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房子裝修完已經有七八個年頭,最近和老婆一起計劃著翻新一下客餐廳,提升一下生活品質,商量后我們決定從換冰箱開始這個計劃。
10月中旬掙扎猶豫很久之后,我下單了一臺日立R-KW500RC。好巧不巧,14日下單,結果當天下午全區(qū)進入靜默狀態(tài);15日上午,收到快遞單號,我還幻想著從上海過來也就一天,能不能趁著快遞停運之前送達。
但很不幸,終歸還是晚了一步…
經過溝通,直到10月29日,這臺冰箱才重新發(fā)貨,30日順利簽收。真應了那句“好事多磨”。
冰箱收到的時候包裝非常嚴實,原包裝外面還有一層厚厚的包裹,甚至底部還打了個木架子。原包裝進電梯完全沒有問題,但是進入戶門有點困難。因此,我們先在門外拆掉了外包裝,只保留原包裝 ▲
開箱過程就不展示了,總之保護得嚴嚴實實,完全沒有磕碰。
日本產的冰箱有個特點,就是深度比較大。如果家里的冰箱位是嵌入式設計,一開始又沒有考慮買日系,可能會導致冰箱嵌入后有一部分露在外面。但好在冰箱背面非常平整,所以機身厚度是多少,實際擺放后的進深不會偏差太大,基本約等于踢腳線厚度+冰箱厚度 ▲
為什么日本產的冰箱厚度“不標準”,但還是選擇了日本原裝進口呢?我給大家算筆賬:
上面兩臺冰箱的容量接近,均在 500L左右,但左邊這臺家里老的冰箱體積約為 1.04m3,而右邊的日立 R-KW500RC的體積僅為 0.835m3。折算成每升儲藏容量的體積,前者為0.00209m3 ,后者為 0.00168m3——相同的儲藏能力下,前者比后者整整大了 24.4%,這差異是在不可謂不大 ▲
當然,選擇這臺 R-KW500RC的還有一個原因是它的儲藏空間設計合理,尤其是超大的上下段自選變溫區(qū)域,用起來爽爆。這里暫時留個懸念,具體下文展示。
最后按照短信提示的那樣,開箱后靜置 4小時以上,然后放入準備好的位置通電,大功告成 ▲
顏色方面其實有皓月銀和云母灰兩個可以選,我選擇了略帶啞光質感的皓月銀,放在客廳視覺上更亮一點。
選擇日立的冰箱,就是沖著五件事去的:①好看、②自選變溫、③能裝、④真空冰溫、⑤自動制冰。
“好看”我就不說了,畢竟各花入各眼,反正我跟我老婆都覺得很好看。所以下面就重點說說“自選變溫”、“能裝”、“真空冰溫”以及“自動制冰”這四點。
另外自選變溫功能現(xiàn)在很多國產冰箱也有了,不過如這臺日立的還是不多。
上層對開門設計的271L空間固定為冷藏室;中間兩個小抽屜,左邊容積21L的是自動制冰室,右邊容積26L的是冷凍食品儲藏室;下部兩個抽屜為上下段切換室,總容積180L,可以根據需求自由調節(jié) ▲
控制面板就在冷藏室左側,全部有中文標識,操作很方便,邏輯也很清晰。其中上下段切換室均可在蔬果、冷藏和冷凍三種模式之間自由切換,使用起來非常靈活 ▲
現(xiàn)在年輕人蔬果消耗較多,日常對冷藏需求較大,平時使用巴不得所有冷凍室都切換成冷藏或者蔬果模式;但是遇到靜默狀態(tài)或者雙十一囤貨,又覺得冷凍室完全不夠用——我這次就被現(xiàn)實狠狠教育了一番。
在這個時間節(jié)點入手這臺日立冰箱,大容量的上下段自選變溫功能還是給了我很大的底氣,從此既不怕周末采購的新鮮蔬果沒地方安放,也不怕臨時囤貨無法保存。
關于“能裝”這一點,我在開篇已經簡單論證過了,這里具體展示一下。
先上一張冷藏室全貌圖展示一下它到底有多能裝 ▲
因為冰箱深度比較大的關系,所以門內側儲物空間特別充裕,最下層寬度直接達到了約 20cm,再加上縱向高度也相當充足,所以這個位置放置紅酒、起泡酒這類東西特別方便 ▲
上兩層縱向空間稍小一些,適合放置一些常規(guī)飲料酒水,實測單層可以容納 6瓶啤酒,對我這種常年喝冰飲的人來說,完全無法抗拒這種誘惑 ▲
內部置物隔層挑高并不算高,但縱深很大,最深處達到 41cm,即便中間最淺位置也有 35.5cm ▲
好在每一塊隔板都可以拆除或者調整高度。比如圖中右下角這塊擋板拆除后,正好可以容納 9瓶茅臺 ▲
大家在看日劇的時候,會看到日本的主婦都很喜歡搞冰箱收納,在冰箱里用上一大堆的第三方收納盒以及抽屜,但是到了國內卻又有一大波人吐槽“雞肋”。其實造成這種習慣差異的,主要還是冰箱的設計。
比如這款日立,單層置物高度不高,但進深又很大,如果沒有抽屜,直接拿取還真是有點不方便。所以如果選購日系冰箱,我建議大家可以提前準備一些好用的收納盒。動圖中展示的,就是在我確認收貨之后,日立贈送的冰箱收納盒(還有個圓形轉盤,放調味品或者當做水杯架都很合適) ▲
我說的“能裝”,不僅僅是說冰箱進深大?!澳苎b”更體現(xiàn)在上下段切換室優(yōu)秀的儲物設計:
先從側面看一下,下層兩個抽屜拉開后可以看到,每個抽屜里面還有一個獨立的透明抽屜▲
這個設計倒也不是日立專屬,但真的是太實用了:
每一層抽屜里面的“屜中屜”深度不大,橫向呈一字展開。我感覺這層結構簡直就是為我的冰淇淋量身定制的:所有棒冰甜筒在里面一字排開,看起來比在超市選購還要暢爽 ▲
其它位置要深度有深度,要寬度有寬度,可以用來擺放任何需要冷凍的食物。比如外側的窄縫,用來縱向擺放速凍水餃就堪稱完美 ▲
真空冰溫技術也是日立冰箱的“看家”黑科技。獨立的真空冰溫區(qū)域位于冷藏室最下部,緊挨著制冰用的給水盒 ▲
打開時,將扶手輕輕向上提拉,緊接著可以聽到“咻”的一聲,破真空的聲音,然后抽屜就可以順利打開了 ▲
所謂“真空”冰溫技術,原理自然是通過抽出部分空氣,來減緩食物的氧化速度。根據官方給出的數(shù)據,抽屜里的壓力約為0.8個大氣壓。除了減少氧氣之外,真空冰鮮的溫度控制也比冷藏室更低,達到了-1℃。
那么問題來了:真空冰溫區(qū)域真的有用嗎?效果到底怎么樣呢?作為一名標準的理工男,我想還是通過實驗來展示一下比較直觀:
首先準備兩片生牛肉(當?shù)噩F(xiàn)殺現(xiàn)賣的),這兩片肉都是從同一塊上面連續(xù)片下來的,肉眼可見的新鮮 ▲
然后我把其中一片直接放到這臺日立真空冰溫區(qū)域(沒有任何容器),另一片則依舊放在盤子中,然后丟到了準備淘汰的那臺冰箱的冷藏室。
左:老冰箱的冷藏室;右:日立真空冰溫區(qū)域
24小時后分別取出,將兩片牛肉再次放到一起,其狀態(tài)對比之鮮明,遠超我的預期。
仔細對比會發(fā)現(xiàn),真空冰溫區(qū)域里拿出來的牛肉顏色和初始狀態(tài)相比也有輕微變化(拿不準是不是光線關系導致的色差),但表面水潤依舊,肌肉紋理清晰;反觀旁邊的另一塊肉,風干縮水不說,還變成了暗黑色 ▲
日立真空冰溫區(qū)域-左:測試前;右:測試后(24h)
這張圖對比的是放在這臺日立真空冰溫室內的牛肉,在測試前/后的顏色變化,無法排除光線帶來的色差干擾,一并放上來給大家參考,各位自行判斷 ▲
除此之外,我還做了另一組測試:
左:測試前;右:測試后
取兩個蘋果,分別切成兩半。每個蘋果的一半放在日立的真空冰溫室內,另外一半分別放在日立的冷藏室和 20℃的室內。24小時后觀察蘋果變化。
PS:此處有兩組對照,每組上下對比。
20攝氏度室內的半個蘋果,肉眼可見地出現(xiàn)了干癟和發(fā)黃(氧化),對比真空冰溫室內的蘋果差異非常明顯 ▲
左下:日立真空冰溫區(qū)域;右上:日立的冷藏室
放在日立冷藏室的半個,和放在真空冰溫室的半個之間對比同樣存在明顯差異。放在真空冰溫室內的蘋果表面,果肉僅有少量氧化痕跡,果皮邊緣跟剛切開時一樣銳利飽滿,完全沒有失水跡象▲
綜上可見,真空冰溫技術保鮮效果明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真空冰溫室底部自帶一塊可拆裝的鋁合金墊板,放食材的時候可以不用托盤直接放進去,清洗保養(yǎng)非常方便 。
自動制冰功能對我來說是夏天絕對的剛需,不管是榨果汁還是喝飲料,我都喜歡加冰。我兒子更逗,沒事就喜歡拿一塊冰來吃…
制冰的給水盒就在真空冰溫室旁邊,是個上不開口的小盒子 ▲
使用時,只需要往給水盒里加滿水就行,然后什么也不用管,機器會自動開始制冰
冰塊制成后,自動落入下方自動制冰室,冰塊沒了就繼續(xù)添水。上圖展示的是我用一箱水制得的冰塊 ▲
冰塊之間沒有任何粘連,而且顆粒尺寸不錯,這一點也比較讓人滿意。細節(jié)之處是,制冰室自帶一個小鏟子,方便取冰,相當貼心 ▲
如果沒有制冰需求,其實這一格當做普通冷凍室使用也完全沒有問題。
順便展示一下制冰室旁邊的冷凍食品儲藏室,自帶鋁托盤,可以速凍鎖鮮。不過這個測試時間周期較長,我手里暫時沒有對比樣本,回頭慢慢體驗~
說了半天,雖然有實驗對比,但還是缺少數(shù)據實測。
恰好,我手里正好有熱電偶,那就來測試一下這臺冰箱的溫控水平,再跟家里的另一臺產品做個對比。
藍色:日立R-KW500RC;橘色:家中即將淘汰的老冰箱
這張圖記錄的是兩臺冰箱冷藏室恒溫曲線,其中藍色為日立 R-KW500RC,橘色為老冰箱。通過對比不難發(fā)現(xiàn),兩者溫度變化周期規(guī)律基本一致(保溫性能差不多),且波動幅度也較為接近(溫控區(qū)間精度差不多),但藍色曲線明顯比橘色曲線更加平順光滑——這也就證明其溫度控制更加平穩(wěn) ▲
藍色:日立;橘色:即將淘汰的老冰箱
用同樣的辦法,我還測繪了兩臺冰箱冷凍室的恒溫曲線,對比如上 ▲
在這組對比中,藍色曲線代表的日立R-KW500RC曲線波動周期平穩(wěn),波動幅度平穩(wěn)(溫控區(qū)間穩(wěn)定);反觀橘色曲線,波動周期失調,無規(guī)律可循,波動幅度也明顯大于藍色曲線,兩者在溫控平穩(wěn)性方面存在較大差距。
冰箱到手一個多月,每天都會打開使用,非常喜歡,而且是越看越喜歡。在文章的最后,說幾點直觀的使用感受:
①容量很大,真的很大。日系冰箱“皮薄餡大”果然不是浪得虛名。同樣的外觀體積,實際可用容積真的是相當大。不但空間大,而且上下段變溫室設計非常合理,“屜中屜”設計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食物的堆疊,要吃的時候找起來非常方便。尤其是對我這種喜歡囤冰淇淋的用戶,各種棒冰一字排開,想吃啥一眼看穿的感覺真是前所未有。
②真空冰溫是實打實的黑科技,尤其是牛肉存放的對比,證明其保鮮效果非常明顯。這個季節(jié),沿海地區(qū)經常吃螃蟹,但是菜場買的鮮活的螃蟹,往往放一天到吃晚飯就沒那么新鮮了。有了它,再也不愁保鮮問題了。
③自選變溫功能可調節(jié)空間很大,日常吃新鮮蔬果較多,可以切換到冷藏或者蔬果模式,遇到靜默則切換到冷凍模式,用起來得心應手。目前雙十一剛過,我買了一大堆水餃之類的食物,暫時當做冷凍室使用,毫無壓力。
④獨立制冰功能好評,是我一直想要的功能。唯一遺憾的是…如果換成獨立冰吧,那就徹底無可挑剔了;
⑤最不重要,卻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這玩意兒顏值是真不錯!
堅持做有態(tài)度的評測,生產有溫度的內容。我是番茄,我們下一篇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