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在某些靜謐的近海洋面上,會突然出現(xiàn)一汪深藍色的圓形水域,從高空看,仿佛是大海的瞳孔,從莫名的深處望過來,深邃、神秘、詭異,這種現(xiàn)象被人們稱為Blue Cave(藍洞)。盡管Blue Cave這樣的大自然神奇景觀令人神往,但筆者今天并不是來給大家安利旅游景點的,而是為大家介紹一款以“Blue Cave”命名的路由器。
提到路由器,大家很容易想起那些四四方方平庸呆板的盒子與“七手八腳”的天線的組合造型。盡管路由器在近幾年的發(fā)展中雖然不斷地往家居方向靠攏,逐漸變得美觀大方,但至始至終沒能跳出方盒天線的格局,所以在千篇一律的路由造型中初見華碩Blue Cave時,筆者眼前一亮,但同時也心生疑慮,畢竟打破成熟的傳統(tǒng)造型方案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做得好了算是標新立異,反之那可就成了舍本逐末。
開 箱
華碩Blue Cave路由器的外包裝是一個十分大氣的立方體,正面產品圖中間鏤空,可謂“所見即所得”,巧妙的將路由器最具特色的地方真實地展現(xiàn)出來。背面則毫不謙虛地打上了Computex上佳產品金獎與PC Magazine讀者推薦獎標志,如此榮耀絕對是產品硬實力的體現(xiàn)。
側面參數(shù)不多贅述,直接打開包裝,內部分裝盒都有圓洞提手,拉出時非常便利。
大盒頂部放置說明書、保修卡、快速指南,大夾層中則是適配器和RJ-45網線,感覺其內部閑置了大量空間。
取出中分盒中的路由器,開箱到此結束。整個過程中筆者對華碩在外包裝上的誠意表示滿意,無論是大氣的整體造型設計還是可圈可點的小細節(jié),都盡顯大廠風范,但因此導致的空間閑置又難免最終轉嫁到用戶的錢包上。
外 觀
華碩Blue Cave路由器外觀給人的第一感覺像一臺滾筒洗衣機,不過如果實際看到其160x80x160mm的尺寸與0.8kg的重量,又會覺得更像一臺無線音箱。通體潔白的外形配合膚質表面顯得干凈典雅又落落大方,儼然一臺桌面工藝品,可以輕而易舉地融入現(xiàn)代家裝環(huán)境。
立方體邊角并非呆板的棱角,取而代之的是飽滿的弧形,看上去毫無突兀感,摸上去也觸感十足,非常精致。
路由器最獨具匠心的地方非機身中央的藍洞莫屬,層次鮮明的藍圈反射出柔和的啞光給人以深邃神秘的視覺享受,藝術感與科技感的精彩碰撞使得原本略顯呆板的外形瞬間變得活潑又俏皮,絕對是畫龍點睛的神來之筆,也難怪華碩以此為之命名。
眾所周知,發(fā)熱是電子產品的勁敵,以至于路由器在背面和底部布了密密麻麻的散熱孔,雖然整體上顯得更為鮮活,但難免會讓密集恐懼癥患者感到不適。
接口方面華碩Blue Cave遵循時下主流的1個WAN口、4個LAN口、1個USB3.0接口設計,按鈕方面提供了WPS按鈕方便懶人的同時保障網絡環(huán)境的干凈與安全。各式接口、按鈕一字排開,簡單直觀。
相對于市面上主流路由器的趴臥造型而言,華碩Blue Cave的直立造型顯得更節(jié)約空間,但也在穩(wěn)定性上做出了一定讓步,而且底部的腳墊也顯得尺寸略小,存在傾倒的風險,畢竟對很多把路由器放在窄高位置的用戶來說穩(wěn)定性是很重要的。
配 置
接線通電后,華碩Logo旁邊的指示燈亮起藍點,如此中規(guī)中矩的設計讓筆者覺得略顯平淡。
過不久之后藍點熄滅,機身中央的藍洞亮起呼吸燈,引人注目的同時進一步增加了這件工藝品的神秘感,果然藍洞設計不是那么簡單,這才符合華碩張揚的風格嘛。
要和“智能”掛鉤,首先得用起來方便,使用手機App配置、管理路由是時下的主流,華碩Blue Cave也不例外,筆者只是打開了ASUS Router,其他什么都沒做,App就自動搜尋配對到了路由器。
最初幾次連接都以失敗告終,但可能是筆者鍥而不舍的精神感動了路由器,最終還是成功登陸了配置界面。
簡單設置好路由帳號密碼后進入ASUS Router主頁,UI設計科技感十足,非常炫酷。
設備頁面可以讓用戶對網絡內設備的類型、連接方式、流量等信息了如指掌,輕而易舉揪出可疑設備,不過此頁面有時候會出現(xiàn)搜尋設備緩慢的情況。
監(jiān)控頁面會提示路由當前存在的隱患和優(yōu)化方案,但信息中文字時而繁體,時而簡體,時而中文,時而英文,筆者看得云里霧里,看來App在本土化方面還有所欠缺。
隨著網絡信息的公開化、多元化,其中夾帶的不良信息勢必對缺乏辨別能力的青少年造成不利影響,此時家長主動干預變成了最直接的辦法。ASUS Router的家庭頁面可以以設備為基礎,成員做分組,進行時段與內容上的監(jiān)控,甚至專門設置了未成年人方案,凸顯出了華碩Blue Cave家用級別的定位。
更多頁面看似功能很多,但實際都是些簡單的檢查、設置項,并沒有涉及到“高端操作”,插件還需跳轉手機市場下載,偌大的第三方頁面也僅有一款App,體驗略為尷尬。
總體而言,App對路由器輕度使用者來說非常友好,簡潔又好用,但對“高端玩家”來說,缺少更強大的功能設置,而且,拋開本土化不說,App初次進入時的數(shù)據(jù)加載遲鈍與偶發(fā)的閃退也非常影響體驗。于是筆者決定在體驗一把傳統(tǒng)的網頁管理方式,進入主頁筆者立馬被星羅棋布的功能按鈕弄得眼花。
比起剛才的手機流量監(jiān)控,通過電腦的大屏幕來分析數(shù)據(jù)既輕松又直觀。
時下熱門的“云”也在華碩Blue Cave的媒體服務中有所體現(xiàn),存儲設備在接入機身后方的USB3.0后即可變?yōu)椤霸苾Υ妗保俳Y合AiDisk與AiCloud功能,用戶可以輕松訪問存儲設備中的數(shù)據(jù)、喚醒睡眠的電腦,路由器儼然一躍成為家庭信息管家。
IFTTT技術和Amazon Alexa語音助手的結合本可以使華碩Blue Cave在智能化方面錦上添花,然而囿于國情、本土設備兼容性以及這兩項技術在本土化方面的不成熟,直接導致了這項功能的成為雞肋,但也在人工智能方向留下了無限遐想。
由此可見,網頁端擁有更為復雜、更為精細的功能設置,可謂“家庭級別的定位,企業(yè)級的功能”,顯然更適用于“高端玩家”。
使 用
路由器終歸是要為網絡傳輸服務的,不然就算外觀再巧奪天空,那也只是繡花枕頭。華碩Blue Cave為了美觀把4根天線隱藏在內部,這一點上甚至與華碩自家其他路由器大相徑庭,首次嘗試這樣的大膽設計難免讓人擔憂,同時,其Intel芯片涉足無線路由市場不久,經驗不足。反觀筆者家中的newifi3路由器,傳統(tǒng)的外觀配合成熟的MTK方案耕耘已久。所以盡管二者售價天冠地屨,但網速的高低依舊存在懸念。
家里86平的小戶型對兩款路由器的覆蓋力都無法構成威脅,但是由于樓房間距近,房間內部隔墻多,尤其是再加上十幾臺網絡設備的同時運轉,對路由器的穿透力和抗干擾能力很是考驗。不知華碩Blue Cave的4x4雙頻構架是否能Hold住。
測試手機為360N4S驍龍版,測試App為網速測試大師4.8.7。有意思的是,以穩(wěn)定性著稱的2.4GHz信號在本次測試中二者的表現(xiàn)都不能令人滿意,甚至newifi3在信號死角出現(xiàn)了高延遲現(xiàn)象,華碩Blue Cave雖然相對穩(wěn)定,但在信號死角的表現(xiàn)依舊略顯糟糕。反倒是5GHz信號二者都表現(xiàn)得非常出眾,尤其是newifi3的平均下載速度完全打敗了華碩Blue Cave,但其整個過程中網速猶如坐過山車,在信號死角更是一塌糊涂,不能算是健康的網速,而華碩Blue Cave則讓各點雨露均沾,即使信號死角也有良好表現(xiàn),實際網上沖浪的體驗會好很多。但值得一提的是,華碩Blue Cave在高負荷運轉后下半部分機身略微燙手是個槽點。
筆者家中換過很多路由器——第一臺是360 P2,由于臥室的信號死角幾乎斷網,而且有時會莫名連不上外網,需要重啟設備才能正常工作的Bug,被筆者換成了TP-LINK TL-WDR5620,一段時間內網絡體驗略微提升,但隨著更多室友的搬入,更多的設備的接入也讓其不堪重負,出現(xiàn)了上網卡頓與掉線的情況,于是筆者將路由更換成了newifi3,這次即使是多設備也相對穩(wěn)定多了,還玩到了挖礦與影視搜索等便捷功能,但在高峰期網速會“前一秒風馳電掣,后一秒慢條斯理”,網游、視頻等需要持續(xù)平穩(wěn)網速的娛樂活動體驗大打折扣,所以筆者請來了此次的華碩Blue Cave,使用后最大的感觸就是家中各個信號死角能網上沖浪了,高峰期大家的網速也都趨于平穩(wěn)和諧,當然,筆者在《王者榮耀》中再也無法借網絡卡頓掩飾自己坑了。
總 結
優(yōu)點
+外觀標新立異、節(jié)省空間
+做工扎實
+信號穩(wěn)定、覆蓋廣
+便捷的家長控制功能
+企業(yè)級網絡防護
缺點
-部分功能“不接地氣”
-App本土化不夠完善,且存在卡頓與閃退現(xiàn)象
-機身發(fā)熱明顯
-目前擴展插件過少
華碩Blue Cave用獨具匠心的外觀打破了路由器市場千人一面的格局,使路由器從“上得了臺面”進化成了“桌面工藝品”,為路由器的外形設計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同時,由于外形的限制,華碩對其內部強勁的硬件大刀闊斧做了大量優(yōu)化,使其性能成為了家用路由中的翹楚,可謂由內到外令人耳目一新,也展現(xiàn)出了大品牌的硬實力。不過,App的簡繁英三語混雜與各種Bug著實影響體驗,智能設備的對接方面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不過瑕不掩瑜,華碩Blue Cave的磐石品質倒也對得起1399的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