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景房主機逐漸成為主流裝機風格的一種,由于內部硬件相比一般側透機箱會被更清晰地展示出來,所以在硬件挑選上格外的講究。這次我就挑戰(zhàn)DIY一個純白色的海景房主機,希望能幫到對此有興趣的小伙伴們,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海景房機箱一般都會比較大,如果不安裝分體水冷,內部會顯得比較空曠,一個簡單辦法就是放入一些模型或手辦,還能讓這臺主機更具個性化,風格化。
一般海景房會選擇RGB的硬件,這套也不例外,但我卻在光污染面積最大的風扇上選擇了純白無光的,這樣開機后光污染面積得到了控制,光效不會過分地搶戲,而是成為一種恰如其分的點綴和裝飾。
這套主機的配置如下:
CPU:intel i7 14700KF
主板:技嘉(GIGABYTE)雪雕Z790 AORUS ELITE AX-W
內存:宇瞻(Apacer) ZADAK DDR5 16G*2 6400
顯卡:影馳(GALAXY )RTX 4070 20周年版
散熱:超頻三(PCCOOLER)DE360 白色
電源:安鈦克 (Antec) NE1000白色金牌全模組
機箱:安鈦克(Antec) C8白
風扇:超頻三(PCCOOLER)F5R120WH
海景房機箱不要999,不要699,只要599!
開箱與裝機
▼C8配色方面有黑白兩種,我這里是白色的?,F(xiàn)在售價599的這款機箱是不帶風扇,據說以后會推出帶ARGB風扇的版本。作為一款全塔式機箱,它的尺寸是:464x303x476mm,由于采用了左右雙倉的結構,所以寬度要略大一些。機箱主體采用0.8mm高強度鋼材,凈重約10.5公斤,用料扎實。
▼C8機箱的前面和左側采用了全透玻璃面板,兩者之間無立柱,典型的海景房風格,右側采用MESH網孔鋼板,使機箱的散熱器性能得到了加強。后面可以看到機箱為左右分倉式結構,主板一側使用大面積的鏤空設計,來進一步加強散熱器性能,上部可以安裝一個120mm/140mm風扇,下部有8個PCI擋板。
▼開關和IO在頂部右側,有電源鍵、3.5mm音頻接口,2個USB 3.0(5Gbps速率),1個USB-C接口(10Gbps速率),以及一個重啟按鍵。
▼機箱底部采用了可抽拉清洗的防塵網,另外機箱的墊腳很高,保證了風道暢通。
▼兩側,前部和頂部的面板全部采用無螺絲免工具拆裝設計(碰珠式固定)。兩側板打開需要通過上部的一個小凹槽,只是這個槽略小,不太方便使力。另外左右側板還采用了防脫落設計,打開后不用手扶也不會掉下來。
▼左側和正面均采用了4mm無鉆孔鋼化玻璃面板,通透度還是非常好的,保證能讓你看清“海景房”內的“家具”!
▼作為全塔機箱,內部空間相當?shù)貙捲#珻PU散熱器風冷限高為175mm, 能夠兼容E-ATX(280mm以內)主板,以及440mm長的顯卡。主板支撐板的右側最大可以支持360冷排或3個120mm/2個140mm風扇。
▼頂部同樣也是最大支持360mm冷排,并且可安裝冷排的厚度達到了45mm,這樣安裝薄排的話也可以選擇夾漢堡的風扇結構。風扇方面,可以安裝2個160mm,或常規(guī)的3個120mm/140mm。
▼底部可以安裝的冷排、風扇規(guī)格完全和頂部一樣,不過安裝120mm或140mm風扇(或相應的冷排規(guī)格)需要更換支架。
▼再來看右側分倉,這里通過一個導風板又分成了左右兩個區(qū)域,避免吹出熱風影響到右邊(如果安裝排風風扇的話)。左邊按冷排,大約有50mm以上的空間,也是可以安裝厚冷排或者夾漢堡接口(一邊風扇也可以放在左側分倉內);右邊因為要安裝電源,所以大概有接近90mm的空間,理線就變得非常輕松。
▼上面和底部各有一個2.5寸硬盤架,每個架支持2塊硬盤,還有一個3.5寸硬盤籠,可以安裝2個硬盤,都是可以拆卸設計,另外導風板也是可以拆下的。支持ATX電源的安裝長度為最大210mm。
▼由于左側和前部玻璃板都可以打開,再加上這是一個全塔的大機箱,裝機自然是沒啥難度的。
▼背線可以隨便放,也不會出現(xiàn)關不上情況,再加上右側面板非玻璃,也不用擔心影響美觀。
溫度測試
▼測試一下機箱的散熱情況,C8最大可以安裝10個120mm 風扇,我安裝了9個120mm風扇(包括冷排上的)。具體方案為,頂部冷排3個為排風;底部3個為進風,側面3個為排風。排風風扇多于進風風扇,但C8機箱后面為大面積的鏤空,應該不用擔心進風量不夠形成負壓,倒是有點擔心后部的防塵問題(可以自己DIY防塵網解決)。
▼CPU的烤機,10分鐘FPU烤機后,P-Core8核心平均溫度84.6℃,E-Core12核心平均溫度74.4℃,使用小米智能插座測得整機輸入功耗為~390W,DE360壓制14700KF完全沒有問題。
▼Furmark烤機,參數(shù)設定為1080p分辨率、0AA,10分鐘后,頻率減少到了2430MHz,溫度穩(wěn)定在66.8度。GPU-Z顯示的功耗為210w,小米智能插座測得整機輸入功耗為~310W。顯卡冷風供給充足,再加上RTX 4070 20周年版的散熱系統(tǒng)確實給力,顯卡溫度不用擔心。
▼再來進行變態(tài)的雙烤機測試,即FPU和Furmark同時運行,同樣差不多10分鐘的測試時間,顯卡在底部基本不受影響,溫度沒有明顯變化。CPU的P-Core8核心平均溫度86.4℃,E-Core8核心平均溫度74.9℃。和單烤CPU相比P-Core升高了2℃,E-Core升高不到1℃,顯卡烤機對CPU散熱影響不大,說明C8機箱散熱結構合理,當然大體積機箱本身就擁有更好的散熱性能。
這張紀念版顯卡,從外觀來說,風格和這臺主機完美契合!
顯卡開箱
▼包裝內部除了有顯卡本體外,還有RGB同步線、顯卡支架、螺絲刀以及合格證和三包憑證。
▼顯卡純白底色,采用了金屬壓鑄、CNC、拉絲、絲印等多重工藝,就是用保障外觀的高顏值。正面可以看到2個100mm正向風扇,三圍尺寸為330mmX137.7mmX45mm。
▼風扇上有20th的字樣,采用軸流設計,扇葉的邊緣有一個完整的圓形,在運行時讓氣流和噪音表現(xiàn)得更加優(yōu)秀,并且支持智能啟停。另外風扇罩上還配合風扇的造型設計了幾個燈條作為裝飾。
▼右側區(qū)域做了鏤空設計,可以看到內部的部分散熱鰭片和熱管,官方資料顯示該顯卡搭配了5根直徑8mm的鍍鎳復合熱管和均熱板,鏤空周圍一圈也設計了RGB燈條。此外風扇面為一張亞克力透明板覆蓋,可以使用自帶的螺絲刀拆下,并在其上進行DIY定制或改造,并不影響售后質保。
▼顯卡側面和前端沒有亞克力覆蓋,露出的完全是金屬材質,也有影馳20周年元素的設計,兩側都有方形的開口,露出了內部的散熱鰭片。右側GEFORCE RTX下方是條狀燈帶,左側有一個小凹槽,里面是雙BIOS開關(標準模式、性能模式切換),因為供電采用了隱藏式設計,所以一眼看去是找不到接口的。
▼顯卡背面配備了銀白色的鋁合金金屬背板,并且還有一個風扇,該風扇為反向設計(背面是吸風方向),90mm直徑,配合正面2個100mm風扇,實現(xiàn)進出風循環(huán)(∞散熱系統(tǒng)),和公版散熱設計異曲同工。此外圓形的風扇正好形成了20周年中的“0”,設計的真是十分巧妙。
背面散熱風扇上部,有一小塊磁吸式金屬蓋板,里面藏著什么呢?
▼磁吸蓋板拆裝還是比較方便的,打開后可以看到一個8Pin的供電插口,以及一個RGB同步接口,讓顯卡燈效同步主板燈效。
▼接入電源線的效果如下,這樣顯卡外側就看不到供電線,配合背插式機箱的話,可以讓主機內部更加簡潔美觀。
▼接口部分還是3個DP和1個HDMI,其中HDMI接口做了信號增強設計。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雖然顯卡是越肩式設計,但厚度還是保持在標準的雙槽位。
▼自帶的顯卡支架支持二段式升降,滿足不同高度的需求。支架頂部有“20”字樣,橫向支撐位有ARGB燈效(有5V RGB接口和轉接線),點亮后是影馳的LOGO(效果見文章開頭)。
性能測試
▼前面說過RTX 4070 20周年具備兩檔BIOS,其中P-mode(性能模式)可以達到2610Mhz加速頻率,TGP功耗215W(公版為200w);S-mode下為2475Mhz加速頻率(靜音模式),TGP功耗200W。
以下測試均在P-mode下進行。
▼眾生平等奧德賽,畫質極高,4k分辨率平均幀率73,2k分辨率平均幀率112。
▼比較吃內存的全面戰(zhàn)爭特洛伊,在6400MHz的ZADAK加持下,4k分辨率平均幀率78.5,2k分辨率平均幀率138.6。
▼如果想要配合高刷顯示器,DLSS技術是少不了的,零之曙光,打開質量級別的DLSS后,4k和2k分辨率平均幀率都可以超過100。
▼接下來是光追游戲,古墓麗影:暗影,4K分辨率,開啟超高等級光追特效和質量等級的DLSS,平均幀率86。2k分辨率下同樣的設置,平均幀率146。如果想要在4k分辨率下有更高的幀數(shù)可以將DLSS等級降為平衡。
▼以上游戲,無論是4k還是2k分辨率,RTX4070都可以讓游戲達到流暢的程度,但到了硬件殺手:賽博朋克2077這里,4k分辨率下還是有些難度的,打開追光特效+平衡等級DLSS+幀生成(DLSS3)后,平均幀數(shù)只有49.8,只能說是勉強流暢的水平。同樣的設置在2k分辨率下倒是壓力不大,平均幀數(shù)達到117.59,在此分辨率下又嘗試了打開了光追中的路徑追蹤,平均幀數(shù)下降至82.49,流暢游戲毫無問題。
▼RTX 4070當然也具備一些生成力的,在blender測試中,成績是遠超14700KF的,此外也是支持AV1轉碼的。不過由于顯存只有12GB,使用AI軟件Stable Diffusion制作大圖時受限較大,如果有這種需要就不得不升級到RTX 4070Ti-S了。
主板
▼主板是技嘉雪雕Z790 AORUS ELITE AX-W ,作為小雕的白色版本,PCB并沒有白化,但由于銀白色的散熱片也覆蓋50%以上的面積,做白色主題主機的主板也并不會維和。
CPU
▼CPU是i7-14700KF,標配了8個性能核,12個能效核,L3緩存的容量33MB,是14代酷睿中提升比較大的一款。
內存
▼ZADAK(扎達克)是宇瞻旗下子品牌,SPARK RGB DDR5也是主打高端的型號,選擇了白色版本,。
▼內存金屬馬甲大部分是純白色的,表面呈霧面磨砂工藝,有凹凸紋路作為裝飾;頂部采用了拉絲質感的銀色金屬,中間有一個金色的ZADAK LOGO。
▼內存參數(shù)在黑色的標簽上,上面標注有產品SN、PN、頻率為6400MHz、時序CL32,支持 Intel XMP 3.0和AMD EXPO 超頻技術,內存顆粒為海力士顆粒,單條容量為16GB。
▼內存整體的尺寸為5cm高度、13.6cm寬度、0.79cm厚度,迷你小機箱還是要注意下兼容性。
▼頂部有燈帶,五段式超廣角燈效,支持御三家,以及華擎和雷蛇ARGB燈效同步。
散熱器
▼14700k的散熱器當然還是360水冷會穩(wěn)一些。超頻三的金剛雙擎 DE系列,采用雙水泵散熱方案,以及5年質保服務,還是能讓人放心的。
▼配件包含了AMD的AM3/AM4/AM5和Intel的LGA 115x/1200/1700/20xx平臺扣具、各種固定螺絲、風扇一分三接線、EX90硅脂和說明書。值得點贊的是不同平臺的固定柱采用不同顏色進行區(qū)分。
▼冷頭尺寸為70*70*55mm,外殼采用鋁合金材質并通過高精度CNC一體成型打造,頂蓋采用透光玻璃,并有超頻三GAMEICE的ARGB圖像Logo,邊緣輔以一圈線性燈帶,均支持ARGB同步,帶有一公一母的3pin接口;水冷管兩頭都做了金屬加固處理,連接處支持180°的旋轉;冷頭底部采用微凸鏡面車銑銅底,貼合CPU更為精準。
此外冷頭內部采取了雙水泵設計,分別獨立負責水冷液的進和出,從而提高水冷液的循環(huán)效率。并采用了九槽十級三相低噪水泵電機和陶瓷軸心,提升使用壽命和降噪效果。
▼冷排部分也進行了白色涂裝,共有12條水道,采用27mm的加厚設計(一般薄排厚度為20mm),增加了水冷液容量。冷液管長度為430 mm,也比一般一體水冷長一些,水冷管外部有尼龍編織材質包裹,提升了一定的抗拉強度。
▼細節(jié)方面,冷排側面有銀色“PC COOLER”金屬 LOGO,但要注意這是金屬貼紙,有掉落的風險;散熱鰭片也全部白化,工整嚴密,水管與冷排連接處通過金屬件加固,并帶有紅藍環(huán)標識區(qū)分冷熱水。
▼超頻三DE360 沒有搭配常規(guī)的ARGB風扇,而是搭載了三把P120PRO高性能增壓風扇,120mm白色無光設計,采用FDB流體動態(tài)液壓軸承,9扇葉,純銅軸心套設計。風扇背部采用增壓框設計,可進一步提高風壓。
▼風扇軸心處的紅色點膠表明風扇進行了二次動平衡矯正。兩面四角帶有可拆下的減震墊,供電線為獨特接口的短線,通過自帶一分三的線材串聯(lián)并轉接到主板風扇接口。具體參數(shù)方面,轉速為600~1850RPM,最大風量為71.86 CFM,最大風壓為2.46 mmH2O。
風扇
▼由于冷排風扇為無光白色的,所以機箱風扇同樣是無光白的超頻三 F5R120WH,該風扇就是RZ系列散熱器的標配風扇,入手的為三連包(兩盒),盒子非常精美,有開頁和鏤空設計。
▼這套風扇自帶一個轉速切換開關,可以設定三種不同的速度模式:
安靜模式:轉速1800PRM;風量:68.64CFM;風壓:2.1mmH2O。
PWM模式:轉速500-2000PRM;風量:78.10CFM;風壓:2.6mmH2O。
OC模式:轉速2200PRM;風量:86.73CFM;風壓:3.2mmH2O。
▼風扇采用了FDB軸承,軸心處有金屬CD紋絡和超頻三logo做為裝飾,出廠前也進行了m/g級三軸動平衡矯。風扇兩面四角都有橡膠材質的減震墊;供電規(guī)格為12v & 0.2A=2.4W,,4pin的PWM供電接口,有一公一母兩個,方便串聯(lián)其它的風扇。
電源
▼電源選擇了安鈦克 Antec NE1000白色金牌全模組電源。電源內部采用全橋 LLC 諧振 + 主動式 PFC + DC-DC + 同步整流方案,質保方面為10年。
▼單路+12V的輸出最大電流達到83A,總功率即達到了996W,非常接近額定功率,另外由于采用最新的intel ATX 3.0標準設計,短時間內最大可承受高達3倍的顯卡功耗的峰值功率,平攤下來可達到2倍整機功耗。
▼電源的側面采用黃綠色的貼紙,顏色搭配得非常青春,并標注了電源的型號和功率信息。另外電源長度為140mm,裝機的兼容性更好。
▼受尺寸所限,采用120mm規(guī)格的散熱風扇,也是白色的,并支持智能啟停,風扇格柵是一體化設計。
▼電源的尾部,除了電源插口和開關之外,還有一個風扇運行模式的EOC按鈕,開啟后(彈出狀態(tài)為開啟),風扇在50%負載以下停轉,另外不同溫度有不同轉速,實現(xiàn)不同幅度的靜音效果。
▼電源的模組輸出接口部分也全部都是白色的,CPU和PCI-E接口可以混插,一共有6個,SATA/D型的6Pin供電接口有4個。ATX3.0電源的一個最大特色就有一個PCIe5.0的12VHPWR接口,更智能輸出顯卡供電功率,可以獲得更加出色的供電效果,并減少主機死機的幾率。
▼電源標配的模組線為全扁線設計,都是純白色的,線材和接頭都是白色的。提供了6+2pin的4根PCIE線材,8pin的CPU線材有2根,非常夠用了。12VHPWR線材沒有蛇皮網包裹,相對的要軟一點,并標注最大功率為600W,用一根線就完美為旗艦級顯卡供電。
攢一臺海景房機箱的最大目的當然就是顏值了,如果預算充足的話,性能最好也要跟上。游戲應用方面,RTX4070也可以作為入門的4k分辨率顯卡,但其更合適作為2k分辨率的游戲使用,但不得不說現(xiàn)在確實是RTX4070S更具性價比。作為全臺海景房機箱,安鈦克C8機箱唯一的遺憾就是不支持420mm冷排,但它的性能比確實高,優(yōu)惠活動時只要599!還要啥自行車!
最后,這臺主機的參考預算為~1.4w,也許不是非常有性價比,不過顏值肯定是能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