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波導終結者。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圖片和視頻的規(guī)格越來越高,做相關工作的性能需求也越來越大了。最近發(fā)現(xiàn)8K視頻有點剪不動,工作上剛需,就配一臺12代的機子吧。前前后后零件陸續(xù)到手,也隔了有幾個月了,在早買早享受和晚買享折扣之間反復橫跳哈哈。
因為零件到手有早晚,之前差不多各個單件都跟大家分享過了,這里就直接來個全家福吧。
顯卡實際上是去年買的,其實是從我之前的那臺10700K挪過來的,所以暫時不計入總價。因為是剛需,當時一卡難求,京東無貨訂購意外買到一塊,總算擺脫了無卡可用的困境。
裝起來之后,成品如上。雖說是拿來干活用的,好看卻也是要追求的。鑒于部件較多,有的朋友比較猴兒急,我們先來看裝機之后的折騰吧。
安裝好系統(tǒng)之后,會提示你要不要安這個APP Center,我試了一下,還是比較實用的。除了WIN10/WIN11自動安裝的驅動外,還提供了芯片組等一大堆專有的驅動。然后應用程序方面,各種配套的軟件也很齊全,從燈光到超頻,甚至BIOS自動更新都有。
說到BIOS更新,一直給人一種危險的感覺,畢竟有一定的操作門檻和變磚風險。對于我們這種DOS底下刷過來的人可能不明顯,對新手來說還是有點嚇人。我試了一下它這個BIOS更新工具,在WINDOWS下自動聯(lián)網下載,匹配BIOS文件,確定之后就自動重啟進入BIOS更新界面,刷完自動重啟回系統(tǒng)??梢哉f完全是傻瓜式操作,唯一的風險就是斷電了。
第一次開機和刷完BIOS之后,內存頻率默認跑在4800,手動設置一下XMP3.0,配置文件1,就是6000頻率了。跑了一下AIDA64。然后烤內存方面,我弄了TM5來跑,網上搞的Extreme anta777配置,忘了確認要跑多久,近一個小時后還在跑,我一查,丫要兩個半小時,就取消了,沒跑完,但是將近一個小時0錯誤。就這樣吧。
內存是金士頓的Fury Beast野獸系列,6000頻率,16Gx2,燈光同步做得非常好。從這個角度還能看到,主板背后自己還有一圈燈,但是被底板蓋住了,可惜。
剛裝好機子,弄好系統(tǒng),暫時還沒去調BIOS功耗墻或折騰超頻的事情,一切默認。任務管理器里的CPU頻率好像不準,它是按照所有核平均的,而12代I7有大小核,只會顯示4.4G,在CPUZ里面可以看到4.7G頻率的睿頻無誤。
單烤CPU,溫度和負載好像上不去,連60度都到不了。單烤FPU,負載總算上去了。由于我室內溫度挺高的(空調設25度但電腦放在另一頭),未超頻壓在80度。具體的超頻和優(yōu)化后面再說。
不知不覺,3DMARK也出了CPU測試功能,跑一跑。其實它還有存儲測試模塊,但是要買DLC而且看評論非???,那個就沒搞。
跑一下CINEBENCH,單核1938,多核22949,確實非常強勁。
再來跑一下固態(tài)。金士頓KC3000 2TB版,裝機之前我在另一個平臺跑過,當時是裸跑,就是沒有加散熱片,當然也沒有撕掉原裝那一層薄的,跑完一圈測試項目溫度是飆到62度了。
而用上了主板自帶的散熱裝甲之后,溫度壓下來到了49度,提升還是非常巨大的,主板兩面散熱,再加上機箱風道都起到了作用。
3D MARK里,雙分辨率下TIME SPY的分數(shù),比之前在10700K上的又有了一定的提升。其中TIME SPY的總分就由17551提升到了19209,GPU評分由19380漲到了19501算是誤差范圍之內,而CPU從11437分直接暴漲到17707。12代平臺的提升確實不小。
再來跑一跑古墓,其實能跑的游戲有太多,只是下載有點慢,就先跑一個吧。而且我比較喜歡這種自帶測試的,比較標準化。之前同一張顯卡在10700K平臺上跑的時候,幀率是80,這次直接上了91,提升也不小。當然,因為我都是Steam正版,所以游戲版本、系統(tǒng)和顯卡驅動的版本都不一樣,只能按最新的來了。
好啦,兄弟們,由于這套平臺后續(xù)的優(yōu)化和把玩空間很大,一次肯定是搞不完的,這次先搞到這里。來看看各個部件和裝機心得吧。我知道大家挺討厭口嗨云裝機的,甚至有一些看似實測的媒體號,數(shù)據也是編出來的(之前某號被B站實錘散熱數(shù)據是編的)。其實測這些東西真的很耗時間,就像前面的內存測試,2-3個小時我直接傻了,將近1小時我就關掉了,請多包涵……
CPU是今年2月時候站內看到的海淘推送,優(yōu)惠完是2399.xx元,好像有的朋友綁特定銀行卡還能再減20還是50來著,羨慕。一直想上DDR5,但是由于之前板和條的價格還是有點高,就一直放著了。這個單獨也沒啥好看的~
主板上的是技嘉魔鷹Z690 GAMING X DDR5,單篇跟大家分享過了。我考慮到后面要雙機直播,可能得接2張采集卡,又想要多幾個M.2接口,需求比較特殊點,如果是一般用途的話,可能上個M-ATX板子,不需要那么多接口也完全沒問題。另外這張板子啥都好,但沒有M.2網卡口,主板也沒有留信號天線位,對無線有需求的朋友,可以加點錢上小雕WIFI。
性能、頻率越高,發(fā)熱越厲害,所以散熱也需要做得越足。主板上覆蓋有不少的散熱片,M.2也全上了。實際效果也確實驚艷,直接把固態(tài)硬盤的溫度壓下來了10幾度。
固態(tài)硬盤我上的是金士頓的KC3000 2TB,原裝是帶有一層薄薄的石墨烯散熱片,我沒有撕掉,先試試看直接上去能不能行,畢竟兩面的散熱硅膠應該都有一點彈性。能壓在50度以下,我也就不再折騰了。
說到散熱,就要來聊聊機箱的風道了,冷風進熱風出,散熱才會好。冷排我是上了骨伽的波塞冬360白色版,性能和顏值都很出色。
機箱風扇我直接也是用了同款的,2前1后,等下再來看前面的倆。
這冷頭非常漂亮,RGB燈光加上鏡面外殼和LOGO,而且他這個外蓋是可以旋轉的,也就避免了方向安反這個事情。另外有一點就是它精妙的安裝設計,我怕自己講不清楚,還是盡全力試試。
就是它這個冷頭的扣緊方式,是旋轉下壓式的。主板上的扣具安好之后,按說明書所言,四個角的手擰螺絲是不能擰死的,必須留一截,而且是不小的一截。我一開始挺疑惑的,直到把冷頭裝下去之后,豁然開朗。留下的一截空間,就是讓冷頭頂上來作為緩沖的,這樣安裝更方便,也更不容易因為壓力太大導致CPU出問題了。如果你安裝的時候,發(fā)現(xiàn)冷頭擰不進去,可能是扣具螺絲太緊了,再松幾圈試試。
這是裝機到一半的時候,先點亮試試,上面三個風扇線還沒理,燈的線還沒插。我選的機箱是骨伽的影武者X7,大部分這種中塔機箱,上面或者前面可以裝360冷排,但是會標注只能同時裝一個,原因就是如圖右上角,冷排的管會占用一定空間。有的機箱是可以把風扇鎖在外面的,但是得前面板空間夠,而且這樣的話防塵網只能放里面,灰塵會被風扇先吸到,以后除塵反而麻煩。經過權衡之后,我是選擇前面只要2個風扇,裝里面。
電源方面,我一樣是上了骨伽的POLAR 1200W 白金全模組。ATX電源雖然在大小上都一樣,但是用料和內部做工一掂就能掂得出來。這東西好重啊!
之前單篇的時候,有小伙伴評論說,1200W那豈不是非常耗電嗎,瞬間把我問傻了。這是電源的額定功率,數(shù)值越高,代表它能扛的負載越大,但不是說這個電源一接上就會吃滿1200W,實際負載當然是看整機了。電源的效率,省不省電,主要還是看轉換效率。根據網上的資料:
金牌電源:20%的負載可以達到87%轉換率;50%的負載可以達到90%轉換率;100%的負載可以達到87%轉換率;
白金電源:20%的負載可以達到90%轉換率;50%的負載可以達到92%轉換率;100%的負載可以達到89%轉換率;
其實就跟電器的什么123級能耗認證差不多意思。而功率這東西,空調1.5匹,但是你只通電或者只吹風不制冷的時候,當然不吃滿的呀。這個我就不科普了,太基礎了。這電源還有智能啟停功能,負載低的時候風扇是會停轉的,現(xiàn)在新的顯卡也都有,可不要以為是壞了。
其實有些大佬還會在電源倉上面加風扇,不過我考慮到后續(xù)還要加采集卡,應該是會互相擠占的,然后散熱意義也不大,就沒上。
顯卡是去年買的,經常做一些視頻剪輯、壓制方面的工作,剛需又不想找黃牛或者買礦卡。那段時間所有的搶購活動全參加了,能加購物車和無貨訂購的都上了,最后還真給我無貨訂購到了這塊技嘉魔鷹3080Ti。全手動最高跑最新大作4K60毫無壓力,稍微降點沒啥用的特效就可以享受4K144了。當然,現(xiàn)在顯卡的價格已經破發(fā),而我這塊卡的24期還在還,但至少能安慰自己一下“不是礦卡”。
要說這次裝機有沒有遺憾的話,就是我的全白計劃并沒有完全成型。一來主板全白的難找價高又經常缺貨,和我的需求也沒有完全契合,最后還是優(yōu)先挑了實用和需求。另外,顯卡也不是白的。電源雖然是白的,配的線也是黑的。想了想不再折騰了,女兒阿妮亞滿意就好。
機箱前面的燈條是自帶的,和前置的風扇無關,理論上如果只從前面看的話,無燈風扇也不會影響效果。這里全彩RGB,GIF的256色實在扛不住了。
視頻轉動圖的話,效果還是能稍微能拯救一下。
機箱背板是自帶5V3針的風扇集線器,理論上,所有發(fā)光的東西接到這里,再分出去,便能夠統(tǒng)一管理燈效。而機箱上很少用到的RESET鈕,也被接到這里作為燈光切換鈕來用。如果你需要RESET,可以把這里的接針弄回主板上即可。
但實際上,不是所有燈都接這個的。比如內存,一般燈條不用額外接東西,到時候是主板控制,WINDOWS底下通過Fury CTRL來設置燈效。
顯卡也一樣,并沒有接5V3針,默認一樣是七彩輪轉,但是和接主板上的風扇并沒有完全同步。
就這樣吧,裝機折騰是個永恒的話題,一直折騰一直爽。我自己有工作需求,視頻編輯、剪輯、壓制,所以上好的是剛需。
讓我下定決心再裝一臺的,竟然是臺手機。之前工作需要,入手了一加10Pro胖達白512G至尊版,主攝用的是索尼IMX789,集成哈蘇2.0手機影像系統(tǒng),最主要的是拍視頻能夠上到4K120幀或者8K24幀,還支持光學OIS防抖。后來有一次,我視頻規(guī)格忘了調,拍了8K的視頻,拿回家剪的時候,發(fā)現(xiàn)家里的10400F會卡……工作室那臺搬過來的話,工作室又沒得用了。話說回來現(xiàn)在手機的配置也是真高,一加10Pro還支持Type-C視頻輸出,我現(xiàn)在錄手游也用它,比串流好多了。5000毫安大電池,支持80W有線快充和50W無線快充,驍龍8 Gen1+UFS3.1+LPDDR5跑什么都沒問題。
今天的分享就先到這里,后面的折騰后面再說。理線我不擅長,實話說我大概綁了一下,然后就塞到機箱背板里去,這里就不拍出來了。最近開學季,很多都有優(yōu)惠措施,也是時候下手了,否則就得等到雙11去。
感謝觀看,喜歡的朋友點個贊和關注再走唄,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