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手撕鱸魚,一個經常被誤認為體育老師的學校網管。
作為一個網管,手頭總會常備幾個U盤,鑰匙上掛一個,兜里揣一個,包里再放一個,這也算是網管的常態(tài)了。如今大家用到手機和平板越來越多,而我自個因為職業(yè)習慣還是喜歡用電腦多一些,所以在以往常用的裝機U盤之外,我又額外購入了一個臺電睿動的雙頭U盤,方便我在電腦和手機、平板之類的移動設備之間拷貝文件和數據,作為手機的拓展空間來使用也完全可以。特別是如今iPhone15系列手機也支持Type-C接口以后,臺電睿動雙頭U盤就更加便捷好用了。
下面還是和大家分享一下個人的使用感受:
我入手的是256GB的版本,外包裝方面就一個起到固定和保護作用的透明塑料殼包裹住U盤。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外包裝上寫的這款U盤是USB3.1的接口,實際上是USB3.2接口,讀寫速度更快一些,同時向下適配,應用場景也更豐富一些。
臺電睿動雙頭U盤外殼是全金屬材質,整體做工很精細,質感很高級,手感也十分舒適,邊緣不割手,而且這樣的金屬外殼帶來了良好的散熱性能,長時間使用也沒有明顯的升溫。外殼頂部有預留的掛環(huán),可以掛在鑰匙上或者加些飾品以作區(qū)分。
臺電睿動雙頭U盤剛打開時默認為Type-C接口,可以通過旋轉的方式來切換不同的接口,在Type-C、90°垂直和USB-A三個方向會有明顯的段落感,可以固定住,平時不用的接口會被保護在內部,因為是金屬外殼,防摔防磕碰的效果都是很不錯的,表面硬度很可觀,也不容易留下劃痕。使用起來比較便捷,顏值也很頂。
臺電睿動雙頭U盤有兩種不同的接口,所以用起來更加靈活方便,特別是像輕薄筆記本,或者是像我的異形機箱這種前面板接口比較少的情況下,如果電腦設備上的USB-A接口不夠用了,也可以簡單的旋轉一下U盤,換成Type-C接口就行了,畢竟兩個接口的讀寫速度都差不多,不用糾結于選擇哪個接口。而且這款U盤相對外形比較苗條,在接口緊挨著的時候也不會造成阻礙,插拔也比較順手,用著很舒服。
外出的時候手邊沒有電腦也不用懊惱,可以直接將臺電睿動雙頭U盤插到手機的Type-C接口上,隨時將U盤中的文件用手機放出來或者發(fā)出去。用它來作為手機的拓展空間也完全沒問題,畢竟某些APP一直在搞負優(yōu)化,占用手機的存儲空間越來越厲害,存儲空間焦慮伴隨著不少人。當然也可以很方便的將手機上的圖片、視頻等占用空間較大的東西隨時備份到U盤中,給數據安全多加一道保險。
臺電睿動雙頭U盤的適用性很好,即便是沒做過格式化,第一次直接連接到手機上也能立馬識別出來,也能看到實際容量大約在232GB的樣子。
而且如今不只是安卓手機,隨著iPhone15系列手機也改成了Type-C接口,像臺電睿動雙頭U盤也可以直連iPhone手機或者iPad,打破了陣營的限制,使用場景更加廣闊了,不論是日常辦公還是生活中都帶來了更多的便利。
關于臺電睿動雙頭U盤的讀寫速度,我用電腦端測速軟件CrystalDiskMark測試了一下,Type-C和USB-A接口的讀寫速度都差不多,所以這里我就干脆只放了一張圖,可以看到讀取速度大約在120MB/s以上,而寫入速度也超過了60MB/s,日常使用綽綽有余了,特別像我們單位還有很多老電腦,前面板甚至還是USB2.0接口,臺電睿動雙頭U盤的USB3.2接口都有點性能過剩了……
而在ATTO測試中,從32KB大小的文件開始,傳輸速度就基本到達了頂峰,讀取速度都在130MB/s左右,而寫入速度也是都超過了60MB/s。
之后我用電影文件來測試一下實際的讀寫速度,測試用的都是1.6GB左右大小的單個影音文件,可以看到實際從臺電睿動雙頭U盤拷貝文件到電腦中,也就是進行讀取操作時的速度全程在120MB/s以上,高的時候差不多能到130MB/s,和軟件測試測得的數據差不多。
而從電腦拷貝文件到臺電睿動雙頭U盤中,也就是對U盤進行寫入操作時,高峰速度超過60MB/s,穩(wěn)定下來以后也超過了40MB/s,作為日常使用來說,這個速度也完全能夠滿足大部分的使用需求了。
另外經過這樣連續(xù)的讀寫操作和各種測試以后,臺電睿動雙頭U盤的表面溫度基本沒什么變化,起碼沒有明顯的發(fā)熱感覺,散熱效果方面也是很讓人滿意了。
臺電睿動雙頭U盤擁有Type-C和USB-A兩種接口,可以通過翻轉外殼在兩種接頭直接進行切換,不論是電腦還是手機、平板等多種設備都可以識別使用,應用場景非常廣泛,特別是如今iPhone15系列也改成了Type-C接口,同樣可以用這款臺電睿動雙頭U盤進行數據備份,文件讀寫,乃至作為拓展空間來使用,帶來了更多的便利。另外這款臺電睿動雙頭U盤采用了全金屬外殼,顏值不錯,質感高級,做工精細,有著很好的散熱效果,同時可以很好的保護閑置狀態(tài)的接口,耐磨防劃又輕巧易攜帶,整體而言非常便捷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