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6g0kr"><small id="6g0kr"></small></ruby>
  • <dd id="6g0kr"></dd><ruby id="6g0kr"><small id="6g0kr"></small></ruby>

    成人特级av手机在线观看_亚洲图色成人_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_亚洲,欧美精品._男女无遮挡免费网站观看_国产精品成人在线_国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网站_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

    風道是玄學還是科學:i9 9900k+RTX2080+360一體水冷夏日實測檢驗    

    散熱器 06-30 21:55:34 5 0



    風道類型介紹


    盛夏馬上就要到來了,喜歡PC電腦的小伙伴們還是要注意一下自己主機的散熱情況。其中主機風道設(shè)計是否合理也是一個影響散熱效果的重要因素。


    風道就是將外界的冷空氣引入機箱內(nèi),同時將硬件發(fā)出的熱量排出機箱,從而形成一個空氣流動的循環(huán)。根據(jù)風扇產(chǎn)生的氣流壓力效果不同,一般分為均壓風道、正壓風道和負壓風道。


    均壓風道

    風扇向機箱內(nèi)部吹進風產(chǎn)生的正壓和風扇抽取機箱內(nèi)空氣向外排出產(chǎn)生的負壓可以基本相互抵消,那么機箱內(nèi)的壓力和外界大氣壓就是差不多的,形成均壓風道。這種機箱風道可以說是最為常見的。


    正壓風道

    進風量明顯大于排風量,使機箱內(nèi)部的風壓高于外部大氣壓。這種機箱風道比較少見,最有名應(yīng)該就是銀欣的垂直風道系列機箱。該風道的優(yōu)點是電腦工作時的正壓讓灰塵便幾乎沒有機會進入機箱內(nèi)部,防塵能力比較強。不過如果機箱設(shè)計有問題或者硬件以及散熱設(shè)備搭配的不合理,就不能達到預(yù)期的效果。


    負壓風道

    風扇向機箱內(nèi)部吹進風產(chǎn)生的正壓小于風扇抽取機箱內(nèi)空氣向外排出產(chǎn)生的負壓時,也就形成負壓風道。簡單理解就是機箱內(nèi)有更多的排氣風扇。這種風道的優(yōu)點是可以快速將機箱內(nèi)部的熱量排出。當然機箱不可能非常密閉,再怎么排氣也不可能把機箱內(nèi)抽成真空狀態(tài),所以還是會有空氣從空隙中進入機箱的。


    風道效果實驗


    接下來小熊就要試試這幾種風道到底有和差異,測試使用的硬件配置如下:


    CPU:intel i9-9900k(ES)

    主板:華擎(ASRock)Z390 Taichi(太極) Ultimate

    內(nèi)存:宇瞻(Apacer)黑豹玩家 DDR4 RGB 燈條 黑色 3000 32G (8G*4)

    硬盤:影馳Galaxy)名人堂HOF PCIe M.2_2280_512G

    顯卡 :影馳(Galaxy)GeForce RTX 2080 名人堂

    電源 :安鈦克(Antec)HCG-X850高端金牌全模組電源850W

    機箱:LIANLI 包豪斯-O11雷蛇版

    散熱:安耐美(Enermax)冰凌(白色)360一體式水冷CPU散熱器

    安耐美(Enermax) 金彩蝠RGB機箱風扇

    安耐美(Enermax)機箱風扇12CM空氣導軌



    均壓風道(或微正壓)實驗


    其實官方對LIANLI 包豪斯-O11的風扇安裝方向的建議為:底部的風扇往里面吹,頂板的風扇往外吹,側(cè)面的風扇往外吹,所以應(yīng)該是一種負壓風道。


    ▼不過我們先來試試把側(cè)面風扇設(shè)置成往機箱內(nèi)吹入風,形成均壓風道,或是是一種微正壓的風道把。




    ▼這個測試還有兩點改變:首先,冰凌360一體式水冷CPU散熱器自帶的風扇相比機箱風扇要更暴力一些,所以把機箱風扇和冷排風扇互換了,來增加進風或者排風的效果,當然這樣一定程度減弱了CPU散熱器的解熱能力。


    ▼其次,由于O11的風扇設(shè)計在了側(cè)面,比風扇安裝在機箱正面,進風上來說要產(chǎn)生不少額外的阻力,所以在進風扇上安裝了導風罩,這種導風罩采用了類似百葉窗的設(shè)計,能將進氣/排氣的角度改變,讓外界的冷空氣更容易進入機箱內(nèi)部。




    每鐘風道實驗設(shè)置了三組溫度測試:

    1)使用AIDA64 FPU烤機10分鐘后(CPU滿載)測得CPU的平均核心溫度;

    2)使用FurMark烤機10分鐘后(GPU滿載)測得GPU的溫度;

    3)同時使用AIDA64 FPU和FurMark,即讓CPU和GPU同時滿載,再來測得CPU的平均核心溫度和GPU的溫度。因為畢竟是自己的主機,還是有點心疼,這種雙烤機的暴力測試為5分鐘。


    還有一點要說明:我這顆CPU為ES,默認頻率低,通過超頻到達9900k的默認頻率(8核最高4.7GHz),所以電壓會比較高。再加上CPU為非正式版原因,導致比正式版的9900k溫度高一些。只作為對比測試沒有啥問題,不要把它作為這款冰凌360一體式水冷CPU散熱器壓制9900k的性能表現(xiàn)。


    ▼單烤CPU的平均核心溫度為93.25℃;單烤GPU的平均核心溫度為69℃:同時滿載CPU和GPU的溫度分別為96.38℃和68℃,可以看到即使雙烤機的時間只有5分鐘,CPU溫度也比單烤CPU10分鐘的溫度要高,顯卡滿載后熱氣上升,還是明顯影響到冷排的散熱效果。



    ▼測試使用導風罩將進氣角度改變,為了驗證這種導風罩是否有用,拆下導風罩再進行一次測試。



    ▼單烤CPU的平均核心溫度為93.75℃;單烤GPU的平均核心溫度為67℃;同時滿載CPU和GPU的溫度分別為97℃和67℃




    壓風道實驗

    ▼這次把側(cè)面的風扇往外吹,形成負壓風道,再來測一下效果。




    ▼單烤CPU的平均核心溫度為97.25℃;單烤GPU的平均核心溫度為63℃;同時滿載CPU和GPU的溫度分別為99.5℃和63℃。



    ▼把以上三次的結(jié)果匯總一下,可以發(fā)現(xiàn)均壓(或者微正壓)風道,由于有冷空氣的補充,有利于CPU冷排發(fā)揮效能,CPU的溫度要比負壓低了3~4℃;但對于這種非公版的顯卡散熱,將熱量快速排出更有效果。負壓風道的機箱要比均壓(或者微正壓)低了4~5℃??磥砭鶋海ɑ蛘呶⒄龎海┖拓搲菏歉饔袃?yōu)勢啊,大家可以按照自已的應(yīng)用和配置情況來決定風扇的安裝方式。


    ▼另外安裝完導風罩后,CPU溫度方面起了些積極作用,但是并不大,溫度降了不到1℃;可能是顯卡附近的氣流方向并不算合理,導致了顯卡溫度增長了1~2℃。當然也是因為這款于O11的內(nèi)部空間太大,可能導致導風罩效果并不明顯,也許在小機箱內(nèi)其發(fā)揮的作用會更大些。



    以上測試分析是建立在此主機的結(jié)構(gòu)上的(冷排頂置,顯卡水平放置等等),對其它結(jié)構(gòu)的主機就不適用了,有機會再試試風道對其它有特點的主機結(jié)構(gòu)影響。


    測試硬件介紹


    測試完成了,再介紹一下參加測試的一些硬件情況。


    機箱

    首先來看機箱,聯(lián)力包豪斯-O11,這一款為雷蛇版定制版,相比普通版增加燈條、燈光控制系統(tǒng),以及信仰。


    ▼雷蛇版只有這黑色版本,整機支持九個風扇位,可以玩出不少花樣,所以用這款機箱來測試風道還是蠻適合的。不過機箱并沒有自帶風扇,全部要另外購買。機箱尺寸為475(長)*272(寬)*465(高)mm,重量超過10kg,是個大塊頭。正面和側(cè)面都使鋼化玻璃構(gòu)成,非常適合展示內(nèi)部的硬件,另外正面玻璃還有鐳雕的雷蛇logo,搭配燈效在玻璃上的折射映襯,也能具有RGB的燈效。


    ▼機箱I/O位于前面板右上方,豎著排列,提供2個USB 3.0(gen1)、2個3.5mm音頻麥克風插孔,還有一個USB 3.1 (gen2)Type-C插口,沒有重啟鍵。其中前置的USB3.0擴展插口改成了綠色,算是配合雷蛇版吧。另外這部分的內(nèi)邊還有一條硬質(zhì)的燈帶。



    ▼從機箱后面看,明顯可以看出機箱為雙艙結(jié)構(gòu),一部分放置主板、顯卡、散熱器,有8個PCI插槽,但沒有后置風扇,由于整體寬度的考慮,如果安裝風冷散熱器,高度被限制為155mm,如果使用8核以及以上的CPU還是水冷好一些。


    ▼另一部分是放置電源,硬盤,風扇以及線材,上面放置3.5寸硬盤架,下面是放置電源的,兩者可以呼喚,也可以將硬盤架取出以選擇再安裝一塊電源,形成雙電源



    ▼機箱底部,有4個橡膠腳墊,配備磁吸防塵網(wǎng),還可以看到有2條硬質(zhì)的燈帶,加上正面的一條燈帶,形成了一共三條RGB燈條的配置。




    ▼若向要打開機箱,得先拆開頂板,對經(jīng)常折騰硬件的人來說還是有點麻煩的。側(cè)板上有圓形的凸起,對應(yīng)機箱上的卡槽來固定板材。



    ▼兩塊鋼化玻璃側(cè)板、都有鋼板固定,側(cè)面的玻璃明顯是深色的。



    ▼底部風扇位,有2個可拆卸的2.5寸硬盤安裝架,側(cè)面、頂部和底部都可以安裝360的冷排或者3把12cm風扇,其中頂部也可以安裝2把14cm的風扇,當然理論上冷排放置在頂部效果會更好一些。



    ▼背面中間的架子即可以掛置3.5寸或2.5寸硬盤,也可以起到隱藏線材的美化作用。



    ▼硬盤架可以放置2塊3.5寸硬盤,架子也是金屬的。



    ▼燈控系統(tǒng)芯片也在底部,通過與主板USB端口進行聯(lián)接,就能使用雷蛇的雷云軟件進行同步控制。




    散熱器

    安耐美冰凌系列一體式水冷產(chǎn)品有240、280和360多種規(guī)格,測試使用了白色360款,果然還是白色的看起來比較好看啊。另外產(chǎn)品提供3年保修和漏液包賠。


    ▼這款散熱器支持Intel LGA 20XX/1366/115X平臺和AMD的AM4、AM3、AM2、FM1、FM2等平臺,至于AMD TR4平臺的,有專門的一款冰凌系列產(chǎn)品,要注意下。




    ▼這款360水冷可提供TD 500W的散熱能力,還是蠻強的。冷排進出水空一端有加水口,但是一般用戶還是不要嘗試自己加水,排泡問題很難解決。另外冷排的螺絲孔位側(cè)(兩面4條)都有減震橡膠帶,來減少震動所帶來的噪聲。


    ▼水管長度為410mm,直徑12.8mm,內(nèi)部為橡膠軟管,外層為白色的編織線包裹,連冷排鰭片也經(jīng)過了白化處理。



    ▼冷排側(cè)面有Enermax的Logo,而且這一側(cè)居然可以拆下。由于側(cè)面也是鋁制的,相當于加厚了冷排的側(cè)面,官方宣傳這種設(shè)計可以提升散熱量。



    ▼水泵方面采用了陶瓷軸承,壽命為10w小時,轉(zhuǎn)速為3000rpm,可提供450 L/h的高流速,遠高于一般一體水冷不到100L/h的流速。另外冷頭正面的LOGO和側(cè)面的一圈光帶,通電后都是具有RGB光效的。



    ▼水冷頭一側(cè)有的燈光控制線接口,不使用的話還有個黑色橡膠罩子可以蓋住的,接口為3pin(5v),支持ARGB燈光,當然如果主板沒有相應(yīng)的接口,還可以使用自帶的控制器來控制燈效,該控制器提供10種光效。



    ▼純銅的底部,有鏡面效果。



    ▼自帶的三把風扇也是白色的,風扇四角有減震膠墊。風扇轉(zhuǎn)速500~2300RPM,提供23.81~102.17CFM的風量,4pinPWM可以控溫,供電規(guī)格為12V&0.3A。但是可惜沒有光效,哪怕是單色白光。


    ▼風扇軸承為磁力氣旋軸承,風扇葉片可以拆卸出來,方便清洗葉片。



    ▼自帶的三把風扇也是白色的,風扇四角有減震膠墊。風扇轉(zhuǎn)速500~2300RPM,提供23.81~102.17CFM的風量,4pinPWM可以控溫,供電規(guī)格為12V&0.3A。但是可惜沒有光效,哪怕是單色白光。


    ▼風扇軸承為磁力氣旋軸承,風扇葉片可以拆卸出來,方便清洗葉片。



    ▼相比冷排風扇要溫柔的多,風扇轉(zhuǎn)速500~1500RPM,最達47.53CFM的風量,同樣為磁力氣旋軸承,風扇葉片也可以拆卸出來。


    ▼風扇供電規(guī)格為12V&0.45A,接口為特殊的6pin,需要單獨的控制系統(tǒng)。



    ▼控制盒可以接最多8個風扇,以及擴展2個燈條,但要注意接口為4pin(12v)RGB系統(tǒng),并不能實現(xiàn)彩虹跑馬燈的燈效??刂坪行枰驞接口供電,有紅外遙控來控制燈效和風速。不過也配備和主板4pin接口的連線,在遙控器上選擇主板控制后,可以由主板的燈控軟件來接管RGB控制。



    ▼剛才測試中使用的導風罩,其實官方的名稱為空氣導軌。



    ▼一盒為2個,我只使用了其中3個,其中百葉部分有一定角度,并可以360度旋轉(zhuǎn),到達調(diào)節(jié)進出氣流角度的作用。



    ▼固定方式處了常規(guī)的螺絲外,還有一個帶磁鐵安裝部件,一頭安裝到導風罩中,磁鐵一頭可以直接吸在安裝好風扇的螺絲上,減少了安裝的難度。



    內(nèi)存

    ▼內(nèi)存使用黑豹玩家RGB炫彩燈條,純黑版本,單條容量8GB,頻率3000MHz,時序CL16,支持Intel XMP 2.0超頻模式。



    ▼現(xiàn)在內(nèi)存價格終于下來了,可以插滿我的主板了。



    ▼頂部是燈條,支持1680萬色RGB幻彩背光,通過Aura Sync RGB自定義顏色和模式,測試中使用主板Z390 Taichi自帶軟件也是能調(diào)光的。



    ▼燈條不是常見的霧光燈效,會顯得亮一些,而且本身馬甲也是全金屬鏡面材質(zhì),整體風格比較亮麗。



    電源

    測試中滿載CPU和GPU的輸入功耗達到了600w以上,所以得需要個大瓦數(shù)的電源才能由保證。我這次使用了安鈦克HCG-850電源,一款額定850w的電源。電源拓撲結(jié)構(gòu)為主動式PFC+全橋LLC諧振+同步整流+DC toDC架構(gòu),很成熟和完整的方案。


    ▼HCG-850電源的風扇面,底面和模組接口面為黑色設(shè)計,其它側(cè)面都是玫瑰金色,尺寸上這款電源最大的特點就是“短小精悍”。這么大的瓦數(shù),電源的長度依然為14cm,對機箱的兼容性非常友好。在噪音方面風扇支持Hybrid Mode模式,即風扇在低負載時停轉(zhuǎn)以提供更好的靜音表現(xiàn)。



    ▼背面由電源的銘牌,HCG-850經(jīng)過了80 PLUS金牌認證,額定功率為850W,單路12V輸出達到了70A,即840W,明顯偏向游戲應(yīng)用的設(shè)計。



    ▼Hybird Mode功能的開關(guān)按鍵在出風面上。



    ▼HCG-850電源采用了全模組線材設(shè)計,所有接口如下圖。



    ▼畢竟是大瓦數(shù)的電源,線材還是比較豐富的。除了24pin主供電接口外,還有提供2個4+4pin CPU供電、6個6+2pin PCI-E供電、5個D型4pin以及10個SATA接口,另有一條D型4pin轉(zhuǎn)小4pin的軟驅(qū)供電線。其中24pin主供電線、4+4pin CPU供電線與6+2pin PCI-E供電線內(nèi)部配置額外的濾波電容,不過含有這些電容的線材部分偏硬,不好整理線材。


    ▼還有一點值得的注意顯卡供電線一根只提供一個6+2pin接口,而非一般電源的2個6+2pin接口。這么做能減少損耗,能保持電流穩(wěn)定輸出,適合高功率顯卡。



    硅脂

    ▼測試時并沒有使用散熱器自帶的硅脂,而是使用了喬思伯的CPU散熱硅脂:CTG-2,這是4克裝的,另外CTG-1為2克裝,該硅脂導熱系數(shù)為11W/m.K,雖然沒有達到頂級的性能,不過也夠用了。




    ▼選擇4克裝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4克裝的外包裝,是一個全鋁材質(zhì)的圓筒,表面還有陽極噴砂處理,感覺帶在身上也會防彈作用吧。


    ▼使用時發(fā)現(xiàn)硅脂本身不厚,還是挺好涂的。



    冰凌360一體式水冷CPU散熱器自帶風扇測試


    ▼之前說把機箱風扇和冷排風扇互換了,來增加進風或者排風的效果。



    ▼那么再換回來,試試冰凌60一體式水冷CPU散熱器使用原配風扇的效果,測試方式為機箱側(cè)面風扇進風并加上導風罩。



    ▼果然是白白的更好看,可惜的是沒有光啊。



    ▼使用金彩蝠RGB機箱風扇,CPU的平均核心溫度為93.25℃;使用水冷原配風扇,CPU的平均核心溫度為91.38℃;溫度差不到2度,看來還是原配風扇給力一些,不過最高轉(zhuǎn)速下原配風扇的噪音還是蠻大的。



    再次強調(diào):測試溫度為ES CPU超頻后結(jié)果,不要把它作為這款冰凌360一體式水冷CPU散熱器壓制9900k的性能表現(xiàn)。


    RGB光效聯(lián)動


    ▼再來看看整機的RGB光效如何。


    ▼O11雷蛇版的燈條一共使用了86顆LED燈珠,每顆燈珠都可以自由設(shè)定光效,可玩性還是很高,當然雷云3軟件也提供了簡單的快速效果,可以直接選擇靜態(tài)效果,光譜效果,呼吸效果,星光效果等等。


    ▼在高級效果設(shè)定中,看到以看到一個ASROCK無法連接的標識,這就是雷云3檢查檢測到了華擎的主板,進一步可以使用雷云3來控制華擎主板以及連接在主板上的RGB設(shè)備。



    ▼要實現(xiàn)雷云控制主板光效,首先得在華擎的燈光控制軟件POLYCHROME上選擇讓雷云3接管燈光控制。然后返回雷云3,在快速選擇中設(shè)置為所有就能同步主機的光效,此外雷云3還有更豐富的玩法,可以為不同的游戲設(shè)置不同的定制燈效。



    ▼金彩蝠RGB機箱風扇可以使用主板控制燈效;而雷云3可以控制主板以及連接在主板上的RGB設(shè)備。這樣就實現(xiàn)整機的聯(lián)動。不過名人堂顯卡的光效得使用影馳的專用軟件,無法實際和顯卡的聯(lián)動,遺憾。整機聯(lián)動效果如下動圖。




    ▼雷蛇的logo,搭配燈效在玻璃上的折射映襯,也有了RGB的燈效。



    ▼黑豹玩家燈條和冰凌360一體式水冷的CPU冷頭部分都能實現(xiàn)彩虹跑馬燈的效果。



    ▼金彩蝠RGB的燈效。



    總結(jié)


    均壓風道、正壓風道和負壓風道各有優(yōu)缺點,實驗結(jié)果可以給大家一定的參考,但也不能作為一種萬用的結(jié)論。做完以上測試后我覺得是不是把側(cè)面的風扇設(shè)置為有的進風有得出風更好呢?以后又機會再試試。


    一般風冷比水冷要更加依賴風道,如果是全部分體水冷,其實也就不必太在乎風道了;小機箱比大機箱更加依賴風道。以上是我的一點感悟,歡迎大家來探討。



    參考購買鏈接:



    風道是玄學還是科學:i9 9900k+RTX2080+360一體水冷夏日實測檢驗   
    廣告聲明:文中若存在對外跳轉(zhuǎn)的鏈接(涵蓋商品鏈接、超鏈接、二維碼等各類形式),其目的在于為您呈上更多與內(nèi)容相關(guān)的產(chǎn)品信息,助您迅速甄別。但我們不對其做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煩請您謹慎參考,依據(jù)自身的需求與判斷來做出決策。

    28
    LV28已臻大成
    0 爆料
    210 原創(chuàng)
    17 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内黄县| 太康县| 宿迁市| 汽车| 屏东市| 江安县| 长葛市| 区。| 绥芬河市| 新邵县| 阿图什市| 张家港市| 吴川市| 米脂县| 黎城县| 霍山县| 象州县| 镇宁| 佳木斯市| 鹿泉市| 沈丘县| 江口县| 玉门市| 长阳| 房产| 乌鲁木齐市| 融水| 海兴县| 土默特右旗| 栖霞市| 上饶市| 望江县| 金溪县| 调兵山市| 万荣县| 呼伦贝尔市| 东乌珠穆沁旗| 闽清县| 黎平县| 罗源县| 斗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