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了小孩,以及疫情的原因,已經(jīng)三年多沒去電影院看電影了,有點懷念大熒幕的感覺!
家里的電視是55寸,看看一般的劇,綜藝啥的還可以,但看電影,尤其是大片就不過癮了,覺得越看越小呢
換個大電視吧,7~8k的價格還是覺得有點肉疼,上w就更舍不得了,另外那臺55寸當垃圾賣掉也有點心疼。
大屏+便宜的方案應該就是投影儀了,最終向老婆申請了2k元,決定再上一套入門的投影系統(tǒng),原來的電視繼續(xù)留用,走一條雙修的道路。
安裝位置的確定
首先要決定的是這套投影系統(tǒng)放在哪里。對于這種入門級的,白墻最合適不過了,但我家只有一間臥室有白墻,現(xiàn)在是看孩子的奶奶在住,不方便在那里放置投影儀,所有想來想去決定還是放在客廳中。
客廳中的布置方案也有很多種,比如可以放在窗戶上面,還能當窗簾用。但如果這樣每次看還得拿出投影儀再搬椅子也是挺麻煩的。選來選去還是電視這個位置最好,可以坐在對面的沙發(fā)上觀看,也要比椅子舒適了許多。
▼
裝在這個位置也就不得不安裝幕布了,但裝修時吊頂沒有給幕布留下卡槽,為了跨過電視就得先安裝了一個吊架,讓幕布可以正好放在電視前面前,還好萬能的TB啥都有。
▼
為了安裝這個吊架,就不得不在墻上打孔了。
▼
年紀大了,弄了接近一下午才搞好,挺累人的。
幕布的選擇
2個吊架的間距是幕布尺寸決定的,而選擇幕布大小的決定性因素是投射的距離,即投影儀和幕布的距離,我這客廳的寬度是3.4m,考慮到幕布需要跨過電視的距離,以及投影儀和墻的間距,所以取個整就當3米吧。
▼
當我們打開一個幕布的購買鏈接時,一般都有根據(jù)不同的距離來推薦不同尺寸的幕布,但不同的賣家提供的建議尺寸也是不一樣的。
這些建議尺寸本質上都是根據(jù)水平可視角度算得幕布尺寸,下表是國際上兩大知名影音機構THX與SMPTE給出了最佳視角,以及投影幕尺寸和觀看距離的的推薦值。一般來說角度越大,觀看的沉浸感越強,但眼睛左右運動的負擔就越重,可能就會引起一些不適;角度越小,舒適感會更好,但沉浸感就會減弱,簡單來說就是不那么爽了。
▼
但以上建議的尺寸都是很主觀的,并不適合所有人,只要你感覺舒服,在3m之內選擇150寸也沒問題。但你看這么大的屏幕沒問題,不代表你的投影儀就能投射出這么大的畫面,這就引出另一個知識點:投影機的投射比。
投射比就是投影儀成像清晰時投影距離與投影畫面寬度的比值,投射比=投影距離/投影畫面寬度,比如按3m距離,如果投射比是1.2,可得到寬度2.5m,大概就是110~120寸的投影面積;如果投射比是1.5就只能得到2m寬的畫面,那么投影面積就不到100寸了!所以當然是選投射比小的投影好,但低預算不會給你那么多選擇。
▼
因為預算關系,入手的投影儀的投射比是1.56:1,那么3m投射畫面的寬度1.92m,在選擇幕布時發(fā)現(xiàn)16:9&84寸幕布寬度是1.8m,而4:3 100寸幕布寬度是1.95m(沒有90寸左右的規(guī)格),理論上后者更適合我這種距離。
▼
比較知名的國內品牌有紅葉,經(jīng)科JK、南通精英、堅果 、極米 、美視、艾瑞爾、得力等等。國外品牌(產地基本也是中國):斯圖爾特 、奧愛斯 、菊地、 億立等等。當然還是由于預算關系以上這些統(tǒng)統(tǒng)都沒有選。
▼
最終選擇一款白玻纖材質,4:3 100寸的手動卷幕,至于幕布類型和材質的種種區(qū)別,我也做了點小研究,感興趣的話可以看看這篇,有很詳細的介紹。
▼
為了還能看到電視只能選擇卷幕,另外電視墻上也沒有留插座,就沒有選擇電動卷幕布,而是購買了手拉式的卷幕。這種幕布的缺點是頻繁拉伸幕布容易導致幕布變形,但我買了這個價格不高,變形大不了再換新。
▼
安裝在電視上方的樣子,不能說好看,只是不太丑罷了,所以在房子裝修的時候最好有預留,即使當初不想上,但萬一以后又改注意了呢?比如我!
▼
這種手拉幕布也是可以拉到一定位置停住的。
▼
全部拉下來的樣子,另外新的白玻纖味道還是有一些,但不湊到跟前也不算太明顯。
入手投影儀
目前投影儀的顯示技術主要分為:LCD、DLP、3LCD、3DLP和LCOS五種,常見的DLP和3LCD各有優(yōu)勢;DLP技術的投影機都使用了DMD芯片,尺寸是越大的越好;亮度方面最最好達到1000ANSI,最好還要支持側投。
然而只有2k的預算,真是知道得越多,越?jīng)]有選擇。最后不得不放棄以上的所以標準,只堅持一點,就是物理分辨率為1080p(4K分辨率就放棄了,實在是太貴了)。
最后的選擇為泰捷T1s投影儀,亮度達到540ANSI流明、投射比1.56:1、真實1080p分辨率、可以進行梯形校正,也就意味著可以側投。雖然無法與旗艦級的投影儀相提并論,不過在同價位的競品中,還是不錯的。它不是最完美的投影儀,但以我的預算也許它是最合適的!
WEBOX T1S是WEBOX T1的升級版,兩款機型在外觀上沒有區(qū)別,主要是在CPU、GPU、內存和存儲等硬件上做了升級。當然 T1S要貴點,但買新不買舊,還是入手新款。
▼
外包裝為白色,正面有投影儀的渲染圖,以及產品型號名稱。保修方面為三個月以換代修、主機配件一年質保。
▼
包裝內除了投影儀本體,有遙控器以及電池、電源適配器以及電源線,還有說明書保修卡。
▼
T1S是“大眼萌”的造型,也是采用LCD顯示技術投影儀的常見外觀,當然泰捷采用是自家改良的LCD技術,使得整機尺寸控制還行,為255 x 235 x 89mm,重量約1.88kg,不會占很大地方,如果是租房住也比較好搬運,風格上也能很好地融入家居環(huán)境當中。
▼
T1S的鏡頭材質為全透鍍膜玻璃,外部直徑16.5厘米,通光口徑達到了15.5厘米,玻璃很厚,比樹脂鏡頭更耐磨,透光率也更好。不帶鏡頭蓋也是因為采用了全封閉式光機技術,能有效防止灰塵進入設備內部,無需定期做定期除塵維護保養(yǎng),同時解決了產品的漏光問題。內部燈泡采用LED固態(tài)光源系統(tǒng),使用壽命超過3萬小時。另外右側的小點是遙控器接收窗。
▼
鏡頭下方是循環(huán)雙渦輪風扇,正面、背面和頂部均設有大面積的散熱孔。
▼
底部設計了四個金屬支腿,并且都有硅膠墊,起到防滑增穩(wěn)的作用。
▼
金屬支腿采用了螺絲固定,拆下支腿時能看到機身上的白色部分,有點不美觀。所以即便是用支架或者吊裝也不要去拆。
▼
底部的正中間有標準的1/4螺絲孔,配合吊裝、支架的使用。
▼
背面上部有2個USB 2.0接口、1個3.5mm耳機插孔、1個3.5mm音視頻輸入插孔(AU-IN)和1個HDMI 2.1接口。通過USB接口可以外掛U盤或者移動硬盤;HDMI接口則可以連接電腦、電視盒子或游戲機等設備。
▼
電源插孔位于機身的背面中部,此外它還內置了藍牙模塊,也支持2.4G和5G雙頻段的WiFi網(wǎng)絡。
▼
考慮可以會需要在頂棚投射(躺著看),T1S背面設計了了四個小支腿,可以垂直擺放,也是一個蠻特別的設計。在投影儀頂部可以看到三組操作按鈕,左側是對焦調節(jié),中部圓環(huán)是四個方向和確認鍵,右側上部是電源鍵、下部是返回鍵。不過一般還是會使用遙控器,很少會用到它們。另外在頂部還內置2個5W立體聲喇叭,即使不配備單獨的音箱也能正常使用。
▼
配備了一個95w的適配器。
▼
遙控器設有獨立的語音鍵,具備了AI語音功能,使用了藍牙與投影連接。
投影儀的安裝以及調校
▼
幕布的對面除了沙發(fā),旁邊還有我電腦桌(臥室太小放不下),電腦桌是雙層的,將投影直接放到上層。
▼
這時具側投的優(yōu)勢就體現(xiàn)出來了,不用非在幕布中間而不得不在墻上打孔(當然還得在一定的范圍內)。
▼
雖然可以側投,不過既然預算還剩一點,就又入手了一個小支架
▼
這樣調節(jié)的幅度就更大了,畢竟側投也有一定的范圍限制,而且有些幕布也是正投效果才最佳。
▼
打開投影儀進行調試,對焦時鏡頭也會前后移動。
▼
T1S不支持自動對焦,需要手動進行調節(jié),也不算復雜,按下對焦按鍵,會出現(xiàn)下面的圖案,來回調節(jié)直到圖案為最清晰,還是比較好判斷的。由于我是固定了投影儀的機身,幕布也基本不會移動,所以對好焦了以后就不要再進行這種操作了。
▼
T1S的設置有畫面比例、梯形校正、電子變焦,投影方式。
▼
如果是吊裝,投影儀就會倒過來,需要選擇吊裝,如果是把投影儀放到幕布背面,需要選擇背投(需要幕布支持)。
▼
畫面比例可以選擇16:9,或者4:3,打開投影儀,發(fā)現(xiàn)16:9的最大投射尺寸實際上比我這個幕布還要大些,貌似上16:9的100寸屏幕也勉強可以。TS1投影儀投射畫面大小上支持42-250,但以它的亮度,過大的投影面積效果不會太好,客服也是建議在100寸左右為好。
▼
當然畫面大點也不用擔心,T1s能夠實現(xiàn)電子變焦,可以縮小投射尺寸,和幕布尺寸完全匹配。
▼
完全通過支架調節(jié)好投影儀也是很難,所以還是使用梯形校正吧,四個角支持雙向拉伸,校正范圍為±40°。
▼
之前最擔心就是540ANSI流明的TS1效果到底怎么樣,在客廳開燈的情況,也是能看清屏幕的,但是效果并不算出色,540ANSI流明和沒有抗光性的白玻纖幕布,在有光環(huán)境下體驗并不算特別好。不過即便是5000元+以上的旗艦級投影儀在強光環(huán)境下,投射畫面也不會特別理想,這也和投影儀本身的成像原理相關。所以,如果要感受私人影院般的極致觀影感受,在關燈的暗黑環(huán)境下體驗是最好的。
▼
果然,關了燈,效果就非常好了,顏色和亮度表現(xiàn)都非常不錯。
▼
經(jīng)過幾次嘗試,發(fā)現(xiàn)如果有光源能直接投射到屏幕上影響就非常大,反之就沒啥大影響,所以我將幕布墻后面走廊燈打開,讓房間里有些亮度,活動也更方便些。
視頻資源的來源
投影儀系統(tǒng)的硬件安裝好了,視頻資源哪里來呢?
智能投影儀自身的系統(tǒng)
與T1相比,T1s升級內存至2G運行內存+16G內置存儲,4核A55 1.5GHz的CPU,Mali-G31的顯示芯片,自帶的系統(tǒng)也從安卓6.0版本升級到9.0版本。
▼
T1S的系統(tǒng),開機無廣告,硬件也足夠保證系統(tǒng)運行起來非常的流暢穩(wěn)定。
▼
整個系統(tǒng)菜單有2個選項:應用桌面界面簡潔清爽,更容易進入設置,和安裝的第三方app;內容桌面稍顯雜亂,但更容易找到電視劇、少兒、綜藝、紀錄片、動漫等內容。
▼
如果想搜索內容,使用遙控器敲字還是挺麻煩的,所以AI語音遙控功能就非常重要了,對著遙控器說話,想看什么就搜什么,就非常方便了!
▼
泰捷視頻中也有電視頻道,看看體育賽事也是非常不錯的。
▼
泰捷視頻中的視頻資源和其它視頻app一樣,非VIP一些資源不能觀看,但比較良心的是非VIP也沒有廣告,也可以選擇最高的4k分辨率。
▼
高清晰度視頻的效果還可以,煲個劇也是挺好的。
▼
除了泰捷視頻,也可以選擇安裝銀河奇異果、酷喵影視和芒果TV等其它的app。
▼
但像CIBN酷喵影視這種就不得不看廣告了。
外接設備
▼
CIBN酷喵影視就是優(yōu)酷的TV版嘛,我有優(yōu)酷的會員,卻不能看電視版也是鬧心。好在投影儀和電腦離的不遠,用根HDMI就可以輕松地把它們連接起來,然后再選擇輸入端的信號就可以了。
▼
這樣優(yōu)酷、騰訊有會員就可以直接連接電腦來看了,此外還可以透過app軟件實現(xiàn)投屏功能,手機里有的圖片、視頻也能投影到幕布上。
▼
也可以通過接入U盤來獲得資源。
▼
讀取U盤里的內容需要安裝一個叫快享文件管理器的應用,打開該應用,除了能看到插入的U盤,還能看到共享文件,其中兩個共享文件夾一個是電腦的,一個是我nas的,這樣把資源放到共享文件夾里也可以用投影儀來播放。
▼
U盤里的視頻文件,選擇用視頻播放器直接打開就好了。
▼
此外一些第三方的應用也可以通過U盤來安裝,我使用是極空間私有云Z2,算是一個輕nas系統(tǒng)(沒docker,不能虛擬機),它有TV版的APP,將其下載到U盤(上圖中的Zspace),就可以安裝到投影儀中了。極空間的Tv版APP比較簡單,只有以下三個選項。
▼
極影音能生成視頻資源墻,會有海報以及一些介紹,當然有些并不準確,可以進行自定義的修改。
▼
播放nas中的一個視頻,也是毫無卡頓。
▼
點擊視頻菜單才發(fā)現(xiàn)默認的解碼方式是硬解碼,是使用投影儀的硬件來解碼的。T1s是支持解碼4k資源,當然播放出來分辨率是1080p(T1不支持解碼4k資源),解碼能力還是不錯的。
其它方面
音箱
▼
T1S自帶了雙聲道5W×2發(fā)聲單元,效果也還算可以,但畢竟我投影儀是放在身后頭頂?shù)?,從腦后傳來聲音還是有點奇怪的,所以就用上手里有的音箱-惠威 T200MKII(貌似停產了),支持藍牙。
▼
T1S支持藍牙連接,搜索到音箱后連接即可使用,這樣通過無線連接,也就不用考慮布線問題。也可以選擇連接藍牙耳機,就不會打擾到家人的休息。
噪音
投影儀相比電視除了亮度和色彩不占優(yōu)勢外,還有一個缺點就是有散熱風扇的噪音。下面就來測試一下這臺T1S的噪音情況:
▼
環(huán)境噪音21.6dBA,T1S的噪音主要集中在正面,有54.3dBA,還是挺明顯;側面噪音就要小的多,只有37.9dBA,當距離不到1m時噪音減少到24.7dBA,也就比環(huán)境噪音高了一點。所以有條件最好選擇吊裝,距離人遠一點就不會感到明顯的噪音了。
我沒選擇吊裝也是由于之前沒有預留位置,打孔太麻煩,線材甩在外面也是挺難看的。當然另一個原因也是電影的配樂和音效都比較滿,也就不會太注意到噪音。
最終效果分享
百寸左右&1080p的清晰度,老實說畫面不是很細膩,畢竟我那臺55寸的電視都是4k的;亮度、顏色等畫質方面肯定沒有主流的電視好。但誰又能抵擋住大屏幕的誘惑呢?大屏幕帶來沉浸感的震撼彌補了很多的不足。
最后分享下幾張影片投影的屏攝,大家有興趣也可以猜猜是哪幾部電影,當然猜對了也沒有獎勵!
▼
觀看戰(zhàn)爭、動作、科幻電影的震撼感是小屏幕無法體驗到的,動態(tài)表現(xiàn)也是不錯的,沒有出現(xiàn)卡頓或者拖影的現(xiàn)象。
▼
▼
▼
▼
▼
雖然是鋼鐵直男,小清新的文藝片也是偶爾看的,人物面部的表現(xiàn)上也是不錯的,不同層次的細節(jié)都有體現(xiàn)。
▼
▼
動畫片的顏色展現(xiàn)得非常艷麗。
▼
▼
除了看電影,也非常適合看一些記錄大片,自然奇觀的表現(xiàn)得大氣恢弘,動物毛發(fā)、羽毛還原的也是逼真到位。
▼
▼
▼
最后
最終的花費為:
吊架:23.5+支架:62.34+幕布:173.39+投影儀:1749=2008.23元,超了預算8.23,只好掏自己的小金庫來填了! 過年期間電影票價漲了不少,這么想想就不太心疼著2k塊了!
個人認為現(xiàn)在投影的優(yōu)勢;(1)150~200寸左右以上,這個尺寸液晶電視還是很難涉及,當然能滿足這個效果的投影設備也很貴。(1)以較低的成本實現(xiàn)100寸左右畫面效果。
我選擇了第二種,首先是經(jīng)濟條件和居住環(huán)境決定的,其次是使用頻率決定的,我追求電影院的效果,但不是每天都會去看電影,一周大概也就周末能看一兩部,所以入手入門級的投影系統(tǒng)也更劃算一些。
至于入門級投影不足,主要是不抗光的缺點,通過保留了電視來彌補,個人是不介意用小一點的屏幕來看一般的電視劇或綜藝之類的東東(個人覺得手機都能看),投影和電視互補,達到效果的最大化也是一個性價比的選擇。
當然還有一個低價的路線就是使用老式的燈泡式投影儀,價格不貴亮度又高。但個人認為一是二手交易有風險,二是亮度逐漸下降體驗不好,老換燈泡也是麻煩。
經(jīng)常有人說智能投影儀的智能系統(tǒng)沒啥用,但即使不算系統(tǒng)本身帶來的視頻資源,它帶來的擴展性也是很實用的,第三方app的應用,以及藍牙連接音箱的應用等等,都可以把自家的數(shù)碼產品連接到一起,建立自己的“元宇宙”視頻系統(tǒng)。
最后放張自己桌面的圖片,這是另一個故事了,我會單獨發(fā)篇文章/視頻來和大家分享!沒過十五都是年,繼續(xù)祝大家新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