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jié)論,駕駛評分給個A-吧,比較主觀。
優(yōu)勢:
1、有操控,有一定的駕駛樂趣
2、外觀顏值高,魂動紅才是馬自達嘛
劣勢:
1、動力拉跨
2、空間拉跨(相比于同級別B級車)
去年國慶的時候,我媽的榮威變速箱開始出現(xiàn)異響,開著有些心慌。這車是我讀高中那會買的,到現(xiàn)在也有十多年了。里程不多,不足9W公里,平時就是城區(qū)跑跑,所以油耗一直比較高。最終決定還是把它換了,買一輛新車。
買車的時候我給他們推薦了傳統(tǒng)B級三強——雅閣、天籟和帕薩特,但是雅閣的落地價較高,天籟和帕薩特外形不喜歡,所以他們最終竟然選擇了一臺阿特茲。雖然阿特茲也是B級車,但是我沒懂倆老頭老太選這個車干嘛,估計馬自達的銷售也是懵逼的,這和目標客戶完全不匹配呀。不過既然決定買馬自達,那我就極力推薦他們買2.5L的版本。畢竟2.5的馬自達才是馬自達,但是他們最終還是因為油耗選擇了2.0L的版本。好嘛,果然蘿卜青菜各有所愛。
這輛阿特茲現(xiàn)在跑了3100多公里,其中100公里左右的路程是我跑的,簡單聊一聊我對這輛阿特茲的體驗吧。
先聊聊內(nèi)飾和價格,這兩方面我盡量客觀些。阿特茲這套內(nèi)飾,雖說整體也用了一些皮質(zhì)的材料,做工用料也沒有很廉價很粗糙。但是直觀的感受就是有挺強烈的塑料感,和高級感、豪華感完全不沾邊,勉強可以算簡約。
車機系統(tǒng)呢,雖然也用了中置大屏,但是屏幕的尺寸,整體設(shè)計還是有些欠缺的,沒有新意也不夠復(fù)古,兩頭不沾,還有些小家子氣。車機的邏輯、UI界面也毫無未來科技感,還是相對原始的一套底層邏輯和UI設(shè)計。給我的感覺就是有些擰巴,既想呈現(xiàn)一些智能化的東西,又想保留馬自達之前的那種內(nèi)飾風格,保留一些機械感,但是平衡上沒有做好,弄得有些四不像。
而且這個配置的阿特茲是沒有無線充電的,這就讓我很難受了。為了立即改變這一點,獲得更舒服的充電以及導(dǎo)航體驗,我入手了一套PITAKA的MagEZ Car Mount磁吸車載套裝
這個車載套裝由一個支持磁吸的凱拉夫材料手機殼+MagSafe磁吸車載支架組成,完美的匹配了我的需求。凱拉夫材料的手機殼核心優(yōu)勢就是輕便+一定的保護能力,大幅地減輕日常使用手機時腕部的疲勞感,隨身攜帶時的異物感也明顯緩解。同時相比于普通手機殼,又能提供額外的保護能力,一些輕微的磕碰、低高度的跌落不會直接損傷手機。
手感方面,親膚的質(zhì)感提供比較順滑的觸感,但又不是肥皂水般的絲滑,不會有擔心手機滑落的隱憂。磁吸的存在可以使得充電更加從容,搭配MagSafe磁吸車載支架,加倍磁吸,更加穩(wěn)固。在實測中,不管是顛簸路面還是急剎急停,手機都沒有掉落的風險。
支持360°旋轉(zhuǎn),橫置、縱置均可,不擋攝像頭也不干擾信號,實用性很強。
PITAKA的MagEZ Car Mount磁吸車載套裝提供最大15W的充電功率,用更少的錢就獲得了遠優(yōu)于原本高配車型才擁有的無線充電體驗,因為充電效率更高,手機的可視角度也更好。實際使用中,邊充電邊導(dǎo)航完全不用擔心掉電。同時為了解決手機發(fā)熱的問題,PITAKA內(nèi)置了智能散熱風扇,避免因為長時間的導(dǎo)航、音樂播放出現(xiàn)過熱的問題。
MagEZ Car Mount磁吸車載支架的安裝與普通夾口式車載支架有所不同,采用了可伸縮的爪鉤結(jié)構(gòu)。通過旋轉(zhuǎn)背部的旋鈕調(diào)節(jié)爪鉤的長度,牢牢地固定于汽車出風口處??陀^上可以解決普通夾具式支架長時間使用后支架位移、意外跌落的情況。
設(shè)計方面,MagEZ Car Mount磁吸車載支架融入超跑設(shè)計基因,極具運動氣息。凱拉夫材料搭配Comolding套啤工藝,保證產(chǎn)品輕便和強度的前提下,提升產(chǎn)品表面的摩擦力,使得吸附效果更好。
重新回來,我們接著來聊阿特茲本身。
價格方面,這輛21款阿特茲2.0L的藍天豪華版,最終落地價格大概在20W。客觀上講,20W買一輛合資品牌的B級車,不算貴。但是從配置上講,比較丐。沒有電動尾門、附加值手動調(diào)節(jié)、發(fā)動機艙打開也沒有氣壓桿、更別說輔助駕駛之類的東西了,這就使得這輛車看上去有些落伍了。
橫向?qū)Ρ葋砜?,雅閣沒有優(yōu)惠還需要加價,落地在22W+,帕薩特在21W左右,天籟便宜,18W多一點。阿特茲的落地價和他們比,也很難說有明顯的優(yōu)勢。
接下來是駕駛體驗,駕駛體驗我給了A-,比較主觀??偨Y(jié)一下就是能讓我感受到樂趣但是沒有達到我的預(yù)期。
我是這么覺得的,客觀來講,車操控不錯。作為一輛近4.9米的車,比較靈活,開起來比較靈動,轉(zhuǎn)向半徑不大,方向盤松緊適宜,反饋良好。但是倒車的時候方向盤很緊,很費勁。底盤扎實,懸掛偏硬,路面的信息能夠直觀地反饋給駕駛者,僅僅能過濾一些極為細小的顛簸,整體是偏運動的調(diào)校,和舒適沒有關(guān)系。車子駕駛的時候還是比較穩(wěn)的,沒有說過個坑就飛出去的感覺。輪胎比較普通,后期如果想提升體驗的話可以換個胎。
轉(zhuǎn)向、變道、車尾循跡性、駕駛時的車身姿態(tài)都能達到我的預(yù)期,也就是所謂的人馬一體。2.83米的軸距使得車子穩(wěn)定性相對于兩廂車更好一些,駕駛的時候更有信心。但是動力孱弱,加速能力不足,超車的時候經(jīng)常沒有信心。
剎車整體不夠線性,前段比較軟,深踩才會有良好的制動效果,前段能給的剎車體感很弱,總體來說給駕駛者的信心不是很足。這種剎車的調(diào)校對于坐在后排的乘客而言,每次剎車都會有較為明顯的身體前傾,如果是急剎車的話很容易頭部撞到前面的座椅,建議系好安全帶。
外觀方面就不多說了,我爹媽基本就是看了外觀買的?;陝酉盗械耐庥^設(shè)計確實不錯,整體流線型很舒服,車身比較修長,比例不錯,整車很自然,充滿運動氣息。不管是前臉、屁股、側(cè)面還是45度角都比較好看,整體比較耐打。雖然和豪華品牌BBA之類的車比肯定有差距,但是相比于普通品牌來說,這個外觀已經(jīng)有不錯的優(yōu)勢了。
最后是動力和空間。
坐在駕駛位,手握方向盤,踩下油門,你就能明顯感受到這輛車的動力是不夠的,有一種明顯的給油他不走的感覺。油門踩下去,轉(zhuǎn)速提起來,隱隱約約甚至連聲浪你都莫名其妙地聽到了,你感覺你開的是個跑車,下一秒風馳電掣。但是一看時速表,你立馬被現(xiàn)實打敗。
這個感覺,從我自己的福克斯換到我媽的阿特茲的時候,特別明顯。??怂?81匹馬力,渦輪增壓,剛剛過1.4噸的車重,雖然福特的變速箱拉跨,頓挫明顯,但是渦輪介入比較激進,低扭較強,2700-3000轉(zhuǎn)左右就有不錯的動力輸出,車子很亢奮,給油他就跑。2.0的阿特茲,158匹的馬力,自然吸氣,超過1.5噸的車重,即使馬自達的變速箱一直比較聰明,也無法解決動力的孱弱,低速加速效果較差,深踩油門效果也不明顯,加速真的比較慢。但是跑高速的時候就沒啥問題,2.0的排量還是在那里的。
然后你下車,坐進后排,你會發(fā)出一個疑問,這是一個B級車么,這是一輛車長近4.9米的車么?
這是我正常駕駛時調(diào)好的駕駛位,可以看到已經(jīng)全是鞋印了。為什么?因為娃娃坐在安全座椅上可以直接踢到,后排空間完全談不上寬敞,比較小。小寶寶自己也不太滿意。即使沒有安全座椅,一般人乘坐的話,也只有兩拳左右的空間,屬于不大不小吧。
如果能犧牲一部分副駕駛位的空間的話,那后排就很寬敞了。比如這張圖就是副駕駛位置向前調(diào)了之后的效果,后排空間就十分寬敞了。說白了這輛阿特茲的空間對于三口之家來說已經(jīng)夠用了,副駕駛放包包之類的雜物,然后整體向前移,后排坐一大一小,空間足夠。但是對于五口之家來說,阿特茲的空間就有些捉襟見肘了,總要有人做出犧牲。
關(guān)于馬自達阿特茲,我現(xiàn)在的體驗大概就這些,因為畢竟這個車日常也不是我在開,一些細節(jié)上的東西我可能感覺不到,以后有機會還會接著寫,各位回見。
上一篇
火遍全網(wǎng)的添可芙萬2.0憑啥賣到4000+,用過之后我的確發(fā)現(xiàn)不一樣
下一篇
USB3.2快傳輸,4TB大容量全場景應(yīng)對,東芝Canvio Ready (B3)商務(wù)移動硬盤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