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越(TT)在今年 CES 2023 上推出了個新系列 CTE Form Factor,主打“高效聚集散熱”。該系列的最大的特色是將主板旋轉(zhuǎn) 90°,讓顯卡能夠以垂直的形式插在主板上,形成前后下進風、上部和側(cè)位出風的形式,讓處理器和顯卡都有獨立的散熱通道,理論來說可以有效緩解吃尾氣現(xiàn)象。
CTE 系列目前有 C750 、T500 兩種規(guī)格,對應(yīng)不同尺寸和硬件兼容度。我手頭這款是略小的 CTE T500。不過這個略小也只是相對而言,實際上,它已經(jīng)是我玩過的機箱中 NO.1 的存在,光是空箱重量就達到了 15kg,裝好后的重量更是超過了 20kg,基本上只能作為固定使用。
▼整機配置如下
▼機箱尺寸 615 x 275 x 516mm,放在全塔領(lǐng)域也是巨無霸的存在。如此大的三圍自然擁有強悍的硬件兼容性。主板兼容 EATX 以內(nèi)所有版型;顯卡支持 385MM 以內(nèi)長度; 散熱方面支持最高 180mm 高度風冷,2 套 360 水冷,以及 10 個 120mm / 140mm 風扇,存儲擴展支持 4 個 3.5吋 HDD 硬盤。或者 6 個 2.5吋 SSD 固態(tài)硬盤。
▼可能大家對這個尺寸描述有點模糊,來對比下 27 吋的顯示器就知道了。講真這款機箱極不適合在桌面擺放,除非你桌子和顯示器都夠大。
▼機箱前面板和后面的防塵網(wǎng)采用卡扣式設(shè)計可拆,后面是風扇水冷位。這里我搭配的Tt 梟龍PRO360 一體式水冷,自帶 1600W 色 ARGB 炫彩氛圍,支持華碩、技嘉、微星主板應(yīng)用軟件控制燈光。
▼機箱頂部是鏤空的蓋板,IO接口位于前端 一 字排開。
▼尾部只能看到一個電源接口,同樣也是全鏤空設(shè)計。簡單地說,機箱前后頂部都是風道,散熱性能肯定沒問題,但估計會極大提升吃灰?guī)茁?。所以可以看到防塵網(wǎng)在機箱內(nèi)部無處不在。
▼是不是很好奇沒看到主板的 IO 接口?
這就是機箱的精粹所在了。所有連接線材都匯聚到了頂部,蓋板一扣完全看不到雜亂的連接線材,相當于做了個理線設(shè)計。
▼看看內(nèi)部布局。裝機主板是技嘉 Z790 AROUS ELITE X WiFi7,全黑化的設(shè)計風格和機箱很搭。
▼梟龍PRO360 冷頭也是蠻好玩的,亞克力面板卡扣設(shè)計,可以自由更換圖樣,低成本來實現(xiàn)更換冷頭圖案自定義。
▼顯卡是索泰RTX4090 AMP EXTREME AIRO 。這塊卡做工和性能都挺不錯,低負載系下風扇直接停轉(zhuǎn),噪音極低,全新設(shè)計的風格讓燈效也很出彩,可惜美麗國一紙禁令,這塊卡現(xiàn)在想買也買不到了,且用且珍惜吧。
▼搭配的固態(tài)是宏碁掠奪者 GM7 2TB,采用的 MAP1602A 的國產(chǎn)聯(lián)蕓無緩方案,讀寫穩(wěn)居當前一流梯隊,價格適中品質(zhì)出色,我上篇裝機清單就重點推薦過這貨。
▼內(nèi)存是玖合 星舞 RGB DDR5 6800,海力士 A-die 顆粒 + CL34 超低時序,超頻性能極為強悍。頂部的鉆石切割面發(fā)光能擴大 RGB 效果,燈效還是很出彩的。
▼振華 LEADEX VII 1000W 金牌全模組電源,235% 瞬時峰值功率輸出,支持 ATX3.0 標準,標配 12VHPWR 接口 ,輕松帶動 14 代 I7 和RTX 4090 兩只電老虎,自帶超柔軟扁線讓理線更為輕松。
▼ CTE T500 標配 3 把自家的 CT140 ARGB 風扇,可惜風扇都是無光扇。我將其拆掉換上了利民的 TL-C14W 風扇??上沂诸^的 14 cm 黑色風扇只有白色,12cm 又覺得浪費,思來想去還是把風扇搞了上去,黑白配也是另外一種味道。
▼主板 24Pin 供電線是喬思伯的霓虹線,眾所周知,RGB 提效 200%。
▼處理器是 Intel 剛發(fā)布的 14代 酷睿 i7-14700K, 8P (性能核)+12E(能效核)混合架構(gòu), 20 核心 28 線程,基準主頻 3.4GHz、最大睿頻 5.6GHz。這14700K/KF 是 14 代酷睿性能提升最大的型號,盒裝版在 3000 左右。需要注意的,14代 I7 普遍體質(zhì)不高,SP80 以上已經(jīng)被當做雕來賣,所以打算內(nèi)存超頻的朋友建議要嘛加錢上 I9,要嘛選 13代更佳。
▼技嘉 Z790 AROUS ELITE X WiFi7 是技嘉配合 14 代酷睿推出的新型號,隸屬于技嘉小雕系列。主板為標準的 ATX 版型,采用 8 層 2 盎司銅服務(wù)器級別電路板 , 搭載 16(CPU)+1(核顯)+2(輔助)相核數(shù)字供電,核心供電單項可以承受 90A 大電流,配合 8 + 8Pin 實心 CPU 供電插座,就算承擔最新的 I9 14900也沒問題。話說 14 代酷睿真的是電老虎,我之前的測評 14700K 會跑到 320W 的輸出,所以我才說 I7 級別的處理器還是老老實實選 Z790 吧。
▼主板采用標準的四槽內(nèi)存布局,單插槽最高支持 48GB 容量,支持 XMP 3.0 快速優(yōu)化技術(shù)以及技嘉獨特的“高帶寬低延遲”黑科技。另外,Z790 小雕 X 利用背鉆孔技術(shù)、隔離內(nèi)存布線等優(yōu)化手段,將內(nèi)存支持頻率提升到了 8266MT/s,也是當前 T0 級別的存在,適合喜歡折騰內(nèi)存超頻的朋友。
▼主板提供了 三 條 PCI-E 插槽,靠近 CPU 的插槽支持 PCI-E 5.0 x16 協(xié)議,合金骨架加固,適合作為顯卡插口;下方兩個插槽走的 PCI-E4.0 x 4 協(xié)議,適合插一些擴展卡之類的硬件。四 個 PCI-E 4.0 規(guī)格的 M.2 接口,加上主板自帶的 6 個 SATA ,大容量和高傳輸都能得到保證。
▼接口方面主打個豐富度,有20Gbps 的 Type-C、有 10Gbps 的 USB 3.2 Gen 2*2,有 5Gbps 的 USB 3.2 Gen 1*3。當然最亮眼的還是這個天線接口了,這次 Z790 小雕 X 支持 WIFI7 無線網(wǎng)絡(luò),附帶的天線也是支持 WiFi7 規(guī)格,支持 320MHz 頻道以及多鏈路技術(shù),可以帶來更完美的無線網(wǎng)絡(luò)體驗。
▼索泰RTX 4090 AMP EXTREME AIRO 和公版一樣采用三槽設(shè)計,整體造型以圓潤的曲線為主,保證流線造型的同時也不缺力量感,顏值還是比較高的。顯卡頂部是 ZOTAC 的 logo ,頂端,前側(cè)、后側(cè)等五個地方進行區(qū)域采用半透明呼吸燈,運行時支持自定義燈效,也能配合主板顏色同步。這套燈效系統(tǒng)被索泰命名為“虹橋殘影”,點亮時的 RGB 氛圍感營造的很到位。
▼40 系頂級顯卡因為夸張的功耗,導致各個品牌都在散熱上狂下功夫。索泰 RTX 4090 AMP EXTREME AIRO 使用了更先進的IceStorm 3.0 散熱系統(tǒng),搭載 三 把11cm 盾鱗仿生扇葉,厚度和高度都是上代的兩倍,配合更優(yōu)秀的空氣動力學設(shè)計,強迫產(chǎn)生的氣流集中并高速穿過散熱鰭片,以此大大提升散熱效能,充分發(fā)揮核心潛力。此外風扇采用雙滾珠軸承和智能啟停技術(shù),減小噪音的同時延長風扇壽命。
▼40系顯卡開始使用 12VHPWR 供電接口,老款電源需要進行轉(zhuǎn)換。這塊顯卡采用24 + 4 SEP 供電系統(tǒng),雖然標配了4*8P 高規(guī)格電源線,但轉(zhuǎn)換起來極其麻煩,這也是我強烈建議使用 ATX3.0 電源的原因,只需一根線材就能完成連接,不管是穩(wěn)定性還是走線容易度都來的更舒服。
▼高強度一體合金背板多點分布式固定,能保證 PCB 受力均勻,避免產(chǎn)生彎曲的情況。加厚、加高的鍍鎳散熱鰭片模組,全面覆蓋 GPU 和熱管陣列,提升導熱面積,表面拋光進一步減少與GPU接觸間隙,導熱更高效,360°C 立體散熱讓氣流可以從各個方向排除,減少顯卡內(nèi)部的熱量堆積。
▼角落位置的導流通道增加空氣流通,強化散熱效果,畢竟是卡皇級別,滿負荷下 450W 的功耗,發(fā)熱量還是不小的。
▼標配接口了包括 3 個 DisplayPort 1.4a 和 1 個 HDMI 2.1a,最高支持 4K@120Hz 、8K@60Hz 。顯卡三圍 355 * 166m * 72mm,對機箱還是有一定要求,像我之前用的 AP201 已經(jīng)算是 MATX 機箱很能裝的了,依然無法承載這塊顯卡。
▼內(nèi)存是老牌廠商玖合旗下的星舞系列,16GB x 2 連號套條,DDR5 6800 頻率,時序為 CL34,電壓 1.4V,搭載目前最強悍的海力士 A-Die 顆粒,有獨立的 PMIC 芯片強化電源供應(yīng),支持 ECC 糾錯,超頻性能值得期待。
▼星舞也是走的二次元風,正反兩面都印制有品牌虛擬形象“星舞姬”。這兩年硬件廠商是極力向二次元靠攏,基本上每個品牌都開始推出這樣的虛擬人物了。
▼內(nèi)存兩片鋁合金散熱馬甲緊緊包裹底板,可以保證長時間高負載運行時的散熱效果,10 層強化 PCB 板在滿足電氣性能要求下還能突破電壓、電流的限制來提升內(nèi)存超頻的潛力,有一說一,能超的內(nèi)存不 一 定是層數(shù)多,但層數(shù)多絕對能對內(nèi)存超頻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內(nèi)存采用的單面顆粒設(shè)計,工藝要求更高,性能也更有優(yōu)勢。
▼背面的標簽標注了 SN 碼和內(nèi)存相關(guān)參數(shù)。時序 34-45-45-108,電壓:1.40V,支持 INTEL XMP 3.0 和 AMD EXPO。套條的意義就在于免去了用戶漫長的摸獎過程,特別是高頻 DDR5 對兼容的要求異乎尋常??赡軉螚l能上 8600 的,雙條 8000 都穩(wěn)不了。要是同時插滿 4 根,能開 XMP 就是佛祖保佑。君不見 D4 時代的影馳名人堂、芝奇幻光戟,4 連條的價格直接翻倍,充分說明了套條的優(yōu)勢。
▼頂部的燈條為亞克力材質(zhì),棱角崢嶸的導光層借鑒了鉆石切割工藝,光線經(jīng)過多個角度折射形成璀璨的光暈,和市面常見的平面導光層還是有不小區(qū)別的。
▼上機視角。
▼宏碁掠奪者 GM7 也是今年雙十一爆火的固態(tài),PCIe4.0 X 4 通道,NVMe 1.4 協(xié)議,擁有 7400MB/s 的順序讀取速度和 6500MB/s 的順序?qū)懭胨俣龋阅軐儆诋斍暗谝惶蓐?,支?5 年質(zhì)保+ 1200TBW 總寫入數(shù)據(jù)量,價格卻僅僅 600 出頭,性價比非常高。
▼宏碁掠奪者 GM7 采用單面 PCB 設(shè)計,表面覆蓋石墨烯散熱片,能夠快速傳遞熱量保證性能。這樣的單面版對筆記本/游戲主機用戶比較貼心,加裝不用擔心高度限制。不過現(xiàn)在的主板通常都搭載了散熱模塊,效果還是比這種散熱片好的多。
▼我在對這種高速固態(tài)做測試時,甚至還會專門安排個主動散熱。我常用的是利民 HR10 PRO,四熱管 + 獨立小風扇的散熱組合,可以完美保證長時間高強度的壓力測試。
▼宏碁掠奪者 GM7采用國產(chǎn)聯(lián)蕓 MAP1602A 主控、搭載長江精選優(yōu)質(zhì) TLC 3D NAND 閃存顆粒,最大帶寬 2400MT/s。PCB 采用 四 顆粒的硬件布局,單顆粒容量 512GB。支持 HMB3.0 與動態(tài) SLC 緩存,無需獨立的緩存芯片即可釋放 PCIe4.0 滿血性能。
▼宏碁掠奪者 GM7 的順序讀寫分別為 7200MB/s、6300MB/s ,妥妥的 PCle4.0 滿規(guī)格速度,特別是 990K IOPS 的隨機讀取,大大優(yōu)于使用相同方案的產(chǎn)品。另外, GM7 還搭載了Thermal Throttle,Power Management 管理系統(tǒng),高負載下的溫度控制極為出色,這也為固態(tài)長時高效的運行提供了保證。
▼上機視角,同為黑色系還是比較搭的,不過還是用主板自帶散熱更完美。
▼14700K 滿載要干到 280W 左右,RTX 4090 直接上 450W,兩只電老虎湊在 一 起對電源是極大考驗。官方推薦電源是 850W 以上,這里我搭配的是 1000W 的振華LEADEX VII 。眾所周知,LEADEX 一直是它家的明星系列,EADEX VII 是基于 ATX 3.0 標準打造的升級款,同時也是振華首款 ATX3.0 電源。擁有高效的功率轉(zhuǎn)換和出色的兼容性,質(zhì)保方面更是提供了10 年超長質(zhì)保,基本上屬于傳家寶系列了。
▼電源尺寸為 150 x 150 x 86mm,相較標準 ATX 電源略長,這是因為電源采用了 140mm 直徑的散熱風扇,考慮到散熱做的特殊設(shè)計。電源基于ATX 3.0 規(guī)格打造,、全模組線材設(shè)計,搭載出色的全日系電容,并通過了 80Plus金牌、Cybenetics 鉑金以及 Cybenetics 230V 鉑金 三 重認證,轉(zhuǎn)換效率超過 90%。
▼在 ATX 3.0 標準中對電源的超載性能有特殊要求,必須在功率達到標稱 200% 時還能穩(wěn)定運行 100μs,振華 Leadex VII 1000W 將功這個數(shù)值提升到了 235%,能夠?qū)崿F(xiàn)瞬時峰值功率輸出動態(tài)下依然保證穩(wěn)定。
其實玩游戲的朋友應(yīng)該了解,瞬時功耗最考驗電源,很多人吐槽顯卡掉驅(qū)動現(xiàn)象,60% 以上都和它有關(guān)。
▼電源搭載 ZIC 的 FDB 軸承風扇 ZFF142512D,支持ECO 風扇自動啟停,內(nèi)部溫度較低的狀態(tài)下會自動停轉(zhuǎn),以此降低電源運行時的噪音。電源風扇格柵與頂蓋采用 一 體化設(shè)計,全梯形開孔增強風扇的散熱效能。
▼振華 Leadex VII 電源采用主動式 PFC + 半橋 LLC 諧振 + 同步整流 + DC-DC 結(jié)構(gòu),單路+12V輸出設(shè)計,其中 +12V 最大額定電流為 83..3A,也就相當于 999.6W 輸出功率,+5V 與 +3.3V 最大額定電流均為 20A,聯(lián)合輸出功率則為100W,支持100V至240V輸入電壓。
▼線材方面,電源提供了 1 個 24pin 主供電、2 個 4+4pin CPU 供電、4 個6+2pin PCI-E 供電、1 個 12VHPWR 供電、12 個 SATA 供電與 4 個 D 型4pin 供電接口,線材材質(zhì)為扁平軟線,無論是數(shù)量還是走線方便性都比較優(yōu)秀。
機箱在開篇已經(jīng)介紹了不少,這里主要看看內(nèi)部設(shè)計。
▼機箱上下左右都能手動拆下,面板表面密布長方形網(wǎng)孔,能夠提供良好的風流。面板后方則是防塵濾網(wǎng)。固定方式為下卡扣上磁吸的方式,整個拆裝過程還是比較舒適的。
▼內(nèi)部空間設(shè)計了大量穿線孔方便走線
▼機箱下方是硬盤和電源位,全孔洞設(shè)計讓下方設(shè)備一目了然。不過旁邊這條深溝我是沒理解意義何在,就為了方便螺絲刀伸下去拆螺絲?
▼機箱背部遠比正面好看,線材歸納的整整齊齊,理線位置全都是帶有 TT LOGO 的魔術(shù)帶。
▼下方可以很輕松的接入 3 塊硬盤 和電源,機箱底板和背板有差不多 4MM 空隙,走線極為輕松,這么大的空間也完全不用擔心機箱內(nèi)部熱量堆積。大機箱的優(yōu)勢就在這里,不像小機箱為了走位,需要全部拆開來組裝。
▼機箱頂部布局,這里原配 一 塊CT140 ARGB 風扇,還可以再加裝個 140 風扇。
▼機箱底部的抽拉式防塵網(wǎng),灰塵多了直接拿到水龍頭沖洗即可。
▼梟龍 PRO 一體式水冷是 TT 旗下主打性價比的型號,特色包括坑拆卸冷頭頂蓋、嵌入式線材以及 1600W 色 ARGB 幻彩,支持主流主板神光同步,兼容性方面適配英特爾 LGA 1700、1200 和 115x 插槽以及 AMD AM4 和 AM5 平臺, 3 年換新質(zhì)保。
▼冷排搭載三把 120mm 風扇,線材嵌入式設(shè)計讓走線更為便利,算是變相實現(xiàn)了積木風扇的優(yōu)點。風扇轉(zhuǎn)速 500 ~ 1600RPM、最大風量 68.04CFM,最大風壓 2.0mmH20,正常負載下能提供安靜的運行環(huán)境,支持主板神光同步。
▼水冷頭采用亞克力面板,支持 1600W 色 ARGB 炫彩顯示。中間的面板可藉由卡扣拆下,配件也提供了 4 塊卡通風格面板,搭配燈效還是很有二次元氛圍的。
▼冷排采用低阻力高效率水道設(shè)計,長度為 394mm,厚度 120mm,散熱鰭片為常見的單面散熱波帶,配套水管為 380mm 高分子編織軟管,耐腐蝕抗氧化,能夠有效降低水冷液的蒸發(fā)。
▼CTE T500 機箱的風扇位幾乎都同時支持 12cm / 14cm 大風扇,那還說啥,肯定直接上大的啊??上沂诸^的 14cm 風扇只有利民 TL-C14W-S,而且都是白色。最后的解決辦法是將機箱自帶的風扇安裝到頂部底部,后面放黑色水冷,白色的利
▼利民的風冷在 DIY 圈子算得上鼎鼎有名,這套TL-C14W-S 系列定位高顏值低噪音,性能表現(xiàn)和它家的 B12 系列還是有一定差距。不過畢竟是 14cm 大風扇,加上機箱這么大的空間,散熱根本不用擔心。
▼風扇采用 7 扇葉設(shè)計,搭載S-FDB 磁力穩(wěn)定軸承,能夠降低吊裝模式下扇葉抖震的問題,對噪音有極大加成。風扇額定轉(zhuǎn)速 1500RPM、最大風量 74.3CFM 、最大風壓 2.00mmH20,最大噪音僅僅 26.6分貝,低負載下更能表現(xiàn)其優(yōu)秀的靜音效果。
▼風扇采用高亮 LED 霧化扇葉,色澤柔和純白,對于 RGB 燈光有額外加成。內(nèi)部 5V 幻彩燈珠,支持 1600W 色 ARGB,也能完美適配主流主板的神光同步。風扇支持針腳串接和 SATA 接口(獨立光效控制器)兩種方式,對于老主板的兼容性還是比較到位的。
▼邊角位置都是這種類膚材質(zhì)的硅膠軟墊,避震降噪的效果很好。
▼硬件信息一覽
▼CPU-Z 參數(shù)以及跑分一覽
14700K 采用 10 納米工藝、LGA 1700 接口、核心數(shù) 8P + 12E、線程數(shù) 28、核心電壓1.18,TDP功耗 125W。 單核跑分 902.9,多核跑分 14944.8
索泰 RTX 4090 AMP Extreme AIRO 基于 Ada Lovelace 架構(gòu),臺積電 4N NVIDIA 定制工藝,具備 760 億個晶體管,16384 個 CUDA 核心、384bit 顯存位寬,核心頻率 2235MHz、搭載的鎂光 24GB GDDR6X 顯存。
▼游戲加加整體性能測試拿到了 219.052 粉,取得了“S”級性能評價。其中 CPU 單核得分 38973;多核得分 589407、顯卡得分 180713。
▼ CrystalDiskMark 測試宏碁掠奪者 GM7性能,順序讀取 / 寫入分別為 7046.92MB/s、6391.94MB/s,對于日常使用體驗有較大影響的4K QD1 隨機讀寫分別為 75.94MB/s、386.23MB/s,除了順序讀取受限于Intel平臺限制而低于標稱,其他大體合乎官方數(shù)據(jù)。
▼ATTO磁盤基準可以分析磁盤讀寫速率,設(shè)置傳輸大小,并利用設(shè)置不同文件大小進行讀寫測試。從實測結(jié)果來看,8kb 以上的文件都可以達到 1G 以上的讀寫速度。從64K 開始,宏碁掠奪者 GM7 的讀寫速度保持著高度一致,穩(wěn)就一個字。
▼宏碁掠奪者 GM7雖然是無緩方案,但直寫性能還是很不錯的。在 HD Tune Pro 的文件基準測試中,將數(shù)據(jù)模式調(diào)為混合,文件長度選擇 200GB。整體的讀寫曲線很平穩(wěn),讀取速度 5635733KB/s、寫入速度 4958012KB/s。
▼技嘉主板的“高帶寬低延時”黑科技對于 DDR5 內(nèi)存有著特殊的性能加成。玖合 星舞 DDR5 也不拉垮,畢竟搭載目前超頻性能最好的海力士 海力士 A-Die 顆粒,這里我是分別測試了“高帶寬低延時”開啟/關(guān)閉,時序為默認的34-45-45-108 ,
高帶寬低延時 / 關(guān):讀取速度為 103.01GB/s,寫入速度為 89734MB/s,復制速度為 93254MB/s,延遲為 68ns。
高帶寬低延時 / 開:讀取速度為 105.46GB/s,寫入速度為 104.63GB/s,復制速度為 102.12GB/s,延遲下降為 63.4ns。
▼海力士顆粒自然也得試試超頻,這里我是直接拉到 8000MHz,時序為 34 - 48 - 48 - 58 ,讀取 125.31GB/s、寫入 121.34GB/s、復制 118.50GB/s、延遲 57ns,10 分鐘 TM5 不報錯。主要沒上風冷,時間太長怕扛不住。
PS:從我目前的測過的 N 款內(nèi)存來說,只要不是太拉胯的 DDR 內(nèi)存,6800 超個 8000 過測還是比較輕松的,不過只建議在這個頻率下做做測試看看內(nèi)存體質(zhì)之類。長期使用建議不超過 7600 這個頻率。畢竟高頻內(nèi)存的優(yōu)勢平時幾乎感受不到,反而對散熱的要求高的異乎尋常。
▼ PC-MARK 是一款專業(yè)的計算機處理器性能評估軟件,它具備全面的基準測試軟件能力,主要用于評估整機綜合性能,雖然該軟件主要用于生產(chǎn)力測試,但也符合普通用戶的需求。測試結(jié)果總分 9779,常用基本功能 11677、生產(chǎn)力跑分11207、數(shù)位內(nèi)容創(chuàng)作 19395。
▼3D Mark 測試直接使用 4K 版本的 Time Spy Extreme。顯卡分數(shù) 19307、CPU 分數(shù) 11820.
▼4K 版本的 Fire Strike Extreme 得分 25044,顯卡分數(shù) 24791,物理 分數(shù) 52730,綜合分數(shù) 14640.
▼針對實時光線追蹤基準測試的 Port Royal 得分 225804.
CTE T500 依然秉持了品牌優(yōu)秀的品質(zhì),在設(shè)計上也花了很多心思,比如大部分構(gòu)架都能拆開,有足夠的空間走線,相應(yīng)位置也提供了專門的理線工具。有一說一,這種豎裝結(jié)構(gòu)的機箱在市場上還是比較少的,對于有這方面需求的用戶來說可以考慮下。
當然,這款機箱依然有些不足
比如機身過重移動不太方便,盡管說明了材質(zhì)的扎實,但完全可以做點響應(yīng)相應(yīng)優(yōu)化,加個提手之類的。
再比如頂部 IO 區(qū)域被頂蓋遮擋,接線必須拆頂蓋略顯繁瑣。此外,頂部雖然可以裝 兩個風扇,但會對顯示器線材產(chǎn)生干涉,都是可以改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