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感評價一直非常主觀,正是沒有“唯一性”使得每個人的聽感都有著不同的終點。拋去聽音取向,我們都知道好音質基本由:音源、前端、耳機(音箱)這三者組成,大家往往對三者的倒列排序,也就是抵達耳膜的最后發(fā)聲設備。
確實沒錯,在同等條件下耳機對聽者的影響就是最大的,當然琳瑯滿目的音色風格和結構使得愿意入坑的肯定不止僅一套設備。
“四大耳機品牌、女毒必選、交響必備”等一類話術在很久前甚似流行,現在市面上選擇更多了,風格玩法也與往年不同了。如今森海耳機部門被賣、AKG收入三星旗下、歌德存在感一直很低,唯獨拜亞動力依舊不忘初心,專業(yè)監(jiān)聽,這幾年還算推出過有些口碑的新型號。
老東西是真的有味道,品牌我就不評價了,但頭戴大耳我依舊是服這些傳統廠商的底子。為了減少折騰,高價頭戴還真的只能選那些經典型號。曾經學生時期在器材店領略過森海HD800的強悍,也刷新了我對于耳機定價的認知。后也被大號手辦AKG K701、聲可型棄歌德RS1都吸引過,以及我現在還自留的拜亞DT880,或許還能留住的原因就是因為拜亞在保持監(jiān)聽的同時還能足夠耐聽。在家獨自聽歌本身就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拋去別人的評價、只聽自己想聽的歌,在這個后數碼時代,沉下心回到最初的本質。
機緣巧合入手DT1990 Pro并不是想把DT880換掉,而是想試試那個二代特斯拉單元。T系列的有點超預算了,這個時間點選個上市有幾年的次旗艦對我來說剛剛好。
我覺得這兩者就別比了,DT1990 Pro不論從顏值、設計、做工上都要更勝一籌,德國原產更是沒得說,信仰也一步到位了。雖然現在大耳的熱度不如當年,但如果你和我一樣把耳機作為長期陪伴自己的伙伴時,相信DT1990 Pro應該可以再續(xù)經典口碑,多年后成為另一個標桿。
其實我有一部分預算瞄向了另一款設備,其介于耳機與前端之間的“調味劑”。乂度(xDuoo)基本就在自己的圈子里待著,專注做便攜耳放、臺機膽放,這與拜亞差不多,都屬于音頻圈的清流。
手上剛到的這臺TA-26看似介于TA20與TA30之間,實際上在功能上更加純粹,屬于一款純膽機的單端耳機功率放大器。價格方面與另一款TA03S相接近,前者配雙蓮花更注重多設備支持,后者支持USB解碼偏向單一設備的支持。這種功能上的互補與TA正系列明顯定位有所不同。
膽管不同于其他設備,工作時發(fā)熱很大。TA-26護欄偏小了,不如TA正代的保護好,家里有孩子的需要特別注意。
回歸正題,前面提到TA-26本身功能比較純粹。前級(前置放大器)6N8P膽管,基本等同于6SN7,所以知道膽管型號的朋友一定對其不陌生。作為經典型號,綜合性能和素質經得住時間的考驗,音色發(fā)聲基本就靠工程師對于其的調校了。
最近一直用DT1990 Pro在聽歌,雖然夏天戴有點熱,但還是耐不住其優(yōu)秀的聲場和解析力表現。由于乂度官方不建議低阻抗的耳機進行使用,DT1990 Pro的高解析依舊在極其安靜的環(huán)境下還原出輕微的底噪,也可能對于某個頻段的敏感,與中高阻抗不成必然對等關系。網上我也查了,有人說與音源有一定關系,不過確實有些歌幾乎無感。
正是因為有了耳機的高素質,歌曲中的聲音表達才顯得更真實。很明顯TA-26與DT1990 Pro都一樣,偏中正路線,三頻銜接更注重大氣、自然。膽管“音染”高頻算是一絕,那種綿密交織,注重氛圍的樂器還原,以及大耳最愛聽的大編制交響樂都是這套組合所擅長的。低頻同樣下潛的力量感很好,DT1990 Pro的頻響分割做得很贊,TA-26也不會給某些低頻過量的感覺。這或許就是不少人買膽機想要追求一個“膽味”,而EQ模擬出來的“數碼味”。
作為耳放前級處理,這個價位的TA-26除了不便攜(廢話),其他各項素質均可圈可點。而后續(xù)可玩性體現在兩方面,TA-26作為基礎功能沒問題,多功能性稍顯不足。不過八角插針可以后續(xù)玩玩其他膽管,也算是基礎款的加分項。
TA-26后級(純后置放大器,也稱純后級功放)采用6N5P電子管,其硬件具備低內阻、低電壓、大電流的特點。很顯然這就是為了小身板大聲音所設計的。在使用DT1990 Pro時,面對不少其他設備力不從心的250歐阻抗,TA-26也表示是小意思,DT880高阻版表示想要一戰(zhàn)。后級在前級音色傳輸并加以擴大,不用兩臺耳確實很難直觀對比放大的感覺,此時確實需要用到音量調節(jié)才可發(fā)揮相同音量。
其實高阻版DT880與DT1990 Pro差異很大,不論開放式結構、單元等等,在TA-26的推動下均有一個不錯的聲音表現,說人話就是終于好好感覺到這耳機好在哪里了。
前面提到音色,在6N5P后級加持下,DT1990 Pro更好還原了優(yōu)質音源應有的絕大多數聲音細節(jié),聲場更開闊,并且柔美、舒適、更耐聽成了主旋律。反觀高阻版DT880可以伺候其的小設備真的不多了,膽機相比便攜耳放具備更扎實的聲音控制了,上限也更高了。加上高阻自身優(yōu)勢是對于干擾和噪聲非常不敏感,加上在TA-26上基本不用考慮失真的問題,電壓穩(wěn)定夠用,電流輸出并不大,在高阻耳機上也可以聽到聲音又甜又暖的原汁原味。
現在數字音頻怎么猛,傳統HiFi并不是沒落,而是用另一種方式繼續(xù)存在著。想想現在年輕消費者口味都很獨特,加上預算有限,想要玩玩膽機、解碼這一類的還真不好找。電商隨便一搜,低價DIY和高價純進口,乂度一直還專注做高性價比的膽機去填補價格真空段的做法,這點就需要得到認可。
另一方面,專注而不濫做也是我所看到的,一直出更新型號拋棄老用戶,在音頻行業(yè)就是要被吐槽。乂度在價格跨度不大的同時,將產品做了不錯的差異化區(qū)分,即便現在看任何一個型號都沒有直接的產生競爭,那我還是買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