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福建人吃的最多的還是沙縣小吃,對于外來的小吃也吃過不少,但是在我記憶最深的還是要數那個讓多數人“臭”而生厭的臭豆腐了。早年我和大多數人一樣是拒絕的,高中的時候在一個小伙伴帶領下初嘗這個令人“恐怖”的食物,當然并非一次就接受它,經過多次投食之后發(fā)現其回味無窮。后來隨著環(huán)境建設,這些帶“味”的東西慢慢都被驅里市區(qū)現在很難看得到。近日無意間看到網上這款長沙風味的羅記臭豆腐變有些暗耐不住,由于12元的價格并不是很貴所以就來了一份,想看看能否找回兒時記憶中的味道。
為了避免臭豆腐不正宗特意上網查詢了一下羅記臭豆腐,發(fā)現是在長沙家喻戶曉的聯鎖商標品牌。從包裝上看這款臭豆腐緊跟時代的變遷,白、黑、紅的主色調非常搶眼,不過最讓我向往的還是圖中帶蔥花的黑色臭豆腐。雖然這款臭豆腐還有蒜香味、孜然味,但由于我不喜歡蒜也怕孜然掩蓋臭豆腐味道,好在我會吃辣所以選擇香辣味。
說實在,現在很多有著陳年歷史的民間小食為了能夠吸引更多食客眼球在包裝上都采用類似古風的技巧,包裝背面那半篇幅的由右至左的豎讀文字看起來蠻親切的。
現在提倡健康飲食,所以我對食品的配料表比較關注,從配料表可以看出鹽(鈉)占比較大,蛋白質、脂肪兩者各占比三分之一;根據配料來看作為下飯才不錯,不建議當零食干吃。
打開包裝袋可以看到里面是一小袋一小袋的獨立包裝,總質量為120克,獨立包裝共7小包,每小包大約17克左右。從包裝上工序復雜了些,但能夠很好避免開袋食不完保存問題
由于是在是許久未嘗到久違的臭豆腐,所以將一整袋臭豆腐取出至盤中,其實一袋的食量正好與普通家庭一餐盤無異基本可以一天食完。
夾起一塊黑黃色的臭豆腐塊上面還有星點紅辣椒,看著非常有食欲,不過“香味”相比兒時吃的油炸臭豆腐會不那么刺鼻,微淡的臭豆腐味道應該能夠讓很多“厭惡”臭豆腐的人更好接受一些。
吃了一口味道非常獨特,除了辣味的刺激外,臭豆腐的勁道十足;從切口來看,這個來自長沙風味的羅記臭豆腐應該是用脫水風干的豆腐塊制作而成,豆腐內層次分明,還有很多細密的縫隙,使得味道充分進入豆腐,一口下去口齒留香。
臭豆腐最佳配置單數稀飯了,所以借由早餐之際配上臭豆腐下飯,平日一餐一碗飯的我今日也不由的多吃了好幾碗,看來選擇香辣味真的沒選錯。
食用小札
相較于筆者兒時吃的江浙油炸臭豆腐,這款長沙風味的羅記臭豆腐更令人回味。雖然與記憶力的味道有所不同,但其改進后存于獨立小袋真空包裝設計更符合現今人口味。一方水土一方人,作為大豆制品能夠如此經久不衰可見其魅力。不過12元7小袋的價格顯得有些偏貴些,細算下來一小袋約莫1.7元“代價”還是不小,作為區(qū)長沙旅游的隨行購物品還是值得的,不知道當地是否有經濟型的稱重裝售賣呢。
綜合評價:
產品包裝:★★★★☆
產品味道:★★★★★
產品價格:★★★
性價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