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興戈推出了銅雀EN700系列的準升級型號EN1000。
售價非常保守,999元,和眾多千元左右的新舊有線耳塞型號“卷”在了一起。
這些耳塞包括飛傲FD3PRO和FH3、水月雨KXXS和KATO、NFAUDIO NA2+和NM2+、qdc dmagic solo和海王星、TFZ KING EDITION、山靈ME200、索尼XBA-N1AP、westone audio pro x10、森海塞爾IE400PRO等等。
興戈EN700系列自2016年起,伴隨著一部分的黑和海量的吹,熱銷了大概5年,這難度很大,在國產耳機中堪稱傳奇。而新的EN1000由于加“量”不加價,且品牌粉絲眾多,如不出意外,理應也會成為暢銷機型。
EN1000有倆顏色,深灰和鏡面銀。
包裝盒黑底、金字,能讓人感到售價不便宜,定位也比較高端。但不知怎的,盒子會有種油膩感。
盒身四周多為商品特性描述。
EN1000在振膜和腔體內部的聲學設計上,都有相對以往較大的進步。
配件簡單,3對硅膠耳套、3對調音插頭和1個尺寸適中的收納包。
相對EN700 PRO的收納包,EN1000這個顏色時尚起來了,總體做工也很不錯,內部設計也很考究。
新開發(fā)的可換插頭貌似還不太成熟,但神奇的是,實際使用卻很穩(wěn)定。
整個插頭因獨特的設計而變得比較“粗壯”,同時也很顯質感。
關于附贈的這三款插頭,以官方的設計來說,套殼內側不同圓環(huán)的顏色對應著不同的“通透程度”,其中灰環(huán)最通透、藍環(huán)(默認安裝)通透度適中、紅環(huán)相對不那么通透。
另外,三個插頭基本都在泛高音區(qū)有差異,而低音和人聲部分則基本沒區(qū)別,總體上是區(qū)別于常見的“耳套”調音方案。
對齊公頭和母座外殼上面的圓點,稍用力即可連好,但這其實是第一步,連好后,因為還不穩(wěn)定,你還需要把上方的保護殼再推下來,與下方的插頭擰緊。
整個過程,說著費勁,但組裝還挺輕松的,這出乎我預料。
日常收納可以如上圖這樣。
(此時的EN1000是不是挺像手表的?)
腔體總體美觀,但在鏡頭下,不太容易拍漂亮。特別是近距離的時候。
實際在較遠距離看它時,它會隱約有種高級表盤的效果。
材質:水晶玻璃、鋁合金、MIM不銹鋼粉末。
工藝:電鍍和絲印。
耳掛設計的很緊湊,同時也有向頭部傾斜的人性化設計,有利于佩戴時的貼合感。
但由于是基于EN700系列的升級,EN1000在腔體與線材的連接端子部位是沒有“限位槽”設計的,可能引發(fā)一些插拔、佩戴方面的隱憂。
電鍍鏡面。
這個部位的美感要好于外側面板。
內側對比。EN1000更夢幻。
EN700PRO(2017年入手)我已經好久沒聽了,趁著對比,又一次連上播放器,就被它打動。它聲音有力,有細節(jié),除聲場相對EN1000不那么明顯,整體素質仍很強,不愧是昔日的千元內最強國產動圈。
聲音相關:
對比機型大致如上,實則比這些還要再多些,甚至包括興戈meeture入門級的MT1。
寫聲音最耗時間的就是這部分,要經過大量的對比和單獨的基于各種曲風的靜靜的聽,而且還得避免因聽覺疲勞、佩戴不正確導致的誤判,要留出休息和調整時間。
前端主要基于IPHONE XR(APPLE MUSIC)+IKKO ITM03解碼耳放線、山靈M6 PRO、飛傲M11。
易推性:總體易推,因為蘋果+原裝轉接線下的它也很不錯,而VIVO T1的3.5mm耳機口直推也有很立體很驚艷的音色。不過,若以“音響性”出發(fā),配個解碼耳放線(200元起步)還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對得起EN1000性能的前提。
另,官方提供的靈敏度數(shù)據(jù)貌似不太高,我有時會開盡量大的音量以喂飽大動態(tài)、暴力氛圍的曲目。
被動降噪(物理隔音):一般。
聽診器效應:有。
聲音風格:大氣,溫柔,自然,高頻靈動,略暖色,厚實自然的低音和中音,基本沒啥齒音問題,人聲不干也不刺,很動圈的味道。在HIFI播放器,或更大推力的前端下,有更高的透明度和凌厲感。
此處的“規(guī)模感”源自其“靈動的高音”和蔓延范圍更大的低音。中高音的定位感相對某些特別強于解析的塞子,不會太明顯,但能量飽滿,舒展松弛的線條仍能勾勒出非常好的“立體”空間。
在有限的前端和有限的聆聽曲目下,大多數(shù)音樂都很有感情,同時還不缺凌厲感(凌厲感也看前端素質)。有著明顯的當今千元級HIFI耳塞的水準。
但同時也有少數(shù)音樂,包括一些錄音很普通的那些,會有燥熱暖糊感,讓人不爽。
對比飛傲FD3,兩者有共同的優(yōu)點,即泛中頻區(qū)非常自然,聽著很舒服,而且全頻亮度適中,會令人很沉迷。區(qū)別在于低音區(qū),F(xiàn)D3更生猛,動態(tài)更好,大音量下有明顯沖擊耳膜的Q彈力量,而EN1000的低音更為浩瀚,似乎是洋溢在更廣闊的空間里,但這似乎也影響了它的爆發(fā)力,推測是需要更猛一些的播放設備伺候?不過總體來看,EN1000的全頻控制力,自然度,還有高頻解析還是超越FD3的。
EN1000的分離度并不驚艷,特別是相對多單元圈鐵耳塞,是有一定距離,但考慮到它是在自然渾厚的基礎上,能展現(xiàn)如此精致秀美的高音,我感覺這很難得,現(xiàn)如今高頻很出彩的動圈耳塞,往往容易犧牲厚度。
對比榭蘭圖,動態(tài)不如,不容易在某些音樂下展現(xiàn)出火光四射的氛圍,但強在人聲自然動人,全頻清晰,且厚度感和韻味感都能保證。榭蘭圖相對逼仄的空間感讓生猛的低音變得有些糊,也犧牲了人聲的潤澤與精致。當然,它中高音的清脆有力卻也是優(yōu)點。興戈EN1000的中高音相對更大氣或是說更柔美些。綜上,兩者素質互有勝負,更多是調音風格的差異。
對比qdc dmagic solo,從HIFI的角度來說,興戈EN1000再強些,特別是解析、聲場這兩個方面,它會有更好的展現(xiàn),dmamgic solo像是基于榭蘭圖音色的某種改變,一耳朵能聽出其在人聲和低音上下了不小功夫,有著很強勢的厚度和力量感,而EN1000總體較均衡,也相對更寬松和凌厲,這使得它比qdc這款耳塞更為雜食。其實這倆塞子也有共性,比如都偏厚實,也不太會發(fā)出“冷聲”。
對比NA2+和NM2+,最明顯的是EN1000在通透性上,不如這倆塞子?;蛞部梢哉f是在“背景”上,不如這倆塞子那么“黑”。這其實也反映出NF AUDIO和興戈兩品牌對聲音理解的不同。前者更熱衷層次感、細節(jié)清晰度,后者從EM2到EM2R,再從EN700PRO到如今的EN1000,相對更推崇一種樂感上的動人。盡管NA2+已經是NF AUDIO理解的音樂類耳塞,但面對同級別同定位的EN1000時,兩者仍存在音色的不同。NA2+低音略少,中頻和高頻很干凈,整體冷聲,女聲較動人,動態(tài)很好,但聽感偶爾偏瘦偏干,人聲也偶爾發(fā)刺,EN1000全頻飽滿度更好,低頻豐厚有力,中頻自然平滑,高頻密度較大,有精致感,但在某些音樂下,更有過暖的跡象。
綜上,EN1000實現(xiàn)了對自家過往經典EN700PRO的音質、外觀、線材、配件的全超越。相對競品和跨價格區(qū)間的對手,其在線材設計上也有差異化勝出,而素質與聽感五五分的調音思路,也讓它有著相對競品更多一些的對音樂愛好者的友好度,考慮到興戈的粉絲和黑子都挺多,按說也是個不愁賣的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