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電源作為手機“電量保證三件套”中的一員,和充電頭、充電線一起為我們的手機保駕護航,除了容量和充電速度,移動電源作為一種外出時隨身攜帶的產(chǎn)品,體積和便攜性也是我們不得不去考慮的問題,于是一些公司推出超便攜的產(chǎn)品,比如錘子科技4月份推出的堅果“電池形”移動電源,當然這不是錘子科技的首創(chuàng),市面上已經(jīng)有不少類似的產(chǎn)品,就比如小米生態(tài)鏈企業(yè)紫米科技,去年12月份推出的這款紫米mini移動電源,本文我們就來對比測試一下這兩款產(chǎn)品。
◆外觀對比
這兩款產(chǎn)品的包裝外形,包裝材質(zhì)和包裝形式都非常相似。
包裝中都包含了一個移動電源,短充電線和簡單的產(chǎn)品說明,而錘子堅果移動電源的產(chǎn)品說明簡直是簡單到不能再簡單了。
兩款產(chǎn)品的外形尺寸上可以說完全相同,相差不超過1mm,產(chǎn)品高度都在102mm,直徑都在25.8mm。
這里需要著重說的是,由于這款堅果移動電源的外形和名字比較討巧,叫做“電池形電池”移動電源,讓很多人誤以為他的大小只有普通5號電池的大小,其實它要比5號電池大很多,高度是5號電池的2倍,直徑也要接近兩倍。
而重量上更是要幾倍于5號電池,紫米mini重量是76g,堅果電池形移動電源要更重一些。達到了96g,不知道什么原因,這和其包裝上標注的82g有些不符,比實際足足少了14g。
外殼材質(zhì)上,堅果電池形移動電源,紅色的外殼為一體成型的鋁合金材質(zhì),表面做了噴砂工藝。
頂部用不銹鋼材質(zhì)做成了電池正極的形狀,并在側(cè)邊留有一個掛繩孔。
紫米mini移動電源松石藍色的外殼為有阻燃特性的塑料材質(zhì)。
頂部設計為一個斜切面,為的是留出一個掛繩孔的位置。
另外雖然是斜切面,但是依然可以作為底面,將電源穩(wěn)穩(wěn)的立起,頗有比薩斜塔的韻味,不知道這是有意為之還是無意為之。
底部接口方面,堅果“電池形”移動電源底部為阻燃塑料材質(zhì),采用了三層布局,最上層是將指示燈和開關融合的按鈕,中間為USB-A的輸出接口,最下層為Type-C的輸入接口。當然搭配的線材也是Type-C接口的。
紫米MINI移動電源為兩層布局,上層為并排排列的指示燈/開關融合按鈕和Micro-USB輸入接口,下層為USB-A的輸出接口,同樣的搭配線材為Micro-USB接口的。
在線材的做工上,堅果的線材做工要更精細更有質(zhì)感一些。
在2017年Type-C還只是中高端手機的專利,并不那么普及,反而不如Micro-USB的適用性好,而到了現(xiàn)在,情況開始反過來,Type-C的普及度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低端機也用的Type-C接口,所以現(xiàn)在堅果“電池形”移動電源的采用Type-C接口適用性更好,也符合以后的趨勢。
◆充放電對比:
從外觀來看,兩款產(chǎn)品都可圈可點,堅果“電池形”移動電源的造型配色更討喜,外殼材質(zhì)也更有質(zhì)感,應該更受年輕極客的喜愛。紫米mini的外形其實也并不難看,而且重量也稍輕一些。 那從便攜的角度來講,相較于常見的移動電源,把它們隨身攜帶放在衣兜里也不會覺得特別累贅。但是以目前的技術(shù),這么小的體積,注定要以犧牲容量為代價。
堅果“電池形”移動電源的標稱容量為3350mAh,而紫米mini的標稱容量要更小些,只有3000mAh。另外兩者的輸入輸出都不支持快充,從產(chǎn)品標注的信息來看,兩款產(chǎn)品的輸入/輸出都僅為5V/1A的“慢充”。
在實際充電測試中,用堅果“電池形”移動電源為一款電池容量為3000 mAh的手機充電,充電功率最高達到5.02V/1.07A 5.3W左右,和標稱相符,用完移動電源中的所有電量可以將手機的電量從0充到85%,總用時大概為2小時10分鐘。
相同的情況下紫米mini為手機充電,充電功率為4.95V/1.03A 5.1W左右,也和標稱相符,用完所有電量可以將手機的電量從0充到83%??傆脮r大概為2個小時。
可以看到堅果3標稱容量比紫米mini多了350mAh的電量,但是實際使用中,為手機沖進的電量并沒有拉開差距,充電功率、充電時間也基本相同,所以兩款產(chǎn)品在為手機充電時可以說是沒有區(qū)別的。
輸入端,為堅果“電池形”移動電源充電時,功率為5.2V/1.5A,接近8W,比標稱功率要大,充電近1個半小時后,開始進入恒壓模式,電流逐漸降低,電量從0到完全充總滿,總耗時大約3小時15分鐘。
而為紫米mini移動電源充電時,功率為5.2V/1A,5.3W左右,和標稱功率相符,充電到了兩個小時后,同樣進入恒壓模式,電流逐漸降低,電量從0到完全充總滿(指示燈綠色常亮),總耗時大約3小時20分鐘。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堅果“電池形”移動電源的Type-C口只支持輸入不支持輸出,如果用C to C線插手機的話,手機會反向給移動電源充電。還有就是兩款產(chǎn)品都提供微電流充電,都可以為藍牙耳機、手環(huán)等需要小電流充電的設備充電。
可以看到,堅果“電池形”移動電源前期的充電功率相對高些,速度也快一些,但是整體的從零到滿的時間和紫米mini基本是相同的。總體來說,從實際實用角度來講,不管是輸出端為手機等或其他設備充電,還是為輸入端為移動電源本身充電,兩款產(chǎn)品幾乎是沒有區(qū)別。那兩款產(chǎn)品得內(nèi)部構(gòu)建、電芯等會有什么區(qū)別,我們拆解看一下。
◆拆解對比:
堅果“電池形”移動電源的拆解比較簡單,頂部電池正極的形狀的不銹鋼是通過雙面膠連接的,可以輕松撬開。
下面有兩顆螺絲,拆除后就可以將頂部蓋板拆除,接下來就可以輕松將電芯從底部推出。
可以看到,電芯是LG的F1L 18650鋰電池電芯。
負極通過飛線和PCB連接,溫控探頭直接貼在電池上方便準確測溫。
PCB分上下兩層,上層PCB正面主要有主控芯片和USB-C母座。
背面主要是電感和USB-A母座。
下層PCB主要是單片機和開關按鈕。
紫米mini的拆解要費勁很多,打開頂部蓋發(fā)現(xiàn)是下面其實是和側(cè)面一體成型的。
底部接口的蓋板也有膠封,只能暴力撬開拆解,然后再將內(nèi)部元件抽出。
可以看到它的電芯也是LG F1L 18650電芯,所以它的容量其實也是3350mAh,只是標稱容量故意標小了,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它和堅果“電池形”移動電源的輸出電量是相同的。電池通過鎳帶焊接連接到PCB上,溫控探頭也是直接貼在電池上進行測溫。
而PCB電路板較堅果就要簡單些,單層PCB,正面主要是主控芯片,電感,單片機,保護IC、microUSB母座、開關按鈕等器件。
背面主要就是USB-A輸出母座。
通過以上的對比,我們對這兩款產(chǎn)品就有了比較詳細的了解,總體來看呢,兩款產(chǎn)品的實際電量、電量的輸入、輸出以及電芯基本都是相同的,沒有什么差距,堅果“電池形”移動電源在接口的配置和外觀的個性化以及質(zhì)感上要更占優(yōu)勢。
而在價格方面,紫米mini的售價49.9元,堅果 “電池形”移動電源的售價還要稍便宜些,售價是49元,但是對于幾十元的產(chǎn)品,我們不能不考慮郵費,堅果“電池形”移動電源不管是在官網(wǎng)還在天貓旗艦店購買,都有另加15元的郵費,實際到手64元,而紫米mini的在天貓旗艦店購買是免郵的。所以實際上紫米mini還是要便宜些的,那在實際的適用場景上,由于低容量以及比較慢的充電速度,兩款移動電源都只能最為一種隨身攜帶的應急移動電源,如你拿它邊玩游戲邊充電,有可能充的不如用的快。至于這兩款產(chǎn)品誰更值得買,就留給大家自己判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