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對于ITX小主機就存著一種向往也一真想著體驗在了限的小空間內(nèi)塞入還算行的配置,沖小機箱不是沒有買大機箱的錢,而是沒有買放大機箱房子的錢,哈哈。現(xiàn)在大家翻第三方比價或優(yōu)惠網(wǎng),不難發(fā)現(xiàn)推薦的ITX機箱其實熱度都不低,估計這也是所有愛折騰硬件小伙伴們的終極愛好吧,要想折騰好ITX小主機這和投入確實要成正比,關(guān)鍵的幾個硬件的確會比正常規(guī)格要貴 一些,比如SFX電源和ITX主板,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勸退了不少消費者。除此外顯卡和散熱器要求倒還好,根據(jù)機箱來。當我們在翻找機箱時,能搜到好多打著ITX旗號的偽小機箱,那種充其量叫能裝ITX主板的機箱,這種機箱有褒有貶,但它支持ATX規(guī)格電源確實很不錯,所以好與壞咱也不好定義 。最近超頻三推出了一個蜂鳥I100,一個我說的真正意義上的ITX小機箱,價格超乎尋常的接地氣,看看手里為真正的ITX小主板積攢了很久的硬件,覺得是時候把它拼起來了,反正機箱也不貴 。
這次裝機的主要配置如下:
CPU:R7 2700 個人淘汰下來二奶機用的
主板:華碩ROG X570-I GAMING
電源:賊船SF600 白金版
散熱:喬思伯HP-400 (為啥用這個?后面告訴你)
內(nèi)存:十銓DELTA RGB 3200 8G*2
硬盤:東芝,現(xiàn)叫凱俠RC10 500G
存儲盤:西部數(shù)據(jù) 2.5寸1T藍盤
下圖展示的只是關(guān)鍵的三個硬件。
蜂鳥是世界上體型最小的鳥類這大家都知道,以體型最小的鳥類名冠之,也是為了突顯其所追求的極簡小巧。外箱側(cè)面規(guī)格可以看下,蜂鳥的尺寸只有308*128*190MM ,7.5L的容積,CPU限高60MM,除了上面展示的喬思伯HP-400外,可有的選擇也不多,這點注意下就OK了。
快遞到手感覺 超頻三蜂鳥還是挺輕的,主體框架使用SPCC板材,左右兩邊是亞克力側(cè)透板,凈 重也才1.6KG,雖說材質(zhì)一般,但看看價格估計和我一樣也就淡然了。當然這個價位左右還是有一此ITX機箱的,就看是不是你的菜了。
超頻三蜂鳥現(xiàn)階段好像只有白色款,后續(xù)應(yīng)該也會出黑色,喜歡黑色的可以觀望觀望。這個蜂鳥機箱外觀比較方正,整體簡潔工整,頂部的黑色皮革便捷提手無疑是視覺中點。
前面板比較簡潔,整塊白色,僅一個超頻三LOGO。
左右側(cè)板是亞克力材質(zhì) ,現(xiàn)在看都以為是乳白色的亞克力,實質(zhì)只是乳白色的膜,整機安裝好后再來撕掉,避免安裝過程中一不小心刮花就難受了。
8顆免工具銀色鋁制側(cè)板固定螺絲 。
蜂鳥機箱剛出來時,有小伙伴在群里發(fā),對于頂部的提手設(shè)計大家褒貶不一,從個人且是設(shè)計 者的角度確實與主體不怎么協(xié)調(diào),但有一個提手便攜性確實有這個是要肯定的,機箱到手后,看下了,提手是從底部用螺絲固定的,玩家完全可以自行拆除或是網(wǎng)上買一些漂亮的五金提手進行更換,哈哈,個性DIY從提手開始。
機箱的IO口其實很簡單,只有一個開機鍵和一個USB3.0接口,期待TYP-C接口的可能要等等。只是我在想機箱這么短,翻過來接主板IO口上就完了,前置一個USB3.0應(yīng)對日常完全夠用了。
底部的四角的增高腳墊,把機箱整體抬高了8.5MM,底部也是大面積的散熱孔,抬高能更好的散熱。腳墊非全金屬材質(zhì),表層電鍍帶金屬質(zhì)感而已,材質(zhì)一般,目的達到了也是一樣的。實在忍受不了,某寶收“音響功放避震腳墊”會有驚喜,注意下固定方式就好。哈哈,沒想到超頻三蜂鳥才寫開箱我就想著怎么改了。
左右兩邊的亞克力側(cè)板,開長條孔,從整體機箱的開孔,其實我都可以把它定性為半開放式機箱了。因為整箱無處不在的孔,除了前面板是完整的。側(cè)板其實乳白挺好看,晚點亮機后再看下是否要撕下那個保護膜。關(guān)于這兩個板也有一些改動方案,有時間折騰給大家看。
內(nèi)部的布局是和A4機箱相近的布局,中間隔板區(qū)分左右 ,一側(cè)電源也主板并排,背面是顯卡位置,這種布局是比較合理的,還有一些是顯卡與主板在一面,這樣做雖可以把機箱盡量做薄,但顯卡長度有一定的限制,而超頻三蜂鳥剛不會,最大可以安裝 300MM及以下長度的雙槽位顯卡。
安裝唯一拆解下來的支架只有這個電源安裝支架了,注意風扇朝向即可,沒想到的是一個SFX電源居然要6個螺絲來固定。
前面有提到蜂鳥機箱對于CPU散熱器高度是有要求的,限高60MM,喬思伯的HP-400算是比較實惠的一款,高度只有36MM.
延長線算是踩坑了,蜂鳥機箱不帶延長線,也沒有提示用哪種延長線,下面兩個延長線都是ADT的,題外話,喬思伯的ITX機箱好像附贈的都是ADT的延長線,不得不說ADT的延長線質(zhì)量還是很OK的,回到正題 ,右邊的延長線是踩坑的那根,并不是不能用,是因為一開始我不知道機箱上還有兩個螺絲位是專門用來固定延長線的,所以當時隨便買了一根垂直安裝的,安裝時才發(fā)現(xiàn),強迫證就再入了一根。
說的就是這里,機箱另一面的延長線固定,螺絲柱的孔位居然與ADT這個延長無完美匹配,中心孔的安裝距是10.8CM,完全可以說就是照著這個來設(shè)計的,其實還是建議廠家跟大家說下會好些。
ITX機箱還是非常講究硬件的安裝順序的,一開始我先安裝了電源,裝主板時空間不夠擋住了,只能拆了再重新安裝 。
所有硬件安裝好,賊船的原裝模組線還是比較良心的,黑色蛇網(wǎng),跟定制線是一樣的。
我這之前為了裝itx 買的1070短卡,長度195mm, 只到機箱的一半,少了一些霸氣,但多了不少空間,放個3.5寸盤都沒有問題。
機箱支持一個2.5寸盤,但配件沒有帶絕緣墊片,為了保險起見防止短路。我把硬盤底面朝上,靠模組線來限位也卡的挺緊,完全不用鎖螺絲。
整機裝好,非常小巧,與可樂對比下。側(cè)板的乳白膜我先沒撕,乳白搭配白色板材感覺這樣更整體。
亮機狀態(tài),燈光集中在中間段,乳白色的側(cè)板還帶一些均光效果,但總體個人感覺效果比較一般。
乳白色的保護膜撕掉以后就通透了很多,各零件都得到了了展示,里面必須走線走的非常工整 ,不然也會難看,相較于不撕膜的狀態(tài),燈效就漂亮 一些。
MOD的樂趣 ,實在是沒忍住,個人覺得蜂鳥機箱可DIY的地方實太多了,打造個性機箱就看個人審美和對材料的了解及應(yīng)用了。前面我也提到過把手機換成全金屬的或是實木之類的,腳墊也可以換成全金屬的,這些配件實際就是生活中的五金,非常便宜,50塊錢都可以搞定,而我直接只折騰了左右側(cè)板,就是給全透的亞克力貼個膜,用的是這種鐳射膜,成本9.16。我要打造一個潮品機箱。
貼好后的左右側(cè)板效果,貼膜注意一下,先把周邊打濕,避免過多的灰塵,同時把側(cè)板用水沖洗一下,因為亞克力容易產(chǎn)生靜電吸附灰塵,貼的時間多噴水就好。很容易貼的,建議先切一塊比側(cè)板大一點的膜,先貼再來切割,不然后很難對準。
裝機后效果,不同光線下有不同的效果。相比原來直白的全透。這種鐳射效果更漂亮 。
亮機效果,燈光也不那么兩眼了。
還是挺喜歡這種不同光線角度下有不同顏色的,不像全透這么直白,最關(guān)鍵是這個才9塊錢,至少可以貼8個側(cè)板,再手殘都能貼出經(jīng)驗來吧。
至于其它地方的改造,我選了個人認為好看的配件供大家參考、頂部的把手很多,金屬的、木的、都有。價格從幾塊錢到 十幾塊錢不等。要注意的是安裝孔距,原配的應(yīng)該是16CM,反正頂部大把孔,測量好再買。腳墊搜音箱腳針,幾塊錢的大把,原裝的直徑是30MM,墊高7MM,要買多高的來墊就看你了。我的就留來后面折騰。
總結(jié):
超頻三蜂鳥ITX機箱,折騰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小機箱,整體7.5L,也終于圓夢小巧的ITX主機夢了,先說說整體機箱個人在裝機過程覺得是問題的歸納,第一個是機箱不帶說明書,雖說折騰 ITX的都是一個老手,但個人感覺 說明書還是要的。到少知道機箱設(shè)計 的一些細節(jié) 。第二。硬盤位沒有絕緣或是減震墊片,要擴容2.5或是3.5硬盤需 要自己找配件有點麻煩 。三是左右側(cè)板的固定孔定位不是特別準,同時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是,螺絲非常難擰。其實這些都是小細節(jié),廠家后續(xù)優(yōu)化后體驗應(yīng)該會更加好。說完細節(jié)說說它的優(yōu)點吧,一、199的價格不能說是最低的,但顏值是比較漂亮的一個,至于那些不知名品牌,用不用看自己。二、可玩性或是可折騰性非常高,我在裝機的時候就在想要怎么改它才漂亮 。三、小機箱放桌面真的非常搶眼。關(guān)鍵是性能散熱也OK,兼容300MM找顯卡,后續(xù)等顯卡價格有回落了再來考慮換個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