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各種靜電單元、平面振膜單元以及陶瓷單元混合的多單元開始走俏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人因此產(chǎn)生一種錯覺。
這種錯覺就是傳統(tǒng)的單動圈、單動鐵甚至包括一圈一鐵聲音不行了,或者只能賣低價。
如果有這想法,建議老鐵多逛下展會,或者聽聽今天的主角,來自虎記音頻的大圣。
這是一款擁有14.2mm直徑的大尺寸動圈單元,除了雙音腔設計,它還搭載了日本進口的大黑CCA音圈和N55強磁系統(tǒng)。
從官方為數(shù)不多的配置信息來看,其實也不算獨特,只能說底子好,比如聲場大、低頻強悍、音色通透,其它的還得看官方的調(diào)教。
▲鑒于黑神話悟空的爆火,我有理由懷疑這大圣的命名就是順勢借流量。理由之二是這包裝如此簡單,給人霹靂雷霆的既視感,好像在說這動圈就是這么猛。
只不過別人借勢直接命名悟空,而它叫大圣。大圣和悟空有什么區(qū)別,你細品,前者是它高高在上、意氣風發(fā)的樣子,后者則是它皈依佛門、拜于三藏門下循規(guī)蹈矩的樣子。
所以,這不是又證實了這是一副很猛的單動圈?
▲外觀方面,大圣采用了全金屬腔體加類公模的設計,體積略大,后蓋雖為弧面,但整體給人的感覺還是略顯臃腫。
▲機身內(nèi)側(cè)還是定制公模的貼耳設計,質(zhì)感看上去不咋的精致,實際很光滑。
佩戴方面,看上去多少有些抗拒,實際還是很友好的,并不覺得沉,入耳也不算深,個人習慣了各種入耳式耳機的蹂躪,佩戴它毫無壓力。如果要打分,我覺得它的佩戴有8分,只是看上去有點不大友好。
▲線材方面應該是單晶銅的,購買詳情頁沒有詳細資料。個人實測,主線粗細中等,質(zhì)地偏硬,無彈性,收納指數(shù)良好,佩戴時的聽診器效應控制也可以,只要不跑步,沒有啥異樣感覺。
前端適配方面,盡管大圣擁有46歐阻抗,但是它搭載的是N55的強磁系統(tǒng),再加上只配了4.4的平衡插頭,所以它是很好驅(qū)動的。哪怕是當下三五百的小尾巴,在4.4的平衡輸出上都能將它推出通透、明亮的音色來。
▲作為單動圈或者純動圈,怎樣才算一副優(yōu)秀之作呢?
個人以為自然的音色表現(xiàn)必然是其主要風格,在此風格上還有一定的素質(zhì)感,這包括三頻的均衡,器樂與人聲的解析精準度,動態(tài)、聲場的表現(xiàn)都不短板。但如果在此之上還有一定的樂感,那就更加出色了。
虎記的大圣除了通透、舒展、明亮的音色,它最大的特點其實中正自然的同時還有一定的脫塞感以及并淡淡的清透的樂感。
▲低頻方面,虎記大圣下潛并不算深,但是寬松、強勁、通透,聲場開闊,層次分明,器樂分離度和彈性都較為出色,器樂解析也有一定的水準。整體的量感是充沛、澎湃的,聆聽打擊樂很容易有強勁感,但是不算轟頭。
低頻動態(tài)對前端要求稍高,不然不會給人明顯的感覺,哪怕是我用乾龍盛的MUB1推它,低頻的動態(tài)也只能稱為自然。
虎記大圣的中頻樂感是稍微偏濃的,不管是鋼琴還是吉他的泛音都是一耳朵的生動。若是用它聆聽艾倫泰勒的民謠,你做好耳朵被按摩的準備,酥軟、靈動還有沉浸感,就算是書架箱也難有這感覺。
它的人聲是有些偏暖的,音色飽滿、舒展、明亮不失柔和,解析還算高解析級別,但是人聲和器樂層次較為分明,所以它的人聲穿透力不錯,有些歌手的口型感還有些明顯。
女聲解析相對男聲更為細膩,而且甜美、明亮、柔和加點點暖聲。如果喜歡高解析風格的應該也會很喜歡它的女聲,大氣端莊,柔美,少齒音,厚度和亮度加上柔和度有箱子味的既視感,這好像也是虎記音頻的拿手好戲。
▲虎記大圣的高頻的解析比中低頻聽著更為明顯,音色也更為靚麗同時也更為柔和。這就是它有意思的地方吧,初聽不會覺得有多明顯的素質(zhì)感,越聽越覺得信息量大,素質(zhì)感也一點不差。
在小編制管弦樂里,它出色的器樂分離度和細膩的解析配上生動的樂感,原本覺得寡味、平淡的音樂也變得好聽了。
有個原因不得不說的還是其厚度,哪怕是延伸較為明顯的弦樂,它的厚度都不會給人細若游絲的感覺,相反是大氣、舒展與通透,這種風格還是較為少見的。
至于大編制和古典,這也是虎記音頻的拿手好戲,除了大聲場和高器樂分離度,它還有個特點是音色的亮度并不是高解析那種亮麗,它的亮度是和樂感一起有質(zhì)感的,毛刺控制的相當內(nèi)斂。比如在聆聽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五交響曲:終曲》時,它的亮度幾乎是被壓抑的,只有在一些弦樂延伸較為迅速的時候,那亮度就會一點點的增加。
所以在大編制或者古典樂里,不管細節(jié)如何,至少在整體上,虎記音頻有自己的獨特優(yōu)勢,整體的通透感和氛圍以及動態(tài)都是可圈可點的。
▲整體總結(jié)部分
這兩天收拾房子,把塵封已久的IE800給翻出來了,所以沒忍住簡單的對比了一下。
又擔心被人吐槽這老掉牙的耳機拿出來對比就是占便宜,咱就不細說了。
簡單說,其實兩款耳機風格一致,都是中正、偏淡的,內(nèi)斂的,相比之下虎記大圣自然是更刺激一些,音色的亮度、通透感,解析的力度還有器樂分離度都是明顯要好的,當然也有它搭配的4.4平衡插頭的原因。
但我想說的是,盡管虎記大圣是寬松、通透、大氣舒展的,但它是中正的,只不過它既不缺刺激感,又很耐聽,在這兩種感受之間它平衡的較好。
又或者說在樂感和素質(zhì)感之間它平衡的也很到位,當然有一點是很多動圈耳塞比不上的,那就是它那寬松大氣的脫塞感,這讓它對前端的適配更為友好。
至于駕馭的音樂風格,自然也是雜食的,而且是高度雜食的。
所以回到本文開篇的命名上,虎記音頻到底是不是純粹搭便車還是這耳機機如其名呢?
其實我也有點拿不準,感覺偏大圣的性格多一點點,叫悟空也未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