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6g0kr"><small id="6g0kr"></small></ruby>
  • <dd id="6g0kr"></dd><ruby id="6g0kr"><small id="6g0kr"></small></ruby>

    成人特级av手机在线观看_亚洲图色成人_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_亚洲,欧美精品._男女无遮挡免费网站观看_国产精品成人在线_国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网站_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

    16000字,2022年終高音質(zhì)耳機深度觀察,心碎與心動史詩級全紀錄    

    耳機 01-05 13:19:01 65 0

    2022年終耳機大盤點的寫作過程中,經(jīng)歷了平靜、激動、感慨萬千和滄海桑田。這一年太不容易了。


    這篇并未提及太多型號,但最后卻發(fā)現(xiàn)字數(shù)超標,原本是打算8000字必須結(jié)束。這眼看著直奔16000字了。建議收藏。

    和以往一樣,《2022年度盤點》收錄的主要是留在我手里,或印象深刻的那些。事實上,名單中不只有2022年推出的型號,也有上世紀的一些產(chǎn)品。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發(fā)現(xiàn)這些久遠年代的小東西即便放在今天,也依舊能打。本文耗時約一周,實際碼字時間總計約60小時,約相當于8篇傳統(tǒng)評測文的精力。有一些型號在寫完后,得再拿出耳機對比,然后再修改優(yōu)化字詞。

    期間遇“陽”,經(jīng)過小屋,看見這一堆堆東西跟豬一樣趴在那,有那么幾秒,也是差點吐出來。萬萬沒想到,終有一天,我會被器材惡心到。

    (所有照片均為實拍)

    盤點2022,總得有點新花樣。我們就從“老機”說起吧……

    SONY MDR-E838:
    索尼能在大眾心中奠定高音質(zhì)形象,離不開火遍全球的隨身聽標配耳機。我初燒時因為窮,長期只能聽各種版本或批次的MDR-E808,這眼看著快20年過去了,前陣子終于弄到了傳說中比808再進一步的口碑也很好的MDR-E838。

    一位老燒對我說,在他收集和蹭聽了索尼多款平頭塞后,最終發(fā)現(xiàn)最好聽,且調(diào)音最正常的反而是曾經(jīng)“有錢人”都不屑的808,而如果想再感受下高級感,那么2022年,從理智消費的角度來說,就是MDR-E838(如上)。

    而根據(jù)我的經(jīng)驗,索尼耳塞的“隨身聽”標配版本,往往會是最靠譜的選擇,于是搞到到一個不錯的,好好追憶了下。

    與我聽很久的808對比,838中高音層次感要好不少,表現(xiàn)樂器高頻也更精彩,但與此同時,也存在著人聲偏薄,以及低頻厚度不夠到位的問題。不過即便如此,其整體樂感仍優(yōu)秀,而“整體聽感”也是判斷耳機好聽與否一個非常重要標準。另外,838不止可以裸塞聽,去感受順滑與透明,找個中空“套”給它,也完全可以的,此時838的低頻會釋放威力,人聲也有了厚度,只是中高音的細節(jié)不會像裸塞那么清亮。

    MDR-E838與水月雨目前在售的三四百元耳塞VXC CLASSIC,在某些素質(zhì)與聽感上很像,但以完成度和HIFI為標準,后者還是更為卓越。透過E838,能看出索尼2000年左右對高清晰入門級耳機的探索,20年過去,它仍能和如今三四百的耳塞對打,且沒有明顯“輸?shù)簟保矣X得這個能力還真是不得了。

    補充:

    雖說E808的清晰度弱于E838,但由于大框架扎實,所以它仍是素質(zhì)非常不錯的CD隨身聽標配。若我們將它的售價(當年零售約69元)換算下,會發(fā)現(xiàn)它差不多對應(yīng)的就是時下三百到五百元的耳機。那由此再聯(lián)想下,你會發(fā)現(xiàn)索尼近十幾年來,給A系、S系walkman搭配的,口碑稍微靠譜些的耳機都差不多處在這個價位段(僅限國際品牌)。

    也正是像808、838這樣的標配,才成就了索尼隨身聽(高音質(zhì))的銷售神話。

    索尼MDR-EX90、MDR-EX700、EX1000:

    2022年12月29日,我終于搞到了索尼2006年發(fā)布的EX系列初代旗艦MDR-EX90LP(日版)。其999元的初始官方定價,放到如今,差不多對應(yīng)的是三四千的耳機。

    EX90的實際聽感聲壓并不如意,常規(guī)的一些解碼耳放線似乎也難以真正“激活”它,以至于我只能用臺式解碼耳放飛傲K5PRO ESS或一些大推力隨身播放器伺候它。

    EX90的調(diào)音境界即便用現(xiàn)在眼光看,也是很高的。純實力打造出的立體聲、比較明晰的中高頻樂器定位,豐富的弱音細節(jié),整體無明顯音染,聲音較自然有厚度,有類似EX1000的高凝聚力。所有這些,都遠非這幾年出品的常規(guī)HIFI入耳所能比。

    可技術(shù)狂人“永不停歇”,索尼為進一步撐開“入耳式”聲場,對腔體內(nèi)的磁通密度和振膜進行了重新設(shè)計,好的是,由此實現(xiàn)了低頻(Q彈澎湃)、高頻(犀利恢弘)的同步強化,然而能量守恒,野心超標,這款被命名為EX700的旗艦耳機,也因中高音銳利如刀,口碑也險些垮掉……

    EX700雖說有一半以上的素質(zhì)比EX90更進步,但由于瑕疵過于搶戲,以至于很難和完成度更高的EX90去直接PK。非常遺憾。

    好在后來,“忍辱負重”的索尼(松尾伴大)非常深度的思考了何為極限,以及何為合理。然后,在2010年,它們發(fā)布了跨時代的動圈之王——EX1000。

    EX1000繼承了EX90的類監(jiān)聽風格,但在聲音的結(jié)像力度和精度上,它比EX90卻要強很多。瑕疵也有,但比起EX700,已經(jīng)大幅進步。就這樣,EX1000賣了起碼10年,成了各個國家發(fā)燒友們的至尊法器。

    EX1000的聲音冷漠,不易發(fā)出討好耳朵的甜味兒,EX90也一樣,但它線條感更松弛,厚度感也相對再好點,所以,以聽的愉悅感來說,EX90更優(yōu)。

    在接觸EX90之前,我以固有經(jīng)驗,預(yù)判它沒什么明顯的聲場,可實際聽下來,它比同時期或現(xiàn)如今類似造型的直插入耳式產(chǎn)品還是要強很多。表現(xiàn)為聲音細節(jié)交代很完整,主次強弱這些事關(guān)解析動態(tài)的反饋關(guān)系都能很不錯的自然還原出來,不會以“過亮”失真形式凸顯樂器層次或華麗。但也不能過于腦補,由于技術(shù)所限,它的中下盤純凈度還是有些影響整體的透明,橫向聲場不夠好限制了它對更多音樂的適應(yīng)性,有時會有點轟,與森海IE100PRO這種新監(jiān)聽器PK,是能感到時代落差的。

    EX90的人聲聽感比起EX800,會再好些。后者太素。

    總體上,從聽感出發(fā),兼顧素質(zhì),EX1000和EX90即便到了2022年也仍值得重視。

    索尼MDR-CD3000:

    誕生于上世紀90年代初,和一代傳奇R10一樣,也采用了生物振膜,是投野耕治先生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是2022-2023年仍能買到的索尼上古耳機。

    由于好奇它和SA5000到底誰更好,于是一咬牙,剁了一個過來。批次什么的,我并不在意,專門搞了銀色插頭版,成色很不錯。

    CD3000的聲音很特別,初聽(基于便攜設(shè)備)很像解析很高的“入耳式小耳機”,也不清楚是耳墊設(shè)計使然,還是本就如此特點。后來用上臺機,才脫離了這種“憋屈”的小場景,體驗到上世紀高級大耳機的瑰麗與氣魄。

    CD3000的基本素質(zhì)是超越那幾個一千到三千元經(jīng)典歐洲耳機的。它的聲音線條柔美亮麗,人聲活潑,全頻高度清晰。它代表著索尼上世紀90年代隨身音頻的至高成就,有著金子般閃耀的氣質(zhì)。但如此高的通透性在近些年索尼推出的高端產(chǎn)品上,卻難再尋覓。

    如今的索尼耳機,越發(fā)在乎全球流行音樂的發(fā)展特點,也因此,才有了低音濃厚,旋律至上的N1AP/N3AP/Z5/大小Z1R。

    那么MDR-SA5000與CD3000對比,結(jié)果如何呢?

    相似之處是兩者解析都很高,聲音都不算厚實。差異是,SA5000非常善于捕捉音樂錄制環(huán)境中的“氣流”,但凡高音樂器震蕩,它的威力就開始釋放,與此同時,它的空間感也會變得異常精彩,會有近乎沒戴耳機的超脫感。

    而CD3000在高頻回放上,與SA5000有著時代的落差,但它在力所能及的頻域內(nèi),卻給出了比SA5000明顯自然和悅耳的聲音,且清晰度仍舊即便在今天看來,也仍舊出色。

    差異最明顯的是人聲。SA5000會在同前端,同音樂,同音量下的對比中顯現(xiàn)出人聲僵硬的問題,而CD3000則要自然鮮活(好聽)得多。

    補充:此次對比過程較為簡單,不排除未來還會有新發(fā)現(xiàn)或?qū)Υ舜斡^點的更改。

    索尼WH-1000XM5:

    至今仍記得多年前聆聽初代MDR-1000X時的震撼,它的體驗太好,以至于外出戴它像是游走于科幻世界。由于出道即巔峰,我以為當時的索尼會安于現(xiàn)狀,但萬沒想到這牌子會一鼓作氣,拼到2022年的第五代……,那架勢,已經(jīng)不像是要和誰競爭,而更像是跟自己死磕,較勁。

    通過5代機,能看出索尼欲在“極簡”與“性能”兩方面同時觸及極限的野心。連同包裝在內(nèi),新一代旗艦降噪耳機的不少細節(jié)都是全新設(shè)計或升級的。

    外形設(shè)計方面,5代機在以往4代的基礎(chǔ)上,做了不少減法,舍棄了一些必要性不大的零部件(如吊環(huán)),讓結(jié)構(gòu)更趨近一體化,也更符合21世紀產(chǎn)品的夢幻氣質(zhì)。

    佩戴方面,以我的感受,它已經(jīng)是整個1000X系列的最高水平。來自左右上三個方向的壓力和觸感就像是量頭定制般恰到好處。雖說以往3、4代也有類似感受,但對比5代,還是會感到5代的舒適更為驚艷。

    主動和智慧降噪方面,索尼通過新開發(fā)的集成處理器V1和HD降噪處理器QN1兩顆芯片的共同協(xié)作,實現(xiàn)了對有史以來最多的8個麥克風系統(tǒng)的全面優(yōu)化,并再一次站在了降噪領(lǐng)域的尖端。此外,新的耳罩結(jié)構(gòu)明顯降低了風噪,而這與DNN深度神經(jīng)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的結(jié)合,則獲得了較之以往更為“安逸純凈”的通話感受。

    比起以往,5代機給我最大的感受,其實是舒適,它在降噪后的聽感相當純凈,幾乎感覺不到耳壓,如此體驗再配合兩側(cè)耳墊恰到好處的壓力,讓它從戴在頭上的那一刻起,就有著陷入沙發(fā)般的舒爽。不過,說了這么多,等到了夏季,它還能否經(jīng)得住考驗,還有待再考察。目前來看,它在冬季佩戴,保暖是肯定的。

    聲音方面,索尼在5代機上應(yīng)用了最新開發(fā)的φ30mm的碳纖維球頂動圈單元,配備了源自walkman隨身聽上的一些焊接技術(shù)。區(qū)別于3代的重口味流行風,5代的調(diào)音和4代會更接近,都偏“商務(wù)味”(優(yōu)雅與些許刻板),但中下盤能量仍會比較充足,暖意的人聲和低音在中、小音量下聆聽時,會非常好,整體密度感和基本的信息量也都符合千元級頭戴藍牙耳機的水平。

    5代機若以HIFI標準來看,像藍牙模式下的它,在面對激烈的高信息量的音樂時,仍會有些許粗糙和局促。不過,受益于新開發(fā)的碳纖維振膜,以及腔體內(nèi)的精密設(shè)計,5代在開機+有線模式下的音質(zhì)卻表現(xiàn)非常不錯。高密度、高彈性的中頻和低頻令我印象深刻,有時很不可思議!

    最后,5代機對操控的優(yōu)化也達到了歷代的最好。物理按鈕回彈后的功能反饋,真正變得及時且高效了,不再有以往間歇1秒左右的語音等待,這種靈魂伴侶式的體貼,實現(xiàn)了指哪打哪的從容。


    SIVGA SV021:

    SV021解決了HIFI頭戴耳機在實際生活場景中的使用痛點。因很易推(靈敏度等同于直推王索尼CD3000),高隔音(明顯的被動降噪力度),無漏音(中大音量也基本不擾人),“乳房般”(夸張修辭)柔軟的特制耳墊,以及超越千元級開放式耳機(飛利浦X2HR)的高頻而聞名,歐洲銷量巨大。

    而且漆藝木殼的它,還把價格壓在了1000元內(nèi),而不是通常的2000元檔。

    性價比之高,是近兩年來高檔頭戴動圈耳機中,罕見的。

    音質(zhì)特點:高透明度、均衡三頻分布,很不錯的縱深型聲場,微甜人聲。

    SV021適合那些既希望感受HIFI,又懶得折騰前端,同時又顧慮聽歌時會打擾他人的低調(diào)奢華有內(nèi)涵的發(fā)燒友(精神貴族)。非常適合宿舍、圖書館等環(huán)境。

    SV021之后,SIVGA又推出了一款頗具實驗性的,售價只比前者高400元的超解析型封閉動圈耳機“黃鶯”(約1500元)。易推性、隔音、佩戴舒適度和顏值與SV021近乎同級。

    黃鶯是我手里面,除TH900MK2之外的木制封閉式耳機中,全頻解析最好的那個。有著超黑的背景,平滑的泛中頻區(qū)線條,非常細膩而真實的高音。只是中低頻稍顯克制,人聲稍欠缺肉質(zhì)感。若搭配不好,中下盤會轟不太起來??傮w上,“黃鶯”有著比較監(jiān)聽的底色,但設(shè)計初衷卻還是HIFI級音樂欣賞型耳機,這個反差讓它的聲音變得很有趣。

    在一千多的價位上,SIVGA“黃鶯”的高頻已經(jīng)可以接近我手里索尼前開放式旗艦SA5000,這算是它的性能突破之處,而我初聽時,也有被這種飽滿且高質(zhì)感的高音所迷住。

    國外媒體Headfonics于12月16日發(fā)布了該網(wǎng)站的年度驚喜(性價比)HIFI產(chǎn)品,SIVGA黃鶯(ORIOLE)以8.7的高分進入榜單年度10大。

    圖為:《Our Bang For Buck Awards For 2022》榜單截圖。

    SIVGA黃鶯的搭配可能會比較講究,比如聲底偏薄,人聲過于素的播放器,可能不大適合。我最喜歡的前端是山靈M6pro(初代),兩者結(jié)合,有著濃郁、平滑的中頻和非常細膩的高音,很好聽。

    “黃鶯”的低頻量感相對一般,但推力到位的話,對多數(shù)人來說,氛圍烘托也夠了。這款耳機的解析、高頻密度和細膩感勝出SV021挺多。它完全鋪開的,敞亮而寬大的黑色宇宙,也是目前千元價位很多監(jiān)聽機(包括HD400PRO)也達不到的水平。是個很酷的封閉式選手。

    預(yù)算不很高,但對解析著迷,喜歡中高頻樂器、熱衷靜謐純粹氛圍的音樂愛好者,都可以選它。

    SIVGA SV023:

    開放式木制頭戴耳機,使用了羊皮頭帶、不銹鋼、航空鋁、大尺寸液晶高分子振膜+鍍鈹球頂?shù)膹姶髥卧杩?00歐,105±3dB靈敏度,需要稍微講究下搭配和推力。2022年推出,售價2999元。

    標配4.4平衡線帶3.5轉(zhuǎn)接頭。整個耳機體積稍大(超過SV021、索尼MDR-1AM2那些),但重量卻適中,只接近300g的樣子,佩戴舒適度非常好,眼鏡黨不用擔心。

    易推性較為不錯,但肯定不如SV021和黃鶯等該品牌其余型號,所以小尾巴推很可能不過癮。

    SV023充分釋放了液晶高分子振膜與鍍鈹單元的威力,聲音呈現(xiàn)出非常高的清晰度、很高的密度,很均勻的各頻域能量,并且極具包圍感。另外,無明顯的對某些頻率的能量聚焦,雜食性強大。

    而空間感和信息呈現(xiàn)的完整性,也比“黃鶯”和SV021高出一到兩個境界。為啥這么說呢?聽完SV023,再聽SV021和“黃鶯”,或是一些入耳式耳機,會很難適應(yīng),會覺得它們線條非常拘束。(大尺寸頭戴耳機都這樣,跟照妖鏡似的,沒事最好別用這東西去做前后腳的對比)。

    SV023整體樂感溫和,不驕躁,音色純正。臺式系統(tǒng)下,會很有音箱味兒、凝聚力一流、瞬態(tài)響應(yīng)很好,且不夸張。樂器不會有“喧賓奪主”的情況。全頻細節(jié)結(jié)像布局合理,中高音質(zhì)感精巧且層次很分明。

    對JAZZ、流行、古典都可很好駕馭。有很神奇的那種氣定神閑的氣質(zhì),頗具王者之風。

    總體調(diào)音完成度可能是目前SIVGA頭戴耳機中最高的之一。SV023有著溫柔、自然、厚實的人聲、飽滿自然的低頻和中低頻、較明亮的分離度上佳的高頻。潛力大,終極性能不好簡單總結(jié),我也一直在摸索它。

    全頻高密度,高自然度,符合數(shù)千元耳機的特點,自然感、細節(jié)揭示力、密度都明顯強于SV021,是個耐聽性很高,無任何詭異感的音樂性耳機。

    由于是開放式,不具備私密性,因此只適合居住條件合適的發(fā)燒友。

    外形不像SV021那般有輕奢感。胡桃木與黑金屬搭配會略顯沉悶,好在實物質(zhì)感比較高檔,做工和細節(jié)也是這個價位段可圈可點的存在。

    補充:

    頭戴耳機中,目前我所知的易推性最高的全是SIVGA出品的。像SV004、005、007、021、黃鶯這些都不吃推力,而像005(如上圖)這樣的,更牛X,它甚至比很多手機配塞還好推,流行音樂好聽極,只可惜SIVGA無力顧及這類入門級。賣完就停產(chǎn)了。

    (PS:SIVGA官方企業(yè)店有試聽活動,若您是我的粉絲,試聽可以免押金)

    極致SIGNATURE MASTER與TAGO STUDIO T3-01:

    整個2022年,我聽過的素質(zhì)最強的監(jiān)聽耳機是德國極致SIGNATURE MASTER(6980元),定位旗艦級,然后是TAGO STUDIO T3-01(3499元),日本群馬縣制造。其實這倆我沒有直接對比,因為是蹭的,所以只能依據(jù)印象談了。

    如果想感受高密度和很高透明度,那產(chǎn)自德國的極致旗艦監(jiān)聽耳機會是更合適的選擇,如果更在乎聲音的開闊自然,那T3-01會更好。

    由于定位“監(jiān)聽”,這兩個售價高昂的耳機也各有各的樂感上的特色(瑕疵)。

    極致這款結(jié)像冷峻,速度和密度感強大,間接降低了暖意;TAGO-STUDIO比較欠缺人聲的潤澤和凝聚性,有時很像是在聽“蘋果”,久聽可能會過于清淡。

    佩戴:關(guān)于SIGNATURE MASTER,如果你戴眼鏡,那它的佩戴可能會令人不爽,你可能需要給它長時間的反向“定型”,以規(guī)避來自兩邊的壓力。

    至于TAGO STUDIO T3-01,它那寬大的耳罩巧妙化解了耳周圍的壓力,會戴得更持久,但太久的話,頭頂處會有點壓力感。

    設(shè)計上,這兩者都有著比中高檔監(jiān)聽耳機高級得多的顏。極致那款耳罩外側(cè)是一塊尺寸很大的圓形鍍金底盤,上面有著復(fù)雜卻精美的浮雕,這種設(shè)計在耳機領(lǐng)域難得一見,就像德軍的徽章那樣酷。

    日本TAGO-STUDIO T3-01,整機尺寸和重量較大,但頭戴舒適度卻不錯。主體部分由暖色調(diào)木制耳罩、冷酷的高質(zhì)感不銹鋼滑軌、頂梁中央碩大的品牌logo,以及情調(diào)十足的小摁扣組成。這些都彰顯了它素質(zhì)之外的文藝氣質(zhì)。


    森海塞爾HD400PRO:

    若不那么追求極限素質(zhì),那2022年的兩款千元價位頭戴監(jiān)聽,真的是完全夠用了。而且,不論對錄音師還是發(fā)燒友,我覺得它們都是更合適的,更理智的選擇。

    HD400PRO的佩戴和聽感,總體上幾乎挑不出毛病,日常打理無需費心,真正把“實用”做到位了。

    聲音方面,人聲清晰、明亮、音色柔和、線條很舒展,高頻很自然,有不錯的橫向聲場。除非用來聽很嘈雜,低頻又較多的音樂,它可能會暴露極低頻能量過度,層次不夠好的情況,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自然且比較好聽的。

    基于我收藏的森海塞爾耳機,我認為它是該品牌近兩年綜合完成度最高的那個型號。

      

    水月雨VOID:

    革命性的給沉悶的監(jiān)聽耳機們(開放式)涂上了大面積的白色。使用了觸感較滑,較冰的耳墊,大幅緩解夏季佩戴時的悶熱。整機不重,久戴沒問題。兩側(cè)耳罩底部的接線插口未設(shè)計鎖定裝置,細節(jié)上還有待再進步。

    調(diào)音方面,參考了一些錄音師和耳機發(fā)燒友對頭戴監(jiān)聽的意見,并給出了在某些數(shù)據(jù)上,可媲美旗艦頭戴耳機的數(shù)據(jù)或細節(jié)性能。

    以往這類耳機都是洋牌子居多,猛地看到國產(chǎn)品牌,內(nèi)心不免有些驚奇和質(zhì)疑。不過,實際感受下來,優(yōu)點還是比缺點多很多。聽感上的缺點是亮度不太夠,有時會欠缺人聲氣息或整體氛圍的沖擊力。優(yōu)點是細膩的中高音,順滑自然的全頻響應(yīng),自然而深邃的低頻,特別耐聽,且基本樂感也能保證。最后,聲場也不錯。

    關(guān)于水月雨VOID,它還有個很個性的地方,即明明開放式設(shè)計(需注意避免灰塵從網(wǎng)罩外側(cè)滲入),但卻沒有換來比我預(yù)期更高的亮度或是透明感,反而是低頻素質(zhì)很好,真切到位,不做作。


    索尼LINKBUDS S:

    它是索尼2022年推出的,最符合我本人審美的主動降噪TWS。

    是目前索尼高檔TWS中體積最小,重量最輕的那個,單側(cè)耳機僅4.8g。

    ANC實力很接近旗艦WF-1000XM4,會讓人覺得近在咫尺的巨大噪聲被推到非常遠,而對人聲和高頻的降噪差不多也是目前業(yè)界頂級水平,非常適合對降噪(包括人聲頻段)有很高要求的人。

    于我而言,它是我戴過的既有超高舒適度,同時又有驚艷“全頻安寧感”的降噪類TWS。

    功能上,配備了DNN深度神經(jīng)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能有效適應(yīng)不同的通話場景,區(qū)分出通話時人聲和環(huán)境雜音,然后濾除雜音,保留人聲,而與精準的內(nèi)外側(cè)雙麥克風語音拾取技術(shù)配合,則會真正將它的語音通話效率和清晰度提升到一個很高水平。

    音質(zhì)。飽滿的人聲,雄渾的低音,較具穿透力的細膩的高音。三頻能量為金字塔型分布,密度不錯,聽著很扎實,音色偏暖,對細節(jié)的詮釋不會太銳利。面對大多數(shù)歌曲,在各種音量下,它都會以溫柔的線條和飽滿的聲底讓人瞬間心安和放松,搖滾、爵士、嘻哈這些當下比較熱門的音樂,都是它挺拿手的音樂類型。

    總體上,LinkBuds S是索尼近幾年推出的所有TWS中,頗見調(diào)音水準的那個。有別于上代旗艦真無線WF-1000XM3的秀麗寬廣,它與新晉的WF-SP800N和WF-C500一樣,都有著寄希望于用溫暖音色打動人心的特點。

    在與索尼Headphones Connect APP的配合過程中,它的智能降噪體驗也幾乎是獨步天下的水平,而這也是索尼目前所有高檔TWS所共有的一個競爭力加分項。


    森海塞爾IE100PRO:

    比起前代做工普通的IE40PRO,新的IE100PRO的細節(jié)是好不少。而且調(diào)音更溫和,高頻也更自然。整體聽感像是在IE40PRO基礎(chǔ)上做了輕微柔化(降低中高音刺激)。

    除了人聲還不太有韻味。其余,真可謂又好聽,又高素質(zhì)。值得一提的是,IE100PRO的極低頻素質(zhì)和中下盤清晰度在千元內(nèi)的有線耳機中,差不多是引領(lǐng)者水平,若搭配得當,會很有“音響性”。

    總的來說,IE100PRO的聽感要比森海曾經(jīng)的幾代旗艦IE8X們,健康許多,且外形設(shè)計也明顯人性化。

    如果你熱衷監(jiān)聽味,那真的,它是非常合適的那個。

    最后,除非你太發(fā)燒,否則盡量別選IE500PRO或IE400PRO。即便相對來說,IE500PRO算是很強。

    補充:不論是對買家,還是對工程師,領(lǐng)悟‘enough’這個詞,都非常重要。欲望稍多一點,就容易出差錯,就會難以控制整體,就會過猶不及,就會買錯(買家),或是做出瑕疵品(工程師)。

    自左至右:心鏡ZERO、心鏡PRO和心鏡(初代)

    心鏡ZERO

    HZSOUND 心鏡zero:

    我一直在想,入門級耳機中也得有一款reference(參考級)型號,它需要在限定能量密度下,在全頻域內(nèi)做出高清晰度和高還原性。這很難,但今年終于出現(xiàn)了。

    臨近2022年尾聲,一向低調(diào)的HZSOUND發(fā)布了自家經(jīng)典耳機“心鏡”的特別升級版——心鏡ZERO,作為外殼降級,調(diào)音卻升級的心鏡ZERO,價格也變得超級實惠,239元。比初代低50元。

    由于2020年初代就已經(jīng)達到了七八百元的HIFI素質(zhì)(經(jīng)過圍追堵截式對比),最終它的海外和國內(nèi)總銷量過萬。而這也讓今年升級品的性價比變得更具吸引力。

    心鏡ZERO最大的特點就是超絕的自然感與透明度,而非常均勻的能量分布,又讓它變得非常雜食。

    它像是繼承了索尼MDR-CD3000的衣缽,既柔和,又明亮,同時還層次分明。

    它也很像是一面“鏡子”。能把諸如K3003、IE80S、Xelento等一些高端耳機的瑕疵給照出來。

    心鏡ZERO有著和森海IE100PRO相近的低頻素質(zhì)和橫向聲場,但人聲和樂器的質(zhì)感呈現(xiàn),ZERO會更顯華美。它這種既兼顧平衡,同時又照顧到音樂性的特點,在我看來,很有“仙氣”,有超然物外的感覺。

    調(diào)音上頗具革命性的一點是,心鏡ZERO是在全頻高亮度和高分離度的前提下,實現(xiàn)高自然感、飽滿人聲和深沉低音的。

    由于價格入門,調(diào)音境界卻奇高無比,這讓它成了本專欄2022-2023年度年低價耳機中的超級黑馬。也是我目前毫無保留推薦的,低價位完美型動圈耳機。

    鳳鳴天音九尾:

    10mm方形平板單元+一顆Kinera定制動鐵單元,實現(xiàn)了史無前例的千元級平板音質(zhì)“大下放”。后面這句我也沒太夸張,因為它確實很容易讓人興奮。

    和心鏡ZERO一樣,“九尾”一上架便很快賣出一大堆,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當然,這里面得歸功于廠商辛苦的勞作和對耳機各方面細節(jié)的精雕細刻。

    作為耳機圈罕見的,以《山海經(jīng)》內(nèi)容為產(chǎn)品ID的品牌,鳳鳴天音的首款型號“九尾”在外觀上就贏得差不多了,而我怎么也沒想到,在這么個性的面板上,還能刻畫出那么精致的中國傳統(tǒng)祥瑞的圖案(該機還附送金色的九尾吊牌,福氣滿滿,很適合節(jié)日送禮)

    “九尾”有著細膩璀璨的高音,有著對微弱細節(jié)的敏銳揭示力,與傳統(tǒng)動圈耳機相比,高頻延伸是明顯領(lǐng)先的。此外,它還有著非常平滑的全頻線條,幾乎沒有銜接上的詭異和粗糙感。再就是不得了的,得益于單元特性的,能超越大多數(shù)動圈耳機的超柔和人聲(距離較遠),以及即便不對比,也能感受到的很寬聲場。綜上,以及基于對比,它的硬素質(zhì)最起碼也達到了現(xiàn)如今八百元平板耳塞的水平。然而定價三百左右的樣子。

    這已經(jīng)不是不得了,而是很恐怖的事兒了。

    最后,“九尾”在易推性(約106dB)上,也達到了同類產(chǎn)品所難以企及的高度,真正照顧到了初燒,可省去購置高價大推力前端的費用。以實際聽感來說,它這個靈敏度相對業(yè)內(nèi)常見的高靈敏度動圈耳塞,其實仍有輕微落差,不過,在多數(shù)情況下,這點響度或氣勢上的“虧欠”已不值一提。

     

    鳳鳴天音食鐵獸:

    這是才出不久的新品,售價比三百左右的1平板+1動鐵“九尾”要高出大約100元。整體聲學(xué)素質(zhì)也有更進一步提升。

    但有趣的是,由于“食鐵獸”與“九尾”存在明顯的風格差異,以至于即便你買了它,可能還會再惦記便宜的“九尾”。反正廠商雞賊的很……

    “食鐵獸”聲如其名,三頻呈“金字塔型”分布,整體風格厚實硬朗,中下盤極扎實,密度感卓越,這塊勝出“九尾”一個檔次。但高頻相對來說,不像“九尾”那樣有綿延不絕之美。它有些隱秘,像是“點到即止”。閃幾下光,就消失那種。

    食鐵獸的整個腔體檔次和工藝繁雜程度,我感覺都是高于“九尾”的。不銹鋼面板、樹脂底殼、鏤空網(wǎng)狀物,電鍍亮鎳,UV彩印等等工序組合在一起會很費時。

    威澤HE10

    心鏡PRO通過素質(zhì)和配件的雙重加強實現(xiàn)了對千元非競品的變相性能超越

    QoA GIMLET(399元)、達音科TITAN S(399元)、Hzsound心鏡PRO(499)、飛傲JD7(499元)、興戈EM2R(559元)、威澤HE10(799元)等等:

    繼2021年,國產(chǎn)有線耳機在千元價位猛卷后,今年下半年中端耳機(400到800元)又迎來組團式爆發(fā)。究其原因,還是市場不景氣所致。

    為生存,先前用在千元或幾千價位段的設(shè)計方案被大量下放到該價位,如飛傲JD7(趨向哈曼曲線的動人調(diào)音+2000元級腔體)和心鏡PRO(千元級配件方案+全鏡面+近千元HIFI素質(zhì))。

    500元內(nèi)首次出現(xiàn)兩條鍍銀線+可更換3種規(guī)格的插頭,心鏡PRO

    拋卻疫情不談,如果你是耳機發(fā)燒友,那2022年簡直不要太幸福。 尤其是聯(lián)想到這里面有多個耳機都可以超越洋品牌定價在1000到5000元的入耳式。

    TITAN S:柔和、飽滿的人聲、精準合理的優(yōu)質(zhì)低音、很自然稍暗卻也華麗的高音,除了中高頻亮度和透明度還距離千元機型弱些,其余無論素質(zhì),還是聽感,都是這個價位令人驚悚的存在。耳掛部位的整體設(shè)計還有待再改進,目前佩戴還不夠好。

    興戈EM2R:背景很黑(通透),相比經(jīng)典型號EM2,壓縮了主體及細節(jié)的“體積”,整體給人精密感,橫向很好!高頻明銳量感豐富,喜歡泛音的同學(xué)會愛上這種漫天繁星點綴的聽感。銜接、定位和質(zhì)感會有些許不自然,樂器有時會有點喧賓奪主。密度感和厚度感不出彩。整體側(cè)重“解析力”。風格華美寫意,兼具犀利。

    EM2R有些像威索尼克GR07C加點糖的效果,素質(zhì)和聽感都挺符合我本人喜好。佩戴和EM2一樣拉胯,雙針插設(shè)計不如水月雨KATO那般有人性化的“角度微旋”,以至于很難讓耳掛和腔體同時服帖,失去繞耳式的意義。

    JD7將自家售價兩千多的耳機的不銹鋼外觀下放至500元內(nèi)的動圈機型上

    飛傲JD7:低頻多了些,但整體聽感和全頻段的解析卻都很好。它是目前低價位段音箱味較濃的型號之一(另一個是QoA GIMLET)。

    密度感、層次感也大致是比TITAN S再高一個級別的存在,可見官方定價并非隨意。JD7是個樂感足,氣氛澎湃,聲場浩瀚的音樂性耳機。它有著如太陽般的力量。但以自然、真實為標準,我更傾向TITAN S??墒?,若再考慮到中高音亮度和透明度,那密度感相對遜色一點的心鏡ZERO卻又成了更優(yōu)選。

    寫完這些,我想你也和我一樣,會覺得今年的HIFI耳機們都“瘋了吧”。它們彼此糾纏,沒法一耳朵的徹底拉開檔次差距。

    QoA GIMLET:

    席卷日本二次元界的中國耳機品牌QoA(KINERA兄妹品牌),今年推出兩款機型,分別是399元的液晶高分子振膜GIMLET,以及3399元的靜電圈鐵混合動力耳機瑪格麗特。兩款耳機均以雞尾酒命名。旗艦型號最近被出道10年,作品巨多的日本90后實力派歌手ZAQ代言,后面會談下。

    GIMLET有兩個非常時尚的配色,草綠和白。外殼質(zhì)地為金屬,但在設(shè)計師對色彩和輪廓的精心優(yōu)化下,它卻時常散發(fā)出陶瓷般的釉面質(zhì)感。(這個腔體重量有點大)

    調(diào)音比例4:4:3,有著傳統(tǒng)液晶高分子振膜所特有的銳利和高密度,但區(qū)別于傳統(tǒng)此類振膜耳機的是,它的濃郁和潤澤感做出了新高度,暖柔高彈力的線條常常令人酥麻。GIMLET很擅長對低音和人聲的再雕琢,在氛圍烘托上,確實有雞尾酒那般的濃情。

    GIMLET有著非常沉穩(wěn)的低音,下潛極深(超越多數(shù)競品),中氣十足的中音,以及飽滿且較銳利的高音。人聲感染力和某些特定曲風下的器樂意境表現(xiàn)力都堪稱一絕! 以密度感和規(guī)模感來講,QoA GIMLET已開始接近當下千元動圈素質(zhì),只在分離度上,受濃厚底色的影響,相對千元機不會勝出,好在通過調(diào)整前端、耳套或線材卻可以獲得改善。

    在今年如此卷的動圈市場上,QoA GIMLET以濃郁音色出招,顯得有些特立獨行,但我個人卻非常欣賞這種做法。它很前衛(wèi),也因此備受日本二次元聲優(yōu)與歌手們的推崇。

    水月雨Aria Snow Edition(399元)和KATO Dark Blue(999元):

    兩款有線耳機雙雙斬獲今年11月公布的日本VGP2023金賞,在各自的價格區(qū)間內(nèi),獲得了日本音響界評審委員們的最多投票。彰顯了中國人在這個價位段上對洋品牌的壓倒性實力。

    聲音上,2022年出的aria se適度收縮了聲場和高低頻兩端的“刺激性/愉悅感”,聲音變得更為嚴謹,準確,符合監(jiān)聽人士和喜歡高還原度聲音的燒友。而黑色的初版,因更流行的調(diào)音,且大體素質(zhì)也過硬,更適合追求“音樂味”,喜歡“廳堂感”的族群。aria se的配件似乎比初代aria豐富,比如增加了廠商新開發(fā)的質(zhì)感很高級的3對清泉套,據(jù)悉可提供更干凈和真實的高音。

    KATO深藍與在售的另兩個版本在聲音上似乎是完全一致的,售價也都是999元。它們都有著錄音室般標準與嚴謹?shù)穆曇魵赓|(zhì),以及準千元機才有的,很濃郁的聲音凝聚力與生猛卻可控的動態(tài)。

    KATO和ARIA SE的調(diào)音框架大致相同,但動態(tài)與聲場的差異和差距,兩者還是比較明顯。若預(yù)算吃緊,399元的雪花面板ARIA SE也是足夠用的。

    KATO耳機的三個顏色都很騷,看得出掌門人深諳當下耳機時尚,相信即便不是耳機愛好者,也會被它奪目的類似珠寶般的多棱鏡面腔體所誘惑。

    達音科DTW-1000H:

    區(qū)別于我所聽過的所有消費級廠商推出的高音質(zhì)TWS的是,達音科DTW-1000N在三單元圈鐵組合下的音質(zhì)完全就是另一個世界的。那又厚實又清晰的聽感,在某種前提下,已經(jīng)可以與一些有線圈鐵耳機媲美。但沒法,掌握TWS話語權(quán)的,目前看,不可能是HIFI廠商。

    另兩個與之實力不相上下的是日本品牌FINAL ZE3000和DENON ATH-C830NCW:

    前者聲音透明度、平滑性和凝聚力都是當下的一流水平,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做下監(jiān)聽耳機用用,論素質(zhì)和樂感的綜合感受,它大體上是我聽過的動圈型TWS中的NO1。對了,它也是今年headfonics《Our Bang For Buck Awards For 2022》十大之一。

    后者是天龍的準匠心之作,日本國民組合AKB48代言,日本市場有為它企劃較隆重的專題活動,資深工程師用新研發(fā)的世間罕見的非圓形振膜,對它展開了非常細致的符合“天龍音響”審美的調(diào)音。

    AHC-C830NCW中、高音柔美,華麗,層次豐富,背景漆黑。整體像是B&W PX7的甜味增強版,各種“仙氣兒”,各種“Q彈”,仿佛空氣中都是泡泡,唯美而獨特。

    低頻欠缺足夠的凝聚性和動態(tài),聽《沙丘電影原聲帶》時,會有較明顯的虧空感,不過,這并不是因為量感匱乏,而是因為它的低頻孔隙中也滲入了太多“空氣”。

    用比較俗的詞兒來說,天龍這款TWS的調(diào)音就是奔著“天籟”去的。因為它真就像是從天上飄下來的聲音。高級,真的高級!由于毒性、耐聽性都不錯,它也成了我日常最常使用的用于放松神經(jīng)或外出乘交通工具的TWS。

    這款耳機其實整體硬素質(zhì),如密度、橫向聲場和動態(tài),可能不如JVC FW1000T,但聽感和解析,卻有著常機所難有的“高級感”。不愧百年品牌。

    最后,它的主動降噪實力很驚人,與airpods pro對比,兩者近乎同一水平,甚至可能天龍的中低頻降噪效果還更猛。

    QoA瑪格麗特:

    兩個顏色版本,我這個是黑色的,透過面板,能看到內(nèi)側(cè)銀色蜂巢圖案。實物顏值很高,頗具檔次,不愧對數(shù)千的價格。

    QoA牌子很年輕,但調(diào)音和外形設(shè)計卻比較獨特。自數(shù)年前登陸日本后,他們很快獲得了日本聲優(yōu)、歌手的自發(fā)性喜愛,日本經(jīng)銷商見狀,決定開啟代言人計劃。于是山口立花子、May'n、ZAQ等二次元演藝界女性紛紛入駐,成為單品推薦官。

    迄今,QoA綜合實力最好的三款耳機,分別是1000多元的圈鐵Adonis(實力與索尼XBA-Z5差不多),2000多元的六動鐵旗艦mojito(新版),以及3000多元的圈鐵靜電混合耳機瑪格麗特。

    adonis拿了兩次日本VGP。顏值和實力在目前的千元檔仍是優(yōu)秀水平,調(diào)音很耐聽,聲場好,人聲悅耳,細節(jié)交代清晰且自然,全頻線條不緊繃,不生硬,深受日本二次元界人士喜愛,歌手May'n傾情推薦,是ACG音樂愛好者的理想“武器”。

    Mojito,起碼兩次VGP受賞。凌厲的線條,廣闊的漆黑聲場,深沉的低頻,明亮且極具穿透力的高音,清瘦型中音,密度感中等。日本KAKAKU(價格網(wǎng))收錄的數(shù)百個有線耳機型號中,Mojito在榜單中的高頻評分被排在前幾位,與FW10000、IE900等洋品牌旗艦差不多排在了一起。

    瑪格麗特,VGP2023受賞,在特定線材下,聲場比mojito更大,聲音柔和卻也澎湃,人聲比較濃厚,能量占比也稍突出,三頻銜接不錯,高音有靜電的華麗質(zhì)感,對繁雜編曲的音樂有著很好的駕馭力和意境感染力,樂器的清爽與微甜時不時能毒下人。綜合素質(zhì)和樂感,比IE900和FINAL B1都有勝出,但也存在人聲不夠潤澤(仍算悅耳人聲),中頻層次感稍顯“遲鈍”的瑕疵。目前由出道10年,手握20余張專輯的日本實力派女歌手ZAQ代言?,敻覃愄厍惑w稍大,但佩戴舒適度卻仍能得以保證。另外,雖然它是目前QoA最貴的型號,但實際上,它這個配置和素質(zhì),還算超值的。是2022年,高端耳機中的“性價比”機型。

    KINERA HODUR:

    Kinera這幾年的小風光讓很多人以為他們是家初出茅廬的耳機廠,然而他們實際卻是做喇叭單元起家的,旗下有多達二十多項發(fā)明專利與實用新型外觀專利,另外前幾年自主研發(fā)了全球頂尖的極小4mm微動圈單元,被應(yīng)用于軍工產(chǎn)品和助聽器等多個領(lǐng)域,因研發(fā)實力強,2022年,Kinera還被評定為高新技術(shù)企業(yè)。

    Hodur是一款一圈一鐵一靜電單元新品,其中的靜電單元是K廠自研,具備高聲壓低功耗的特點,在現(xiàn)如今的同類產(chǎn)品中,它的實際聽感聲壓表現(xiàn)令人相當滿意,連接IPAD,音量開一半,就可以匹敵很多高靈敏度動圈耳機7成音量的響度了。這在“含靜電單元”的耳機中,非常罕見,具有革命性。

    另外,Hodur的體積小到與自家單動圈耳機SIF近乎相當,這也讓它的多單元身份,顯得異常魔幻。

    更小的體積,更高的性能,還比常規(guī)耳機更易推,這是K牌這兩年,很下功夫在做的事。

    Hodur調(diào)音思路很另類,很冷酷,即“感知黑暗”,實際上,它代表的是一種對濃郁低音的清晰度探索,聽感上,它通過對三種單元的優(yōu)化,讓中低頻和低頻的輪廓、彈性和下潛深度都獲得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在那么洶涌的低音下,Hodur還能給出凌厲、自然、亮堂的中、高音,這也是它潛入黑暗,但不缺光明之心的一面。

    由于Hodur具備非常好的兩端延展力度,這也讓它的通透性、頻寬和細膩度有著比大多數(shù)單一單元耳機更好的層次性和音樂表現(xiàn)力。

    基于上述所有表現(xiàn),以及實際一千八九的成交價,KINERA HODUR在靜電類混合單元耳機中,成了我的年度“性價比”之選。非常適合高端入門級發(fā)燒友選擇。

    威世頓音頻PRO X10:

    改名的威世頓音頻發(fā)布了PRO X系列的4個型號,我有幸全部收齊,但由于旗艦型號PRO X50表現(xiàn)異常詭異,以至于不知咋評判這個系列了。

    后來我又全部型號挨個細聽,最終認為這里面的PRO X30和PRO X10是最好。其中,30在日本那邊,被某知名歌手認定為全系列中最好(適合她)。

    可是,如果非要在該系列中選一個值得“購買”的型號,那終極選擇,我覺得還是最便宜的X10吧。

    不要小瞧僅一個動鐵單元的它,它的實際表現(xiàn)其實是相當不錯的。

    佩戴妥帖的話,它的低音到高音都有上佳表現(xiàn),干凈自然潤澤,不刻板,不生硬,一切都“剛剛好”。

    雅馬哈EPH-100和EPH-200:

    這倆耳機時不時就被我拿出來“鞭尸”,年終盤點,又從柜子里扒拉出來,第N次對比。

    總體感覺:雅馬哈是真的很認真在調(diào)音,尤其是它擅長的樂器音。

    這兩款棍狀耳塞,聽管弦樂、鋼琴,那聲音與其他很多品牌的耳機都不太一樣。它們呈現(xiàn)的樂器聲有著非常“真實的震蕩感”,泛音交織出的音色能很真切的反映出不同樂器的聲音特點,相對的,很多素質(zhì)非凡的耳機(如森海各旗艦入耳),都沒法像雅馬哈那樣給出樂器的真實音色,通常只是像,但就是不夠“真”,沒法讓人“完全信服”。

    可惜的是,新旗艦EPH-200的橫向聲場局促(不如森海IE100PRO),聲音又略顯僵硬,這使得它的整體音樂表現(xiàn)力和“低頻、高頻營造的氛圍感”上,通常都不如老家伙EPH-100。

    新老兩代雅馬哈入耳旗艦,人聲表現(xiàn)都不錯,但老一代的自然度還是更高,所以也最雜食。不過,論“人聲毒性”,它倆都一般,搭配不太合適的話,都比較容易進入白開水的世界,對此很在意的話,需要留意前端的選擇。

    索尼MDR-Z1R和IER-Z1R:

    早就換上了官方推薦的金寶4.4升級線,但并未很快就心滿意足。也是經(jīng)歷了挺久,各種心境下的聽,中間會時不時會放棄,但最終,我還是認為索尼的這款耳機,聽感和素質(zhì)都很不錯。尤其面對當今編曲復(fù)雜詭譎的音樂時,它的動態(tài)和層次表現(xiàn)都可謂一絕。只是骨子里,它因探究極限,在索尼式音響審美下,它的線條顯得不太“松弛”。我們中國人常講“剛?cè)岵?,然而這只耳機大體上是邁向了偏向“剛”的一面。這會降低其雜食性,不過,它又會在某些強調(diào)氣勢或意境的音樂中,給人無與倫比的權(quán)威感。就像杰士的監(jiān)聽音箱。

    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是,索尼經(jīng)常同時發(fā)布入耳式旗艦和頭戴式旗艦,然后再給它們定個相同的價格。然而坊間口碑,似乎每一次都是入耳的評價更高點,而頭戴式,從MDR-Z1000,到MDR-Z7,再到MDR-Z1R,每一款都沒能完全征服燒友挑剔的耳朵。這里,可能跟工程師調(diào)音有關(guān),但東亞發(fā)燒友普遍不夠熱衷頭戴耳機(相對歐美)的心理,可能也在左右著這些頭戴旗艦的銷售命運。

    MDR-Z1R比之前幾代封閉式旗艦,在素質(zhì)上勝出不少。超高密度感,讓低音可以轟出山體塌方般的壓迫力,而在整個空間的塑造上,它雖說規(guī)模不算很大,但由于中高音細節(jié)凝聚力太強,以至于即便有“亂石塌方”,也仍能讓你捕捉到銀絲花火的穿梭與閃耀。這種在猛烈與精巧之間如走鋼絲一般的掌控力,也就大法玩的6。

    IER-Z1R:綜合實力是幾大主流品牌中最高的。

    根基太扎實,以至于更換各種奇形怪狀的耳套,也不易改變其聲音特點。也可能因此,索尼沒給它配備多種類“調(diào)音用硅膠套”(索尼自己也放棄了)。

    但換線是可以改變一些的,所以你能看到官方給它推薦金寶升級線,而一些日本線材經(jīng)銷商也樂于制造IER-Z1R的線材升級品,所以,如果想折騰它,各種檔次的線,是可以搞一搞的。

    頭戴Z1R比入耳Z1R好的地方是,密度更大,低頻凝聚力和動態(tài)強許多,整體銜接更自然。入耳Z1R比頭戴Z1R好的是,比較耐聽、比較柔,有“大氣優(yōu)雅”的高貴氣質(zhì)。

    森海塞爾IE900:

    巨貴。然后,你要看著它一步步下調(diào)價格。還有拜亞、AKG也都這么干,壞得很。

    低音素質(zhì)(下潛很好)還有待再進步,明明可以適度削減量感,只注重下潛的,但實際量感卻時不時超標,以至于人聲也時不時跟著“受潮”。某些搭配下,它的聽感很牛,晶瑩剔透的中高音,令人浮想聯(lián)翩,各種干凈和明亮,各種柔和與舒展,通常都是愉悅感居多,也通常都遠好于拜亞榭蘭圖。

    我手里沒有IE600,但對比IE800、IE40PRO、IE100PRO、IE400PRO、IE500PRO、IE60這些我有的森海耳機,還是IE900水平最高。

    人聲比以往有大進步,但單薄、缺乏肉質(zhì)感的問題仍可能在某些搭配,某些音樂下暴露出來,人聲黨需謹慎。

    有個既無奈又搞笑的事,就是幾大主流國際品牌的旗艦入耳,都沒有做好低頻。

    ATH-IEX1過于濃厚和生猛;FW10000下潛不夠,量感偏?。籌ER-Z1R濃郁有余,欠缺速度;IE900偶爾量感失控,干擾口型。真正把低頻下潛和量感控制做好的似乎就?!氨阋素洝盜E100PRO了。

    之所以造成上述這種現(xiàn)象,我覺得還是野心超標所致。在限定的設(shè)計框架下,能量已固定。然而工程師專注于探索某些指標極限(如高音),以至于其余頻率的某些瑕疵就很容易被暴露。所以,能知上限,懂平衡,還是非常重要的。

    ————

    以上。算是勉強致敬完這個令人心力交瘁的2022。

    感謝閱讀,多多點贊!

    16000字,2022年終高音質(zhì)耳機深度觀察,心碎與心動史詩級全紀錄   
    廣告聲明:文中若存在對外跳轉(zhuǎn)的鏈接(涵蓋商品鏈接、超鏈接、二維碼等各類形式),其目的在于為您呈上更多與內(nèi)容相關(guān)的產(chǎn)品信息,助您迅速甄別。但我們不對其做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煩請您謹慎參考,依據(jù)自身的需求與判斷來做出決策。

    19
    LV19爐火純青
    0 爆料
    266 原創(chuàng)
    5 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沁阳市| 荔浦县| 古丈县| 岳普湖县| 南乐县| 东城区| 婺源县| 元氏县| 金沙县| 恩施市| 昆山市| 东丽区| 福州市| 长顺县| 开远市| 湘潭市| 会同县| 济宁市| 武乡县| 永顺县| 寿宁县| 嘉善县| 康保县| 尉犁县| 龙泉市| 喜德县| 稻城县| 班玛县| 安国市| 卓尼县| 巍山| 永新县| 德惠市| 监利县| 阳曲县| 莫力| 新泰市| 冀州市| 贵港市| 嵊州市| 西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