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電的大與小,是兩個極端。前者追求大而強,因此誕生出很多過萬流明的小鋼炮,乃至媲美探照燈的大殺器;而后者力求小而精,相較于大的粗放,小對于制造工藝的要求往往更為嚴苛。作為國產移動照明品牌,“在路上”曾出過不少以小見長的EDC手電。這種口袋級別的小手電在便攜、續(xù)航、高亮這三緯度間巧妙的走起了鋼絲,在維持平衡的基礎上不斷突破自我。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便是這樣的手電:M4K,剛出爐的新品,一起來看下吧:
包裝延續(xù)了以往一貫的“大白風”,盒繪上除了手電渲染圖外,醒目的8.7CM字樣時刻提醒著我們M4K的極限長度。作為一款采用18650鋰電池供電的手電,此長度還是相當精悍的。不在要在這里說明下,M4K共有兩個版本,前面說的8.7為無磁版,另有帶磁吸尾蓋的90有磁版。長度相差并不大,但實用性大增,個人還是建議選擇后者。
盒身側面以圖標的方式羅列了該手電的主打賣點,USB-C直充是經典延續(xù)。其它還有無頻閃、磁吸等,就不逐一介紹啦。另外在內容物方面,除了手電本體外,還標配有手繩、電池、充電線、說明書、尼龍制快拔套等,不過限于篇幅在這里就不再贅述放圖了。
在路上推出過多款以短小精悍見長的手電,不斷超越尺寸極限。當然,在尺寸突破的同時,也會相應有所取舍。就M4K的外觀結構而言,可以又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脖子以下全是腿兒”。
燈頭頸部被收窄縮短,而筒身電池倉占據了更多空間。我入手的這款為90有磁款,燈頭與筒身直徑差別不大,分別為27和22.5mm。裸筒重約58克,是名副其實的口袋手電,可輕松放在隨身衣/袋里。
頸部散熱鰭特寫:M4K采用了硬質陽極氧化耐磨處理的鋁合金外殼搭配頭部銀色不銹鋼壓環(huán),具有1米抗跌落和IPX6級防水,可放心粗用。表面啞光磨砂處理,并無油膩感,握持時的手感也是不錯的。
頸部側按由之前的金屬開關改為了膠帽,手感上差點兒意思,不過同樣帶有電量指示燈。操作邏輯上,短按開機,長按微亮(也就是月光檔),雙擊極亮,三擊爆閃。默認成規(guī),易上手。手電同樣帶有鎖定功能,可防止口袋誤觸。
USB-C口直充一直以來都是在路上(OTR)手電的標配。筒頸側端的膠塞很厚實,密封性也很好。
充電和續(xù)航方面,兩個小時就能充滿(5V 3A),極亮下可用三小時,低亮可堅持16個小時,日常通勤足夠使用了。
筒身與尾蓋均采用了導汗耐摩擦的方格滾花,其中尾蓋一側還留有掛繩孔位。
來幾張細節(jié)特寫展示吧:雖然只有百來元,但手電的做工還是很好的。不過這個雙向抱夾很緊,只要安裝后就很難去下來。
細密的螺紋:筒身兩側切面印有M4K及銘牌標識。
尾蓋內里為粗壯的鍍金彈簧,而正極則為銅柱導電。
尾蓋帶有磁吸,可以輕松吸附在鐵質物體表面。
因為足夠輕盈,所以能夠吸在鎖鏈上。
夜間檢修時可以當作工作燈解放雙手。
在路上手電一般都會有多個燈珠版本,這款也不例外。M4K共有四個版本,即科銳的XHP50,流明納斯的SFT40,以及日亞的高顯519A和單核GANLED黃光W5050。不過主推的還是四核50.3,主打大泛光,最高亮度可達3000流明。
可以看到它采用了較淺的橘皮光杯,泛光表現還是很優(yōu)秀的??上]有了外圈的夜光防丟設計。
出廠的原電為一顆3400毫安容量的18650電池。
最后是夜射環(huán)節(jié),先來看下射墻圖吧:中心光斑明亮,副光斑泛光面積很大。實際夜射中不僅可照亮遠方道路,周遭環(huán)境也均能一覽無余。
隨機甚至還送了個柔光罩(非夜光),當個小夜燈、閱讀燈,柔和不刺眼,實用性大增。以下組圖為帶罩前后的對比,可見在帶罩后燈光的確更柔和了,不再刺眼醒目。
實際夜射方面,手電的泛光面積還是很大的,可以說是橫掃一大片,所照之處,皆為光明。射程上為123米。雖然只有百米遠,但日常走夜路是足夠了,鋪路效果杠杠滴。
更多樣張一覽:
圖為小巷昏暗路燈下的夜景,雖然隱約能見,但腳下基本漆黑。而手電點亮后,瞬間燈光通明。
總 結:日常中我們最常用的就是這類小手電,短小精悍超便攜,隨身帶著想用就能隨時掏出來用。在性能上并不妥協(xié),該亮還是要亮。而且續(xù)航一定要足夠長。那些更為纖細小巧的鑰匙扣手電雖然更迷你,但卻是以犧牲了性能和續(xù)航為代價換來的。小而不實,只能簡單應下急。在這些方面,在路上M4K無疑做得足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