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6g0kr"><small id="6g0kr"></small></ruby>
  • <dd id="6g0kr"></dd><ruby id="6g0kr"><small id="6g0kr"></small></ruby>

    成人特级av手机在线观看_亚洲图色成人_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_亚洲,欧美精品._男女无遮挡免费网站观看_国产精品成人在线_国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网站_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

    四年換了四臺,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筆記本電腦 11-30 09:43:04 0 0

    大家好,我是曉飛影!

    一個數(shù)碼愛好者,也喜歡在眾多平行領(lǐng)域探究摸索,讓生活多一點樂趣。

    關(guān)于 M1 Pro 和 M1 Max 芯片的討論已經(jīng)非常多了,避免參數(shù)黨,自己在四年內(nèi)用過四款不同的 MacBook 系列,從 intel 到 M1 到 M1 Pro,每一代都帶來不一樣的感受,深度體驗會給大家?guī)砀鎸嵉姆答?,為何最后會換到 14 寸的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2018 - MacBook Pro 13.3寸 (i5 8G 256G)12358 元

    其實我在四年前還一直是在用 Windows,從來沒用過 MacOS 系統(tǒng),在 2018 年花了 1W2購買的是 13.3 寸MacBook Pro 深空灰(四核 八代 i5 8G 256G 固態(tài)),因為是第一次接觸 Mac,覺得先從丐版試試看,MacOS一開始用不慣,但是沒幾天就熟悉了立刻上手了,而且屏幕素質(zhì)真的是好太多了,不過剛開始從零學剪輯覺得 FCPX 比 PR 真的好用太多了,也堅定了繼續(xù)用 Mac系列的心態(tài),只是 8G 的內(nèi)存真的捉襟見肘,AE 打開有些效果多了和 PR 一樣崩潰,所以決心下一臺一定換個好一點的 MacBook Pro。

    2019 - MacBook Pro 16 寸(i9 64G 2T)31822 元

    2019 年其實就猜到新款的 MacBook Pro 一定會到來,也是蘋果的第一臺 16 寸級別的筆記本,屏占比更高了,體積也沒變多大,于是毫不猶豫的就決定上頂配,只有硬盤無所謂可以外接,2T 就足夠了,因為有教育資格所以便宜了 3000 多,順便把 Pro App 的教育套裝買了,F(xiàn)CPX 也入正了。我心想去年花 1W2 買 13.3 寸 MacBook Pro 真是 49 年入國軍,殊不知這次才是真正的 49 年入國軍,后話再說。

    16 寸的 MacBook Pro 太強了,幾乎所有的視頻項目渲染都是秒結(jié)束,不管是多開 FPCX、LR、PS、AE,內(nèi)存都從來沒飽過,永遠都只用到了 30%的性能,有點暴殄天物,我心想用個 5 年都不會遇到性能瓶頸,唯一吐槽的就是風扇真的吵,哪怕只聊天刷個網(wǎng)頁都能起飛,i9 壓不住啊。

    2020 - MacBook Air 13.3 寸(M1 8G 256G)6879 元

    2020 年 M1 芯片剛發(fā)布后業(yè)界都在震動,我還沒覺得太興奮,心想我這 16 寸頂配 i9 還有啥可求的。直到小伙伴試過了一次 M1 芯片的丐版 MacBook Pro 后,說簡直太強了,因為小伙伴就是被我慫恿也買了 3W 的頂配 i9,所以他的體驗對比我才相信,我又去重新搜索 M1 相關(guān)的評測,發(fā)現(xiàn)幾乎可以完成和 i9 一樣的工程,甚至某些速度更快。一個三萬塊,一個六千塊,雖然心里有點不平衡,不過我立刻意識到現(xiàn)在必須趕緊賣掉 16 寸頂配止血,蘋果在芯片上已經(jīng)擺脫了 intel 的束縛,后期一定會起飛,晚賣一個月就虧了 1000 多,好在 2W6 出手了,這是最正確的決定。

    又是教育優(yōu)惠 6879 入手了 M1 芯片的丐版 MacBook Air,此 Air 非以往的 Air,作為生產(chǎn)力工具,以前的 MacBook Air 都是玩具從來不會去看,這一次蘋果格外良心,MacBook Air 和 MacBook Pro 幾乎可以說是同配置,哪怕這是 7 核心的 M1 芯片,依舊是史上最強的 MacBook Air,16 寸太重了,這次索性要輕便。如果說之前16 寸頂配只發(fā)揮了 30%的性能,那這次 MacBook Air 一直是 100%的性能利用率,畢竟 ARM 架構(gòu)有太多軟件沒有適配,必須經(jīng)過一道轉(zhuǎn)譯,性能會有損失,好在 FCPX 是自家產(chǎn)品,簡直是把 M1 摸得一清二楚,流暢無比。不過 PR、LR、PS 說實話在 8G 的內(nèi)存里跑還是比較吃虧,屬于能用的狀態(tài),達芬奇也剪輯得不太流暢。我這次是想清楚了 M1 版本的就是過渡用,等第二代必換,所以買的最低配,出手也虧不了多少,如果真的想當生產(chǎn)力工具,最好買 16G 的 MacBook Pro。

    2021 - MacBook Pro 14 寸(M1 Pro 8 核,32G,1T)17949 元

    2021 年幾乎沒買什么大件數(shù)碼產(chǎn)品,連 iPhone 13 都沒有興趣,在心愿單里一直放著兩個東西,一個是 A7M4,一個就是新一代的 MacBook Pro,這兩者如我所料都在第四季度發(fā)布了,不過 A7M4 原價都搶不到,只能先完成一個心愿,入手了 M1 芯片的 14 寸 MacBook Pro,同樣是教育資格購買 17949 元,便宜了 1500 多。

    不得不說蘋果真的是刀法精準,這一次購買 MacBook Pro 真的在選配上考慮了很久,五檔 CPU 和顯卡選擇是第一次看到,如果看到上面我選擇的是 32GB 內(nèi)存,肯定會有人問為何還選個丐版 CPU,加 1350 變成滿血 CPU 還送個快充頭不好嗎?

    我一開始也這么思考過,經(jīng)歷了 3 代 MacBook 系列的使用,從上一代購買我就不再迷茫,知道自己的需求,這一次也是一樣。應該是我不需要浪費 1350 元去升級 CPU,上一代 6879 元購買的 M1 芯片的 MacBook Air,其實是被我強行變成生產(chǎn)力,一年來也完成了許多項目,我對它能干什么心里太清楚了,整個使用過程中 8G 的內(nèi)存總是浮動在 90%的,由于蘋果的內(nèi)存機制非常強大,會靈活釋放感受不到卡頓,只要當 ADOBE 全家桶出現(xiàn)的時候,內(nèi)存瓶頸就出現(xiàn)了,會明顯感受到卡。而整個使用過程中,無論是剪輯視頻還是處理照片甚至是網(wǎng)頁多開,CPU 長期不超過 50%。只有兩種情況 CPU 會達到 100%,一個是在 LR 批量導出照片時,另一個就是油管播放 8K 視頻時。

    M1 芯片都這么強了,M1 Pro 的 8 核丐版更是不在話下,仔細看第二檔加 1350 元顯卡部分是一樣的 14 核心,在我看來顯卡性能更加重要,所以我又會看第三檔繼續(xù)往上,這就是蘋果的陰謀。所以第一檔是最佳性價比選擇。
    而且我的顯示器是 USB-C 一線通 65W 輸出,換了第二檔送 96W 快充電源我也用不上,盡管磁吸電源很方便,既然我都用顯示器供電了,桌面少根線很重要,那么大的充電頭出差也不會攜帶,多口 GaN充電頭更方便。

    內(nèi)存方面加一檔就要 2700 元,相比 CPU 是提升兩檔左右的價格,在我看來也是內(nèi)存更加重要,之前 8G 被 ADOBE 欺負的厲害,按道理 16G 內(nèi)存這次也夠用,不過既然我內(nèi)存遇到瓶頸了,這次就毫不猶豫上 32G。

    至于固態(tài)硬盤就沒什么好說的了,對性能毫不影響,所以512GB 對我來說都是夠用的,8T 可以達到 7.4GB/s 的極限讀寫很變態(tài),不過 512GB 和 1T 都能都 5.5GB/s 左右。選 1T 的原因是因為這次增加了 SD 卡槽了,我不用每次都帶 PSSD 硬盤和讀卡器,節(jié)省了一個雷靂 3 接口,所以我可以直接把素材拷進 MacBook Pro,回去再中轉(zhuǎn)到硬盤里,因此就選 1T 稍微大一點就行。

    16 寸對我來說太大了,背負的重量也太重,如果都買 16 寸我肯定配置會選 M1 Max 頂配,又會中了蘋果的陰謀,用過了 3 代我覺得 14 寸對我來說剛好,定制版預定了半個多月才到手,又使用了接近半個月,接下來就說說真實使用體驗。

    開箱

    注意蘋果官網(wǎng)為了不讓期待落空,總是會把送達日期往最長了考慮,實際我這臺在 11 月 18 日就送到了。

    蘋果的外包裝殼設(shè)計總是很有意思,這次又和以前不一樣,像貝殼打開式,一般連原包裝外這種包裝殼我也都會留下,二手出手時更方便,保護性也更放心。

    外包裝沒有多余的文字,基本就展示全了這次 MacBook Pro 14 寸的特色,超窄的邊框設(shè)計,機身前端更厚了,就連劉海也不經(jīng)意的藏在深色背景中,但是仔細看還是能看到劉海,蘋果還算實誠。

    取下 MacBook Pro 可以看到底部的說明書和 Type-C 快充磁吸頭,這次磁吸充電頭是一次復古回歸,好處是支持更快充電和一拔即掉的設(shè)計,不過我甚至都沒拿出包裝箱,直接留著二手出掉的時候還會增加溢價

    67W 確實是用不到,我認為只有 140W 的充電頭才有使用的必要,家里有很多體積更小的 65W、100W 氮化鎵充電頭,而且我是連接副屏顯示器使用,USB-C 一線通更方便,一拔即掉的設(shè)計對我來說也意義不大,拿走筆記本本身要拔掉顯示器傳輸線,何必再多拔一個磁吸充電頭。

    盡管依舊是環(huán)保鋁制機身,和上一代 M1 芯片的 MacBook Air 摸起來還是不一樣的感覺,正面經(jīng)典鏡面 Logo 標志,依舊是不再發(fā)光。

    如果說屏幕正面的蘋果發(fā)光能給別人看的話,這個底部鐫刻的 MacBook Pro 字樣不知道是給誰看的,四角有很大的圓形腳墊。

    最大的變化應該就是左右兩側(cè)了,左側(cè)除了有 2 個雷靂 4 接口外,還多了 MagSafe 3磁吸接口部分,音量鍵接到了左側(cè)。

    右側(cè)的變化是最欣喜的,原來M1 的 Airhe Pro 右側(cè)都沒有雷靂接口,2 個接口真的太少了,我一直期待新款 Pro 是 3-4 個,因為之前 16 寸是 4 個,現(xiàn)在 3 個是剛剛好,因為多了 HDMI 和 SD 卡槽,相當于是把一個擴展塢給省了,HDMI 是 2.0 的有點可惜,不過我覺得是臨時出去方便接外界的各種 HDMI 設(shè)備進行展示,而 SD 卡槽的接入簡直是史詩級的回歸,不用隨身帶讀卡器真好。

    目前 3 個雷靂 4 接口我的使用方法是,一個接 4K HDR 顯示器的 USB-C 一線通,包含供電,一個接 2TB 的 PSSD 硬盤,一個接萬兆網(wǎng)絡轉(zhuǎn)換器可以局域網(wǎng)訪問萬兆 NAS,可以說全部用滿。

    底部兩側(cè)都加了散熱孔。

    背面也是很長的一條散熱孔。

    正面來看的話,整個面板是變厚了,拿起來的手感都不一樣,不過這次開蓋的手感比 M1 芯片的 MacBook Air 好了很多,無比順滑,開合也輕松了很多。

    在出掉 MacBook Air 之前拿來和 14 寸的 MacBook Pro 對比一下,可以看到 14 寸的整個外觀還是略大了一點點,不過屏占比會更高,原來能放下 13.3 寸的背包,14 寸一般也沒問題。

    在尾端由于 MacBook Air 沒有風扇是被動散熱,所以只有很窄的一個縫,14 寸 MacBook Pro 的出風口要大很多,但是按背后的整體厚度來看,兩者其實是一樣厚的。

    右側(cè)接口吊打 M1 芯片的 MacBook Air,而且 Air 由于設(shè)計感會一直往前端變薄,從這里也看的出來。

    前端的差距最大,Air 幾乎是一個尖嘴了,不過整個背面其實是一個弧度設(shè)計,其實物理厚度比視覺厚度要大,Pro 就是看到多厚就多厚了,顏值來說 Air 略高,Pro 這種設(shè)計看久了倒也耐看,內(nèi)部空間利用率倒是最大化了。

    正面開合處對比,Pro 的開合手感要好很多。

    打開屏幕可以看到鍵盤的底板顏色不一樣了,感覺 MacBook Pro 的區(qū)塊整體性更好,屏幕下方的 MacBook Pro 字樣也沒了,應該是挪到底部鐫刻那了。取消了 TouchBar 總的來說感覺好處更大,其實對于視頻創(chuàng)作者來說,空格預覽視頻后,在 TouchBar 上快速滑動可以最快效率的預覽視頻的每個位置,比鼠標點要快的多,不過我也就認為這一個優(yōu)點了,平時還發(fā)熱,按 F1 等功能鍵沒手感,這次取消后功能區(qū)使用率更高了。

    側(cè)面的揚聲器部分不僅是大小上的區(qū)別,內(nèi)部也是完全升級,之前從頂配 16 寸換到 M1 芯片的 MacBook Air 音質(zhì)真的是大降級,幾乎不用 MacBook Air 的外放,這次又升級回去了,高保真六揚聲器系統(tǒng),采用振動抵消低音單元,實現(xiàn)寬廣的立體聲音效。14 寸和 16 寸雖說配置可以一模一樣,不過揚聲器的單元大小擺在那,所以 16 寸的隱形升級還有揚聲器、散熱和電池續(xù)航。

    對比邊框是 14 寸的更窄,而且 14 寸和 16 寸的屏幕素質(zhì)一樣毫不縮水,用上了頂級的Liquid 視網(wǎng)膜 XDR 顯示屏,實際是 14.2 寸 mini-LED背光顯示屏,分辨率 3024*1964,最高亮度 1000 尼特,峰值 1600 尼特,ProMotion 自適應刷新率技術(shù),最高可達 120Hz。而 13 寸 MacBook Air 是 LED 背光顯示屏,分辨率 2560*1600,500 尼特亮度,這個對比差距真的是太大了,如果是在黑暗環(huán)境中同樣看黑背景,MacBook Air 還能看到一點屏幕光,MacBook Pro 是真的一片黑。

    至于這個劉海,說吐槽也該吐槽,如果是加入了 FACE ID 模塊我能理解,只是給攝像頭和光線傳感器畫這么一大塊真的是太奢侈了,明年升級又可以吹一波了。但是頂部這個 Bar 的區(qū)域也確實算額外贈送的了,以前的 13 寸沒有這上面這么大的區(qū)域,總體來說顯示區(qū)域是更大了,不過 Bar 的展示空間被壓縮了,比如 istat 這種狀態(tài)插件估計都顯示不了了,好在我是外接顯示器的,大屏幕不受影響,也建議多接副屏使用。

    使用體驗

    買了新設(shè)備總是習慣先跑分測試,因為是 1T 的硬盤,并且已經(jīng)經(jīng)過時間機器同步之前 MacBook Air 的數(shù)據(jù)了,無損遷移過來測試硬盤讀寫,已經(jīng)是夸張的 5000MB/s 以上了,許多軟件都是秒開,如果是 512GB 應該也差不多,容量越大,速度會越快,8T 硬盤可以達到 7.4G/s。

    插入閃迪 U3 的 64G 內(nèi)存卡,出現(xiàn)的標識都和以前擴展塢的不一樣了,據(jù)資深果粉說,以前有 SD 卡槽的 MacBook 就是這種圖標。

    U3 V60 的閃迪 64GB 內(nèi)存卡也順便測試了下跑分,寫著讀有 170MB/s,結(jié)果讀寫是 73MB/s,讀是 90MB/s,估計是我用了幾年太久了,影視颶風測試這個 SD 卡槽最高讀寫可以到 300MB/s,拷貝數(shù)據(jù)非???。

    剛才說過以前 M1 芯片的 CPU 很強力,唯一跑到 100%的時候是 8K 視頻播放和 LR 批量導出照片的時候。

    而 8 核心 CPU 的 M1 Pro MacBook Pro 在播放 8K 視頻時,CPU 才 50% 左右,和我想的一樣綽綽有余,不過在 LR 導出的時候依然也會到 100%,所以等小伙伴頂配 M1 Max 的MacBook Pro 到了后我會再去對比一下看看有沒有區(qū)別。不過導出時 100%只是一小會,因為導出速度也快了,真正的區(qū)別是在 LR 批量修圖的過程中,8G 內(nèi)存的 M1 芯片真的是修到后來就成幻燈片了,哪怕從 RAW 換到 JPG 修多了也一樣,現(xiàn)在修圖的過程中無比順滑,幾百張 RAW 照片也不在話下,只要能保證使用期間不卡就是最好的提升。

    32GB 的內(nèi)存真的是選對了,開了 FCPX 又開了 PS 和 LR,還有許多網(wǎng)頁和別的軟件,內(nèi)存基本占用在 50%,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樣開一個軟件首先關(guān)掉其他幾個。注意看 LR 批量導出時 CPU 滿載,溫度上升但是風扇都還沒轉(zhuǎn),不知道怎樣的壓力才會啟動風扇,這樣肯定是更好的。相比之前 i9 的 16 寸 MacBook Pro,開幾個瀏覽器動不動就轉(zhuǎn)風扇真的是太吵了。

    而關(guān)于充電器部分,我拿了一個老版的 87W Mac充電頭,測試最高充電功率能到 70W 左右,看來 67W 的輸入功率也標的沒差,正好是我需要的功率,65W 的氮化鎵充電器也夠用了。

    而且蘋果的 MacBook Pro 有一點真的不錯,比如我拿綠聯(lián)的 PD 20W 充電頭,都是可以實現(xiàn)充電的,只是會變慢一點,同樣的充電頭,我換一些 Windows 的筆記本或者平板,壓根就不充電,必須達到充電功率。

    順便反饋一個 BUG,我用的顯示器是 AOC 的盧瓦爾系列 LV273HUPR ,4K HDR 支持 65W USB-C 一線通,這也是我一開始想好了剛好 67W 的第一檔 CPU 適配的原因,但是接上顯示器卻無法充電。經(jīng)過我多次測試,必須連著顯示器,MacBook Pro 重啟才會啟動充電,視頻輸出是無影響的,只是這個充電功率最高才 8W,神奇的是我一直高強度剪輯也能充進電,我看電池輸出也有個 15 W,輸入?yún)s只有 8W,不知道是不是 istat 的顯示 BUG 還是 M1 Pro 的兼容問題,但是充電時間確實也巨長。我在網(wǎng)上已經(jīng)看到同款顯示器換了同款 14 寸 MacBook Pro 后也充不進電的情況。所以我也不敢貿(mào)然換別的顯示器,萬一換了還是一樣 8W 就虧了,等我好友的頂配 M1 Max 到了后,接他的 90W 一線通顯示器試試看再說。反正目前 8W 充電也一樣正常使用,也沒有太多不便的地方。

    總結(jié)

    四年的四款 MacBook Pro 更新就像是踩坑摸索之旅,第一次產(chǎn)生購買欲望的時候總是會選擇困難癥,但是隨著深入體驗,的確是越來越明確自己的需求。

    M1 Pro 是真的強,單說剪輯軟件總結(jié)就是更快了,渲染更快,導出更快,支持 ProRes RAW,8K 視頻也不在話下,雖然我目前最高剪輯的只有 4K 的素材。3 個雷靂接口比 2 個是質(zhì)的改變,如果將來局域網(wǎng)能達到 40G 的傳輸帶寬,雷靂接口也不會是瓶頸。磁吸充電頭、HDMI、SD 卡槽其實以前就出現(xiàn)過,現(xiàn)在更完善了,其中 SD 卡槽給工作流帶來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節(jié)省了好多步驟,時間就是金錢。ProMotion 自適應刷新率技術(shù),最高可達 120Hz的Liquid 視網(wǎng)膜 XDR 顯示屏,也是目前筆記本中最強的顯示屏了,所以副屏顯示器哪怕校色不那么準,我也可以用 MacBook Pro 的屏幕當基準,大屏只羅列素材時間線。

    新款的 M1 Pro 和 M1 Max 都很強,基本是在鞏固蘋果的芯片王朝,但是價格確實也很貴,不要沖動購買,在我看來,M1 Pro 最丐版的 16+512G 的 14寸 MacBook Pro 是非常值得購買的生產(chǎn)力,優(yōu)惠力度也最大,因為不需要定制,如果是真的靠這個吃飯的重度使用者,不用我說也會花幾萬買頂配,因為項目回本也會很快,我的小伙伴這次就沒有隨我,直接 3W 多買了 2T 硬盤的 14 寸頂配。而如果只是還在學習階段,或者是個人拍視頻愛好者,我更推薦去年的 M1 芯片的 MacBook Air,6000 元左右的內(nèi)幾乎找不到對手。順便一提,蘋果的設(shè)備二手保值率是最高的,前三臺基本是沒幾天溝通就全部出掉了,所以如果真的想買了,也不用太糾結(jié)了,將設(shè)備使用起來,自我學習并提高,最終能產(chǎn)出就是最大的價值。

    四年換了四臺,14 寸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深度使用感受   
    廣告聲明:文中若存在對外跳轉(zhuǎn)的鏈接(涵蓋商品鏈接、超鏈接、二維碼等各類形式),其目的在于為您呈上更多與內(nèi)容相關(guān)的產(chǎn)品信息,助您迅速甄別。但我們不對其做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煩請您謹慎參考,依據(jù)自身的需求與判斷來做出決策。

    24
    LV24自成一派
    0 爆料
    208 原創(chuàng)
    6 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阳东县| 保德县| 定日县| 蓬溪县| 永兴县| 阳高县| 乌苏市| 孙吴县| 新疆| 静海县| 定日县| 大邑县| 五原县| 宜章县| 石景山区| 剑阁县| 卫辉市| 白银市| 岑溪市| 盖州市| 仁化县| 中卫市| 富裕县| 民权县| 巫溪县| 晴隆县| 成安县| 依兰县| 孝感市| 都江堰市| 北辰区| 仙桃市| 扶绥县| 黔江区| 习水县| 江北区| 中方县| 蓬莱市| 遂平县| 安多县| 萨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