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期間,按慣例還是給大家?guī)硪惶籽b機分享。
不過這套配置可能不適合大多數(shù)人使用,攢這臺主機,有點任性,主要是為了測試一些沒玩過的東東,比如AM5的新BIOS,RTX4060Ti顯卡,機械大師新的C系列機箱,海韻的ATX3.0電源等等。
當然這套配置稍加改動,就能適應不同需求的應用,在文章的最后,我也會給大家分析一下。
由于一開始選擇了些黑色的硬件,索性就“一黑到底”了,最后選擇的硬件基本都是黑色的。
配置如下
CPU:AMD R9 7700X
主板:微星(MSI)MAG B650M MORTAR WIFI
內(nèi)存:金士頓 (Kingston)FURY Renegade DDR5 6000 16GB X2
顯卡:索泰(ZOTAC)RTX4060Ti-8GB 天啟 OC
散熱:超頻三(PCCOOLER)臻 RZ620
電源:海韻(SEASONIC )峰睿金牌VERTEX GX1000W
機箱:機械大師(Mechanic Master)C30Pro
測試方面,主要想研究兩個問題:AM5的新BIOS如何?RTX4060Ti到底值不值?
AM5的新BIOS如何?
▼我是去年年底買了7700X的大冤種!
使用的主板是微星B650M迫擊炮,所以嚴格來說是來測試微星家AM5的新BIOS。新BIOS對CPU的性能是沒啥變化,基本就是個手動降壓+設置溫度墻的操作,至于PBO超頻,對我這顆7700X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很容易碰到溫度墻。如果是不帶X的新款AM5處理器還是可以做下PBO的超頻的。
▼銳龍?zhí)幚砥饔捎谠O計上的一些原因,導致了積熱現(xiàn)象嚴重,對散熱器基本做到眾生平等。所以如果設定溫度墻后(設置為85度),再進行烤機也只能看看CPU的降頻情況了:FPU拷機10分鐘后頻率降為5.1GHz左右。相比隔壁的優(yōu)勢是功耗比較低,AIDA65顯示CPU只有不到130w的功耗,使用小米智能插座測試整機輸入功耗為220w+。
▼這次AM5 BIOS的升級重點其實是放在內(nèi)存部分,而微星在主板中增加了一個High Efficiency mode選項,開啟后可以自動優(yōu)化內(nèi)存性能(大概是優(yōu)化了小參)。其中一共有5個等級,分別為自動、Relax、Balance、Tighter、Tightest,提升性能幅度強度依次遞增。
▼內(nèi)存是金士頓FURY Renegade DDR5 6000 16GB X2,時序為32.38-38-80,海力士的M-die顆粒。High Efficiency mode的默認狀態(tài)為自動,應該就是關閉狀態(tài),開啟后會多出一個Memory Timing Preset子選項,首先選擇自動,寫入有一定提升,延遲明顯降低了。
▼然后選擇Relax、Balance,寫入速度提升更大,延遲也得到進一步縮短。
▼選擇Tighter后寫入速度大增,讀取和copy速度也有所增加,但跑分不穩(wěn)定,也許有bug(寫入太高了),但延遲反而有增加。隨后開啟Tightest則連bios都進不去了。官方的建議是海力士ADie顆粒選擇Tightest,海力士MDie和三星顆粒選擇Tighter,鎂光顆粒選擇Relax和Balance。
▼匯總以上結果:Tighter的速度最高,Balance的延遲最小,怎么選看你自己咯!
之前AM5最大超頻能力被限制在了6400MHz,新BIOS是可以支持更高的內(nèi)存頻率。這張B650M迫擊炮現(xiàn)在官網(wǎng)介紹支持的最大頻率已經(jīng)可以達到7600MHz+(單條)!
▼由于我這套內(nèi)存只是海力士的M-die顆粒,所以就小超到6800MHz,使用了BIOS中Memory Try it!的6800MHz存檔,再優(yōu)化下時序,另外也增加了電壓。
上一代的銳龍5000需要北橋連接數(shù)據(jù)頻率(FCLK)、內(nèi)存控制器頻率(UCLK)以及內(nèi)存實際頻率(MCLK)統(tǒng)一才行,正是由于限制太多,導致內(nèi)存超頻能力遠遠不及隔壁。到了銳龍7000沒有這種限制了,當然UCLK=MCLK效果最佳,F(xiàn)CLK則是越高越好,一般為FCLK:UCLK=2:3。
▼超到6800MHz后,在UCLK=MCLK下很難穩(wěn)定,不得不調(diào)到自動,導致延遲提高(相當于分頻,intel的gaer2模式),如果是海力士的A-die顆粒可以嘗試下UCLK=MCLK。不過此時FCLK到時比較容易提高,最后超到了2200MHz(時序從36降到38)。
小結:
超頻后的效能提高并不明顯(也可能是UCLK≠MCLK的原因),不如在6000/6400MHz下開個High Efficiency mode,省得折騰了。畢竟官方都說了在UCLK=MEMCLK的情況下,DDR5內(nèi)存頻率在6000MHz時效果最佳。當然還是建議老用戶升級下BIOS,福利再小也是福利!
RTX4060Ti到底值不值?
RTX4060Ti的顯存位寬只有128bit,顯存為GDDR6,而不是GDDR6X,不過相比上代顯卡,L2緩存大幅度的增加,加快了交換數(shù)據(jù)的速度,提高了命中率,也是一種緩解帶寬問題的手段(成本還低)。
▼這款索泰RTX4060Ti-8GB 天啟 OC的的BOOST 頻率是 2640MHz,默認頻率為 2310MHz,高于公版的 2535MHz/2250MHz。
之前剛好測試過RTX4070,所以就來對比下這兩款顯卡,不過RTX4070是之前用intel平臺測試的,這次RTX4060Ti是AM5平臺測試的,作為對比數(shù)據(jù)是不嚴謹?shù)模瑑H供大家參考。
▼從兩款顯卡的參數(shù)來看,流處理器,光柵化處理單元,紋理單元,Tensor Cores,RT Cores等主要參數(shù),RTX4060Ti為RTX4070的75%左右,L2緩存縮減不多,但顯存帶寬減少還是滿多的。
理論性能測試
▼先來看3Dmark的測試結果,綜合下來RTX4060Ti就是75%的RTX4070性能。
光柵游戲測試
▼光柵游戲方面,1080p分辨率下,RTX4060Ti為RTX4070大概83%左右的性能;2k分辨率,RTX4060Ti為RTX4070大概79%左右的性能,還都是略高于理論值的。
光追游戲測試
▼光追游戲方面,RTX4060Ti從1080p升級到2k分辨率后和RTX4070的差距增大非常明顯。尤其是打開光追特效后,1080p分辨率下,為RTX4070大概74%左右的性能;2k分辨率,為RTX4070大概70%左右的性能。在極限條件下,RTX4060Ti的核心性能還是稍顯不足。
DLSS 2游戲測試
▼好在開啟DLSS后,RTX4060Ti的性能提高到RTX4070的77%左右,在2k分辨率下玩光追游戲也變得更加流暢。
DLSS 3游戲測試
▼RTX4060Ti也是支持DLSS 3的。《賽博朋克2077》在2k分辨率下,超級預設并開啟光追特效,幀數(shù)還不到30fps。開啟DLSS(平衡級)后達到了60fps+,勉強。開啟DLSS2+幀生成后就是完整的三代大力水了,此時幀數(shù)接近90fps,提升幀數(shù)的效果真大!
生產(chǎn)力簡單測試
▼生產(chǎn)力方面,只做了blender,v-ray和Geekbench5的部分測試,也差不多就是70~75%RTX4070的性能。另外RTX 4060 Ti也有最新的NVENC和NVDEC,支持AV1格式視頻的編碼與解碼,效率比RTX4070差的不多。
溫度和功耗測試
室溫~25度
▼Furmark烤機測試,參數(shù)設定為1080p分辨率、0AA,10分鐘后,頻率減少到了2205MHz,溫度穩(wěn)定在63度。GPU-Z顯示的功耗為160w,使用小米智能插座測得整機輸入功耗為不到250W。如果是玩游戲的話,CPU的負載會高一些,但整機的輸入功耗應該也不會超過300w。這樣500w~600w的電源就可以完全負擔的起了。
小結:
和RTX4070對比,RTX4060Ti達到了75%的性能,價格也基本是70~75%(16G版的4060Ti會貴一點),是個很合理的價格。
和上代顯卡來比,其性能在3060Ti GD6X和3070之間,換代升級的提升不算大,誠意略微不足。與上代顯卡相比的優(yōu)勢是更低的功耗,以及DLSS3的功能。
和競爭對手相比,其性比基本和6750GRE 12G/6750 XT相當,論性價比當然不及A家,與AMD相比的優(yōu)勢是發(fā)揮更穩(wěn)定的驅(qū)動,更好的光追性能,以及生產(chǎn)力價值。
RTX4060Ti值不值?對不的需要同人,答案也不一樣。60(Ti)型號一直是N家的甜品級,是性價比的代表。而現(xiàn)在的RTX4060Ti基本沒有體現(xiàn)出很大的性價比,所以它值,但不香!不過也算是現(xiàn)有條件下一種很穩(wěn)的選擇。
▼先曬盒子。
主板
▼MAG B650M MORTAR除了主板本體,附件不算非常多,有2條SATA線、WIFI天線、M2螺絲、美化散熱片和電池的貼紙,以及各種紙質(zhì)說明書。
▼AM5的CPU插槽接口從Socket 1331變成了LGA 1718,Socket改成了LGA,但還算有良心沒有改變散熱器孔距,之前AM4散熱器依舊兼容。配備了4個DDR5內(nèi)存插槽,采用單邊卡扣設計。單根內(nèi)存最高32GB,最大容量支持128GB。
▼SATA接口4個水平,2個垂直,總共有6個。其中4個為原生接口,還有2個通過ASMedia ASM1061提供。
▼兩根PCIe x16插槽,上方的采用金屬裝甲加固,支持PCIe 4.0 x16,直連CPU,下方為PCIe 4.0 x4,由芯片組提供。此外還有一條PCIe 3.0 x1插槽。
▼兩個M.2插槽(支持2280/2260),同樣直連CPU,為PCIe 4.0規(guī)格,自帶金屬裝甲散熱片,而且2個M.2插槽全部支持快裝,免去了上小螺絲的煩惱。
▼I/O部分配備了一體式擋板,USB接口包括4個USB 3.2 Gen1接口(藍色,5Gbps),3個USB 3.2 Gen2 Type A接口(紅色,10Gbps),1個USB 3.2 Gen2x2 Type C接口(20Gbps)。視頻接口有1個DP 1.4接口和1個HDMI 2.1接口;音頻接口有5個3.5mm和1個S/PDIF光纖口;網(wǎng)絡方面為1個2.5G網(wǎng)卡接口,以及2根天線接口(AMD RZ616 Wi-Fi 6E);此外一個Flash BIOS按鈕,支持無CPU情況下刷bios。
▼接下來拆解下主板。B650E/B650是單芯設計(相當于雙南橋,AMD叫FCH);而X670E/X670是雙芯設計,但第二個芯片組和第一個芯片組連接的,還需要各自拿出來4條PClE 4.0 的通道用來互相通信,可能會造成了延遲會高一些。所以單芯設計反而沒有上面的煩惱。
▼供電方面,PWM控制器為MPS芯源的MP2857,最多支持7+2相供電,而其中14相都搭配了型號為MP87670,單相輸出80A電流的Dr.MOS,并且沒有發(fā)現(xiàn)倍相芯片,應該是6相并聯(lián)12相的核心供電+2相SOC核顯供電,另還有一相為MISC,負責核心與SOC以外的供電,搭配Maxlinear的MXL7630S,是一顆輸出電流30A的DrMOS。
▼聲卡芯片為Realtek最新的ALC4080,搭配了大小不同的7顆chemi-con音頻專用濾波電容,并加入了抗干擾音頻電路。
CPU
▼CPU為銳龍7 7700X,算是一個中庸的選擇。8核心16線程處理器,基礎頻率4.5GHz,加速頻率5.4GHz。并使用了利民的AMD-ASF BLACK,就不怕硅脂漏到電容上了!
內(nèi)存
▼內(nèi)存為金士頓的FURY Renegade叛逆者 DDR5 6000 16GB X2,默認時序32-38-38-80,采用的是海力士M-die顆粒。
散熱器
▼超頻三的RZ620,支持LGA 115X/1200/1700和AM4/AM5平臺。這是一款雙塔結構的散熱器,塔高157.5mm,金屬頂蓋,塔體有避讓內(nèi)和主板散熱的設計,可以支持41mm以下高度的內(nèi)存。鰭片采用了穿FIN+扣FIN空間,并且采用了角形波浪,據(jù)說可以有效地減少風切聲。
▼RZ620配備了6*6mm熱管,并全部進行了黑化;底座為微凸CD紋純銅材質(zhì),兩者的連接采用了回流焊工藝。
▼標配風扇采用了FDB軸承,出廠前進行了m/g級動平衡矯正處理。并有3個擋位可以調(diào)節(jié)(通過自帶的風扇調(diào)速器調(diào)節(jié)):
安靜模式:轉(zhuǎn)速1800PRM;風量:68.64CFM;風壓:2.1mmH2O。
均衡模式:轉(zhuǎn)速500-2000PRM;風量:78.10CFM;風壓:2.6mmH2O。
性能模式:轉(zhuǎn)速2200PRM;風量:86.73CFM;風壓:3.2mmH2O。
▼安裝時需要在兩塔之間固定風扇,所以安裝散熱器時先不要安裝風扇。
▼CPU,主板,內(nèi)存,SSD,散熱器合體,為了不擋住內(nèi)存的光效,散熱器前面沒有安裝風扇。
顯卡
▼索泰的RTX4060Ti-8GB 天啟 OC,附件除了一些紙質(zhì)的說明和使用手冊外,還有一根OPEN ARGB 同步線,用于統(tǒng)一顯卡和其它ARGB設備的燈光。
▼顯卡尺寸為315mm(不含PCI擋板的長度)*121mm*60mm,依舊是黑銀配色的裝甲風格,棱角分明,相當硬朗。散熱體系為三風扇,2個90cm+1個80cm風扇的組合,具有低負載停轉(zhuǎn)功能。
▼中間風扇罩一圈其實是ARGB燈環(huán),上面覆蓋了磨砂燈罩,使得燈光看起來會更柔和一些。
▼顯卡側(cè)面中間的索泰LOGO部分也具有ARGB燈效,供電方面則是使用傳統(tǒng)的單8Pin接口供電,旁邊的白色接口是用來插入ARGB 同步線的,但以黑色為主的顯卡插入一根白色線材,確實有點不太協(xié)調(diào)。
▼從前端可以看到有4根鍍鎳的復合熱管貫穿而出,其實在核心部分還有1根成U型,這樣一共有5根鍍鎳的復合熱管,并且熱管和鰭片采用焊接工藝。內(nèi)部采用了8+1相數(shù)字供電,對于一款RTX4060TI顯卡來說這樣用料算是很足了。
▼背面為黑色的鋁合金背板,上面有翅膀的圖案,背板上還預留了兩個風扇位,可以加裝兩個3D STORM風扇,但并沒有自帶,需要單獨購買。當然對于RTX4060Ti的發(fā)熱量來說,這兩個風扇肯定不是必須品,更多的意義在于炫酷效果。
▼小風扇的供電接口藏在側(cè)面索泰LOGO凸起的上方,可惜沒有采用更高級別型號天啟的觸點供電,還需要連接供電線。
▼視頻輸出接口,分別是3個DP 1.4a以及1個HDMI 2.1,屬于主流的配置。另外顯卡紅的基本也快到3槽了。
電源
VERTEX 峰睿是海韻最新出品的ATX3.0電源系列,轉(zhuǎn)換效率達到80PLUS金牌標準,提供10年質(zhì)保。從定位上來看應該是低于PRIME系列,高于FOCUS系列。當然這套配置是用不了這么高瓦數(shù)的電源的,我就想看看高端電源到底是什么樣子
▼打開包裝,電源和模組線分別用布袋保護,其它的附件包括:扎帶、魔術扎帶、金屬銘牌、開機檢測器、說明書、使用手冊、12VHPWR模組線使用建議和Steam抽獎充值卡。
▼風扇罩為與整個電源殼體一體設計,內(nèi)置了一顆135mm直徑的FDB軸承風扇,電源出風面有AC開關和一個HYBRID MODE混合模式按鈕,支持風扇的智能啟停。電源的整體尺寸為160(L)X150(W)X86(H),一些mini型機箱要注意兼容性了。
▼Vertex GX-1000采用單路12V輸出設計,12V輸出最高為83A=996W,5V、3.3V輸出20A,兩路聯(lián)合輸出最高為125W,+5V待機輸出3A=15W。此外intel ATX 3.0標準規(guī)定,要求電源在短時間能承受的整機瞬時峰值功率是整機額定供電的2倍,而峰睿將這一數(shù)值提升到了2.35倍(235%),可以看出電源設計的冗余量還是非常大的。
▼全模組設計,MB的24pin線材的接口分成了2個;PCIe和CPU的是8p接口一共有5個,可以混插;SATA以及D型的6pin接口給出了5個,12VHPWR接口給出了一個。
▼所有模組線采用壓紋工藝打造,不光12VHPWR 的16pin 采用了16AWG,其它線材也都采用了16AWG規(guī)格的線材(按標準18AWG就可以了)!提供了1根24pin供電線、2根4+4pin CPU供電線、3根8pin PCle供電線、4根4個接口的SATA線、1根2個接口的SATA線、1根2個接口的D型線,還有一根支持600W的12VHPWR 16pin線,符合ATX3.0 & PCIe 5.0標準。
▼壓紋模組線遠看就是編織網(wǎng)包線的效果,柔軟度比一般電源自帶的模組扁平線要好,但要比定制的硅膠軟線硬一些。當然肯定也是比編織網(wǎng)包線軟的,而且還有近似的效果,已經(jīng)物超所值了。
C30Pro是機械大師C系列的最新型號,應該也是該系列最大的MATX機箱了。
▼選擇了黑色版本,附件有一個金屬提手,裝有各種螺絲的小盒子,一張PVC防塵網(wǎng),一把螺絲刀,一個USB3.0直角轉(zhuǎn)接頭,以及一個風扇輔助散熱支架。
▼依然是MATX機箱,依舊是外鋁(2mm厚)內(nèi)鋼(1mm厚)的雙殼設計,凈重5KG。尺寸為205 × 313 × 429 mm,體積為27.5升,機箱采用內(nèi)外雙殼設。前置IO接口提供了2個USB3.0(5Gb)接口,與一個Type-C(10Gb)接口,以及一個二合一音頻接口。機箱尾部有4個PCIe槽位??梢园惭b一個12cm的風扇
▼機箱的背部(一部分),頂部、底部、以及前后方都有散熱通道,保證了在相對緊湊的機箱中也能有不錯的散熱效果。
▼機箱的擋板可以拆下,橫置的是一個硬盤架,兼容3.5寸和2.5寸硬盤的安裝。在機箱頂部可以看到預裝的電源架,需要先把它拆下來,裝到電源上后,再裝回到機箱(有三個位置可以選擇)。
▼機箱安裝方法依然是提供了多種選擇,支持ATX電源,可以采用上置、中置、下置三種方式擺放,這三種方式帶來了5種裝機方案(商品介紹給出的)。電源不上置,機箱頂部可以安裝360水冷;電源不下置,顯卡最長支持到420mm,電源下置,則顯卡最長支持到335mm。風冷散熱器支持到162mm的高端,最多可以支持3塊3.5寸硬盤的安裝,以及超多的風扇位可以選擇。
▼C30Pro是一款支持背插系統(tǒng)的機箱,這可是C系列機箱中為數(shù)不多能走背線的機箱,背面還有一個能安裝2個2.5寸硬盤的架子。
▼機箱背面的空間大概2cm多點,正常理背線還是很輕松的,但如果想安裝背插系統(tǒng),線材最好是定制的軟硅膠線,否則要合上背板可能會有點壓力。
▼C30Pro的風扇支架支持12cm/14cm風扇安裝,其目的主要是對內(nèi)存和MOS進行主動散熱。由于顯卡達到了3槽,底部無法安裝進氣風扇;而電源長度達到了16cm,前面也無法安裝風扇,這樣機箱無主動進風的通道,所以我把RZ620的一把風扇裝到了C30Pro的風扇支架上,并提高了安裝高度,起到輔助進風的目的。
▼沒想到機械大師的機箱不用定制線,使用原裝線材裝機也能這么輕松。一個原因是機箱背面有足夠的理線空間(畢竟是為背插系統(tǒng)預留的);另一個原因是海韻的壓紋模組線也比較軟。
AM5 8核以上CPU適合堅持使用win10,并還對CPU性能有所要求的用戶,畢竟win10對小核的優(yōu)化不太好,而intel那邊無小核的cup最高只有上代的12400和12500。此外更推薦無X的型號,價格便宜,開個PBO性能也不差。
微星B650M迫擊炮的供電能力不錯,搭配7900X,或7950X也沒有問題;如果用7600或者7500F更建議搭配價位更低的A620主板。
顯卡方面,RTX4060Ti更適合1080p分辨率下游戲,當然2k分辨率也不是不能玩,但會更加依賴DLSS2和3技術。如果主要是2k以上分辨率的游戲應用,其實是更推薦RTX4070,4070Ti和RX7900XT。
對于RTX4060Ti這種低功耗的顯卡,其實雙風扇的散熱器系統(tǒng)就足夠了。索泰RTX4060Ti 天啟 OC這種3風扇+5熱管的配備實在有點奢侈了。當然高規(guī)格散熱配合風扇啟停功能,基本上不玩游戲風扇就不轉(zhuǎn)動,得到一個更加靜音的使用環(huán)境。
對了,RTX4060Ti還有16GB的版本,對于游戲性能沒啥提高(需要高顯存的4k環(huán)境,RTX4060Ti的核心能力也無法承受)。但16G顯存對AI應用確實是有優(yōu)勢的,而且這個價位確實也沒啥正規(guī)的16GB顯卡可以選擇(有魔改的)。
最后,電源肯定不需要這么大瓦數(shù)的,一般配置650w~750w就可以。至于需不要上海韻,還是主要看錢包允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