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嚴謹?shù)卣f,從游戲的表現(xiàn)上看,RTX4090較上代的RTX3090Ti大概有50~80%性能優(yōu)勢,雖然沒有吹的那么牛,但是必須要承認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性能提升。
先上結(jié)論:RTX4090主要適應以下3個領域。
(1)配備4k高刷新率顯示器來進行電競游戲
(2)配備4k顯示器嘗鮮8k 60幀的游戲體驗
(3)專業(yè)生產(chǎn)力領域應用。
這次評測顯卡的具體型號是耕升RTX 4090 炫光OC,之前發(fā)過開箱視頻,有興趣可以看看,這篇主要來測試性能!
對生產(chǎn)力用戶來說是剛需,也就無須多說了,下面來聊聊(1)和(2)需求。
享用這款旗艦顯卡,花1w多購買只是第一步,顯示器或電源等設備的后續(xù)投入也是必須的??雌饋聿捎?k高刷新率顯示器的方案(1),花錢要少一些。
這次測試采用的也是款4k 144Hz的顯示器:P27A6V,一款27寸的miniLED顯示器。
P27A6V的價格是4k左右,如果你不追求HDR效果(miniLED的優(yōu)勢),選擇普通的顯示器就好了,2.5k左右就能拿到手。
再來看看8k顯示器,確實沒幾款,戴爾這款售價高達3w!
要便宜的也是有的,GEEKON這款據(jù)說和上面戴爾的使用了相同的面板,價格只有一半左右。但即使這種有點山寨味的顯示器也要1w多,比RTX4090還貴點。
這么看來玩8k簡直就燒錢!但辦法總比問題多!如果只是想玩8k游戲,那么選擇一款入門的8k電視就好了,3k左右就能到手(需要有空間放55寸的電視)。當然電視在靜態(tài)畫面的應用是不理想的,再添置一個普通的4k顯示器就好了,1~2k的價位都有很多的選擇。
如何才能發(fā)揮出RTX4090的全部性能呢?
很遺憾我也沒8K的顯示設備,所以不得不使用N卡驅(qū)動中的DSR,來模擬8k分辨率的應用環(huán)境(4k開最大的4倍剛好為8k)。需要注意它和物理8k是有區(qū)別的,很可能造成顯卡渲染負擔加重,也是說實際的物理8k很可能要好于DSR 8k的表現(xiàn)。
DSR,全稱Dynamic Super Resolution,中文為動態(tài)超級分辨率。動態(tài)超級分辨率能夠以更高、更細膩的分辨率渲染游戲,然后把畫面智能地縮小至顯示器的原生分辨率,可以理解為一種超級采樣技術。
通過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8k分辨率下,RTX4090的負載基本可以跑滿;而4k分辨率下,并不是所有游戲都能跑滿,有些游戲的負載是80~90%;到了2k分辨率,很多游戲的負載會降到50~60%,正是這個原因?qū)е铝薘TX4090在低分辨率對RTX3090Ti的領先優(yōu)勢大幅減少。
產(chǎn)生這個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CPU性能不夠,或是優(yōu)化不好。其實這個問題是大核心的通病。之前的RTX3090和RTX3080在1080p分辨率出現(xiàn)過這種情況,而RTX4090的這種情況則出現(xiàn)在2k分辨率上,并且一些游戲4k分辨率的顯卡負載也不算十分理想。
這樣看來,RTX4090在8k分辨率才能充分發(fā)揮它的性能。而且4k分辨率下,大多數(shù)游戲使用的顯存不會超過12GB;而8k分辨率下,顯存會占用到15~20GB,所以8k分辨率才能讓RTX4090的24GB顯存有用武之地。
在正式進入測試前,先來看下測試平臺吧!
首先看下測試主機的外觀:
RTX4090 炫光 OC也是一張主打RGB光效的顯卡!
但RTX4090 炫光最出彩的光效其實是在風扇面,常規(guī)機箱的結(jié)構(gòu)很難將其完全展現(xiàn)出來。
配合主機內(nèi)其它硬件的光效,效果確實非常絢麗!
測試平臺如下,硬件一般,但也基本能滿足測試RTX4090的條件。
CPU:intel 7 12700K
主板:微星(MSI)Z690 EDGE WIFI DDR4 (刀鋒)
內(nèi)存:宇瞻(Apacer) NOX暗黑女神DDR4 3600 8G*2
SSD: 威剛(ADATA) XPG 翼龍 S70 BLADE 1TB PCIe4.0
顯卡:耕升 (GAINWARD ) GeForce RTX 4090 炫光 OC
散熱:利民(Thermalright)Frozen Horizon 360 BLACK ARGB冰封雅境一體式水冷
電源:微星(MSI)MPG A850G額定850W全模組
機箱:微星(MSI)刀鋒100R
▼耕升RTX 4090 炫光 OC的基礎頻率和boost頻率都要比公版高一點,boost頻率為2580MHz,實際測試下來基本保持在~2800MHz,游戲時也沒有明顯降頻的現(xiàn)象。
理論性能測試
▼3DMARK測試截圖
光柵化游戲測試
先來測試一些非光追的傳統(tǒng)游戲。
▼《極限競速:地平線5》 ,4k分辨率+極極端預設下,為124fps,通過DSR到8K分辨率,幀數(shù)降到68fps,還是比較流暢的。
▼《刺客信條:英靈殿》的Bench,4k分辨率+極高畫質(zhì)下,達到非常流暢的119fps;通過DSR到8K分辨率,幀數(shù)降到39fps,達到勉強流暢的水平。
▼測試了7款游戲,幀數(shù)從40~70fps,平均下來8k分辨率是4k分辨率的幀數(shù)的39%,即只剩下4成的幀數(shù)。但還是要強調(diào)這是通過DSR得到的結(jié)果,實際物理8k的表現(xiàn)可能要好一些。
光追+DLSS 2游戲測試
▼《古墓麗影:暗影》在最高預設下,開啟超高的光追特效,再開啟平衡等級的DLSS,4k分辨率下幀數(shù)為163fps;DSR的8k幀數(shù)為68fps。這款游戲的追光特效占用資源不算很大,在8k下的幀數(shù)非常流暢。
▼《賽博朋克2077》的光追特效就非常占資源了,超級預設并開啟光追特效,開啟DLSS(平衡級),4k分辨率下還是非常流暢的90+fps,DSR的8k分辨率只剩下了30fps。
▼也匯總成表,開啟追光后幀數(shù)平均下降3~4成,有DLSS的游戲,開啟后基本能恢復到接近不開追光+不開DLSS的水平。4款游戲平均下來,DSR的8k分辨率的幀數(shù)只有4k分辨率的35%,幀數(shù)的下降幅度非常大。
戰(zhàn)未來的DLSS 3測試
前面的測試可以看出,即使在制程升級,功耗增加的前提下,RTX4090在8k分辨率下的表現(xiàn)也只能說是入門級,在沒有爆炸性的技術產(chǎn)生前,靠物理芯片來提升性能的話就得無限制地增加成本和功耗。而DLSS技術通過靠AI算法來提升性能的思路打開了另一種局面。
DLSS 1~2代技術,是用低分辨率的輸入來準確預測更高分辨率輸出的過程,比如物理4K分辨率下,先以1080p分辨率渲染幀畫面,然后通過AI將畫面變?yōu)?K最終輸出,中間相差的這3/4部分的像素信息是通過AI計算來添加的,從而提高幀率,算是“修修補補”。
新一代的DLSS 3代包括幀生成技術、DLSS 2超分辨率技術和NVIDIA Reflex技術,而這其中,幀生成必須RTX 40系列才能支持,該技術通過 AI 生成中間幀來提高幀率,屬于“無中生有”。
▼NVIDIA發(fā)布會演示的《賽博朋克2077》,在“Overdrive”這一究極畫質(zhì)模式,DLSS 3 能將性能和響應速度分別最大提升至原生渲染的 4 倍左右!
但打開我的《賽博朋克2077》,現(xiàn)在還是沒有DLSS 3的選項的,以后有機會再來測試吧。
▼現(xiàn)在《逆水寒》可以支持到DLSS3,但打開該游戲后發(fā)現(xiàn)DLSS3的選項并不可選(DLSS Frame Generation),游戲自帶的benchmark測試,在4k分辨率,最高配+光追+DLSS:平衡下,得到了平均94.3fps的成績。
▼最后發(fā)現(xiàn)在風景傳送哪里選擇進入拂云庭后才可以打開新一代的大力水手!
▼測試下不同選項的幀數(shù)表現(xiàn),追光開啟不開DLSS,幀數(shù)只有不到20fps,看來拂云庭這個場景的光追特效還是非常費資源的;打開傳統(tǒng)的DLSS平衡等級后,幀數(shù)升到了44fps,提升為2.6倍;再打開DLSS3后,幀數(shù)升至70fps,相較DLSS2的幀數(shù)又提升了1.6倍,達到很流暢的水平。至于畫質(zhì)方面,反正我是沒看出啥區(qū)別來!
生產(chǎn)力超簡單測試
▼Blender是一個開源的多平臺輕量級全能三維動畫制作軟件,可以看到通過RTX4090渲染的成績是12700k渲染成績的幾十倍,差距真是非常的大。
另外RTX40是支持AV1編碼了,效率比H.264高40%,很多視頻編輯軟件或是插件都開始支持該編碼器了。RTX4090在生產(chǎn)力方面的實力是毋庸置疑的!
溫度和功耗測試
室溫~24度
▼Furmark烤機測試,參數(shù)設定為1080p分辨率、0AA,10分鐘后,頻率減少到了2460MHz,溫度穩(wěn)定在69度。GPU-Z顯示的功耗為451w,使用小米智能插座測得整機輸入功耗為575W。如果是玩游戲的話,CPU的負載會高一些,大概在600~650w。
炫光的散熱器設計還是非常不錯的,另外微星A850G這款額定850W的ATX3.0電源也確實能hold住RTX4090顯卡。
顯卡
▼耕升RTX 4090 炫光 OC為3 年質(zhì)保,并支持個人送保。附件有一根12VHPWR 轉(zhuǎn) 4X8Pin 線纜,一個RGB顯卡支架,兩根RGB轉(zhuǎn)接線。
▼顯卡尺寸為362x155x76mm,外觀上采用了黑色的導流罩與白色風扇的組合,不像大多數(shù)顯卡那樣風扇有RGB光效,炫光是外殼上面有RGB紋路,效果別具一格。
▼三枚風扇(炫風之刃)并不一樣,左右兩邊是102mm,中間是92mm風扇。
▼側(cè)面是波浪造型,這樣造成了顯卡厚度超過3卡槽。左側(cè)背板彎折到側(cè)面一部分,印有GEFORCE RTX字樣,中間隱約能看到GAINWARD的標識,通電后會有RGB效果。
供電接口為全新的12VHPWR供電接口,執(zhí)行PCIe 5.0供電標準,如果使用的是ATX 3.0電源,一條線即可實現(xiàn)供電,簡潔好看,走線方便。
▼前端可以看到6根鍍鎳熱管貫穿而出。風扇罩前端有一個插針接口,通過轉(zhuǎn)接線可以讓主板控制顯卡燈效,形成完美的聯(lián)動效果。
▼但從側(cè)面還能看到由2根熱管成U型返回到核心部位,沒有貫穿到前端,所以炫光顯卡一共有8根復合式熱導管。
▼全金屬覆蓋的背板設計,上面印有GAINWARD以及GEFORCE RTX的字樣。通過前面的鏤空部分可以看到并沒有PCB板,這樣散熱器形成貫穿風道,提高換熱效率。
▼IO部分配備了3*DP1.4a接口和1*HDMI2.1接口。
主板
▼Z690刀鋒主板采用了16(VCORE核心)+1(VGT核顯)和75A的DrMOS的組合,DDR4版也是微星Z690 DDR4主板中的最高級別產(chǎn)品,更高端的主板都是DDR5的了,這款為黑色版本。
內(nèi)存
▼宇瞻的NOX暗黑女神采用了全黑色的鋁合金材質(zhì)馬甲,噴砂處理,手感膩。
▼導光條頂部有Apacer的標識,導光條側(cè)面有NOX的標識,RGB光效支持4大主板廠家的燈效控制軟件。
▼頂部的導光條中間面積最大,到兩端逐漸減少。由于頂部兩端向外有擴展,如果搭配一些緊湊型機箱要格外注意兼容性的問題(主要是和冷排)。
▼內(nèi)存版本的頻率為3600MHz,時序為CL18-22-22-38。
SSD
▼S70 Blade是一款支持PCIE4.0的固態(tài)硬盤,也支持索尼PS5的規(guī)范,我這是1TB容量,提供了5年保固。除了SSD本體,附件有提供一個散熱片,由于是采用不干膠與SSD固定,粘上后不容易再拆下來,可以自行決定安不安裝散熱片。
▼PCB正面上有一顆碩大的主控,為InnoGrit英韌科技的IG5236CAA,此外還有一顆海力士DRAM內(nèi)存顆粒以及兩顆威剛原廠封裝96層BiCS FLASH 3D閃存顆粒。
▼SSD的背面為產(chǎn)品的銘牌貼紙,有型號參數(shù)等信息。該SSDB采用了雙面閃存顆粒的布局,貼紙下面還一顆內(nèi)存和2顆閃存。
散熱器
▼冰封雅境360作為利民的高端水冷型號,提供了超長的6年質(zhì)保,附件除了說明書、還有TF7硅脂、全金屬扣具套裝、備用的紅色抗震膠墊等等。兼容方面支持INTEL115X/17XX/1200/2011/2066和AMD的AM3/AM3+/AM4/AM5/FM1/FM2/FM2+。
▼冷頭外殼采用了陽極噴砂的鋁合金材質(zhì),頂部為具有ARGB的電鍍反射鏡面的亞克力頂蓋;底部采用全紫銅平面底座,內(nèi)部有0.10mm間距的微水道銅底,采用了利民第三代水泵構(gòu)架,馬達的轉(zhuǎn)速2800 RPM;水管的兩個連接處距離比較遠,轉(zhuǎn)動可以超過180度;供電為4PIN ,另外還有2個3pin的ARGB接口,一公一母頭設計方便串聯(lián)其它ARGB設備。
▼水冷管采用了6.5mm內(nèi)徑的管腔,外表有高分子聚合物編織防護,長度為450 mm。另外冷排側(cè)面有利民THERMALRIGHT金屬logo。
▼冷排采用12條水道設計,鰭片做工也是非常完美。
▼風扇為利民TL-B12-S EXTREME系列ARGB風扇,采用雙滾珠軸承,特色是2次點膠動平衡規(guī)格,轉(zhuǎn)速為2150 RPM,風壓為2.87mm/H20,風量為69 CFM,噪音為28.1 dBA。風扇默認安裝的膠墊是黑色的,可以更換成紅色膠墊,外觀上更加有個性。
電源
▼微星MPG A850G是一款ATX3.0電源,850W的額定輸出功率,支持全新的PCIe5.0供電接口,有80Plus金牌認證。電源長度為150mm,兼容性還是不錯的。風扇面一邊采用了一條鋁合金作為裝飾,右上角有MPG的字樣,表明了電源所屬的系列。
▼電源為全模組設計,CPU和PCI-E接口可以混插,一共有4個,SATA的6Pin供電接口也有4個。
▼ATX3.0電源的一個最大特色就有一個特殊的PCIe5.0的供電接口,這種接口采用16Pin設計,其中12Pin用于供電,4Pin用于通信,可以獲得更加出色的供電效果。
▼銘牌可以看到,單路+12V的輸出最大電流達到70.8A.總功率即達到了850w的額定功率,而且由于采用最新的intel ATX 3.0標準設計,短時間內(nèi)最大可承受高達2倍整機功耗以及3倍的顯卡功耗的峰值功率。
▼電源的側(cè)面很有設計感,銀色的鋁合金上標有MPG,還有個黑色龍盾的圖像logo;電源接口和開關旁邊還有一個Zero Fan的按鈕,開啟后電源在40%低負載狀態(tài)時,風扇會主動停止轉(zhuǎn)動,從而降低整機的噪音。
▼常規(guī)線材均為扁平化設計,有1根24Pin主板供電線,2根4+4pin CPU供電線,2根PCIE供電線(4個6+2pin 接口),3根SATA供電線(8個接口),1根大4D供電線(4個接口)。
▼除了普通的常見的線材外,還有2根12VHPWR(PCIE5.0)線材,都有蛇皮網(wǎng)包裹。其中一根一頭為12VHPWR接口,一頭為2個PCIE接口,如果顯卡采用常規(guī)的接口,就可以將電源的12VHPWR接口轉(zhuǎn)化成一個普通的雙8pin的PCIE供電。
▼另1根就是真正的12VHPWR線材,兩端接口一樣,可以隨意插入顯卡或者電源,并標注最大可以功率為600W,用一根線就完美為旗艦級顯卡供電。
機箱
▼微星100R刀鋒機箱尺寸為475X231X490mm,左側(cè)和正面都是玻璃,右側(cè)則是鋼板,靠前位置有個通風柵欄的設計,尾部是標準的下至電源結(jié)構(gòu),有7個PCIE插槽,可安裝1個120mm風扇或者冷排,已經(jīng)預裝好了一顆12cm的ARGB風扇。
▼機箱頂部:磁吸式的防塵網(wǎng),可以安240/280/360的冷排或者相應規(guī)格的風扇;機箱底部:4個支腳上面有四個橡膠墊。電源倉有防塵網(wǎng),可以抽拉出來清洗。
▼IO面板在頂部,有開機、重啟鍵,兩個音頻接口,兩個USB3.0 Type-A,一個Type-C接口,還有一個LED燈效鍵;機箱正面右上角有一個微星龍盾的圖像logo,金屬材質(zhì);機箱前部的進風在側(cè)面,內(nèi)部有金屬濾網(wǎng)設計;玻璃側(cè)板采用了合頁結(jié)構(gòu),磁吸固定,設計有一個小把手,打開側(cè)板更加輕松。
▼機箱的內(nèi)部兼容380mm的顯卡和175mm高的塔式散熱器。側(cè)面還有2個風扇,可以安裝2個12cmn風扇,安裝240冷排+風扇的話顯卡長度就會受到影響。
▼電源倉上面也是全部鏤空的,可以安裝風扇為顯卡加強散熱,前面預裝了3個風扇,即一共自帶了4顆ARGB風扇。
▼機箱的背面:一個3.5寸的硬盤架可以安裝2塊硬盤,但只有一塊支持能安裝在可抽拉的托架上。還有2個2.5寸硬盤架,采用了壁掛的安裝方式。機箱還自帶了一個3PIN的ARGB HUB,最多支持6個設備接入,但自帶的4個風扇和機箱就占用了5個,還好風扇接口都帶一個公頭,方便串聯(lián)其它ARGB設備。另外機箱的背線空間不算非常大,在理線上要更加用心。
▼所有硬件都安裝完畢。
CPU性能測試
▼i7-12700K的表現(xiàn)完全正常,時間有限就沒有作超頻測試,以下為默認頻率的常規(guī)跑分測試。
▼10分鐘FPU烤機,并沒出現(xiàn)降頻,說明主板供電和散熱性能都是滿足要求的,最終8大核心平均溫度75℃,4小核心的平均溫度55℃。冰封雅境完全能hold住的。功耗方面:AIDA64顯示CPU功耗為220w,小米智能插座顯示整機輸入功耗為347w。
磁盤性能測試
▼測試下S70 Blade的PICE 4.0性能。在CrytalDiskMark中,順序的讀取都是都突破了7100MB/s,寫入速度也都達到了5500MB/s左右;在AS SSD測試由于不像CrytalDiskMark那樣測試數(shù)據(jù)峰值,而是側(cè)重平均值,所以測試成績會低一些;另外還作了TxBENCH測試,僅供參考。
個人還是建議使用RTX4090來進行8k 60幀的游戲體驗,大屏幕(電視)+8K分辨率的震撼效果一定比小屏幕(顯示器)+4k分辨率+高刷新率大的多!
當然在8k面前,RTX4090也只能算入門級別的,有些有游戲也不得不降低畫質(zhì)或提高DLSS等級來獲得更流暢的游戲表現(xiàn)。當然當DLSS 3逐漸普及后,以上問題應該會得到很大的緩解。個人認為在8k顯示器之前,最好有6k顯示器產(chǎn)品來做為過渡會比較好。
如果是4k分辨率用戶還建議等等下個月的RTX4080,或者看到RTX3080~3090有好價,都可以出手。
裝機方面,這張 RTX 4090 炫光 OC挺適合攢出一套絢麗的ARGB主機,通過轉(zhuǎn)接可以讓主板完全接管ARGB燈效控制,使得主機的燈效同步更加完美。
DSR的8K能否代表真正的物理8k性能?
手里正好有1080p和4k的物理顯示器,1080p顯示器開啟4倍的DSR后變?yōu)?k后,做下4款游戲的benchmark測試,和物理4k顯示器的測試結(jié)果來個比較,可以看到,物理4k幀數(shù)的優(yōu)勢最大只有8%,最小只有1%,以此推測DSR 8k以基本能代表物理8k的表現(xiàn),誤差不會超過10%!
上一篇
小米沒做到,華為直搖頭,把4K顯示器拉進百元區(qū),卷王聯(lián)合創(chuàng)新 28D1U殺瘋了
下一篇
#聚超值雙11征文#速度7.4GB/s的高端4TB固盤:宏碁掠奪者GM7000 PCIe 4.0固態(tài)硬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