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語】
本人作為一個80后,經(jīng)歷過當初平頭塞風生水起的時代,我印象較為深刻并擁有過的有鐵三角CM7、B&O A8、創(chuàng)新air、森海MX500、MX980和OMX90,那時候不需要多么高大上的器材,隨便一個播放器就能聽得自得其樂啦!后來嘛,大家都知道自從入耳式耳機出現(xiàn)后平頭塞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了,我剛才提到的這些耳機基本銷聲匿跡,所以現(xiàn)在鮮有廠商愿意來做平頭塞了。
雖然是“鮮有”,但還是有少數(shù)品牌很堅持的,特別近兩三年來,一些國內(nèi)品牌開始追求精品路線,浮現(xiàn)出一些膾炙人口的好塞子,本人去年參加過一款巡回的瑞弦D2+就讓我記憶猶新,今年看到瑞弦又有新品了,于是就又參與了一次巡回,這就是今天我想與大家分享的瑞弦D3。
【開箱和產(chǎn)品細節(jié)】
瑞弦D3的包裝風格基本上跟D2+是一個風格,不過這次在外包裝套了層朦朦朧朧的塑料殼,質(zhì)感上好了不少。內(nèi)部的配件和擺放位置則沒有太大的區(qū)別。
盒子里的物品展示:1、瑞弦D3平頭塞2、2.5平衡轉單端的轉接線3、海綿套、膠圈4、說明書???
依然是那個久違的真·頭層牛皮收納包,復古造型,空間也足夠大。
跟D2+一模一樣的殼體,這個外殼好像在其他品牌上也見到過,比如森韻大黑?但我去網(wǎng)絡上找了找大黑的圖片發(fā)現(xiàn)還是有一些區(qū)別的,比如大黑上的兩個條形開孔是全開的,D3則是閉掉了一個,外殼表面的質(zhì)感也有些許不同。
這樣一個造型的平頭塞,相信大多數(shù)人都很難與價格掛上鉤,期初我也這么想,但如果你曾接觸過瑞弦的東西,或者剛才提到過的大黑這類平頭塞,肯定就會釋懷了。Emmm......3299元的塞子,你是想讓他把更多成本花在外殼上,還是把所有成本花在聲音上,我覺得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個人給瑞弦提一點小建議:把外殼做成磨砂質(zhì)感的可好?光面對于我這種易出耳油的用戶來說太不友好了,每次取下耳機這殼子都是滑不溜秋的,不舒服......。
D3這次在振膜上比起D2+是有升級的,從三層復合沉積振膜升級到15.8mm 四層復合振膜,驅動線圈升級為復合材料,相同阻抗下比傳統(tǒng)漆包線圈重量減輕三分之一。音質(zhì)上也有明顯變化,我印象中的D2+側重古典大編制和純器樂類的音樂,D3這次可謂是普適性更寬泛。
聽說很多燒友在聽過第一版瑞弦D3后反饋金屬分線器重量偏重,導致佩戴下墜感嚴重的問題。廠商告訴我這是改版過的,分線器經(jīng)過減重,實際佩戴后確實應該是有了明顯改善,至少線材不會左搖右擺地晃來晃去了。
我這次拿到的是2.5mm平衡版,瑞弦D3還有其他插頭版本的,價格會貴200-400元,其實我覺得買個最便宜的2.5平衡板就夠了,現(xiàn)在轉接頭很多啊,隨便搞一個就能轉接過去了。
這次線材也下足了料:D2+是6N無氧銅雙芯線,D3升級為8芯640絲超細線芯的日本古河單晶銅線基。由于是采用的“超細線芯”所以最終編織出來的效果要比常見的8芯線細了不少,再也不像大金鏈子那樣土味十足了~。
2.5平衡轉單端的轉接線也有升級,用上了跟D3一樣的線材,還加入了金屬外殼,整體做工和質(zhì)感都比D2+的轉接線提升更明顯。
【關于調(diào)音的小技巧】
自古以來平頭塞都是能夠讓玩家自己調(diào)音的,十多年前耳機論壇里就有不少關于平頭塞用什么海綿套提升聽感的問題。本人在D3上試過一些海綿套,比如原配的中空套和實心套,D3搭配實心海綿套會提升低頻,降低高頻,讓聲音更偏向于溫潤的中低頻段;搭配中空套的時候,高頻依然有一些削減,低頻下潛則沒有實心海綿套那么夸張;不帶套的話,D3的聲音透明度會更高,但過于強調(diào)細節(jié),聽著會比較累人??赡懿煌绞较碌穆牳校瑢τ诿總€人來說都有自己的偏好,這里僅談談我個人的小經(jīng)驗。
其實我更喜歡聲音均衡一些的聲音,同時要帶有一定的密度和寬松感,這樣聲音的普適性會更強。所以與大家分享一個小經(jīng)驗:原配的中空海綿套會遮擋住耳機上的大部分音孔(如上圖),聽感更接近于實心海綿套的味道,這不是我想要的~,于是我用剪刀在中空部位的空心圓擴大了一圈(如下圖),讓耳機上的音孔全部露出來,聽感會有明顯提升噢!
不過我發(fā)現(xiàn)徒手剪海綿套還是有些困難的,上圖就是我徒手用剪刀加工出來的結果,巴巴咧咧的比較難看......主要問題是由于中空部位剪得太多了,海綿套邊緣的包裹性就不那么好了。這里給大家安利一款進口海綿套:海捷的~,它的中空面積比較大,基本不需要二次加工了哦,海綿套這個東西在平頭塞上有奇效已經(jīng)是不爭的事實,如果你有其他平頭塞也可不妨試1試。
【瑞弦D3 PK 鈦鈴:王者較量】
近幾年來國內(nèi)出現(xiàn)過一些價格不菲的平頭塞天花板,本人手中有一條Ksearphone鈦鈴(高阻版),早前也跟大家做過簡單的分享https://post.smzdm.com/p/a5k65o9l/,這里就拿來跟D3做個對比8。由于鈦鈴是單端口的,所以對比的時候我用上D3的轉接頭也轉換成了單端口,播放器用的是我最愛的樂比L6。
試聽曲目:
閑情波爾卡(樂器)
月朦朧鳥朦朧(男聲)
小河淌水(女聲)云蒸霞蔚
(電子低頻、笛子、琵琶、二胡)
馬六 滕斯泰特版(大編制)
高頻:鈦鈴和D3的高頻表現(xiàn)其實挺相似的,如果不做對比的話,兩者都能感受到天花板的高頻質(zhì)感。但如果仔細聽下去會發(fā)現(xiàn)鈦鈴的高頻屬于滑而不膩的色澤,明亮度在平頭塞當中實數(shù)出色,但跟D3比起來,會在極高頻延展至細枝末節(jié)時的細節(jié)少了一些(或者可以理解為高頻衰減更快了一點)。D3的高頻剛才也說到了,末尾的延展細節(jié)更豐富,但這種細微的優(yōu)勢其實在大多數(shù)音樂里是無法體驗到的,只有在一些注重樂器或者古典樂的曲目重放里才能感受到。
中頻:中頻部分主要聽了一些人聲音樂,我發(fā)現(xiàn)鈦鈴和D3在整體聲音上的厚度基本上是趨于一致的,都是屬于不冷不熱的中性表達,但人聲部分的差異會比高頻更明顯一些,雖然兩者的人聲都會比較貼近于耳畔,但質(zhì)感有較大的差異:鈦鈴的人聲結像粗獷一些,細節(jié)相比D3要少,比較適合男聲音樂;D3的人聲結像屬于中性化,雖然不溫不火,但細節(jié)更突出,聲帶顫動的頻率差能更清晰的表示出來,特別是男聲,顆粒感清楚,女聲則是得益于中性化的呈現(xiàn)以及高頻的優(yōu)勢,龔琳娜的《小河淌水》果真如同潺潺流淌的溪水,顯得更為婉轉動聽。
低頻:首先可以確認的是,所有3000元價位的多單元動鐵耳機的低頻是無法與鈦鈴或者D3抗衡的,比如本人之前接觸過的舒爾SE535,低頻是一坨一坨的,除了緊致,基本沒什么細節(jié),泛音比較少,阿思翠海豚座亦是如此;DUNU DK3001的低頻相對來說會好一點,主要是因為里面加了個動圈,但為了平衡圈鐵之間的銜接問題,DK3001的低頻還是收斂了一些。鈦鈴和D3的低頻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低頻細節(jié)和泛音上,在下潛深度上則表現(xiàn)差不多。鈦鈴的低頻寬松自然,細節(jié)表現(xiàn)還不錯,特別是某些刻意加過后期的低頻,泛音會較為明顯;D3的低頻從質(zhì)感上來說也屬于寬松的味道,但軟綿感略勝一籌,不過最明顯的還是在泛音上,或者叫做殘響?D3的低頻跟我近期剛入手的NS16有點相似,但畢竟人家是個箱子,下潛深度肯定不及NS16了,不過細節(jié)呈現(xiàn)和泛音確實有少部分相同。
聲場:D3的聲場跟我去年體驗過的D2+似乎并沒有什么差距,但由于D2+不在身邊所以無法深入細說,僅從D3與鈦鈴的對比聆聽后發(fā)現(xiàn)兩者其實差別細微,它們倆的聲場空間感在平頭塞里都屬于優(yōu)秀的存在,縱橫向的空間感都較為寬闊,甚至都能堪比一些入門大耳,但是比較明顯的差別還是在脫塞感這個問題上,鈦鈴的脫塞感明顯弱于D3,D3不僅聲音更輕柔,大編制里的音樂元素好像是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這個感覺很難用文字形容,鈦鈴顯然在這方面還是欠了點火候。
動態(tài)響應:我覺得一款塞子如果能把三頻段的素質(zhì)做好并不算難事,如果把聲場做出來那么這個塞子就比較值錢了,但如果能再搞定動態(tài)的話,Emmm,估計價格能賣到上萬。雖然D3和鈦鈴的價格都屬于平頭塞里的天花板,但動態(tài)響應顯然還是不夠看的(參考對象:太陽神......),如果這些平頭塞插在樂比L4或者更低端一點的播放器上,它們的動態(tài)可以說基本屬于“平直”狀態(tài),像樂比L6這種級別的播放器到是能得到一定的彌補,響度的高低起伏感會更明顯一些,D3略好一丟丟,當然也僅僅是略微彌補,不夠看的依舊不夠看!
如果說在樂比L6上的D3更能展示出塞子本身的素質(zhì),那么在QA361上則更能體現(xiàn)出它的韻味了。眾所周知樂比的播放器向來走的是高素質(zhì)流派,什么犀利的高頻、手術刀式的高解析度,樂比L6作為萬元級別里的一員,它是合格的,但在QA361上,D3的韻味才能真正展現(xiàn)出來。與QA361合體的D3,雖然素質(zhì)盤不上L6,不過色澤上更顯得有韻味一些,這種韻味絕不是低端機型上那種冰冷冷的聲音,而是有活力,有靈魂呈現(xiàn),如果你是一個從早期MD/CD機玩過來的人,相信便秒懂了~。其實不管什么價位段的耳機都是要注重搭配問題的,D3雖然阻抗較高為150歐姆,但靈敏度達到了118dB,因此對于前端要求并不高,我也曾懟到iPhone和AR M200上,聽個響沒毛病,該凸的凸,該凹的凹,只是口味方面,你到底追求的是素質(zhì)還是韻味呢?我覺得每個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這里都不多著筆墨了,但有一件事情是完全可以確定的:D3這種級別的平頭塞,它就像個照妖鏡一樣,把你的前端優(yōu)勢劣勢都能一五一十的給你反應出來,把它稱為“參考級”的聲音,沒毛病。
【到底值不值得買】
要我回答這個問題,首先你得先問問自己2個問題:1、你對于平頭塞還存有多少念想?這個問題其實挺難答的,如果你近幾年來一直沒碰過平頭塞,而且對于平頭塞的理解還停留在當年的cm7、A8時代,并且你一直都在玩動鐵,或許你對于D3這樣一條塞子并不會產(chǎn)生多大興趣,畢竟“堆砌單元”已經(jīng)成了耳塞未來發(fā)展的風向標。2、三千元價位的動鐵塞子,隨便挑出一條,外觀做工都能秒掉D3,你能接受現(xiàn)實么?從我接觸瑞弦這個品牌的感受來講,似乎不管大伙兒怎么去噴D2+和D3+的外觀,它照樣我行我素......,估計未來的D4D5還會是這個老樣子,但人家就是這么有信心在聲音上讓你無話可噴......,講真,D3這樣的聲音如果是放在動鐵耳機上,估計沒個雙倍價格還真得不到。關鍵問題就在于你的心中過不過得去外觀這道坎了。
如果上面兩個問題你能接受,那么D3就收入囊中吧,它即是雜食里的味道塞,也是韻味里的素質(zhì)塞。
優(yōu)點:
1、配件價格不菲,特別是那根與耳機線一毛一樣的轉接線,平衡轉單端,可玩性也更好了;
2、佩戴舒服,如果你是用慣了耳掛式入耳耳機,戴上D3你會上天;
3、通過更換各種海綿可以得到不一樣的聲音;
4、聲音值這個價碼;
不足:
1、耳機腔體的入線口,建議搞個膠皮穩(wěn)固一下,辣么貴的耳機,每次使用我都小心翼翼......。
適合人群:
1、高燒人群;
2、喜歡折騰聲音的玩家,這種塞子對于海綿套較為敏感,厚的薄的,實心的中空的,聲音都會不一樣;
3、喜歡平頭塞的用戶;
不適合人群:
1、外貌協(xié)會成員;
2、聽慣了動鐵聲的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