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AMD終于推出了他們的9000系列CPU,雖然這次我沒有首測,但還是對9000系列的U很感興趣,于是我看9600X最近的價格還行,買了一套,后面也可以對比一下14600KF看看,那么就直接進入主題。
配置如上圖,但是有些東西其實可以不學(xué)我,比如我用的酷冷加的旗艦360水冷,和機箱,是我手里剛好有湊上去的,機箱還算便宜,360旗艦水冷對于9600X是沒啥必要的。
CPU就是這顆最新上線的9600X,如果你玩游戲的話基本也夠了,如果要生產(chǎn)力還是買旗艦吧,主要是我看它價格只要1799,結(jié)果今天再看就要1699了。
9600X還是純大核配置,6核心12線程,對于不喜歡大小核的intel也只有AMD可以選,三緩32MB,TDP 65W,基準頻率3.9GHZ,最高可達5.4GHZ。當然你也可以開PBO什么的,我是在主板里打開了105W的限制,當年我測試幾顆7000系不帶X的U也是105W左右,這次帶X的U也降功耗了對于電源選擇來說會省一筆錢。
主板是這塊華擎的黑潮風(fēng)暴,我第一眼還以為是NOVA,某知名不具的朋友人肉背回帶給我的,還沒開賣,外包裝確實挺好看的,屬于NOVA的系列的次一個等級,整體用料還是很不錯的。
拿出主板本體,可以看到整體是黑色的板子,不過下部沒有像NOVA一樣做滿裝甲,并且也沒安排M.2的接口,我覺得有點浪費。
供電接口為雙8PIN,畢竟是AMD得板子,而且也算是X870了,這點應(yīng)該不會摳的。
供電的話剛才外包裝背面就有些,14+2+1相,既然是X870,帶個9950X是必須的,所以這個供電相數(shù)我覺得是很正常的。
我比較喜歡的是USB3.0的接口有兩個,以前接太陽神等這種旗艦機箱的時候是必須要2個USB3.0的,否則一半的USB口就浪費了。
第一條M.2接口的散熱裝甲是快拆設(shè)計,我試了一下非常好用,讓我在機箱里擰螺絲純純是折磨我。另外第一條插槽支持PCIE5.0的固態(tài),可以滿足大家就想試試5.0固態(tài)的愿望,目前英特爾除了旗艦板子,其他并沒有帶5.0的M.2。
我想吐槽的是,這塊板子居然只有3個M.2接口,還是太少了,目前固態(tài)賣的挺貴的,2T基本就是大家的極限了,4T的價格目前已經(jīng)上天,還是多給點接口最好。
IO接口這里比較特殊的則是標配了兩個USB4的C口,現(xiàn)在幾百塊就能買到USB4的硬盤,比隔壁的雷電接口不知道香到哪里去了。
顯卡是老朋友了,藍寶石7900GRE極地版,AMD就必須是3A,主要是我手上沒有黑色的卡了,7900GRE配9600X我覺得沒什么問題。
藍寶石7900GRE極地版供電為雙8PIN,電源的話可以不用買ATX3.1的版本,如果你以后不升級卡的話,可以省一筆錢用到這臺機器報廢。
這塊卡是不帶RGB的,只有中間藍寶石的LOGO發(fā)紅光,雖然白卡是真的好看,但希望下一代整個RGB。
IO接口和傳統(tǒng)不同,采取了2*HDMI+2*DP的設(shè)計,對于某些老顯示器或者沒有DP接口的情況下,2*HDMI能滿足更多的需求。
內(nèi)存選擇了佰維新出的DW100時空行者炫光RGB內(nèi)存,有黑白兩種顏色,這次我一共購買了兩套,黑白各一套,外包裝上黑白是沒區(qū)別的,頻率的話我選擇了6800頻率的,如果你不需要超頻,AMD選擇6000的就好,也可以省一部分預(yù)算。
內(nèi)部有泡沫填充,加上防靜電盒,可以保證內(nèi)存在路上不會遇到什么問題導(dǎo)致到手壞的情況。
內(nèi)存的LED燈條面積還是挺大的,整體的RGB效果應(yīng)該會很不錯,內(nèi)存支持大部分主板廠家的燈光同步。
內(nèi)存造型比較硬朗,沒有什么花里胡哨的設(shè)計,黑色就是純黑加上兩條腰線,比較簡潔。
6800的時序是C32,不用猜,一定是海力士的A-DIE顆粒,對于超頻是有一定空間的。
固態(tài)這次用了金士頓最新的NV3 1T,價格還是比較便宜的,主要是金士頓的質(zhì)量還是挺過硬的,我3.0的時期基本都是用他家KC2000,這次再回味一下,不過很奇怪的是速度只有6000MB/S,沒有達到7000MB/S。
包裝屬于一次性的,撕了之后就能拿出固態(tài)本體,不過NV3沒給什么散熱貼,給的就是一張貼紙,由于主板自帶散熱馬甲,正好完美融合。
老規(guī)矩,看一下我手里的這款NV3的主控,群聯(lián)的E27,E27的固態(tài)我記得我測試過幾款,性能算是不帶物理緩存方案的佼佼者了,目前也只有聯(lián)蕓有一戰(zhàn)之力。
顆粒則是金士頓自己封裝的顆粒了,一般來說金士頓出貨量很大,顆粒用的還是比較不錯的。
電源這次使用的是追風(fēng)者的AMP GH750金牌電源,得益于AMD的低功耗,750W完全夠帶9600X+7900GRE,如果不放心你加到850-1000W的也是沒什么問題的。
追風(fēng)者GH750的電源造型還是挺不錯的,體積算比較小的了。之前我用過一些,所以這次還是選他。
GH750支持ATX3.1,如果你需要用4070以上的N卡,是能完全滿足你的需求的,但我這次用的是A卡就不需要ATX3.1了,價格上目前只要649,電源行業(yè)還是卷啊。
選電源最主要還是要看電源銘牌,12V64A總共744W,基本達到750W的標準,不存在虛標。
尾部是有風(fēng)扇eco開關(guān)的,現(xiàn)在很多電源都不做這個開關(guān)了,還是有的好。
線材算是帶壓紋線電源里比較標準的了,比自己定制的要硬一點,但比扁平線要好上很多。
隨便裝了下,之前我機箱的評測里應(yīng)該已經(jīng)看過了。
RGB效果我還是比較喜歡的,7900GRE極地版只能發(fā)紅光是有點拉RGB的后腿了,真要RGB還是得看超白金。
整體RGB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
老規(guī)矩,還是先測R23,單核心2154分多核心16605分,主要進步是在單核心,14600KF的分數(shù)是比不過它的,打游戲的話單核心還是比較重要的,畢竟只會有幾個核心滿載。
7900GRE用4K分辨率玩游戲問題不大,所以我測試的都是4K的項目,在TSE里,顯卡的得分為10346分。
在FSU里,顯卡的分數(shù)為14151分。
我另外測試的FSR,性能可以提升73.4%,如果4K你玩的不流暢的話開個FSR會好很多。
在內(nèi)存跑分中,9000系和7000系還是差不太多,讀59078MB/s,寫80735MB/s,復(fù)制56980MB/s,延遲76.6ns,但是我的一些朋友超頻之后可以基本達到和英特爾差不多的水平,不過如果你是純小白,開個XMP就可以了,用不出多大差距的。
固態(tài)可以看到傳輸模式為PCIE4.0,沒啥問題,使用時間和通電次數(shù)也正常。
跑分也是正常的,我比較奇怪的是之前測的同是E27主控,可以達到7000MB/S,金士頓特意設(shè)置在了6000MB/S,應(yīng)該是對顆粒壽命的考慮?當然我相信改版固件,速度立刻就能到000MB/S,因為這顆主控就是000MB/S速度的。
隨便寫個200G,沒有任何降速,日常用還是非常不錯的。
9000系列CPU最好設(shè)置溫度墻,這樣單核性能會再有提升,多核會降一些,我這種是沒設(shè)置,所以溫度控制的并不是很好,即使用的是旗艦水冷,90度以上也是很正常的,看了下功率,CPU功耗也只有125W,看來積熱的問題還是存在的。
游戲測試方面,我這邊都是4K分辨率測試,預(yù)設(shè)能最高就是最高,先看下CS2,平均幀181.3,1% low 89.1,電競暢玩沒啥問題。
顯卡殺手2077開的預(yù)設(shè)超級,平均幀只有57.1,1% low49.8,能滿足一般游玩的需求,如果想電競幀數(shù)的話必須降畫質(zhì)或者打開FSR,波蘭蠢驢的優(yōu)化是不存在了。
古墓麗影暗影則還行,平均幀幀率92.8 1% Low77.4,由于我是卡最后一個畫面測出來的數(shù)據(jù),和最后的結(jié)果圖是有一點區(qū)別的,不過這幀率怎么玩都能爽玩。
最后則是黑猴的測試了,全部拉滿,我測出來的結(jié)果為平均幀75.2,1% Low64.1,正常游玩是可以的,當然畫質(zhì)其實不用開這么高,降一些沒畫質(zhì)并不會有太大區(qū)別還能增加幀數(shù),不行還可以開個光追。
最后說下這套機器,首先CPU9600X的升級并不大,而且還在降價當中,功耗確實低也可以省一筆電源費用,可以考慮購買或者等雙11,主板現(xiàn)在選擇X870也是嘗鮮,主要是配置了USB4,日常使用會比較有便利,所以如果你7000系非要升級我覺得不急于一時,如果你只打游戲我建議關(guān)注X3D的U,也快出了,那個時候再配置X870才是比較合適的,所以就算要買,建議看雙11,絕對會有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