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組裝了一臺超炫的電腦,但是最后沒選對機箱,那肯定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超頻三在這款機箱花了不少心思,神機IE200第一眼的感覺是只一款簡單的中塔側透機箱,但是當你使用它時,會發(fā)現它真的被優(yōu)化的很完美,裝機過程也是驚喜不斷,簡單但又處處心機,或許這也是它取名神機的原因。
定價
這款超頻三的機箱售價為399元,今年大促最低到過369元,提供了黑白兩色選擇,如果桌面不是暗黑吊搭配的話,更推薦選擇白色機箱,個人感覺顏值可以加分。
外觀
機箱的第一感覺是堅決,機身基本就是全白,前面板有一圈灰色的進氣框架,標準的左側透,下置電源倉。包裝是普通的環(huán)保瓦楞紙盒,超頻三的LOGO加入了藍色點綴。
雖然包裝箱比較樸素,但是內部還是加入了泡沫海綿框架,防塵罩保護,紙板也非常厚實,可以在運輸途中提供良好的保護。
前面板設計非常包豪斯,平面鋼板白色烤漆加上了超頻三的英文LOGO的組合,視覺上給我的感覺干干凈凈。
結構方面,這款神機其實是使用標準的模塊化設計,除了機箱框架,幾乎每個面都有可拆卸的部件,先上一張全家福。
機箱頂部可以安裝360水冷,頂部防塵蓋使用的是整塊鋼板,強度更高,承壓更強,這在400以內價位的機箱里非常少見,明顯堆料。
頂部防塵蓋是通過免工具螺絲固定,可以很方便的進行拆裝。
頂部的風扇安裝位除了可以支持水冷冷排,還能兼顧12cm和14cm的散熱風扇,安裝孔都是采用的長條狀設計,可以容錯螺絲輕微的位移,特別是安裝冷排時會非常的友好。
頂部框架都是做了卷邊處理,結構強度相當靠譜。
側面板是一塊高透玻璃,由一個免工具螺絲鎖定,頂部設置了大尺寸的拉手,安裝或取下都很方便,關鍵是可以避免在玻璃上留下指紋。
玻璃面板底部有卡槽,可很安逸的慢慢打開,不用擔心面板突然滑落。
右側板是封閉式的鋼板,但是加入了進風口。
取下右側板后,可以看到進口柵格后面還有一片磁吸式的防塵網,很實用,即完善了風道又可以避免灰塵進入機箱影響元器件。
機箱背面也是暗藏玄機,作為中塔機箱,提供了標準7卡槽的安裝位,可以完美兼容ATX主板。
可以看到PCI卡槽位置提供了3個豎裝卡槽,支持顯卡豎裝,3卡槽的寬度對高端顯卡的支持也更好。。
后置風扇安裝位可以安裝12cm和14cm散熱風扇,中間的柵格網還做了凸起設計,和風扇保持足夠的間隙,不用擔心扇葉和柵格網之間出現摩擦磕碰的情況,細節(jié)拉滿。
機箱底部是4個圓柱形腳撐,底部都有厚實的防滑腳墊,可以很好適應各種材質的桌面,并且還能提供一定的減震能力,避免機箱出現共振異響。
底部的電源安裝位置同樣提供了大面積的進氣柵格,這里使用了一篇金屬防塵網進行防護,因為是灰塵重災區(qū),這塊防塵網可以快速拆卸清洗。
機箱主倉的空間很規(guī)整,可以安裝EATX主板,支持最長390mm的高端顯卡。
機箱的前面板也支持快拆,鎖扣裝置穩(wěn)定性也不錯,喜歡DIY的玩家,取下這么一塊完整無邊框的前面板時,是不是心里已經狂喜了,畫個貓貓狗狗,畫個豬頭,想想也美。
取下前面板后,可以看到灰色的框架加工了大量的進氣槽,前置的框架也能支持360冷排的安裝。
在電源倉的頂板上還有一組風扇安裝位,支持安裝兩枚12cm風扇,配合大面積的進氣孔可以提供完成是垂直風道。
電源倉前部位置有個蓋子,拆下后,可以插入長冷排,如果選擇240冷排則能改上,給手辦留下更多的空間。
前置冷排的空間是相當富裕的,可以根據需要上下調節(jié)。
機箱的IO模塊位置在了電源倉的邊框上,這個細節(jié)設計的很巧妙,因為不管怎么放,這幾個接口都觸手可得。當然如果你喜歡把機箱扔在地板上,那么看到這里可以考慮出門了,因為真的不太合適。
電源倉的側面板可以快速拆卸,同樣預留了大量的進氣孔。這個設計除了可以保證風道的通暢,感覺也能非常方便的藏一點東西,不管是雜志還是美金都能塞進去。
機箱的背板設計也非常成熟,尤其是走線的優(yōu)化非常醒目,粗壯的線槽,眾多的扎線孔對后期理線幫助很大。
背板上的2個SSD卡槽都支持快拆安裝。
除此之外,在線槽的側邊其實還隱藏這2組SSD安裝孔,如果后期要添加SSD的話也很方便,一共4個SSD的預留空間是不是很滿足。
背板的框架同樣是卷邊工藝,結構強度很強,空間預留約為一指左右,雖然不是我見過預留間隙最大的機箱,但是也足夠使用了。
HDD硬盤支架設計在電源倉內部,我還找到一包配件包,里面有說明書,扎帶和一些配套的螺絲。
這個HDD硬盤支架比較簡單,沒有提供免工具硬盤托具略感遺憾,不過這個支架提供了左右移動的設計,使用長電源也不用擔心干擾。
超頻三棱鏡
為了搭配這款神機,專門選擇了白色的360棱鏡水冷散熱器,包裝還是超頻三一貫的風格。
在包裝的醒目位置可以看到這款水冷散熱器可以壓制TDP 350W的CPU,理論上5950X也能完美壓制了。
包裝盒使用的硬板紙非常厚實,內部還有硬泡沫框架,防塵袋和海綿墊一應俱全,所有配件全部獨立收納,防護相當全面。
放一張全家福,除了一體水冷,還有一組3個散熱風扇,CPU扣具有獨立收納,還附送了一組控制器和一拖三電源線。
冷排的做工很棒,鰭片增厚了35%,配合S型設計散熱效能大幅提升。散熱片也很整齊,沒有出現局部彎曲的情況,強迫癥玩家應該歡呼了。
冷頭做工很扎實,底部是純銅底座,超大的面積足夠支持TR4平臺的CPU。
水泵的頂蓋帶有超頻三的英文LOGO并且支持360選擇,不管你怎么安裝,最后都能把字體調正,強迫癥玩家再次歡呼。冷頭內部使用了三相無感電機和石墨軸承,可以保證安靜的工作狀態(tài)。
配套的散熱風扇也是全白設計,具體型號是HL1212HS-RA02,支持1000-2000RPM自動調速,最大風量可以達到72CFM。
CPU扣具方面很實在的給出了全金屬套裝,除了常見的INTEL和AMD扣具,還提供了TR4專用扣具,看來壓制撕裂者也是可以的。
金屬的背板采用了全新的設計,不再是AB面各種翹起的結構,而是改成了平面。
附送的電源線和控制器都需要D頭供電,如果你是組模電源,那么還需要多插一根線,只能說比沒有好了,好在現在基本都是主板直接控制。
裝機
白色的棱鏡和白色的神機真的是絕配,機箱的頂部和前部都可以容納下360冷排,我筆畫了一下,感覺放在頂部更好看一些。
上機前可以先上風扇,畢竟機箱內空間小,這樣安裝起來更從容些。
機箱內的風扇安裝位還是挺多的,索性再加了一組HALO散熱風扇,別的不說,送的控制器好用多了。
機箱上面的走線開孔也恰到好處,風扇的數據線可以很輕松的整理。
塞進ATX主板后可以看到高度方向基本是填滿了。
主板底部預留2個走線槽,方便主板和機箱連接。
主板上方專門預留了CPU8Pin線槽,即使安裝了冷排,安裝空間還是預留的很充足,安裝過程不算困難。
機箱背板開孔非常大,可以輕松更換CPU背板。
背板可以通過不同的固定孔來兼容INTEL和AMD,比較少見的是預留墊圈,優(yōu)點是安裝儀式感很強,缺點是安裝過程稍微有點繁瑣。
背板通過金屬螺絲拴可以直接固定,安裝時可以很輕松,不用一個手頂著后面,一個手還要照顧前面,優(yōu)化的很好。
冷頭直接用4個螺母進行固定,因為冷頭的頂蓋可以旋轉,所以安裝方向無所謂了,自己喜歡怎么裝就怎么裝吧,冷頭頂蓋貼有保護貼膜,安裝好記得撕掉,顏值可以+1。
電源選擇的是安鈦克的HCG1000W35周年紀念版,HCG系列作為安鈦克的高端游戲系列,不管是做工還是口碑都是極佳的。而對我吸引力最大的,就是它除了性能優(yōu)異外,還提供了10年換新的服務,買回來用就是了,基本上平臺換了2,3代,它還能繼續(xù)服役。
電源采用DC-DC電路構架,全日系電源,80Plus金牌轉換率,支持智能啟停,售價雖然不菲,但是10年平攤下來,怎么算都是超值的。
電源使用了一枚135mmFDB液態(tài)軸承風扇,并且支持智慧控溫功能,機身上金色的HCG標識非常的醒目。
輸出模塊也相當豐富,配合1000W的輸出,再多的設備也能穩(wěn)定供電。28Pin的主板模組插座也能直接支持下一代主板。
電源的長度只有15cm,作為1000W大功率電源體型算是相當小巧了,安裝在電源倉內可以看到對硬盤支架并沒有造成干擾。。
硬盤支架支持安裝2塊HDD,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必須優(yōu)先安裝頂部的硬盤,因為螺絲孔會被另一塊硬盤擋住。
安裝硬盤支架的時候,我調整了一下硬盤支架的位置,這樣留個組模線的空間就更大了。
因為線槽開孔都很合理,所以數據線安裝非常順利,剛剛發(fā)現,這個機箱竟然還提供了RGB調光按鍵的數據線。
背部走線基本就是這樣了,要求高的玩家還能優(yōu)化下,因為側面板是不透的鋼板,所以我就偷懶完事了。
這里吐槽下機箱的PCI卡槽垂直方向竟然是固定的,需要來回折幾下才能拆下來,我主板都安裝好了,拆這個卡槽拆的心驚膽跳,后面的玩家記得先拆這個,再上主板。
豎裝的卡槽就很友好了,直接螺絲拆卸,而且這個蓋板還能水平方向打開,安裝起來會非常方便。難道這個機箱顯卡垂直安裝才是親兒子!
底部的風扇,我選擇喬思伯的反向風扇,固定的長螺絲,隨機有配送,很方便,不用倒過來安裝哈。
插上電源,安裝完畢,可以看到這枚安鈦克HCG電源電源不僅提供了電源開關鍵,還有一個智能控溫按鍵,可以調節(jié)風扇轉速,最大程度的保持工作安靜狀態(tài),這個按鍵一般也是可以當成高端電源和普通電源的分水嶺,有它肯定牛逼。
散熱器的燈效表現比我預期還要好看一些,可惜手上目前沒有白色的HALO套裝風扇,前置風扇的黑框有些突兀,后面爭取換一組。
第一次開機主板竟然報警了,說是CPU風扇供電錯誤。
拆開發(fā)現是散熱器附送的一拖三電源線必須要D頭供電,懶得折騰了,直接換了一根。
題外話,我專門研究了一下,打開電源倉側板,你還是有可能不拆電源直接加一根組墨線的。
使用體驗
機箱的整體顏值表現不錯,尤其是這個側透玻璃,因為安裝的時候全程沒有觸摸過,所以鏡面0指紋0污漬,透亮的像不存在一樣。
機箱底部側邊的IO模塊,不管是安裝無線接收器,還是連接移動硬盤等設備都超級的方便,這個設計真的給與滿分。特別是,安裝接收器后,因為距離關系,基本上沒有干擾,鍵盤鼠標的延時問題都完美解決了。
散熱器的工作噪音很小,加上我的這塊顯卡是渦輪散熱器,開啟電源的智能溫控模式,即使深夜開機都很安靜。
我這塊2700X的功耗還是很大的,CPU待機狀態(tài)下可以被壓制在37°非常讓我驚喜。
FPU5分鐘,CPU的溫度也只有62度,散熱器的壓制能力真的相當恐怖。
當然機箱優(yōu)秀的風道設計應該也居功甚偉。
在滿負荷的工作狀態(tài)下,風扇都進入暴躁狀態(tài),測到機箱附近的噪音保持在60db左右,還是相當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