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6g0kr"><small id="6g0kr"></small></ruby>
  • <dd id="6g0kr"></dd><ruby id="6g0kr"><small id="6g0kr"></small></ruby>

    成人特级av手机在线观看_亚洲图色成人_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_亚洲,欧美精品._男女无遮挡免费网站观看_国产精品成人在线_国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网站_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

    5800X 與 11700K 哪個更適合 CSGO 這一類對抗性較高的游戲呢?    

    電腦配件 06-22 14:52:55 12 0
    前言

    intel 終于把 11 代酷睿這個牙膏擠出來了,然而大家突然發(fā)現(xiàn),牙膏還會倒吸,這真是嘆為觀止啊。

    不過 intel 這次為 11 代酷睿升級了 CPU 架構,提升了單核性能,讓 11 代酷睿在單核性能上能跟 5800X 掰一掰手腕,那么我很好奇,在 CSGO 、 LOL 、DOTA2 這一類對抗性較高,對幀率敏感的網(wǎng)游上,5800X 與 11700K 誰更強呢?

    ▲ 5800X 與 11700K 的紙面性能對比,但凡手上有張老顯卡,都會眼睛不眨的選擇 5800X 。

    畢竟 11700K 真的讓整個世界都嘆為觀止,開了眼界,原來 intel 不止擠牙膏,還牙膏倒吸......

    ▲ LGD 咚咚咚, CN DOTA(睡覺 dota ),the best dota!


    組裝對比平臺

    ▲ AMD Ryzen 7 5800X,AMD目前來說沒換接口,所以從 Zen、Zen+、Zen2、Zen3 這么一路過來,外觀都是基本上一致的。唯一的區(qū)別只是最上面的型號,以及內里吧。這次 5800X 也不提供信仰散熱器了,我想大家都會購買頂級散熱器去壓制。

    ▲ intel 由于最近打擊散片,市面上都沒有單獨的散片了,都必須購買主板套裝,或者購買盒裝。11700K 就外包裝來說跟 10700K 差不多。當然這顆 11700K 是我從京東購買的。

    ▲ 當然內里最主要是這顆 11700K .


    主板

    ▲ AMD 5800X 的座駕是去年雙十二,我在京東購買的華碩 B550M 重炮手 WiFi,這塊主板十分均衡,價格適中,跟5800X 組成性價比套裝。

    ▲ intel 11700K 的座駕選擇華擎的 Z590 太極,這款主板自帶 USB 4.0 / 雷電4 接口,可以面向未來,不過價格也挺面向未來的。


    顯卡

    ▲ 顯卡使用 AMD 的 Radeon RX6800XT 公版顯卡,這款公版 6800XT 是這一類顯卡中最便宜的,但是卻是做工最出色的,性價比最高的一款型號了。

    ▲ 盒子內里的減震泡沫特地做成了 6800XT 渲染圖的樣子,磁吸式盒子的頂蓋上面印有歡迎加入紅色小隊的字樣。

    ▲ 拿開仿形防震泡沫保護墊,就可以看到公版的 RX6800XT 本體了,做工與包裝非常精致。

    ▲ 泡沫墊的背后還有說明書,由于網(wǎng)絡的發(fā)達,現(xiàn)在可以通過 AMD 官網(wǎng)下載最新的驅動程序了。

    ▲ 6800XT 的造型非常出色,令人見之一眼傾心。而 6800XT 更出色的是其做工與用料。整個外殼采用全金屬外殼加以輔助散熱,整張顯卡拿在手上非常厚實。顯卡采用略微越肩高,但是顯卡的尺寸完美控制在 267mm x 120mm ,讓這款顯卡的兼容性大大提高。

    更何況內里為了提高散熱能力而做的獨特設計——采用均熱板 + 石墨烯貼片來導熱,讓 GPU 的熱量快速傳遞到散熱塔體上,通過風扇快速散發(fā)。

    ▲ 6800XT 公版為 2.2槽 PCI 槽寬度,頂部的那一圈紅色熒光噴涂非常有特點,暗合紅色小隊的寓意。頂部的 RADEON 標識可以發(fā)出紅光,整個搭配相當漂亮、醒目。

    ▲ 整個顯卡在四周方向上完全閉合包邊,熱量從頂部與底部散發(fā)出去。整張顯卡的做工跟設計感無可挑剔。

    ▲ 三把散熱風扇非常具有設計感,風扇邊緣也用了強化圈技術,可以讓風壓更加集中,散熱效果更加出色。

    ▲ 底部為輔助散熱出氣口,可以看到內里的散熱塔體經(jīng)過了陽極氧化工藝,變成了黑色,耐腐蝕性高。

    ▲ 顯卡采用 8+8 pin 的顯卡外接供電,6800XT 滿載設計功耗 300W,非常出色的能效比。

    ▲ 顯卡背面有出色的顯卡背板,整個背板與顯卡外罩形成一個有機的散熱整體,對整個顯卡輔助散熱。背板上還有個“R”字母

    ▲ 還是沿襲 AMD 一貫的傳統(tǒng),全 MLCC 作為背板電容,穩(wěn)定性毫無問題。

    ▲ 顯示輸出接口,有 2個 DP 1.4 接口,一個 HDMI 2.1 接口,以及一個 Type C 接口,最大支持 8K 分辨率。PCI 擋板不承擔出風作用了,上面印有“RADEON”


    你們關心理論性能對比

    ▲ 首先是 CPU-Z + GPU-Z 的聯(lián)合驗證。

    ▲ 然后順手對比下 CPU-Z 的項目成績,果然 5800X 還是更強一些

    ▲ 以及國際象棋,看看誰的分支預測能力更加出色,在邏輯能力上,誰更出色。有著二級分支預測 TAGE 的 5800X 在這項目上取得了更大等領先優(yōu)勢。

    ▲ 保留項目 R20 多核心與單核心項目分別測試,可以看到 CPU 的全能力測試??梢钥吹礁蟮?L3 三級緩存,讓5800X 的單核性能比 11700K 更強,多核能力上 5800X 也力壓 11700K。

    ▲ CinBench R23 測試就是 R20 測試的加強版,拉長了測試的時間跟增加測試次數(shù),看看在長時間的壓力負載下的表現(xiàn),5800X 在這個項目上持續(xù)對 11700K 實現(xiàn)了完美的壓制。

    ▲ 更有意義的 R23 多核心項目時,記錄功耗儀的功耗數(shù)值, 5800X 真的比 11700K 強太多了。

    ▲ 內存與緩存性能讀寫,可以看到 AMD 與 intel 在這方面有設計性差異,不過用起來并沒有任何差別,甚至在綜合表現(xiàn)上 5800X 更為出色些。

    這就證明了 intel 內存讀寫能力高不如 5800X L3 翻倍帶來的收益明顯,intel 自己選擇錯誤路線了。

    ▲ 同樣一款 SSD——影馳名人堂 M.2 HOF EXTREME 1T SSD,在不同平臺下的 PCIe 4.0 讀寫性能對比。目前來看,好像是 AMD 平臺更強,真是有趣極了。

    ▲ 3Dmark 系列就直接對比總分了,不過 3A平臺更有優(yōu)勢,特別是對于 6800XT 這種有狂怒模式的顯卡來說,自動超頻真的是絕對的利器,雖然 6800XT 在intel 平臺也能開啟 SAM 技術,但是還是跟狂怒模式自動超頻有區(qū)別。

    ▲ 不過以后 6800XT 在 intel 平臺 / AMD 平臺也能開啟更為出色的 FSR 畫面流暢度增強技術,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 aida64 單勾 FPU 測試溫度、功耗,這個其實不用看了,因為 11700K 的電壓更高,風冷一秒破百的,這個對比只能讓人感嘆,11700K 拿什么跟 5800X 比?

    ▲ 理論測試的匯總表格在這里,旁邊還有差距百分比,哎.......11700K,想說愛你不容易。


    游戲測試

    ▲ CS:GO 這種對于畫面流暢度要求非常高,同時也需要更低延遲的游戲來說,SAM 技術是非常合出色的技術,因為作為廣泛普適性技術,SAM 技術能最大幅度優(yōu)化最低幀,最大程度減少突然卡頓的不流暢感,這也是我為什么要用 6800XT 作為測試卡的根本原因之一。

    雖然 intel 平臺開啟了“SAM”技術,但是 3A 平臺明顯更勝一籌,畢竟自家閉環(huán)的東西優(yōu)化好,再加上 5800X L3 更大,在游戲表現(xiàn)上就會更給力。

    5800X LOL

    11700K LOL

    呵呵,總幀數(shù)快翻倍了,有趣極了。


    ▲ LOL 通過人機對決記錄幀數(shù)。采用 afterburner 記錄總體幀數(shù),然后歸整所有數(shù)據(jù)作對比,5800X + 6800XT 的 3A 平臺就是比 11700K + 6800XT 更強。

    5800X 更大的 L3 會讓網(wǎng)游性能更加出色,5800X 更強的性能也會在網(wǎng)游中有著充分的表現(xiàn)。

    ▲ DOTA2 的對比測試 采用 ANIMAJOR 基輔major PSL LGD 戰(zhàn)隊對陣 EG 戰(zhàn)隊的小組賽第一局錄像——對,就是 RTZ 三上山的錄像。小明鞭還邪惡的在山上二噴漆。

    ▲ DOTA2 中,5800X 平臺的整體流暢度略微強于 11700K 平臺,不過運行時的功耗跟溫度,5800X 是完全取勝的。

    ▲ PUBG 吃雞,絕地求生大逃殺,采用同一個錄像測試,然后記錄各項數(shù)值,5800X + 6800XT 3A平臺的確是可以壓制 11700K + 6800XT,哎........網(wǎng)游測試,11700K 全部敗北。

    ▲ 5800X + 6800XT 組成的 3A 平臺,在刺客信條英靈殿中,有著些許的優(yōu)勢,最關鍵是,功耗、溫度、噪音方面 5800X 平臺更加出色。

    ▲ 大表哥2的各個分辨率測試,5800X + 6800XT 的 3A 平臺表現(xiàn)都更加出色,關鍵是功耗、溫度、噪音,11700K這方面的表現(xiàn)真的很令人蛋疼。

    ▲ 塵埃5 開啟光線追蹤之后,測試成績如圖,11700K 拿啥跟 5800X 打??????

    ▲ 匯總列表,3A平臺更有優(yōu)勢,5800X 在略微超過 11700K 性能的情況下,以更出色的功耗、發(fā)熱、溫度、噪音獲勝。i7 11700K 哎...........在 5800X 面前 11700K 真的抬不起頭??!


    其他重要部件一覽

    內存

    ▲ 金士頓這對掠食者 RGB DDR4 3600 8G*2 目前京東售價 749.1元,可以用全品類優(yōu)惠券 -20,729.1元入手,性價比非常出色??梢哉f是 ARGB 內存里面性價比非常高的一款。

    ▲ 背面就是簡約說明書。

    ▲ 掠食者內存條拿在手上的第一感覺就是——厚實,出色的散熱片配置,可以讓整個內存條穩(wěn)定運行,同時可以適當?shù)某l。

    掠食者系列采用磨砂類膚質進行散熱片本體噴涂,呈現(xiàn)灰黑色,而裝飾金屬片采用亮黑色噴涂,整體形成差異化黑色的質感。

    ▲ 掠食者 RGB 的流光溢彩可以在很多角度觀賞到。正面還有產(chǎn)品的 LOGO 以及其他產(chǎn)品重要參數(shù)的標注。

    ▲ 背面就是其他參數(shù)的銘牌貼紙,這個配色我喜歡。

    ▲ 掠食者內存條的氣勢還是相當不錯的,硬朗的風格設計很不一樣。

    ▲ 頂部有 ARGB 發(fā)光燈泡跟導光帶,再通過內置的遠紅外同步技術,讓多條內存條形成一個發(fā)光的整體。


    SSD

    ▲ 因為要測試 PCIe 4.0 ,所以就找來目前相當出色的 M.2 PCIe 4.0 SSD,看看 AMD 的平臺與 intel 平臺對于 PCIe 4.0 的性能掌握能力。

    影馳的這款名人堂 HOF EXTREME PCIe 4.0 SSD 1T 容量的外包裝繼承了名人堂系列的外包裝風格,頂部有 PCIe 4.0 的標識。

    ▲ 影馳的這款 SSD 享受5年質保,支持個人送保返修。

    ▲ 內里的包裝盒表面有 HOF 名人堂的標識,是一個磁吸式的包裝盒。

    ▲ 這個包裝盒的背面有產(chǎn)品的參數(shù)

    ▲ 產(chǎn)品的內里全家福啦~~~~~~~

    ▲ 來看看這個外觀設計很有特色的 名人堂 HOF EXTREME PCIe 4.0 SSD 1T 。拿在手上非常厚實,整個 SSD 非常亮眼。正面頂部采用一塊背面貼膜的鋼化玻璃,鋼化玻璃的下面是鋁材制作的散熱片,散熱片與主控等發(fā)熱元件采用 8W 的導熱硅脂貼加以連接。

    ▲ 頂部的鋼化玻璃切割非常優(yōu)秀,不割手,邊緣可以看到棱鏡效果的散射光,非常漂亮。

    ▲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內里的散熱盤以及 8W 的導熱硅脂貼。

    ▲ 側面跟底部是一個整體,采用拋光技術制作的金屬片,可以輔助散熱,金屬片內里經(jīng)過了絕緣處理。

    ▲ 底部還有張銘牌貼紙,這是保修的憑證哈。

    ▲ 鋼化玻璃貼膜后,在不同的角度,會有不一樣的顏色視覺效果。


    散熱器

    ▲ 散熱器采用海盜船 H150i ELITE CAPELLIX 白色 精英版,白色的精英版非常漂亮,冷頭與風扇都可以 ARGB ,也可以通過 iCUE 這款 app 進行控制。

    H150i 精英版延續(xù)了 H150i PRO XT 的靜音風格,在此基礎上,進行了 ARGB 流光溢彩處理。

    ▲ 而且推出了眾多顏控最喜歡的白色版,白色就算不開 ARGB 也會有非常出色的顏值效果,而且白色噴漆會比黑色成本更高。這次 H150i 精英版冷排噴涂了白色,水冷管采用白色管,接頭處也進行了白色處理。

    ▲ 冷排處有海盜船的 LOGO

    ▲ 靜音的高性能水泵,冷頭頂蓋之下有 33顆 ARGB 燈珠,可以通過軟件實現(xiàn)自定義。冷頭蓋也可以自行更換,或者自己 diy 定制。配件包里面有備用的冷頭蓋,會更加透亮。

    ▲ 純銅底座已經(jīng)預涂抹硅脂了,純銅底座內部有128條微水道,配合上加粗的水冷管與高效水泵,可以快速將 CPU 的熱量散發(fā)出去。冷頭已預裝 intel 平臺扣具,可以通過配件包更換全平臺扣具。

    ▲ 三把磁懸浮靜音風扇 ML120,換裝白色之后加了 ARGB 燈珠之后,既保留原先的靜音高效能散熱效果,又有出色的顏值體驗。

    ▲ 預裝風扇看看實際的視覺效果,還是非常漂亮的。

    ▲ 配件包十分的豐富,全平臺的扣具都在這里可以找到。

    ▲ 說明書可以方便的安裝 H150i 白色精英版,此外還附贈一個燈效控制模塊“iCUE COMMADER CORE”,可以方便的把所有風扇跟冷頭的 ARGB 跟供電線串起來,水泵的轉速信息仍從主板獲取。


    電源

    ▲ 電源選擇 白色的 美商海盜船 RM850x 80PLUS 金牌全模組電源,包裝盒的頂部有各個接口的數(shù)量,850W 足以滿足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的使用需求。

    ▲ 白色的 RM850x 維持著跟黑色 RM850x 一樣的品質跟靜音,最大的區(qū)別就是電源外殼采用白色的磨砂噴涂,側面的產(chǎn)品型號標簽貼也噴涂了相應的白色。

    頂部 13525 磁懸浮靜音風扇,電源內里采用全日系 105℃電容,十年質保,以換代修。

    ▲ 電源背面有經(jīng)過重新設計的銘牌,跟白色版的電源更加搭。電源無論正裝還是反裝,都可以看到產(chǎn)品的 LOGO 型號正向展示。

    ▲ 電源的全模組接口,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求來實際定制使用。

    ▲ AC電源輸入端這里有一個總開關,六邊形的出風口,以及產(chǎn)品的型號都有標識。

    ▲ 產(chǎn)品的銘牌貼紙,+12V 的額定輸出為 850W,能夠滿足 11700K + 6800XT 的功率需求。什么你說 5800X + 6800XT?那根本不是問題。這款電源經(jīng)歷了嚴格的產(chǎn)品品質檢驗。

    ▲ 配件包也是十分出色的,甚至還送了白色的束線帶。

    ▲ 白色的模組線?。。。。。∵@個太漂亮了,為了白色的模組線,50元的差價我果斷付款了!


    機箱風扇

    ▲ 風扇采用美商海盜船的 SP120 RGB ELITE 風扇,有單風扇跟三風扇套裝,三風扇套裝貴一些,但是性價比更高。

    ▲ 風扇的本質都是一樣的,都是 SP120 RGB ELITE 精英版,風扇背后的支撐輻條采用特殊流體力學設計,能夠最大幅度減少風噪。單把風扇 12V 0.3A 的額定電流,支持 PWM 調速。

    ▲ 三風扇套裝版還多了個控制器,可以很方便的連接到主板之上。說明書質??ǜ惭b螺絲都是標配。


    機箱

    ▲ 機箱選擇美商海盜船的 5000X,這款機箱體積更大,兼容性更加出色,同時也預留了足夠的散熱風扇位,可以為 intel 11700K 這種發(fā)熱大戶提供更好的散熱支持,

    5000X 前置面板預裝了 3 顆 SP120 ARGB ELITE 風扇,可以通過海盜船的 “iCUE”這款 APP 進行自定義設置。

    左側面板采用全透的鋼化玻璃,面板采用卡扣式 + 鎖螺絲兩種方式緊固。

    ▲ 右側面板上有預留有 120*360 孔位的磁吸式防塵網(wǎng),右側面板下預留有 3個 12025 的風扇安裝位,可以為機箱提供額外的加強散熱配置。右側面板也是鋼化玻璃,不一樣的是,鋼化玻璃之下,有個理線蓋板,可以遮擋住繁雜的走線。

    ▲ 頂部的卡扣式可拆卸的鋼化玻璃面板,機箱的電源鍵、重啟鍵以及 USB 3.0 Type A 、USB 3.1 Tpye C 跟耳麥接口都集中到這個地方了。

    ▲ 頂部面板拆卸之后,就可以看到一個磁吸式的防塵網(wǎng),防塵網(wǎng)之下是 120*360 的風扇位/水冷位,可以在這里十分方便安裝 360 水冷。

    ▲ 從側透板往里看,采用獨立式的電源倉,機箱是標準的中塔,可以支持 ATX 主板跟超長顯卡,前置的 3 顆風扇可以換成 360 冷排,也就是這款機箱最大支持 2 個 360 冷排。整個機箱白色得非常漂亮,令人一見傾心。

    ▲ 拆掉側透玻璃蓋板,可以看到這款美商海盜船 5000X 機箱支持垂直安裝顯卡,以及隱藏/遮擋式的出線口,可以讓整體裝機完成后更加美觀。

    ▲ 我們拆開右側鋼化玻璃面板之后,可以看到一個鉸鏈式開關面板,打開之后,可以看到里面寬為 25mm 的隱藏式理線空間,內里配備有 RapidRoute 理線系統(tǒng)跟 ARGB / 風扇總控,以及高達4個 2.5英寸硬盤架跟 2個 3.5英寸硬盤架。

    最突出是左側風扇架,可以額外提供散熱支持。


    裝機與成品

    ▲ 然后我把 5800X + B550M + 內存 + SSD 先裝入機箱里面并固定。

    ▲ 然后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時間2小時,終于把這些套件全部裝進去了,呼,長出了一口氣,不容易啊,風扇太多了,就不好安裝跟理線。

    ▲ 我果然不應該偷懶,沒有把原先 5000X 的預裝風扇的線收束以下,收束完估計效果會更好,然而這一切裝好之后,我發(fā)現(xiàn)要重新收束風扇線很麻煩,算了等以后有時間再折騰。這個角度看 6800XT 公版很有氣勢,感覺整個配置最突出的就是它了。

    機箱后置的 SP120 風扇裝上之后,整個機箱的所有散熱風扇位都被我裝完了。

    ▲ 把后置的三把 SP120 風扇,然后裝上鉸鏈式開關背板,整個機箱感覺異常簡潔,非常美觀。

    ▲ 之后測試完 5800X + B550M 這組數(shù)據(jù)之后,我換上了 Z590 太極 + 11700K,用來做數(shù)據(jù)對照測試,其實兩者在通電之后,在光影效果下,沒有特別說明,也看不出來。


    流光溢彩

    ▲ H150i 精英版的 光影效果非常不錯。不過 6800XT 的 LOGO 燈非常顯眼。

    ▲ 視角拉遠點,可以看到正面的光影視覺非常出色,5000X + H150i 精英版,再加上金士頓的 掠食者 RGB ,非常的夢幻,6800XT 的 LOGO 燈非常顯眼。

    ▲ 5000X 的光影效果還是要正面看比較夢幻,非常舒服。

    ▲ 另外一個角度看,看來差了點神馬,我懂了,一定是防塵網(wǎng)那種如夢似幻的感覺。

    ▲ 我認真想了下,可能是我角度問題吧,這個角度看上去也不錯。

    ▲ 果然,上了防塵網(wǎng)之后,如夢似幻的感覺出來了。

    5800X 與 11700K 哪個更適合 CSGO 這一類對抗性較高的游戲呢?   
    廣告聲明:文中若存在對外跳轉的鏈接(涵蓋商品鏈接、超鏈接、二維碼等各類形式),其目的在于為您呈上更多與內容相關的產(chǎn)品信息,助您迅速甄別。但我們不對其做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煩請您謹慎參考,依據(jù)自身的需求與判斷來做出決策。

    17
    LV17爐火純青
    0 爆料
    197 原創(chuàng)
    6 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泸定县| 揭东县| 九江县| 隆尧县| 盱眙县| 广宁县| 玉门市| 榆树市| 民县| 高青县| 什邡市| 衡东县| 衡阳县| 鄢陵县| 淳安县| 济阳县| 蚌埠市| 繁昌县| 安岳县| 当阳市| 崇明县| 望都县| 小金县| 石城县| 桓台县| 灵寿县| 诸暨市| 任丘市| 孟津县| 嘉义县| 闻喜县| 瓮安县| 衢州市| 搜索| 东乡县| 广东省| 佛学| 关岭| 晋中市| 平和县| 即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