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8月初,AMD發(fā)布了 9000系CPU,從當時的首發(fā)的評測來看,新U相較上一代的性能提升幅度還是比較可觀的,但由于發(fā)布初期相關軟硬件配套不夠完善,加之AMD過于保守的TDP策略,所以在和競品的對比中,領先優(yōu)勢不是太明顯。
近期,微軟放出了“KB5041587”補丁,同時AMD也針對9700X和9600X放出了“105W”版BIOS,這兩大雞血補丁一出,9700X和9600X的性能直接原地提升一大截,而且也不需要玩家額外花費任何費用。正好近期隨著《黑神話:悟空》的上線,“臭打游戲的”又掀起了一股升級裝備的熱潮。本著把錢花在刀刃上的原則,三哥就幫大家先試一試,雞血補丁對R5 9600X的游戲性能提升究竟幾何,和i5 14600KF相比有沒有優(yōu)勢?
二、性能測試
和其他9000系CPU一樣,AMD R5 9600X采用了全新的外包裝,外觀對比度和辨識度更高。
這一次的盒子主打一個纖薄苗條。
附件一覽。
R5 9600X的本體外觀也和其他7000系、9000系CPU沒啥兩樣。
插槽依然是AM5接口。
下面開始對比測試,測試平臺配置詳情如下。
測試平臺主要硬件規(guī)格一覽,主板這里已經刷了最新的3035版BIOS,該BIOS可以完美開啟“105W”模式。
參測的兩款CPU規(guī)格對比,可以看出,i5 14600KF足足比R5 9600X多了8個小核心,其規(guī)格遠高于R5 9600X。
游戲測試,這里選取了《黑神話:悟空》、《絕地求生:大逃殺》等9款近期比較熱門的3A大作及網絡游戲。
可以看出,在1920X1080分辨率下,除了在《黑神話:悟空》和《刺客信條:英靈殿》中,兩款U的表現(xiàn)是“眾生平等”之外,在其他游戲中,R5 9600X的勝率還是要更高一籌,該U總共取得了5勝2平2負的戰(zhàn)績,其中在《絕地求生:大逃殺》更是有著18.17幀的領先幅度。
在2560X1440分辨率下,R5 9600X和i5 14600KF在《黑神話:悟空》中的表現(xiàn)依然相同。在其他游戲中,還是R5 9600X的表現(xiàn)更勝一籌,它取得了6勝1平2負的戰(zhàn)績。
順便測下理論性能。
CPU-Z基準測試。
在此測試中,R5 9600X相較i5 14600KF,在單核性能方面取得了領先,但多核性能受限于線程數(shù),所以落后幅度較大。
Cinebench R23基準測試。
在此測試中,R5 9600X相較i5 14600KF,單核性能取得了小幅度領先,但多核性能受限于線程數(shù),大幅度落后于對方。
Cinebench 2024基準測試。
在此測試中,R5 9600X相較i5 14600KF,單核性能取得了小幅度領先,但多核性能有所落后。
AIDA64緩存&內存基準測試。
在此測試中,R5 9600X相較i5 14600KF,寫入性能較為接近,讀取和復制性能有所落后。
內存延遲方面,兩者也是比較接近的,由此可以看出ZEN5在內存延遲方面的進步還是比較大的。
V-Ray CPU渲染基準測試。
由于V-Ray比較吃線程數(shù),所以二者的性能差距和線程數(shù)呈正相關關系。
y-cruncher基準測試。
在此測試中,由于R5 9600X擁有AVX512指令集優(yōu)勢,故而在默認狀態(tài)下,就能輕松打敗規(guī)格更高的i5 14600KF。
圖形理論性能測試。
3DMARK Fire Strike基準測試。
在該測試中,R5 9600X受限于核心數(shù)規(guī)模,在物理分方面不如i5 14600KF,但總分和顯卡分方面較為接近。
3DMARK Time Spy基準測試。
在該測試中,R5 9600X在總分和物理分方面不敵i5 14600KF,但在顯卡分方面十分接近。
功耗方面,ZEN5架構的優(yōu)勢就比較大了,R5 9600X相較i5 14600KF的烤機功耗直接少了80多W,換句話說,玩家如果選擇R5 9600X的話,就可以在電源和散熱器方面減少投入。
三、其他配件介紹及小鋼炮主機分享
順便介紹下此次測試用到的部分配件,同時用這些配件打造了一臺能夠暢玩《黑神話:悟空》及其他大型游戲的Mini小鋼炮主機,近期有此類配機需求的網友可以參考下。
目前B850尚未上市,所以主板采用了華碩TUF GAMING B650M-PLUS WIFI 重炮手,作為千元級B650中點名率比較高的型號,該主板做工扎實,功能豐富,使用體驗不輸某些高端主板。當然,最讓本人動心的還是其強大的軟件研發(fā)能力,此次AMD升級105W補丁,華碩就第一時間放出了對應的BIOS,這一點還是比較給力的。所以,對于等不及B850的玩家,也可以直接上這張主板,BIOS一刷,上9000系CPU也是杠杠滴。
外包裝背面一覽。
主板保持了重炮手系列的外觀風格,扎實厚重的VRM散熱馬甲搭配6層黑色PCB,不僅保障了主板工作的穩(wěn)定性,同時在視覺上也給人一種扎實可靠的感覺。
散熱馬甲特寫,這個散熱馬甲分量十足,散熱效果出色,能夠保障主板穩(wěn)定工作。
主板采用8+4pin接口設計,接針采用了ProCool高強度實心設計,耐用性和導電性俱佳。
主板采用了12+2供電模組設計,其中Dr.MOS采用了萬代的Z5317NQI,支持的最大電流為60A,配合高品質電感和電容,為CPU的穩(wěn)定運行提供了保障。
主板標配了四條DDR5內存插槽,可支持192GB內存;主板支持AMD EXPO技術,頻率可支持到8000MHz+(OC)的高頻。
主板提供了1個USB 3.2 Type-C接口,并采用了金屬加固設計,還提供了1組USB 3.2接口。
主板還提供了2個5V RGB接口,配合自家的神光同步軟件,能夠實現(xiàn)更多的燈效組合。
主板標配了4個SATA 6Gbps接口,還提供了1個12V RGB接口和1個5V RGB接口,滿足了玩家的玩燈需求。
主板提供了1條采用SafeSlot高強度設計的PCIe 4.0 ×16插槽,還提供了1條PCIe 3.0 ×1插槽和1條PCIe 4.0 ×16插槽(×4模式)。
主板還提供了1條PCIe 5.0 M.2插槽和1條PCIe 4.0 M.2插槽,兩條插槽均提供了散熱片,并支持便捷式卡扣設計。
主板采用了REALTEK ALC897聲卡,配合高品質音頻電容和SupermeFX音頻防護線,從硬件方面為玩家的高品質聽音提供了保障;同時主板還支持雙向AI降噪技術,能夠有效降低麥克風輸入和音頻輸出的環(huán)境噪音,從軟件方面為玩家的高品質聽音提供了保障。
主板在網絡方面的配置也毫不含糊,RTL 8125BG 2.5Gb有線網卡配合MT7921 WiFi 6無線網卡,能夠為玩家提供電競級的網絡體驗。
主板的I/O接口配置也比較豐富,該有的諸如DP、HDMI及USB之類的接口應有盡有,高速率的USB 3.2 Gen 2x2 Type-C(20Gbps)也都是標配。
另外,主板還提供了BIOS FlashBack接口,該接口可以在沒有CPU狀態(tài)下升級BIOS,這一點對于想直接上9000系的玩家來說還是非常友好的,玩家無需購買老U,就直接可以搞定BIOS升級問題。
內存選擇了金士頓 FURY Renegade 叛逆者 DDR5 6400 32G×2 RGB燈條,該內存做工強,容量大,6400MHz的頻率也非常適合AMD平臺,個人覺得還是非常適合對容量有所需求的高端玩家選用的。
內存外包裝正面一覽。
內存外包裝背面一覽。
內存的附件一覽。
內存采用了加厚鋁質散熱馬甲,不僅外觀造型美觀大方,而且散熱效能較高。
這個金屬馬甲的質感還是很強的。
內存背面一覽。
標簽特寫,內存支持Intel XMP 3.0技術,最高頻率可達6400MHz,同時內存還搭載了板載PMIC芯片和片內ECC,大大提高了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
內存支持RGB燈效,其內部采用了動態(tài)LED光條,配合金士頓的Infrared Sync Technology技術和各大板廠的燈控軟件,能夠為玩家提供平順、同步的RGB燈效體驗,也能實現(xiàn)各種個性化定制燈效方案。
內存的做工也是非常扎實的,這一點從PCB和金手指就能看出一斑。
顯卡選擇了影馳 RTX 4070Ti SUPER 黑神話悟空游戲聯(lián)名版,該顯卡采用新一代NVIDIA Ada Lovelace架構核心,采用《黑神話:悟空》專屬定制外觀,性能強悍,個性化元素拉滿,非常適合近期想玩《黑神話:悟空》及其他大型游戲的玩家。
顯卡外包裝一覽,其正面印著《黑神話:悟空》的人物造型,主題突出,個性化十足。
顯卡外包裝背面一覽。
附件一覽。
專屬ARGB支架也是標配,該支架可通過ARGB同步線實現(xiàn)燈效同步,通電后還是非常好看的。
顯卡外觀采用《黑神話:悟空》專屬元素設計,視覺效果非常不俗;同時其外殼采用金屬壓鑄和CNC工藝,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質感非常不錯。
顯卡右側采用了開窗設計,配合背面的90mm反葉風扇,可讓熱量更快釋放,散熱效果更佳。
顯卡肩部一覽,其右側的三道橫杠支持ARGB燈效,也可以通過同步線實現(xiàn)燈效同步及其他玩法。顯卡內部配備了大面積的散熱鰭片,配合均熱板和多熱管設計,大大保障了顯卡的散熱效能。
顯卡采用了金屬背板,其整片都為《黑神話:悟空》的專屬圖騰,個性化十足;其尾端設置了1枚90mm反葉風扇,增強了顯卡的散熱效能。
顯卡采用了隱藏式12VHPWR供電接口設計,能夠進一步減少外露線材,增強理線效果。
顯卡采用了3x DP 1.4a + 1x HDMI 2.1a的視頻輸出接口配置。
SSD選擇了影馳 星曜 7000 Plus 1TB,該SSD采用精選TLC顆粒,配合群聯(lián)PS5027-E27主控,可實現(xiàn)7000MB/s+的持續(xù)讀取速度,性能表現(xiàn)非常出色。
SSD的外包裝正面采用了頗有二次元風格的星曜娘造型。
背面一覽。
附件提供了合格證和說明書。
SSD本體正面覆蓋了一層金屬復合材料散熱貼,該散熱貼厚度適中,能夠完美貼合主控芯片和Nand顆粒,從而達到快速散熱的效果。
主控特寫,SSD采用了群聯(lián) PS5027-E27主控芯片,該主控支持四通道無緩存方案,也支持第四代LDPC糾錯引擎,性能和穩(wěn)定性表現(xiàn)都非常不錯;另外,它采用了12nm制程工藝,功耗和溫度表現(xiàn)出色。
SSD采用了2顆精選TLC顆粒,組成了1024GB的容量。
SSD采用了主流的M.2接口。
背面一覽,無元件設計有利于正面的散熱效果。
考慮到R5 9600X的功耗和發(fā)熱量并不是太高,所以這里選用了九州風神 冰立方 AK400數(shù)顯版PRO,該散熱器采用單塔四熱管設計,支持220W解熱功耗,同時升級了智能三數(shù)顯功能,可顯示三排信息,實用性和創(chuàng)意度再度提高,實乃200元內可玩性比較高的風冷散熱器。
散熱器外包裝正面一覽。
背面為散熱器的參數(shù)規(guī)格表。
附件比較豐富,扣具采用全金屬材質,且支持I、A全平臺。
散熱器為單塔12cm規(guī)格,外觀經過全黑化處理,給人一種冷酷高效的感覺。
散熱器采用智能三數(shù)顯頂蓋,顯示的信息更豐富,其上下側邊還支持光環(huán)式ARGB燈效,創(chuàng)意度和可玩性都非常高。
散熱器采用薄體單塔設計,對高馬甲內存的兼容性拉滿,同時鰭片間采用扣fin+折fin工藝固定,牢靠度和美觀性均有所保障。
散熱器熱管和鰭片間采用穿fin工藝固定,鰭片外側采用了九州風神經典的矩陣式鰭片組設計,既提高了散熱效能,又能提升視覺沖擊力。
散熱器采用四熱管并管直觸設計,CPU和熱管接觸面積更大,導熱效率更高。
散熱器標配一把FT12 SE真FDB風扇,該風扇可根據(jù)系統(tǒng)負載動態(tài)調整轉速,效能和靜音表現(xiàn)都十分不錯。
該風扇額定電壓為12V,電流為0.25A,轉速區(qū)間為500-1750RPM。
為了保障這次測試硬件性能毫無顧忌地發(fā)揮,電源選擇了長城子品牌:獵金部落 N10 1000W,該電源不僅擁有1000W的大功率,還通過了80PLUS金牌認證,支持ATX3.1規(guī)范和原生PCIE5.1供電,再加上扎實用料和超長質保(10年),非常適合對電源品質有一定要求的玩家選用。
電源采用酒紅色外包裝設計,非常獨特醒目。
背面是其特色技術和規(guī)格參數(shù)介紹。
電源提供的附件比較豐富,除了最基本的電源線、模組線、質保卡外,還提供了理線扎帶和24pin短接自檢器。
電源標配多組進口全模組尼龍編織線,線材規(guī)格高,柔韌性好,理線效果出色。
電源采用銀色外觀設計,質感出色;電源采用150mm短機身設計,能夠兼容許多Mini機箱;電源采用LLC諧振+DC-DC拓撲方案,配合高品質電容,能夠實現(xiàn)較高的效率和穩(wěn)定性。
側面一覽,金屬底色配合“HUNTERS”字樣的LOGO,簡約又不失質感。
電源在模組接口方面也毫不吝嗇,尤其是12VHPWR接口直接給了兩個,能夠滿足高端玩家的需求。
銘牌表一覽,該電源通過了80PLUS金牌認證,卻有著接近鉑金電源的效率,同時其12V輸出功率高達1000W,滿足各類高端配件的供電毫無壓力。
AC輸入端采用了蜂窩狀散熱孔設計,并配備了一個單獨的AC開關。
機箱選擇了喬思伯 Z20,這已經是本人第四次選用這個機箱裝機了,對于喜歡Mini主機的玩家來說,這款機箱以ITX級的體積實現(xiàn)M-ATX級的擴展性,可謂是兼顧了體積和性能的小鋼炮神器。
機箱的外包裝為牛皮紙盒材質,給人一種簡約環(huán)保的感覺。
機箱前臉采用正方形柵格網孔,既能實現(xiàn)極致簡約的美感,又能大大增強機箱的散熱通透性。
特寫一張,USB 3.2 Gen2 Type C接口也成為標配。
機箱采用較為緊湊的M-ATX結構設計,左側板為鋼化玻璃設計,右側為鋼制側板設計。
鋼化玻璃右側采用了小方格圖案設計,有一種極致簡約的美感。
機箱的鋼制側板采用了開孔設計,通透性不錯,能夠進一步增強散熱效能。
機箱頂部也采用了正方形柵格設計,該位置最大可支持2把120風扇或1把240水冷的安裝。
尾部一覽,這里支持1把120風扇的安裝。
底部也采用正方形柵格+防塵網設計,同時這里也支持2把120風扇的安裝。
機箱內部結構一覽,可以看出,其內部空間還是比較緊湊的,但得益于合理的區(qū)域劃分,所以該機箱對大型散熱器(限高163mm)和長顯卡(限長360mm)的支持度還是很高的,同時還能支持ATX電源。
機箱背部也留有專門的背線空間(深度22mm),配合限位魔術貼,大大降低了理線難度。
下面分享下裝機情況,由于喬思伯 Z20屬于緊湊型M-ATX機箱,所以在面對影馳 RTX 4070Ti SUPER 黑神話悟空游戲聯(lián)名版這種大型顯卡時,裝機還是有點壓力的,可以看出,顯卡裝好后,左右兩側及下部的空間已經很緊張了。好在三哥二十年的搞機手藝也不是白來的,最終成功將其搞定。
背線一覽,雖然喬思伯 Z20預留了背線空間,但強烈建議大家使用軟質模組線的電源,否則理線還是比較麻煩的。
裝好把手。
蓋好側板,大功告成。
這個角度看起來也很不錯。
試下燈光效果,整體效果一覽。
散熱器的數(shù)顯效果及燈光效果。
內存燈效特寫。
顯卡燈效特寫。
再來一張純白色效果。
烤機溫度測試(封箱,室溫24.0℃),R5 9600X經過FPU烤機10分鐘后,最高溫度也就70℃出頭,要知道這可是用四熱管的單塔散熱器達成的,看來這一代的ZEN5 CPU在解決積熱問題上還是下了功夫的。
不過如果玩家想要切換105W BIOS的話,這顆散熱器雖然還能壓住,但略有點勉強,建議大家使用更高規(guī)格的散熱器吧。
顯卡烤機溫度(條件同上),本以為以Z20機箱如此狹小的空間,顯卡的烤機溫度會爆表,但實際烤機下來,最高核心溫度也就73℃,由此可以看出顯卡的散熱及機箱的風道設計都是比較優(yōu)秀的。
整機功耗方面,這套主機的功耗還是比較低的,雙烤功耗也就不到460W出頭,這比使用同級別IU配置的功耗低多了,這樣一來,玩家在電源和散熱方面的預算可以酌情降低,從而減少整機預算。
四、總結
從測試結果來看,疊加了“KB5041587”補丁和105W補丁的AMD R5 9600X表現(xiàn)確實更加出色了,在眾多游戲中,和多了8個小核心的Intel i5 14600KF相比,性能表現(xiàn)卻更勝一籌;當然,在理論測試中,由于i5 14600KF核心數(shù)更多,所以多線程性能還是要強不少的,但在單線程性能方面,R5 9600X依然有不小的優(yōu)勢。所以綜合來看,R5 9600X相較i5 14600KF無疑更適合游戲,加之R5 9600X的功耗和溫度更低,對電源和散熱器也相應地降低,這無疑進一步降低了平臺的整體預算。
另外,在此次測試中,華碩TUF GAMING B650M-PLUS WIFI 重炮手表現(xiàn)優(yōu)秀,尤其在新U剛上市,各方面優(yōu)化還不到位的情況下,該主板能夠及時提供最新的BIOS,給新U提供了較好的支持度,這一點還是比較難得的。同時該主板做工扎實、功能豐富、性能表現(xiàn)出色,在目前B850尚未上市之前,也不失為追求性價比玩家的好選擇之一。
顯卡方面,影馳 RTX 4070Ti SUPER 黑神話悟空游戲聯(lián)名版緊追熱點,聯(lián)名設計個性突出,同時顯卡的做工、性能都非常不俗,完全能夠滿足中高端玩家對《黑神話·悟空》及其他各類游戲大作的需求。
內存方面,金士頓 FURY Renegade 叛逆者 DDR5 6400 32G×2燈條顏值出色、燈效酷炫,在測試中的性能表現(xiàn)十分出色。
SSD方面,影馳 星曜 7000 PLUS 1TB的性能非常給力,同時溫度控制非常出色,大大提高了其工作時的穩(wěn)定性,也完美解決了游戲玩家的存儲短板。
散熱方面,九州風神 冰立方 AK400數(shù)顯版PRO不僅效能出色,同時其數(shù)顯面板進一步升級,能夠連顯三排參數(shù),創(chuàng)意度和實用性拉滿。
電源方面,長城獵金N10用料扎實、結構合理、轉換效率高,在此次測試中的表現(xiàn)也十分穩(wěn)定,同時其標配的模組線軟硬度適中,理線效果不俗。
機箱方面,喬思伯 Z20體積小巧,結構合理,能夠以ITX級的體積達成M-ATX級的擴展性,實乃組建Mini小鋼炮的完美拼圖之一。
以上就分享到這里了,希望對大家近期組裝游戲主機有所幫助,謝謝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