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最近沉迷《怪物獵人世界》、《戰(zhàn)地5》、《逆水寒》,這是三款比較熱門的游戲,我會分享下我這三款游戲的體驗,給大家參考下。
▲我這次要分享的是我這套性價比配置,以及這套配置在這三款游戲里面的實際表現(xiàn),給大家一些參考。全文略長,到時候會有表格速查。
裝機思路
之所以選開放式平臺,一個是散熱好,另外一個是廈門空氣質(zhì)量好,灰塵少,而且平常關(guān)機后,我會注意防塵處理。開放式機箱較輕便,體積也是十分小巧,不用考慮太多兼容性,這也是我選擇它的最重要的關(guān)鍵原因。
CPU : AMD Ryzen 5 2600
▲銳龍5 2600真的是一個非常具有性價比的CPU,6核心12線程,3.4G的基礎(chǔ)頻率,可以boost到3.9G,而且京東也僅需1399,這個價格你現(xiàn)在i5 8400都買不到!2600的性能還比8400強。
▲可以這么說,外包裝基本上延續(xù)了Ryzen銳龍的包裝風格。
▲內(nèi)部還是有CPU跟散熱器,但是一般不推薦用自帶散熱器,畢竟一個99元左右的玄冰400就足以搞定R5 2600的發(fā)熱了。
▲取出了CPU 2600,貼紙的話,有興趣可以貼一貼。(寬油熱鍋的一邊去)
主板 msi B450 GAMING PRO CARBON AC
▲主板是一個平臺搭建的基石,所有配件都需通過主板進行裝配,一塊主板的好壞就十分的關(guān)鍵了。msi B450 GAMING PRO CARBON AC,做工、用料非常不錯,同時有個無線網(wǎng)卡配件,對于開放式平臺來說,可以減少網(wǎng)線的布置,可以方便更改位置。
▲背面有一干產(chǎn)品的特點,最吸引我注意的是,可以通過操作,無CPU用U盤刷最新bios,這個對于以后升級新的CPU是一個非常好的功能。(AMD說過不換接口,新CPU可以向下兼容舊主板)
▲配件也是相當?shù)呢S富,可以這么說,這些配件對于我完全滿足日常使用的要求。無線網(wǎng)卡已經(jīng)裝配到主板上了,在i/o接口處。
▲整個主板以黑色配色為主,PCH散熱器與mos供電散熱片做工十分厚實,對于這些元器件的散熱提供很好的幫助。上面有碳纖維花紋設(shè)計。
▲CPU供電區(qū),可以看到(4*2)+2+1相供電設(shè)計,其中4相CPU供電還采用倍相供電技術(shù)。而2相的集成顯卡供電在使用R5 2600時,也作為CPU供電使用。
▲把CPU安裝上,一般來說,AMD的CPU安裝完都是這個方向,CPU供電接口最大支持8+4pin,但是根據(jù)我的經(jīng)驗,只插8PIN也沒事,除非用到了2700X。
▲集成GPU供電(2相,可轉(zhuǎn)為為CPU供電)+PCI-E控制器供電。
▲2*2的DIMM DDR4 內(nèi)存插槽,一般推薦插2 、 4插槽。24pin旁邊有個LED DEBUG指示燈,可以快速判斷電腦故障。
▲2、4插槽的概念如圖所示,這個是主板的優(yōu)選型內(nèi)存安裝方式。這個位置兼容性最高。
▲PCH散熱片非常厚實,6*SATA 6G接口對于我這種多硬盤使用者也是夠用的,前置USB 3.0插針接口與USB 2.0 接口應(yīng)有盡有。
▲就我個人而言,我更喜歡sata接口的SSD,性能夠用,散熱出色,價格相對較便宜,性價比更高,而且不用考慮M.2插上之后的影響。(小編語:深表同意)
▲2* PCI-E 全尺寸顯卡插槽(可以支持CrossFire),其中16X的PCI-E顯卡主插槽有鋼鐵裝甲加以保護,2*PCI-E 1x擴展卡接口,2* M.2插槽,其中主顯卡插槽,一般用來插入M.2 NVMe SSD,所以msi配了個散熱片。
▲顯卡主插槽與M.2 主插槽。
▲當你的M.2 NVMe SSD有散熱片,而且散熱片拆了會影響保修的話,可以把B450 GAMING PRO CARBON AC的M.2散熱片給拆了。
▲如果是無散熱片,或者M.2 SSD是雙面的話,可以把這個散熱片裝上,它能為M.2 NVMe SSD提供非常不錯的散熱效果。
▲板載7.1聲道輸出的集成聲卡,旁邊有濾波電容,RGB玻纖環(huán)繞其間。
▲I/O接口處,USB 接口全家桶都有,2.0 ?3.0 ?3.1(Type A、C),板載7.1聲道輸出(帶音頻光纖接口),板載千兆網(wǎng)卡,主板提供DP與HDMI顯示輸出,當然還有最重要的是,這里個M.2接口插上了一張無線網(wǎng)卡。
▲最左側(cè)有個按鈕,配合上最底部的USB 2.0接口插入U盤,就可以讀取U盤根目錄下的bios,在無CPU的情況下刷入最新的bios。
▲當把無線網(wǎng)卡的天線裝入后,就是這個樣子。
SSD:金士頓 UV500 480G
▲金士頓的SSD大家了解了,UV500是其最新款的 SATA ?SSD,480G價格在749甚至更低,平??梢苑判┏M娴挠螒蜻M去,為游戲加速。
▲背面有多語言的UV500產(chǎn)品特點也可以看到UV500的 盤體的信息。
▲SSD的產(chǎn)品外觀還是一貫的風格.......磨砂鋁合金質(zhì)感。
▲背面也是這樣,非常簡單。
▲UV500的銘牌,480GB這是這個盤的容量,除了用來裝系統(tǒng)、QQ、瀏覽器,還可以放入一些常玩的游戲、常用的軟件。
散熱器:追風者PH-TC14PE WT
▲追風者的PH-TC14PE WT,這款散熱器 5*φ8mm熱管,雙14025風扇,散熱強勁,能夠讓R5 2600的boost維持在較長時間的3.9G。
▲里面東西看上去很簡潔,散熱器+風扇與配件包。
▲PH-TC14PE WT是全白版,其實黑色版的BK就顏值來說,我覺得更不錯點....畢竟我個人比較喜歡黑白搭配。
▲風扇是14025規(guī)格,14cm直徑風扇,整個風扇厚度為25mm,塔體也是相當?shù)拇?,就面積投影來說,比14cm的風扇還打,塔體與熱管采用穿fin方式。
▲5*φ8mm熱管,在放置風扇面有防震硅膠條。
▲純銅底座+熱管與底座焊接,讓熱量快速導(dǎo)出。
▲鰭片之間采用扣fin,這種方式使得鰭片之間既抗壓又抗拉。
▲2把4pin接口的14025風扇,7葉風扇。
電源:九州風神 DQ650-M
▲電源,是一個平臺穩(wěn)定運行的電力基石,基石越穩(wěn),穩(wěn)定性越好,我這次選擇了全日系電容+全模組的DQ650-M。五年質(zhì)保,80PLUS金牌設(shè)計。
▲電源本體+模組線+輸入電源線。
▲電源與模組線,模組線接口豐富,提供有8pin的CPU供電,以及2*(2*6+2pin)顯卡供電,以及sata、pata口。
▲電源本體,12cm的風扇,標準電源的體型,能夠兼容很多機箱。
▲側(cè)面LOGO這個大家在電源上都很熟悉了
▲模組接口需注意的是,CPU這個接口一定要插,后面如果要增加CPU電源線的話,再插其他接口。
▲電源的輸入端與出風口。
▲電源規(guī)格 +12V 輸出650W,根據(jù)2.31電源規(guī)范,就是標記總功率為650W
顯卡:msi GTX1070 GAMING X
▲msi GTX1070 GAMING X是我原先的配件,已經(jīng)在老電腦上用了挺長一段時間,這次換到新電腦上用。對于紅龍系列,很多玩家都是非常熟悉了。
▲背面就是產(chǎn)品的特點了,比如gaming app控制啦,RGB燈效啦。
▲戰(zhàn)斗成色的紅龍,雙10cm風扇,散熱規(guī)模不錯,散熱器上的紅條在通電時會發(fā)出紅光。
▲背面背板基本上覆蓋全部PCB。起到了提高顯卡剛度與輔助散熱的作用。
▲8+6pin外接顯卡供電,頂部的LOGO燈可以RGB變換,SLI金手指清晰可見。
▲DP*3+hdmi*1+dvi*1,我個人更喜歡dp接口。
開放式機箱&裝機
▲淘寶購買的開放式機箱,騷紅色定制版,我很喜歡,整體鋁合金陽極氧化,著色效果不錯。
▲有兩個USB 3.0前置接口,電源按鈕與重啟按鈕都包含有指示燈功能。重啟按鈕上的指示燈是HDD指示燈,電源按鈕就是電源的指示燈。
▲他的底部可以鎖上兩塊HDD或者SSD混合。
▲在支架腿上可以鎖上電源,一般來說,電源風扇是朝上的。
▲然后可以把裝配好的這些東西裝到開放式機箱上面。
▲基本上對準了,就是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所有自鎖的塑料銅柱鎖緊主板的安裝孔后,就是把電源線跟通訊線接好,最后再上顯卡的。
▲本次我想享受下無光的環(huán)境,把所有RGB效果用Mystic Light關(guān)掉。
▲就我感覺而言,沒有了RGB的燈光,其實整套配置除了散熱器的顏色之外,是相當?shù)暮椭C,可惜PH-TC14PE紅色版買不到了。
▲記得千萬要進入bios界面,把內(nèi)存的XMP給開起來,如果不確定哪個是高頻檔,可以一個個試,現(xiàn)在的bios都有即時顯示調(diào)整后的效果。
▲當然也可以進入高級設(shè)置的OC檔里面,通過查詢XMP而設(shè)定。AMD的CPU吃高頻率內(nèi)存,最好是DDR4 3600,對于整體的性能都有很大的提升。
上機驗證裝機效果
成績速查
▲配置
▲成績圖1(理論測試)
▲成績圖2(怪物獵人世界、戰(zhàn)地5、逆水寒的表現(xiàn))
理論性能是這樣子的
▲msi的 GTX 1070 GAMING X有標準檔、靜音檔、游戲檔,一般情況下是標準檔,但是可以通過GAMING APP進行boost,變成游戲檔。
▲AMD Ryzen 5 2600 + MSI B450 GAMING PRO CANBOR AC +芝奇 DDR4 3600戰(zhàn)艦白,跑出的分數(shù)如圖。比起R5 1600,成績有了10%左右的提升。
▲國際象棋12線程測試結(jié)果,多線程方面,會比8400更強,甚至可以跟8600K一戰(zhàn)。(小編語:8400價格暴漲,性價比真是低得沒誰了)
▲CinBench R15成績:多線程1278、單線程162,成績相當?shù)牟诲e。
▲金士頓UV500 480G。
▲金士頓的UV500空盤時AS SSD測試成績,比intel平臺的測試成績略低點,這一代AMD的磁盤性能提升效果不錯。
▲金士頓的UV500 480G空盤時CDM成績,基本上已經(jīng)壓榨完SATA 6g的帶寬了。
▲金士頓的UV500 480G空盤時 Anvil's軟件測試成績,480G的容量,放入戰(zhàn)地5、怪物獵人世界吧。
▲3Dmark 5連擊。
怪物獵人世界實錄
▲怪物獵人世界,可以說是今年最火的游戲之一了,全平臺全球銷量已經(jīng)突破了1000萬套,出色的引擎+爽快的打擊感,讓怪物虐人風靡全球,很多小伙伴們都一起踏上了新世界的征程。
▲等等,你這個假的aibo,為什么動我的箱子,你的作用還不如我的艾露貓 Luna??!?。窟@是你的箱子?我的箱子在帳篷里?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
怪物獵人世界畫面設(shè)置
▲無論是1080p下,還是2.5K分辨率下,相關(guān)設(shè)置都是一樣的,只是更改了分辨率設(shè)置而已。
先來幾個雙刀最帥的洗背
▲櫻火龍好像洗歪了,無所謂了
探索基地@1080p
▲FPS在56~80左右,不過絕大部分場景都是60FPS左右,CPU占用從30%~60%不等。
古代森林@1080p
▲古代森林的FPS是所有場景中最低的,可能跟樹木、植被較多有關(guān)系,F(xiàn)PS在50~63,基本在56左右,CPU占用也是所有場景里最高的,大概在45%~75%
大蟻冢@1080p
▲大蟻冢的FPS在不同的場景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比如角龍巢穴附近,F(xiàn)PS較高,甚至可以達到85FPS,而在東南營地剛出來的沼澤區(qū),則FPS只在60FPS左右,CPU占用都差不多,在42%~69%左右
珊瑚臺地@1080p
▲珊瑚臺地的場景非常漂亮,比如浮空龍的老巢附近,眩鳥的老巢也別有特色,就風飄龍選擇荒涼地區(qū)......不過風飄龍?zhí)籽b真漂亮.........FPS在59~68,CPU占用在34~68%左右
研究基地@1080p
▲三期團的大姐姐在研究基地,而且我們也要經(jīng)常派遣隨從探險隊,F(xiàn)PS在57~71,CPU占用33~50%左右
瘴氣之谷@1080p
▲瘴氣之谷是我最不喜歡的場景,主要是主色調(diào)太陰沉,而且瘴氣會扣血,各種小怪會涌過來煩你。 FPS在56~65左右,CPU占用在46~65%左右
龍晶之地@1080p
▲龍晶之地是一個挺奇幻的場景,這里有最弱封面怪——咩咩子,古龍之恥——冥燈龍。FPS反而意想不到的高,59~83,CPU占用也不高,大概在35~67%左右
附上一個無邊框窗口模式的CPU占用
▲真核與超線程的CPU核心使用還是有適當?shù)膮^(qū)別的,基本上,任務(wù)均勻分配給所有CPU核心。可以看到R5 2600+B450 暗黑版AC+DDR4 3600+GTX1070能夠流暢的在1080P玩,而且操作手感流暢
探索基地@2.5K
▲在2.5K分辨率下,考驗的是顯卡了,40~44的FPS,雖說可以流暢,但是玩起來略微不爽。CPU的占用率比起1080P反而略有下降,31~53%
古代森林@2.5K
▲古代森林雖然可以滿足30PFS以上的流暢需求,但是感覺不如1080p操作的時候平滑。FPS 37~41,CPU占用35~62%
大蟻冢@2.5K
▲大蟻冢這邊FPS在40~45,CPU占用在30~56%。
珊瑚臺地@2.5K
▲珊瑚臺地 FPS在 36~44 FPS, CPU占用率在28~59%
研究基地@2.5K
▲研究基地的FPS在39~46,CPU占用則是25%~36%
瘴氣之谷@2.5K
▲我們又來到瘴氣之谷了,這次FPS只有40~46哦,CPU占用在32~56%
龍晶之地@2.5K
▲龍晶之地的FPS會好點,大概40~50fps,CPU占用則是28~56%。
▲CPU占用的情況跟1080P的分布有點像,不過通過兩種分辨率(1080p、2.5K)的怪物獵人世界,可以看到R5 2600+B450 暗黑版AC+DDR4 3600+GTX1070能夠流暢的玩,但是為了操作手感,還是更推薦1080P。
戰(zhàn)地5 Beta
戰(zhàn)地5的 B測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哦~~~~~~
▲當然我預(yù)購了正式版,話說我當時買的是335.........看來匯率穩(wěn)定了...........爛橘子版本的戰(zhàn)地5。
▲這是1080P分辨率的設(shè)置與畫面設(shè)置,都是極致特效開起來,把垂直同步關(guān)了
挪威@1080p
▲挪威這張地圖非常有趣,有夜戰(zhàn)版的海峽,你可以選擇空降,也可以選擇放手,也有白天版的城市廢墟雪地巷戰(zhàn)(可以開坦克等各種載具)變幻的歐若拉指引方向,天空各種飛機與AA掃飛機,地面雪地對抗非常有趣。64人分兩撥對K,還有AI一起加入,整個節(jié)奏非??臁PS則是非常流暢的79~110 FPS,CPU占用也不錯,53~81%左右。
鹿特丹@1080p
▲在城市巷戰(zhàn)的各種復(fù)雜情況,都在戰(zhàn)地5里面精彩的呈現(xiàn)了,整體節(jié)奏非???。在極致特效下,畫面十分逼真,美輪美奐。但是嘛,就我觀察,玩挪威地圖的比較多,可能是獲勝更快點吧。鹿特丹的話,有個奇怪的現(xiàn)象就是1080P跟2.5K的實際效果差別并沒有挪威的地圖差距大。在1080p全極致特效下,F(xiàn)PS為76~103,CPU占用則為49~82%
▲不過對于戰(zhàn)地5來說,CPU基本上是不管真核,超線程都是均勻負載,這點非常有趣,可能后面會BUFF下。
2.5K分辨率
▲就把分辨率更改了下,改成2.5K分辨率,60HZ,其他不變。
挪威@2.5K
▲在2.5K分辨率,極致特效下,F(xiàn)PS也能保證59~71FPS,可以說,戰(zhàn)地5對于顯卡,真的要求不是很高,R5 2600+ B450 暗黑版AC+DDR4 3600+GTX1070就能實現(xiàn)60FPS以上流暢運行,CPU占用在60~79%
鹿特丹@2.5K
▲鹿特丹的2.5K分辨率+極致特效,也能保證65~80FPS,整個過程流暢,而且鹿特丹比起挪威能夠更好地找到敵人,挪威地圖老是一片白的雪盲,不好找人。CPU占用率則在60~80%。
▲CPU的占用率跟1080P的占用率十分相近,看來還需EA優(yōu)化下。
逆水寒
沒錢呼吸個P的網(wǎng)游,可以說美工非常好,但是嘛,我要吐槽的是,不管我在游戲內(nèi)設(shè)置1080P還是4K分辨率,截出來的圖都是4K分辨率級別的,這個優(yōu)化真的佩服(可能把我的4K分辨率桌面當成了默認分辨率了).........當然兩者FPS還是有差距的,明顯可以看出來,估計逆水寒把我當成了畫面100%與200%提升的區(qū)別了。
▲碎夢操作難度號稱最高——我好基友這么說的。
杭州城@1080p
▲雖然讀作1080p,但是根據(jù)我常年用afterburner的經(jīng)驗,數(shù)據(jù)縮得那么小絕對是4K分辨率無疑,而且我也找不到關(guān)閉垂直同步,所以,最后FPS的表現(xiàn)在穩(wěn)定在60fps,CPU的占用才25~32%
杭州城@4K
▲4K分辨率下,F(xiàn)PS急劇下降,只剩26~32FPS,CPU占用率也下降了,僅有17%~25%。感覺大材小用了。
總結(jié)
▲AMD Ryzen 5 2600 + msi B450 GAMING PRO CARBON AC + DDR4 3600 8G*2 + GTX1070 GAMING X ,在這三款游戲里的表現(xiàn)都是很好的,當然還是要吐槽下,卡表的渣優(yōu)化。當然隨著驅(qū)動版本的更新,這套配置在怪物獵人世界的表現(xiàn)會更加出色。
▲戰(zhàn)地5,真的就是優(yōu)化好的表現(xiàn),這套配置就算是2.5K分辨率都能維持在60FPS以上,當然這是beta版的,在EA的爛橘子收集夠bug后,優(yōu)化可能會更好。
▲逆水寒我對他的優(yōu)化挺無語的........哈哈哈哈哈,不過考慮到我4K分辨率,逆水寒就直接套用了.......
這套配置比起intel平臺,價格更便宜,性能也更強勁,性價比更高,在游戲中的表現(xiàn)也是相當?shù)某錾?。近期裝機的,可以考慮看看AMD 2600+B450+DDR4 3600這一套裝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