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曉飛影!
一個數(shù)碼愛好者,也喜歡在眾多平行領域探究摸索,讓生活多一點樂趣。
2018 到 2020 年平均一年換了一臺 MacBook 系列,為什么如此頻繁,我也來分享我購買的心路歷程,如果需要購買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
MacBook Pro 13.3寸 (i5 8G 256G)
在此之前,從來沒用過蘋果的 MacBook 系列,也沒考慮過,覺得沒必要,也沒興趣。上一臺筆記本還是 ThinkPad 系列,又重又厚,720P 的屏幕,這些其實還算能忍受。不過在嘗試 PR 剪視頻長期崩潰,AE 直接打不開,性能完全不足的情況下,是時候更換一臺筆記本了。好友一直在用蘋果的 MacBook Pro,也安利我可以嘗試一下,于是我也第一次開始對 MacBook 系列動起了心思。
作為第一臺接觸的 MacBook 系列,體積小,4 雷靂 3 接口,屏幕分辨率出色,還有普遍認可的的顏色校準,越看越覺得不錯,但是一下買一臺 1W 以上的筆記本,心里也覺得太貴了。在18 年雙 11 預熱期間,終于決定購買,京東在當時還有特別良心的 5 年全保修服務,后來也確實在過保后用到過,現(xiàn)在也沒看到這么良心的服務了。
第一次接觸 macOS 系統(tǒng),各種不熟悉,沒有開始菜單的不適應,鼠標右鍵功能也不全,不過憑著對數(shù)碼產(chǎn)品的熱愛,幾天后也逐漸熟悉了,用著也越來越順手,封閉系統(tǒng)也有好處,沒有了廣告彈窗,不需要裝殺毒軟件,卸載軟件也很輕松徹底,用一年都不會覺得卡頓。
吐槽點也有,MacBook Pro 已經(jīng)不能自己安裝內(nèi)存了,官方的內(nèi)存感覺太貴了,第一次選擇 8G 的內(nèi)存覺得應該夠用,事實也確實夠用,PR 能順利剪輯了,AE 可以打開,但是效果太多的話,也會有一點卡頓。在剛開始學習視頻拍攝和剪輯視頻時,這臺筆記本的配置還是綽綽有余的。
256G 的存儲空間倒不是令人擔心的,我甚至還用虛擬機裝了Win10,外接機械硬盤存儲素材就行,除了掛根線覺得有點不方便,為了解決輕量化的問題,自己還 DIY 了一套 PSSD 固態(tài)存儲方案。
不過在高負荷作業(yè)處理時,風扇狂轉也是非常影響體驗的。PR 真的是在哪都有崩潰的風險,在 MacBook Pro 上也崩潰過,自動保存都不好使,丟過幾次工程就重新學習蘋果官方出的剪輯軟件 Final Cut Pro X 了。在漸漸用習慣后覺得真是比 PR 好太多了,自動保存非常給力,哪怕突然死機重啟都不會丟工程。
MacBook Pro 16寸(i9 64G 2T)
當初只是覺得剛開始學剪輯,一臺 8G+256G 的 MacBook Pro 就夠用了,但是隨著商業(yè)拍攝越來越多,接觸的項目也越來越大,剪輯的素材動輒幾百 G,越來越復雜,等待渲染的時間太漫長,效率跟不上,時間就是金錢。于是一年不到就想換新款的 MacBook Pro 了,恰巧蘋果也發(fā)布了 16 寸的 MacBook Pro,全新的模具。于是和小伙伴慫恿了一下,果然他也動心了,一沖動,兩人都決定置換成新款 16 寸 的 MacBook Pro,這個時候換機肯定不是 49 年入國軍,并且一致決定要就上頂配。
有了教育優(yōu)惠,盡管很貴,但是折扣力度也很大,同時教育優(yōu)惠也有包含 FCPX 在內(nèi)的 Pro App 教育套裝,1298 元包含五個軟件,比單買 FCPX 還便宜。既然是拿來賺錢的設備,買正版是必須的。
2.4G 8 核 9 代 i9 處理器,64GB 2666MHz DDR4 內(nèi)存,AMD Radeon Pro 5500M 圖形處理器,只有 2TB 的固態(tài)硬盤沒有選頂配,存儲空間也沒必要上 4T,這下幾乎是當時筆記本視頻制作的天花板了,3W 出頭拿下。
在使用過程中真的是飛一般的感覺,F(xiàn)CPX 的實時渲染幾乎是一閃而過,不管多少軌道,特效,圖層疊加,都不會讓你覺得有一絲卡頓,這種感覺真的是太棒了,16 寸的大屏幕也可以顯示更多的畫面,調(diào)色時打開視頻觀測儀也不會讓主屏幕顯得太小。而音響立體聲是有史以來效果最好的,一般的電腦音箱都可以省略了。
不過用久了也越來越容易發(fā)現(xiàn)槽點,i9 性能是厲害,但是哪怕開個 word 風扇的轉速都能起飛,如果 Chrome 瀏覽器多開十幾個網(wǎng)頁,風扇聲音更加吵人。我心想當初要是選 i7 是不是更好,結果網(wǎng)上說 i7 一樣吵,心里稍微平衡了。而且 16 寸 比之前 13 寸也重了不少,每次出差背著還是覺得挺累的,這些小毛病在強大的性能面前,倒也能忍受。
即使是目前遇到過最復雜的項目,感覺也只發(fā)揮了16 寸 MacBook Pro 的三成性能,這倒不是壞事,也許將來會接觸到 8K 視頻剪輯呢,想著 5 年內(nèi)肯定夠用,這個想法僅僅持續(xù)到了蘋果發(fā)售 M1 芯片的那一刻。
MacBook Air 13.3 寸(M1 8G 256G)
蘋果剛發(fā)布 M1 的時候,其實我內(nèi)心還沒有太大的觸動,各種媒體都說 PC 界震蕩了,性能各種鼓吹??赡芪易约菏稚系?16 寸 MacBook Pro 已經(jīng)是蘋果筆記本中的頂配性能,我覺得 M1 即使很好,也沒必要更換,于是看了幾天新聞就不再去關注 M1 芯片了。
直到小伙伴出差用了一個朋友的 M1 芯片 MacBook Pro,還是 8G+256G 的版本。他說用 FCPX 確實感覺和手上 16 寸的頂配一模一樣,特別流暢,功耗還低,尤其是續(xù)航,一天下來幾乎都不用充電。我心想這不是和我上一臺入門級的 MacBook Pro 一樣是 8G 內(nèi)存嗎,難道蘋果自研芯片真的能充分發(fā)揮硬件的實力?網(wǎng)上的信息我可以不信,不過小伙伴都親身體驗了,我不由得多看了一些 M1 芯片視頻評測內(nèi)容。
越了解得多越覺得 M1 芯片確實神奇,這種感覺就像 psp 上的「戰(zhàn)神」,就像 switch 上的「荒野之息」,只有第一方會將自己的主機性能最大化,做出秒殺其他廠商的游戲。不管是 ARM 架構還是 X86 架構,不管是簡單指令集還是復雜指令集,對于用戶來說,使用體驗才是第一位。說夸張點,有人能把沙子揉成一坨,隨便玩 3A 大作 絲般順滑的話,我管他是 14nm 還是 4nm 技術。
那么如果只花 6000 塊錢,不說一模一樣,能完成 3W 塊設備 90%的事情,我干嘛不置換一下,多出許多現(xiàn)金呢。未來蘋果肯定逐漸在自家的芯片上持續(xù)發(fā)力,軟件生態(tài)的號召力也很強,許多軟件都會逐漸適配 Arm 架構。于是也忍不住搜了下二手的 16 寸 MacBook Pro 還能賣 2W6,這段期間想換機的想法越來越強烈。
突然遇到京東到家的教育優(yōu)惠,只要 6849 元就可以買到 8G+256G 的 MacBook Air,相比 MacBook Air,CPU 一樣,GPU 少了一個核心,主要是無風扇設計,30W 就可以供電,MacBook Pro 也是只有 2 個雷靂 3 接口,一點都不良心,而且任何產(chǎn)品的第一代我總認為是過渡用的,所以沒打算買更高的配置,就等著第二年 M2 芯片的新產(chǎn)品。
只有買了新的 MacBook Air,我才能出掉 16 寸的 MacBook Pro,這個時候只能賣 2W4 了,真是眼瞅著斷崖式下跌,不過我并不后悔,現(xiàn)金流才是王道。小伙伴一聽也毫不猶豫的入手同款 M1 芯片的 MacBook Air,不過 16 寸的 MacBook Pro 太難賣了,2W2 出給外省的一個人,還專門坐動車送貨過去,早賣早省錢。
關于使用體驗,我覺得使用起來真的太舒服了,沒有了風扇的噪音,出差便攜,F(xiàn)CPX 早已適配 M1 芯片,真的試了多軌道 4K 剪輯無比順滑,而且 A7S3 拍攝的 H265 也毫無壓力,許多電腦都剪不動 H265 的視頻格式。
不過試了下 PR、AE和達芬奇都特別卡,畢竟還是基于 X86 架構的,經(jīng)過 Rosetta 2 轉譯后性能損失不少。PS 和 LR 是靜態(tài)圖片勉強能用,LR 在導入大量圖片后長時間修圖也會變卡,這個跟 8G 內(nèi)存也有關系,16G 內(nèi)存會好一點。也更加說明了如果未來軟件都適配 M1 芯片的話,MacBook Air 還會有更好的表現(xiàn)。
如果說去年 16 寸的 MacBook Pro 一直只發(fā)揮了 30%的性能的話,這款乞丐版的 MacBook Air 一直發(fā)揮著 100%的性能,也剛好夠用,關于特效包裝的內(nèi)容都會交給別人,F(xiàn)CPX 就足夠許多剪輯工作,同時就目前來說,如果選擇這款乞丐版的 MacBook Air,也只能流暢的使用 FCPX,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關于 M2 芯片的 MacBook Pro 期待
在蘋果發(fā)布會臨近的時候,媒體鋪天蓋地的對 M2 芯片或者 M1X 芯片的 MacBook Pro 做了預測,我也幾乎信了。我個人的期待是新款 14 寸的模具,至少是 M1X 芯片更高一級的處理器,一定要有 4 個雷靂 3 接口,如果這幾個條件滿足的話,我應該會購買 16G 內(nèi)存加 1T 存儲空間來替換掉手上的MacBook Air,當初買丐版的好處就是賣二手也不會虧太多。我當初下血本購買頂配 16 寸 MacBook Pro 的目的就是想長期使用不折騰的,誰知道蘋果今年加入 CPU 大戰(zhàn),扔了一顆重磅炸彈。
買產(chǎn)品一定要看需求,X86 的好處依然很多,包括很多優(yōu)秀的FCPX插件都還沒有更新 M1 的版本,虛擬機裝 Windows 也更容易,相信當初賣掉的 16 寸 MacBook Pro 也在新主人那很好的服役中。而對于我個人來說,出差輕便,長時間的續(xù)航連充電器都不用背,剪輯視頻極大的提高了效率,價格也更低。所以我才選擇購買新款芯片的 MacBook 系列,希望今年秋季發(fā)布會的 MacBook Pro 能一步到位,幾年內(nèi)不會再動心思折騰了。
廣告聲明:文中若存在對外跳轉的鏈接(涵蓋商品鏈接、超鏈接、二維碼等各類形式),其目的在于為您呈上更多與內(nèi)容相關的產(chǎn)品信息,助您迅速甄別。但我們不對其做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煩請您謹慎參考,依據(jù)自身的需求與判斷來做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