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青島有一群關(guān)系甚好的小伙伴,以至于讓我從去年開始,就打算每年去一趟。當然,原因還有更多,比如在青島喝啤酒的氛圍真的獨一檔。
▲去年6月份,和小伙伴去黃島金沙灘,一人拎著一桶原漿在那干喝,簡單、純粹、特別開心。
到了今年,這貨竟然找到女朋友了,眼瞅著明年要結(jié)婚,興許后年就給我添個大侄子...好家伙,我要是這進度,我媽還不得狂喜?
不過不知怎的,他總覺得去年沒招待好我,興許是去嶗山半路被他老板叫回去的緣故?(我謝謝你啊,作為一個景點都是山的江西人,我為什么要千里迢迢去青島爬?)
總之今年他仍然希望我能去玩一趟,他女朋友性格極好,也很歡迎,然后就是另外3位值得托付的哥們,所以我對山東人印象巨好,所遇皆人,所以即便出行不暢,但還是決定出發(fā)。
當然,也有別的由頭,我可以去幾個別的地方見見別的朋友,平時圈子比較閉塞的我,其實很喜歡跟人交流。
于是出發(fā)。
這次出行的江西部分比較簡單,畢竟我自己就在江西,所以比較熟(旁白:嗯,這就是井岡山腳下的你沒去過井岡山的原因嗎?)。主要是取道萍鄉(xiāng)去長沙,所以就面了一下萍鄉(xiāng)的小伙伴。萍鄉(xiāng)的小伙伴其實還蠻多,不過出門那天是周一,就粘上了“在家當老板”的七星君。
▲我到萍鄉(xiāng)時已近中午,很熱,七星君有事不能即刻出門,我就自尋餐館果腹。
▲好久沒吃粉了,就找了家“老南昌湯店”,雖然吃拌粉很多,但啤酒鴨拌粉還是第一次聽說,嗯,味道還可以,啤酒鴨脆爽的感覺。吃拌粉必須得整個瓦罐煨湯,我要的一份板栗排骨湯,排骨軟爛鮮香,板栗粉而不碎,也挺好。
▲吃完飯找個地方等七星君,夏天炎熱,我建議去網(wǎng)咖,比鐘點房便宜(我辦了張卡,30塊,還送了時長),還能找回當年去網(wǎng)吧上網(wǎng)的感覺。只是我終究不愛玩游戲,開著電腦在那玩手機也是世界名畫了。
萍鄉(xiāng)最有名的景點,除了武功山,最有名的就是安源煤礦了。因為只是在這里中轉(zhuǎn),所以武功山就不去了(之前也去過),剛好是八一,就尋思去安源煤礦看看,等上七星君一起,就出發(fā)了。
▲看到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和安源煤礦工人俱樂部,不由地覺得親切,很容易能感受到那個時候,工人們的熱血。
▲繞了一圈,才發(fā)現(xiàn)正門在這里,紀念館的陳設(shè)頗具老舊年代的風格,看著總覺得耳目一新。
▲正當我們興致勃勃打算進紀念館參觀一番的時候,“星期一閉館檢修”幾個大字簡直給我一個當頭棒喝。
▲紀念館去不成,多少敗了點興致,在周邊繞了一圈到了安源錦繡城。不過這個項目好像做得并不是特別好,游客并不多的樣子,我們也就沒進去。
▲安源國家礦山公園博物館當然也是閉館的,不過上世紀的建筑風格還是讓人印象深刻。門口的雕像雖小,但看起來很有力量,我很自然地想起俄羅斯的兩座名雕塑——“工人與集體農(nóng)莊女莊員”以及“祖國母親在召喚”。
▲返程的路上,是一場午后雷陣雨,在車站躲了下雨后,又去了秋收起義廣場。之前在萍鄉(xiāng)參加過好幾次婚禮,每次坐車都會經(jīng)過這個廣場,但這一次才是第一次停留。
▲紀念碑四周都有浮雕,栩栩如生,引人進入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
時間過得很快,倏忽就到飯點,七星君帶我去了附近一家萍鄉(xiāng)特色菜館:
▲蓮花血鴨,是蓮花縣的招牌名菜,因為我家離蓮花也不遠,所以我也算早有耳聞,來一次萍鄉(xiāng)就吃一次。老萍巷蓮花血鴨門口的一大堆牌子,是其正宗的最好證明。
▲都說中國最能吃辣的是江西人,最能吃辣的江西人是萍鄉(xiāng)人。蓮花血鴨確實還挺辣,因為剁得比較碎,基本上是可以就著骨頭一起吃,用湯汁拌飯,簡直一絕。油麥菜用來解膩很好,海帶排骨湯則會相對一般一些,但三個菜的分量都特別足,吃起來特別美好。
▲吃飽喝足后,就啟程去長沙了,在公交車站等車時,看到萍鄉(xiāng)的旅游巴士,覺得非常有感覺~我們剛到公交站,就走了一輛去萍鄉(xiāng)北站的車,再等花了蠻長時間,以至于后來差點誤車。上一次誤車,還是在上次。
因為其實也就是去程起飛和返程落地,所以我在長沙呆的時間不是很長,基本上就是睡兩覺的事,這當然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湘贛,湘贛,常以老表互稱,最流行的說法,是源于“江西填湖廣”,我家那邊修禮堂,就有一支湖南的親戚,捐錢、觀禮,我覺得很有意義。
當然,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口味符合我自己的喜好,我很想多試試湖南的小吃,然后去橘子洲頭走走,無奈最終并沒有成行。說點有印象的吧~
▲首先是長沙磁浮快線,只有磁浮高鐵站、磁浮?梨站和磁浮機場站,我其實一直都很想試試磁懸浮,之前在上海的時候嫌貴錯過了,這次就干脆試試看。沒想到體驗竟然真的很一般,而且還是很貴(去機場磁懸浮20元,地鐵5元),此處流下了悔恨的淚水。
▲出站時看到的這面飛機墻倒還蠻有意思的。出磁浮機場站后,需要找個地方睡一覺,第二天一早的飛機。黃花機場位于長沙市長沙縣黃花鎮(zhèn),周邊的配套早已成熟,像我這樣平時5公里內(nèi)都能接受步行的人來說,并不會去積極打車,而是選擇徒步過去。不過返程時才知道,機場周邊的酒店,其實是有接站服務(wù)的,具體的跟酒店溝通好就行。
機場附近的酒店分酒店房和小區(qū)房兩種,前者上樓就是,后者需要在小區(qū)里轉(zhuǎn)悠一下,不過因為居住人口不算特別多,所以酒店前臺完全有可能為你實時調(diào)整(比如半夜到店,為了省去你去小區(qū)的麻煩,直接給你安排間酒店房),價格都算合理,可以不用擔心花銷太大。
▲第二天一早去乘機,酒店也是有送機服務(wù)的,所以一路暢通。
山東是我這次行程中,占據(jù)時間最長的地方,所以這里介紹得也會更詳細一些。
本來打算在徐州中轉(zhuǎn),后來出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改在濟南落地。出機場坐機場大巴到市區(qū)(票價20元),是一個比較煎熬的過程,我覺得大巴上的空調(diào)多少有點不得勁,所以覺得怪熱。
▲在省三院這排隊時,聽到喇叭里喊人“老師”,覺得新鮮,后來找山東的同學確認,才知道原來山東流行喊人老師,大概類似于江西的“師傅”和廣東的“靚仔/靚女”?
千佛山,大明湖,夏雨荷...哦不,趵突泉,是濟南的三大名勝,因為距離我的下一步行程安排還有一些時間,所以我就打算在濟南市區(qū)轉(zhuǎn)悠一下。這三大名勝之間,其實離得都不遠,不過因為我時間不是很充裕,就想著只去大明湖和趵突泉,第一站是趵突泉。
▲濟南名小吃還不少,比如油旋、孟家扒蹄、草包包子、甜沫、把子肉和亮亮拉面等。不過我到趵突泉附近時,已經(jīng)不是飯點,我也是真餓了,所以就隨便找了家拉面店吃了,味道倒也還可以。曾經(jīng)在蘭州呆了快兩年的我,對拉面可以說是大愛了~
▲趵突泉景區(qū)門票20元,也不算貴吧。進得門來,可以看到水質(zhì)還是不錯的,清澈見底。如果不是天氣太熱,那么看看魚兒在水中嬉戲應(yīng)該也是不錯的。本來以為從南方到北方就可以避暑,終究還是我錯付了。
▲趵突泉的泉眼出水量受地下水開采和下雨等天氣影響比較大,我這次過來,涌水量應(yīng)該還算可以。歷史上的最大涌水量為16.2萬m3/d,可以看到白浪了。
▲園內(nèi)假山、綠植、清水、游人相得益彰,我想在天氣舒適的時節(jié),在水邊小坐應(yīng)該會很不錯。奈何這一天氣溫太高,我就完全像個打卡游客一般,走啊走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諸君共勉~感興趣的小伙伴也可以去搜索更多內(nèi)容,有些東西,可能放下,但不能原諒吧~
▲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jīng)注》中寫道:“濼水出歷城縣故城西南,泉源上奮,水涌若輪?!焙笠蛉辖ㄓ屑漓攵鸹?、女英的娥英廟,也俗稱為娥英水。舜和娥皇、女英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
▲李清照紀念堂門口的白玉雕像,多少被賦予了一些玄學色彩,我就聽導游說,摸雕像手中的書卷可以學業(yè)有成,摸雕像的左手則可以財運亨通...我???我與這種落后的想法勢不兩立!——來自一名悄默默摸了下易安居士左手的趵突泉游客。
▲趵突泉其實包含在真.5A景區(qū)“天下第一泉風景區(qū)”內(nèi),它總共包括一河(護城河)、一湖(大明湖)、三泉(趵突泉、黑虎泉、五龍?zhí)度笕海⑺膱@(趵突泉公園、環(huán)城公園、五龍?zhí)豆珗@、大明湖風景名勝區(qū))。泉城廣場的荷花音樂噴泉據(jù)說不錯,不過因為晚上我并不會在濟南停留,所以也就無緣得見了。
▲因為時間的關(guān)系,我終究還沒辦法去大明湖畔看夏雨荷了,乘車離開濟南的時候,看到大明湖公交站近在咫尺,心里別提多遺憾了。除了夏雨荷,我對大明湖最深的印象就是那首“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上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跶”,不說蛤蟆,至少我還想去看看荷花的。
▲濟南地鐵不支持某寶、某信購票。不過車站小姐姐人很好,在窗口就幫我買了單程票。想起19年在柏林手忙腳亂買紙票的模樣,還是覺得我們做得更好了。
▲出站時看到“齊魯十二圣”的浮雕,有被山東的文化底蘊震撼到。法圣皋陶、圣帝虞舜、圣王姜子牙、圣相管仲、圣臣晏嬰、文圣孔丘、兵圣孫武、科圣墨翟、藝圣魯班、醫(yī)圣扁鵲、學圣荀況、智圣諸葛亮...相信這些名字,聽起來都足夠如雷貫耳。
▲濟南西站前面的廣場比較開闊,而且不同于常見的石雕,青銅外觀更具線條感。駟馬拉車是一組群雕,車馬跟高鐵的用途一致,但放一起就很有空間感,我想這也是文化底蘊深厚的地方,能給人特有的感覺吧~就像之前在西湖邊散步,就能想起蘇東坡、岳飛、蘇小小,想起那個令人百感交集的時代。
▲然后坐汽車去了東平縣。說東平,可能很多人知之甚少,但說到梁山泊、水滸,大家就能“哦”出來了吧?東平汽車站設(shè)置頗不合理,離城區(qū)很遠,我又是常自詡“腳力出色”,輕易不打車的,所以走了小幾公里才找到酒店。
▲然后酒店我訂的房型沒了,給了我一套情侶房,我不禁直呼會玩。
▲第二天一早就起床,再往東平汽車站,去州城鎮(zhèn),沿途看到苞米地和石榴樹,作為農(nóng)民的兒子,分外親切。像前一天知道的,東平汽車站離得很遠,所以走起來比較費勁,好在半路上就碰到一輛去州城的車,才算在這盛夏,感受到一絲涼意(空調(diào)真是種好東西)。
▲當當當當...好吧,我承認我是來參加婚禮的。讀書的時候一個玩得比較好的師兄結(jié)婚,剛好最近有空,也就過來看看了。
▲我甚至客串了一把禮花筒炮手,雖然參加過若干場婚禮,但還是第一次玩禮花筒,真好玩~
▲參加婚宴沒理由不介紹一下,州城的婚宴不愧“好客山東”之稱。硬(肉)菜特別多,醬油雞、牛排、肘子、魚(好大)、蝦、扣肉、地鍋雞、丸子湯,到后來就是盤子疊盤子;分量也特別足,我們一大桌子人,吃到一半就完全吃不動了;主食的花樣也很豐富,算是我難得一見的對主食很重視的婚宴了,有煎餅、鍋貼、玉米面窩窩頭、打糕等等(別的婚宴主食一半就米飯,最多加個饅頭)。
不過食物也并沒有浪費,在我們吃飽喝足后,別桌的大叔、阿姨會在征得我們同意后打包,我覺得這樣的方式很好,既做到了禮貌,又沒有浪費食物。
婚禮過后,我又再度啟程。
▲在起初的規(guī)劃中,我是先到泰安,再去東平,不過后來是直接從濟南坐車到東平,所以泰安反而是后至。在泰安汽車總站其實已經(jīng)很難感受到旅游的氛圍,進站的旅游大巴簡直不要太多。不過我并沒有做太久的停留,而是直接去了酒店,理論上是想處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后來因為有點頭疼,就干脆直接摸魚了。
▲在酒店我突然很想吃炒米粉,于是就吃了。不過有點甜,不是當初在烏魯木齊吃的那個味(不夠辣),有點遺憾。
▲因為頭一天腦殼疼的緣故,泰山之行幾乎終止。一是本身婚宴上有小伙伴建議夜爬,我是覺得自己年紀大了,夜爬通宵怕是不舒服,就放棄了;二是如果第二天起來還是不舒服,干脆就放棄算了,畢竟爬山是個體力活,我又背著沉重的游戲本,又怕太陽大。不過第二天起來狀態(tài)還可以,所以就還是穩(wěn)了穩(wěn)心神,想著泰安都來了,還是爬一下吧~
三條上山路線中,選擇了最經(jīng)典的紅門爬階梯上去,泰山十八盤嘛,不容錯過,可能是淡季吧,門票才花了57元。
▲泰山上幾個比較重要的地標節(jié)點,就說“×天門”,一天門算是進山門,然后是中天門、南天門,過了南天門,基本上離最高的玉皇頂也就幾步路了,沒什么難度。
▲我上山時,時間還早,途中能碰到很多看完日出下山的游客。不得不說,夜爬的主力還是年輕小伙子、小姐姐,除了上面展示的赤上身小伙子,還有很多穿著清涼的小姐姐。不過他們也多是結(jié)伴而行,情侶居多,與我一同上山的,則多是大叔、阿姨、拖家?guī)Э诘募彝シ疥?..
▲泰山的風景,其實我覺得也并不會說太震撼,我來自多名山的江西,無論是三清山的奇石、明月山的瀑布,還是武功山的草甸,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爬泰山的過程中,并沒有類似的感覺。當然,連續(xù)的階梯會讓人當時覺得疲累,不過第二天我的腳一點酸痛感覺都沒有,這跟當初爬三清山的感覺完全不同(第二天的疲累感像前跑完馬拉松)。
▲泰山挑山工,相信小伙伴們都熟悉,我們小時候?qū)W過馮驥才先生的《挑山工》嘛~不過,那篇文章成文于1981年,如今已經(jīng)是2022年,所以挑山工的處境會有所不同。比如,他們會選擇從盤山公路上中天門,再往下挑或往上挑,所以中天門的物價是最便宜的,冰露一般就2塊錢,農(nóng)夫山泉3塊。
當然,不管怎么說,我還是很佩服他們的,我是斷然吃不了這碗飯的。在泰安的街頭,可以看到“挑山工精神”的宣傳畫,我覺得值得我學習,不求多能吃苦,常學常進步就很好了。
▲爬了不到2小時(當然不算快),抵達中天門。腳力不逮的游客可以乘游客大巴上中天門,再從中天門索道上天街,然后就直接幾步路上玉皇頂了。
▲礦泉水3塊、泡面8塊、雞蛋面(120g)10塊、肉絲面(120g)12塊...在景區(qū)的話,其實也不算貴了。
▲泰山從古到今,都可以說是一個網(wǎng)紅景點,沿途碑文、石刻極多。
▲過了五大夫松,借著山間縈繞的霧氣和冷冽的石壁,才真的有了風景的意味。
▲過了對松山,就是十八盤。
▲泰山十八盤是泰山登山盤路中最險要的一段,共有石階1633級,因為比較陡,兩邊又是崖壁,所以有云梯之感??吹缴厦嫒Τ龅哪咸扉T了嗎?真實演示什么叫“看山跑死馬”(我后來剛好爬了1個半小時到南天門)。
▲值得一提的是,登山途中很建議使用登山杖,能省力不少——來自一名沒帶登山杖的泰山游客。此外,毛巾也是必要的,特別是最近這天氣,拿來擦汗什么的,會比較方便。當然,遇到山間小溪,還可以洗把臉。
▲之前在跟群友更新爬山進度時,有小伙伴調(diào)侃我是為了炫佳明,我就不明白了,售價4680元的佳明Fenix 5 Plus有什么好炫的?哈哈哈哈哈哈哈...開個玩笑,其實這手表我主要是用來監(jiān)測爬升的,因為階梯比較陡,天氣又熱,我基本上是爬升個100米就坐著休息5分鐘,這樣的話,整體爬下來整個人還是相對舒適的。
▲泰山有3個十八盤之說:自開山到龍門為“慢十八”,再到升仙坊為“不緊不慢又十八”,最后到南天門是“緊十八”。所以到升仙坊時,我算是爬完了前兩個十八,迎來了最終的緊十八挑戰(zhàn)。
▲但其實到南天門的“緊十八”雖然陡,卻并不費時,從升仙坊到南天門,也就爬了10分鐘。這里分享點經(jīng)驗,如果不怕不雅,可以手腳并用地爬,很省力;如果并不想這么做,但想省力,可以借助右側(cè)鐵管牽引向上。
▲上了南天門,就是個寬闊的觀景平臺,另一邊是中天門索道下行口。前面提到腳力不逮的小伙伴,就可以直接坐纜車到南天門,而省去爬十八盤的辛苦。
▲去玉皇頂從天街往上?!疤旖中∮隄櫲缢?,草色遙看近卻無”,可惜沒下雨~
▲青云洞。想想以前的修道之人,在此絕壁之上,餐風露宿,修身養(yǎng)性,還是很佩服的。
▲過了蓬元牌坊,山間升騰的霧氣頗有一種讓人覺得置身仙境的感覺。
▲可以去孔子廟,但我沒有去。
▲從西神門俯瞰天街上被云霧環(huán)繞的眾生,方才領(lǐng)略到泰山作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蓬玄洞天”的真意。
▲五岳獨尊的石刻,基本上是爬泰山的游客必打卡的地方,里三層外三層的,我是擠不進去的,我就在外圈請一位老哥幫我拍了張。因為太胖,此處不予展示。
▲再走幾步路,成功登頂。
▲“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爬山嘛,登頂就算是完成任務(wù),也就沒有作太多停留,而是選擇火速下山。想著第二天還要趕路,就沒有徒步下山,而是選擇中天門索道(100元)+游客大巴(35元)下山。不過第二天腿一點酸痛感覺都沒有,這讓我頓時很懷疑爬泰山的難度(當然,也有可能是我腳力尚可)。只是終究是揮手告別了,也算是一段獨特的經(jīng)歷吧~
▲在泰安站附近找了個酒店住下,第二天一早,終于點了一份算是山東一帶的特色飲食吃吃。糝(sá)湯,曾獲山東省十大金牌旅游小吃稱號,其實就是一種肉粥。我點的這份是牛糝湯,除了蛋花、麥仁、牛肉外,就是蔥花、香菜、胡椒粉等食材。雖然不頂餓(事后反饋),但喝的當時特別爽口,我覺得會比較適合宿醉后的醒神。
▲這還是我第一次住在車站附近,相比以前風塵仆仆地趕路,這次真的就做到了“安步當車”,相當從容。
從泰安坐高鐵到青島歷時3小時左右,受青島那群二貨的“誤導”,我滿心期望著去到青島后會很涼快。結(jié)果在青島北站一出站,就被一陣熱浪洗禮,而后又被太陽刺激得睜不開眼睛。
學弟在出站口等候多時,臨近飯點,直接奔赴去吃飯。我們吃飯的地方叫“前海沿.老青島家常菜”,這家店在青島有為數(shù)不少的分店。另一位小伙伴順子已經(jīng)在那等著我們了。說到這,煽情的要來了,時值周五,兩位小伙伴都是請假翹班來接待的我,學弟是含淚告別一日巨薪,順子是犧牲了半天年假,這讓我很感動啊~
▲不過感動的淚水在上菜的一剎那說收就收,蒜蓉粉絲蝦、鲅魚餃子、老青島炸肉、炒花蛤...都好好吃哎~不過還有幾個菜我忘了是啥了,人的記憶就是這么經(jīng)不住考驗,我當時應(yīng)該是時隔一年再見老友,有點緊張,覺得不好拍照露出我“陳奐生進城”的怯怯然吧~飯足菜飽出得門去,有事先走一步的順子已經(jīng)結(jié)過賬了,好客山東!
▲下午陪學弟去修筆記本,也是四處亂晃一番,又到飯點,大哥請吃川菜。有意思的是,去年去青島,晚上吃飯的時候大哥有事遲到,這次換我們遲到。當然了,干飯陣容有進有退,新陳代謝,總多感慨。
▲作為一個江西人,還有什么比川菜更下飯的?酸菜魚、辣子雞丁、麻婆豆腐、酸辣土豆絲、油麥菜...棒!當然了,到了青島沒理由不喝酒,而且這種酒碗就很有《水滸傳》中好漢們喝酒的感覺,搞得我都想一碗下去就摔碗了。一年沒見,大哥已為人父,真好啊~作為多個小孩的舅舅,其實我很能理解作為小孩父母的不易,大哥能抽時間出來招待我這單身doge,我又感動了~哈哈哈哈哈哈...
▲飯后吼一嗓子還是有必要的,我就覺得一個情況很怪,以往我身邊的朋友都是五音不全,所以去KTV的時候,“K歌之王係我”,然而,青島這邊,只有學弟一個五音不全的,大家都唱得比我好,我頓時好不習慣。
然后就是,上次唱完歌還去洗了下jio,這次唱完直接回家,由此可見,消費乏力的主要原因是小伙伴女朋友在身邊??瓤?..開個玩笑,開個玩笑,守護學弟最好的男...哦不...女朋友偉桑!
▲關(guān)于青島,有個很想吐槽的,就是路名極為“僭越”,不僅以省份命名,還把我們地級市,甚至下面的縣名,都給征用了。
▲這能忍嗎?這不能忍?路見不平一聲吼,吼完以后繼續(xù)走。
8.6中午,學弟在波螺油子“設(shè)宴”。也許小伙伴們會覺得波螺油子這個名字有點怪,其實這是一個很青島的名字:
波螺油子位于青島市市北區(qū)與市南區(qū)交界線上的膠東路,這條由馬牙石鋪就的呈扭曲轉(zhuǎn)盤形狀的路,寬約5米,形成于青島開埠初期,當時屬即墨仁化鄉(xiāng)轄地。大約1924年,波螺油子鋪上馬牙石,從此進入青島百年老路行列,并在扭曲間將膠州路、熱河路、萊蕪一路至四路等幾條路連接了起來。它的名字叫“波螺油子”,“波螺”即海螺,其內(nèi)部繞軸呈盤旋狀,這條道路與其頗有幾分神似?!坝妥印保鄭u人一般指在世事間磨礪得十分油滑的人,當然,這條老路也被無數(shù)行人磨礪成了“油子”。
▲當然,我們所在的波螺油子,只是以此為名的一家青島本幫菜館。在沿海吃海鮮,總給人更濃郁的大海氣息,就是一個字——新鮮,比如蛤蜊疙瘩湯,我就可以連喝好幾碗。而且,這次我吃到了一道之前沒吃過的美食——海腸炒飯(上圖一右下角),挺好吃的。
▲市南區(qū)是青島的老城區(qū),往來的人也多。在萬象城里站一站,也是一種閑適的生活方式。
▲著名的八大關(guān),即位于市南區(qū)。八大關(guān)以古長城關(guān)隘命名,包括縱向的紫荊關(guān)路、寧武關(guān)路和韶關(guān)路,以及橫向的武勝關(guān)路、嘉峪關(guān)路、函谷關(guān)路、正陽關(guān)路、臨淮關(guān)路、居庸關(guān)路和山海關(guān)路。也許你要問了,“這不是十個嗎?”沒錯,八大關(guān)就是有十個,不行嗎?(其實是后來增加到十個)。
▲八大關(guān)是著名的別墅區(qū),所屬區(qū)域的200多棟建筑包含了俄國、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日本和丹麥等20多個國家的建筑風格,被譽為“萬國建筑博物館”。上面是我在膠東機場墻上拍的一張照片,相信在這張圖里,小伙伴們就能感受到八大關(guān)“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特點了。
我、學弟和偉桑在海邊坐了一陣,學弟竟然在那辦公,真的魔幻。天氣很熱,我其實也不是很想動彈,就在那百無聊賴地玩著滾燙的手機,看著海面上的航船。
▲然后我們?nèi)チ伺_東步行街。這條街的構(gòu)造不知怎么的,就讓我想起蘭州的張掖路步行街(中間無小吃)和正寧路小吃街(兩邊無高樓),看來我對那個我呆了近兩年的城市,還是感情頗深。
▲偉桑這個老六,看到人家攤位叫“老六”,就很高興(屬于老六見老六,兩眼淚汪汪),于是點了來吃。
▲不過味道確實還不錯,這也是我在火鍋之外,第一次吃烤鴨腸。
▲各種雞爪,我媽、我姐她們這樣的雞爪愛好者,應(yīng)該會很喜歡(不過我媽說了,我結(jié)婚前她沒心情旅游,額...省錢了~)。
▲小吃街不算長,可是熙熙攘攘地,可謂摩肩接踵。一邊賣小吃,一邊賣衣服,可以可以。
▲手工酸梅湯,在這盛夏時節(jié),可以說相當清涼解暑。
▲當然,我有更厲害的解暑神器——冰鎮(zhèn)原漿,20塊一杯。
▲蒙古大串,10元一串,不過我覺得還是正寧路的紅柳大串好吃,不過后來我走的時候,好像那個攤位找不見了,也是一大遺憾。
▲脆皮五花肉是我的最愛,不過這家的皮有點過干,嚼不太動。我喜歡的五花肉是滋滋冒油,又能翻卷得開的那種。
▲出了步行街,在另一邊還有家大麻花店,習慣了街頭“天津大麻花”的叫賣,不想在山東這邊,大麻花也流行。
一頓胡吃海塞后,我們返程。
▲當我以為一日行程將告結(jié)束時,學弟整了兩桶鮮啤,一桶果啤,好家伙,到家就是放肆,還記得去年我們在金沙灘的喝酒青春呢~
▲咔咔點了倆菜,又叫了些串。
▲學弟甚至自己上手炒了個菜。得,我算是看出差距了,我單身不是沒有理由。當然,其實更有感觸的是,我這趟去青島,幾個老哥們的經(jīng)費在燃燒,不禁有點負疚。我可能性格就這樣,不愛麻煩人,有點社恐,其實熱心,但懶于表達。在面對行事周到、具體的小伙伴們,往往自慚形穢,覺得空長數(shù)歲,卻過于幼稚、舉止乖張。
于是,就在豐富的心理活動中,到了8.7。
▲這一日的行程是去位于黃島區(qū)的融創(chuàng)茂,可以看得出,這里的規(guī)劃空間比較富裕,建筑風格也偏大氣。瞧這亮眼的“洞洞鞋”!
▲青島東方影都是全球投資規(guī)模最大的影視產(chǎn)業(yè)綜合項目。《環(huán)太平洋:雷霆再起》、《瘋狂的外星人》、《一出好戲》、《流浪地球》、《刺殺小說家》、《封神三部曲》等電影,都在這取景。
▲可能是因為東方影都的關(guān)系,青島融創(chuàng)茂的建筑風格別具特點,建筑主體以“舞動的膠片”為原創(chuàng)理念,幕墻外立面巨大的“舞動的膠片”構(gòu)思源于電影膠片,并斥資1500萬元引進李小龍、卓別林、瑪麗蓮·夢露、史泰龍、趙丹、蝴蝶六位電影巨星的肖像權(quán)。
▲晚上還有滾動光效喲~
▲我們在大哥推薦的呂氏疙瘩湯里吃的中飯。我發(fā)現(xiàn)學弟比較喜歡吃肝,去年就點了,可見大佬能肝不是沒有原因的,還是吃啥補啥。咦,疙瘩湯呢?沒有拍!我可真有意思~
吃完飯我們在融創(chuàng)茂里又坐了不短的時間,等著姍姍來遲的順子和他的那一位。好家伙,上一次做這樣的超亮電燈泡還是在2013年,我也是這樣的命了。
▲下午是完全可支配的,就近去了怪談俱樂部咖啡酒場,打算玩三國殺。門口這雕塑就已經(jīng)足夠吸引,里面的裝飾雖然如其名般詭異,但氛圍反而很好。三國殺是許久沒玩過的,我的技術(shù)水平菜得摳腳,不過躲閃騰挪間,竟然每把都能玩蠻長時間,屬于茍命硬朗。
▲大概玩了4個小時,已然入夜,又折返融創(chuàng)茂簡單吃了個漢堡王,就收拾下返程。有意思的是,無論是第1天見順子、見大哥、見偉桑,還是第3天見順子對象,我都沒有拍太多照片(以至于整理游記時素材缺失),我果然還是社恐。
▲返程途中,發(fā)光的摩天輪宛如哪吒的風火輪,是街邊的一道靚麗的風景。是夜無事。
8.8,已經(jīng)是周一,小伙伴們都要上班,我也叨擾數(shù)日,我一個跟著跑的人,都覺得行程規(guī)劃頗費心思,小伙伴們理應(yīng)更累,所以一早就決定這天離青。不過,航班是在晚上,所以我其實還有一天的隨意安排時間,當然,一周有余的行程,已經(jīng)讓我倍感疲憊,所以其實也不是很想到處竄了,干脆去老城區(qū)買點特產(chǎn)寄給家人、朋友,順便去看看去年看過的棧橋。
▲青島火車站,百看不膩的地方,太有特點了,感覺隨便來張街拍,都能拍出點文藝氣息。
▲所以我為什么在青島吃肉夾饃和岐山臊子面?管它呢,就是想吃了。
▲青島特產(chǎn)超市就是青島火車站附近,我覺得大抵是家游客店了,我買了一些魚排、糕點、原漿啥的,加上郵費(郵寄靠譜,已驗證),花了800塊。我后來對比了一下網(wǎng)上,實體店應(yīng)該是要貴一些的,學弟問我為什么不直接在網(wǎng)上買,找個青島發(fā)貨的不就行了?廢話,我又不是大冤種,這不是為了個到此一游的儀式感嗎?哈哈哈...
▲在打包好特產(chǎn)后,就決定去棧橋邊走一走,當時四人同行,這次就我一個,當真是“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
▲去年來時剛好趕上退潮,還抓了一只沙蟹,今年卻是海浪幾近淹沒岸邊沙灘。在欄桿這邊的情侶、欄桿那邊的親子間,我比欄桿還孤獨...
▲一年過去,105仍在,這是每年來青島最大的樂趣之一。
▲事先做的天氣預報攻略全然不準,要不是棧橋尾部有個小亭子,甚至可能會被淋個落湯雞。不過雨后的這個漏斗狀云,頗有些末世的感覺。
在棧橋流連了一段時間后,本來想去找個咖啡館辦辦公的,不想誤入地鐵站,哎,算了,天意如此,直接去膠東機場吧~
▲到機場安頓下來后才下午3點,航班是晚上11點多,得,可以愉快辦公了。當然,機場的這些設(shè)施還是很好的,主要是設(shè)置在安檢區(qū)外,我可以在不拋棄隨身攜帶水的情況下,用上電,就很好。
▲晚上8點左右,過了安檢,往登機口走的途中,看到了被譽為膠東機場6大打卡點之一的“魚歸巢”,說是寓意青島朝氣蓬勃、奔流涌動的發(fā)展勢頭?膠東機場是去年8月啟用的,而我去年是6月底來的青島,趕上了流亭機場最后的時光。
▲晚上10點多登機,咻咻兩小時,也就跟青島的小伙伴們揮手告別。當然,也有遺憾,比如這次來,沒能見上去年熱情招待我的紫夜老哥,也沒能去近在咫尺的日照見見丹哥。
到長沙時,已經(jīng)是凌晨了,不過像前面說的,酒店有接機服務(wù),所以也是一會的功夫,人就在酒店入住了。第二天醒得比較早,想著夠不夠時間去趟橘子洲,算了下時間應(yīng)該還是不太夠,于是作罷,寫到這的前一天,報名了長沙馬拉松,希望可以中簽,可以有時間再去長沙轉(zhuǎn)轉(zhuǎn)。從長沙到我家有直達的班線,全程高速還是舒服的,害怕會暈車的我,最后也沒暈,甚好。
當然,最要緊的還是收拾收拾心情,投入下一步的工作中。人生走到這里,已經(jīng)無法一個人自由自在了,那就努力工作,好好生活,靜待一切可能吧~
——謹以此文獻給我的朋友們,費心思記錄,也是希望若干年后,我所珍視的一切人與事都依然鮮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