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升級了菠蘿我的SOHO工作位后,也就想著想把桌面HiFi系統(tǒng)也進一步組建完整。在已經(jīng)有了數(shù)播、解碼膽放一體機、還有各種信仰頭戴大耳之后,下一個當然就是打著剪片的名義再剁手一對監(jiān)聽音箱啦!
也許是心有靈犀吧?前段時間無意中刷到漫步者MR4的評測,看了一眼竟然也挺不錯,于是就本著不怕死的心態(tài)來一回盲狙吧——畢竟到手也才400+,而且菠蘿上一對有源箱也是漫步者的R1700BT,應該也不會太離譜……吧?
事實證明,選擇漫步者是正確的!
先來張合影吧。
我選擇的MR4音箱是白色版本的,跟我的桌面HiFi系統(tǒng)放一起是不是也挺搭的?
雖說同樣是4寸口徑的2分頻箱體,但MR4的個頭顯然比作為多媒體音箱的R1700BT要更加小巧,也更適合作為電腦桌面或者書架音箱來使用。
PS:下單前我才發(fā)現(xiàn)居然R1700BT都還在漫步者的音箱產(chǎn)品線里,畢竟我是2015年時在數(shù)碼多的推薦下給入手的,雖然期間也有過版本的更迭,但依然不得不說漫步者的音箱也算是歷久恒新了!
這里先簡單解釋一下什么是監(jiān)聽音箱吧。
其實就跟監(jiān)聽耳機一樣,對于監(jiān)聽音箱來說,“Monitor監(jiān)聽”代表的并不單純是說回放的聲音趨于真實,而是指工作用途相關的監(jiān)聽回放設備。
無論是在專業(yè)錄音室,又或者是音頻剪輯、視頻剪輯工作室里,除了會使用耳機來作為監(jiān)聽回放工具外,其實監(jiān)聽音箱也是必不可少的。這是因為監(jiān)聽音箱相比起耳機來說,雖然監(jiān)聽耳機因為傳播距離更短,細節(jié)損失少,但監(jiān)聽音箱從發(fā)聲原理來說,會更接近真實的聲場、結像效果。所以一般專業(yè)的音頻工作者都會同時配備兩者,并且交替并用。
當然,對于我這種業(yè)余當博主且沒有什么玩音樂的剛需的人來說,監(jiān)聽不監(jiān)聽倒沒必要過分較真。只不過偏偏漫步者MR4還真的提供了監(jiān)聽/音樂兩種模式,真心是體貼到了家門口啦!剪片用監(jiān)聽模式,娛樂游戲切到音樂模式,充分滿足使用需求。
作為監(jiān)聽音箱,MR4并沒有配備防塵罩,而是直接裸露出面板上的高音、中低音兩顆揚聲器單元。
其中,中低音使用4寸口徑的MICA振膜動圈單元,振膜表面會有著類似凱夫拉的編織紋理,同時單元也采用無球頂?shù)脑O計。作為對于沒有使用防塵罩的補償,MR4的發(fā)聲單元都采用了內(nèi)凹的設計,一定程度上減少意外觸碰或剮蹭導致的單元振膜損壞,但還是建議家有熊孩子或者貓貓的要小心保護才行。
至于高音單元,則是漫步者很經(jīng)典的1英寸口徑絲絹振膜高音單元。其實當初R1700BT上其實也是這顆單元,只不過因為安裝方式的不同,在MR4上就顯得是如此的袖珍。
因為產(chǎn)品本身也是作為桌面音箱來使用的,所以MR4在右箱體的面板上配備了復合控制旋鈕,以及AUX模擬音頻輸入、耳機模擬音頻輸出的接口。其中復合控制旋鈕旋轉是控制音量大小,長按是開機/關機,短按時靜音,雙擊是切換監(jiān)聽/音樂模式,并通過旁邊的指示燈顏色來進行識別。
之所以在音箱上配置耳機接口,倒也不是為了方便大家偷懶,其實更主要的還是前面所說的,作為監(jiān)聽工作使用時,其實是需要結合監(jiān)聽耳機與監(jiān)聽音箱來一起使用的。而MR4實際上是為了方便我們在進行監(jiān)聽時,可以快速地進行切換。
至于另外兩組的輸入接口在都位于右箱體的背面。MR4提供一組RCA的單端模擬信號輸入,以及一組基于2X6.25mm插頭的TRS平衡信號輸入。雖然我個人更傾向使用XLR三芯卡儂接口來作為平衡輸入,畢竟我目前用的無論數(shù)播還是解碼耳放一體機都是用XLR來作為平衡輸出接口的。但考慮到MR4本身的尺寸十分緊湊,不使用體積巨大的XLR也算是合情合理。
不過MR4雖然配置的是TI德儀出品的TAS5713數(shù)字功放DSP芯片,但并不提供USB AUDIO IN的功能,多少算有點遺憾。但對于監(jiān)聽音箱來說,確實也不太適合用音箱內(nèi)置的DSP芯片來直接作為音頻解碼使用,所以也能理解。
MR4采用二階分頻器以及各自獨立的D類功放,因此可以通過音箱后背的兩個旋鈕來分別單獨調整高音和低音的增益幅度——雖然我從用R1700BT以來,就一直都是默認的0dB增益設置,但不排除個別小伙伴喜歡高頻或低頻更亮、更暗一些的音色,反正隨個人喜好吧。
至于左右箱體的信號連接,則是通過標準的快裝夾來安裝的常規(guī)音頻傳輸線,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自由更換或升級連接線。
但要注意MR4采用的是后背開口的倒相管,所以音箱在擺放時,要跟后背的墻體保持足夠的距離才不會影響發(fā)聲效果。而且因為是近場聆聽的關系,左右箱體除了要保證1米以上的間距外,最好以一定的夾角向內(nèi)收攏,從而保證左右箱體都能垂直指向我們的左右耳,這樣才能保證聲音不至于失真。
因為MR4是屬于2.0有源箱,所以我是直接用RCA懟到艾索洛 DMP-A6上使用,這樣也省卻了中間環(huán)節(jié),聲音效果會更好一些。不過需要指出,MR4本身并沒有配置線路輸入切換,而是3路輸入都會同時連接到DSP并發(fā)聲。但這樣肯定會對聲音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建議最好還是用那個輸入就接那個,不要同時連接。
在監(jiān)聽模式(指示燈紅色)下,MR4的聲底非常干凈,低頻量感適中,高頻明亮且細節(jié)豐富,整體素質明顯高于R1700BT。在近距離(2米內(nèi))聆聽的情況下,聲音舒展自然,同時信息量基本不輸任何千元級別的有源箱。跟菠蘿我自己用的森海HD380PRO監(jiān)聽耳機相比,MR4的優(yōu)勢在于聲場更加真實,有一定的脫箱感,對于結像的描繪也足夠到位,而且聲音素質也不會相差太多。這就使得在做一些簡單的音頻剪輯時,也完全可以依靠它來完成,不需要動不動都得上耳機——畢竟現(xiàn)在是夏天,即便是在室內(nèi)開空調的情況下,用封閉式大耳有多悶,各位也應該心里有數(shù)。
不過在監(jiān)聽模式下,MR4的聲音比較偏理性,主要是三頻的分布很平均,會缺少點音律的美感。但所幸MR4本身支持音樂/監(jiān)聽模式切換,當轉到音樂模式后,高頻的延展會相對介紹,反而增加了中頻的厚度,以及低頻的量感,使得整體氛圍以及人聲的飽滿程度提升。
簡單來說,MR4的監(jiān)聽模式會相對偏工作需要,以及器樂演奏為主,而音樂模式更適合日常娛樂場景,比如人聲以及影視、游戲的回放。但即便是在音樂模式下,MR4的低頻也不會太過,同時聲音大致還是保持比較清晰和通透,并不會讓人覺得悶糊或轟頭。
真要說不足的話,就是MR4作為4寸箱本身,所能支撐的空間范圍是比較有限的,所以不太適合作為影音多媒體音箱來使用。但這本身也并不是MR4的定位所在,算是有點強人鎖男了,因此我認為也談不上是多大的缺點。
相反,我認為漫步者MR4作為入門級監(jiān)聽有源音箱來說,性價比相當出色,而且整體表現(xiàn)也很穩(wěn),完全可以盲狙入手都不用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