤的大作出現(xiàn)。所以,想要以最高的畫面效果體驗游戲,入手一塊支持光線追蹤的GeForce RTX 30系列顯卡還是十分值得的。同時,DLSS(深度學習超級采樣)技術在大幅提升游戲幀數(shù)保證光追大作流暢運行的同時還能夠進一步優(yōu)化游戲畫面,建議大家玩游戲時一定要開啟。
另外,此次評測使用的 iGame GeFore RTX 3080 Vulcan OC 10G,在做工和用料上可以說是整個市面上GeForce RTX 3080顯卡的金字塔尖了。另外,GeForce RTX 3080所采用的安培架構,得益于DDR6X顯存與成倍增長的CUDA數(shù)量,在RTX與DLSS同時開啟時可以在4K分辨率下流暢運行3A大作。
最后,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所幫助,還希望能夠收藏,點贊,打賞我,另外歡迎您的理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