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住進了夢寐以求的“學區(qū)房”,但是吃飯變成了一個難事。
娃上中學,早上早早起床,一直在學校掙扎到晚上7點才回家。我和娃她娘也是胡亂塞點早飯就出門,晚餐基本上只有兩個人在吃,孩子回來不吃正餐只需適當補充一點營養(yǎng)。
菜到不難,難點真的在飯上:
就餐人數少,每天幾乎就一頓,現(xiàn)代餐飲結構里米飯分量下降了不少,但是下班回來忙又沒時間折騰這小小的“一口”米飯“。
但是你說取消米飯吧,又不合適,畢竟多年飲食習慣在這里,而且這“一口”米飯的質量還有要求,不然啊,可口的菜肴都會因為米飯不夠香而被連累。
愁啊~
筆者已經經手過4臺電飯煲了。第一臺國產貨,三角牌的老家伙,配好水米煮飯真的神奇(80年代),到了90年代我上學了,家里特意弄回來一臺 national的進口電飯煲,能預約煮飯香,神奇。第三臺電飯煲在national壽終正寢后,我特意買了個Panasonic的電飯煲,繼續(xù)很香。后來住外面了,煮飯隨手買了個米家電飯煲4L 版(應該就是現(xiàn)在商城里的C1版),能定時能煮香香米飯,關鍵一百來塊,所以繼續(xù)很香。
這次新電飯煲的重任就繼續(xù)交給了米家,當然,得選個新品——雖然還是一百來塊——米家電飯煲N1 3L版。
為啥是3L版?因為3L 版本我家足夠了(這個是4L 版試用以后得出的科學結論),而且3L版本因為鍋底小,所以在加水的時候,水位更容易把握更容易對準刻度,所以就選了它。
‘這款米家電飯煲N1 3L版配色一改米家小家電的純白色,而是用一層濃濃的奶油重新覆蓋了它。
除了內膽,附件里面依然有蒸籠、量杯、飯勺,相比較我那個版本的米家電飯煲,它少了粥勺。
雖然開蓋按鈕還在頂部,但是控制面板也調整到了電飯煲正面,配合側出電源線,這款米家電飯煲N1 3L版本非常適合放在小臺面上使用,比如我這邊這個頂部寬度只有30cm的餐邊柜。
控制面板功能和我的C1電飯煲基本一致,中文標注簡單明了,上手很容易。
這個是N1電飯煲相對于C1最大的變化了,我C1用了一年,對于它的產出還是認可的,相比較于家里用了幾年的日系電飯煲,口味區(qū)別很小,但是沒想到N1還有能耐在煮飯這個事情上更精進一步。
廠家宣傳的4A指的是N1電飯煲煮的米飯在香氣、含水率、糊化度和粘性上都達到了A級標準,就我體驗結果看來,雖然我不確定到底什么結果才是A,但是同樣的米用N1電飯煲煮的飯確實要更誘人一些。
剛出鍋的米飯,米粒亮晶晶的,互相之間粘黏不太明顯,入口不干也不爛,彈性十足,但是又不是壽司米的那種徹底的松散感,作為米飯來說,它真的很讓我入迷。
更大的驚喜在鍋體清洗的時候,我不確定是因為內膽涂層的改進還是烹飪水準的精進,盛完米飯的內膽,內部殘留的米糊很少,清洗起來特別容易(是不是可以不洗直接……啊老婆我下次不敢了)。
N1作為米家最新款的電飯煲,相較于熱銷多年的C1型號,很多地方都做了改變。
之前我們提到過控制面板從頂部移到了正面,這個改變的可不只是操作方式,就我個人而言,最大的便利來自于更容易清潔:C1面板位置高出來的這個模塊,讓我擦鍋邊的冷凝水手感很不“連續(xù)”。
同時由于這個面板的位置,導致C1型號最大深度比N1要大一些,到了我這邊,4L 的C1比3L 的N1更是大了整整一截,在保證蓋子都能徹底打開的情況下,C1比N1要凸出臺面這么多。
更神奇的是雖然兩者個頭好像差別蠻大的,但是打開的蓋子高度差別反而有限,不影響上方置物。
外觀上的進化只是N1的一部分改變,真正的改變放在了看不見的地方。
N1對煮飯時的火候控制做了非常細致的優(yōu)化,將一個煮飯過程細化成9個不同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細膩精準的把控,這可比島國煮飯仙人用大懷表計時要靠譜得多啦。
還有個變化在不起眼的破泡器上,這個模塊的重要性我過去體驗一直不夠,因為我煮粥只煮一點點,4L 電飯煲根本不用操心溢出,但是3L 版本就不一樣了,好在廠家也為我著想(小膨脹一把),破泡器也重新設計過,性能更優(yōu)秀。
最后還有區(qū)別在于內膽工藝不同,N1采用的是6層黑晶不沾涂層,燈光下星星點點的閃爍,耐久性比C1的要好一點(亮點純粹視覺效果,手觸并無磨砂感,非常光滑)。
最后有個問題我個人不確定算不算進步,3L 版的N1電飯煲的快速煮飯功能是冷水快煮,不用熱水,28分鐘就能吃上熱飯,但是C1的快速煮飯叫熱水快飯,70℃以上的水和米加進去,20分鐘就能開飯,我一般直接加開水,好像速度更快。我家凈水器自帶熱水功能所以熱水到不愁,因此我個人覺得這點變化對我來說好像沒啥優(yōu)勢。
我上次買電飯煲的時候,對于這個3L還是4L 的概念非常的模糊,根本不明白差別在哪里,現(xiàn)在好了,兩個型號的我都有,對比一下,大家就都知道了。
首先是內膽口徑大小,我們用蒸籠對比一下,直徑上差別并不大。
兩款電飯煲配的量杯大小也一模一樣,裝到刻度上限都是135g(米的品牌不同可能有差別)。
但是看內膽里的刻度,3L 的煮飯,最多放5杯米,4L 的話,能放8杯米下去。
再看煮粥,3L 的最多煮1杯米的稠粥或者半杯米的稀粥,但是4L的可以煮一杯米的稀粥。
所以從最大煮飯量來說,3L 的只有4L 電飯煲的一半多一點點而已。
不過考慮到我自己家的用餐情況,3L對于我家來說綽綽有余,因此不糾結。大家庭或者習慣一次煮飯多餐食用的情況下,可以根據我上面的數據進一步考慮。
如果容量足夠,那3L版本小巧玲瓏的個頭,真的是一種優(yōu)勢。
強行點個題吧,說實話,“煮飯仙人”本來所指的那個個體,現(xiàn)在已經被大家逐漸看淡了。
看淡的原因不是因為傲慢和不理解,但是因為我們確實有了煮好一碗飯的能力,讓我們對于這個項目上的造神運動非常不屑。
從當年半年收入才能換一個進口電飯煲,到現(xiàn)在電飯煲的價格可以用日薪來衡量,我們的工程師們走過了幾十年的辛苦道路。
所以,要說“煮飯仙人”,我想應該指的是我們國內電飯煲廠家的工程師們,特別是我們米家電飯煲N1 3L版的工程師們。
因為他們真的可以讓家家戶戶都能吃上帶著仙氣的香米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