攢機、裝機現(xiàn)在已經變成了比較容易的事,但是如何攢出一臺彰顯個性的主機還是要費點心思。
這次攢機就從這個角度出發(fā),裝了一臺ITX小主機,并且采用一些少見的粉色硬件,讓主機別具一格。
打開機箱側板,瞅瞅里面都是啥東東。
下面再看看內部硬件原本的樣子。
有時候并不需要任何mod的手段,多花心思找到合適的硬件,也能達到很好效果,攢出一臺有個性的主機。這臺主機的配色是否能激起你的少女心呢?下面來了解下組建這套ITX主機的硬件選擇和裝機歷程。
在大多數情況下,攢一臺ITX主機的費用比性能相同的ATX/MATX主機貴一些,所以這類裝機方案大多也不是性價比的方案。不過我也沒用選用頂級的發(fā)燒硬件產品,大多是主流級別的。
CPU、主板和硬盤都是以前有的,現(xiàn)在也不推薦使用8600k,畢竟9600k的溫度表現(xiàn)會更好,或者可以選擇不超頻的CPU,比如9400這種高性價比的,總體價格還可以省一些。大體上以下方案的總價應該在9k+左右。
ITX主機硬件一覽
CPU:intel i5-8600k (已有)
主板:華擎(ASRock)Z390M-ITX/ac主板(已有)
內存:金士頓(Kingston)Fury雷電RGB系列 DDR4 3200 8gX2
硬盤:WD_BLACK_SN750_1TB(已有)+喬思伯M.2-2散熱器
HPS700_PRO _512G(已有)
顯卡:影馳GeForceRTX2060Super星曜官方限量版
電源:EVGA額定650W_GM電源
機箱:喬思伯(JONSBO)A4_ITX機箱
散熱:ID-COOLING_IS-60CPU散熱器
ID-COOLING ZF-12025-PINK粉色系幻彩ARGB溫控風扇X5
顯卡:一套粉色配色硬件的起點
為了對抗AMD RX5700/XT而生的super列,其中性能提升最大就是RTX2060spuer,顯存位寬和容量升級到與RTX2070一致,性能也是無限接近RTX2070,當然因此價格上也高出RTX2060一個檔位。
▼顯卡為影馳RTX2060Super星曜的官方限量版:櫻花粉(TM店,還有其它幾款,也接受玩家定制)。顯卡底色由原來星曜的黑色變成了粉色,再加上白色圓點的點綴計,顯得俏皮可愛,賦予硬件滿滿的少女心。
▼和原版星曜顯卡相比除了配色的改變并無其它變化,真是科技以換殼為本!星曜顯卡最大特點就是采用了亞克力水晶面板設計的外殼,通過折射光線帶來獨特的效果。散熱風扇采用了2個9cm磨砂材質的透明散熱風扇,具有RGB燈效,可以通過影馳新魔盤來調節(jié)光效。另外顯卡為標準的2槽厚度,使得顯卡整體風格比較輕盈。
▼側面和前端的亞克力外殼有不規(guī)則的隆起,應該是模仿水晶的設計。
▼顯卡側面有“WHAT'S YOUR GAME?的slogan,也是具有RGB燈效的,可惜slogan不能自定義。另外顯卡顯卡供電接口為8pin,和公版一致。
▼背板的圖案也是采用粉底加白點的設計,同時背板上有很多三角形的鏤空設計,來加強散熱。
▼輸出接口為3個DP 1.4、1個HDMI 2.0,并沒有Type-C接口。
機箱:我可不想要通體粉絲
A4類型機箱的特點就是特別小,不過喬思伯這款A4 ITX機箱(169mm*273mm*340mm)還是稍大了點,和旁邊的喬思伯U2 ITX機(208mm*233mm*331mm)相比并沒用覺得有小多少。當然這款A4支持240水冷以及支持325mm的顯卡,兼容性上是要好很多。另外由于不是小作坊的定制機箱,不需要漫長的等待了,下單就發(fā)貨。量產款的機箱價格也合理,而且還自帶一條ADT顯卡轉接線。唯一的遺憾是入手早了,現(xiàn)在已出1.1版本,改進不少。
▼喬思伯A4機箱整體為簡潔的設計,前面板僅有一個開關機和USB3.0接口。另外墊腳采用了磁吸式的設計(1.1版本可以用螺絲擰緊),個人不是很喜歡。
▼背面有主板I/O開口、2個PCI槽位以及電源接口(轉接),顯卡擋板處還有保護蓋設計。過渡采用了倒圓角,整體外觀比較圓潤,另外兩側板采用了3mm鋼化玻璃側板,所以散熱只能靠底部和頂部的散熱孔道來組建垂直風道。
▼機箱底部有雙120mm風扇位,自帶2個可拆卸的防塵網,其中一個風扇位可以選擇安裝1個3.5寸硬盤。A4可以安裝3.5寸硬盤,這個主意不錯!不過會稍微犧牲一點散熱性能。
▼機箱背面有2個螺絲孔位外,外表面再也看不到螺絲,打開機箱的方法是先抽拉出頂板,再抽出兩塊玻璃側板。
▼機箱一側是安裝主板和電源的,電源罩可以安裝兩個2.5英寸硬盤,預裝了2塊亞克力板:一塊存放螺絲和六角扳手;一塊是LOGO板(并無燈,有點可惜)。如果安裝風冷散熱器,限高為71mm。
▼另一側是顯卡的空間,最大支持325mm的顯卡
電源:小眾市場的SFX/SFX-L
由于喬思伯A4只支持SFX及SFX-L(比SFX還要少見)規(guī)格的電源。最后選擇EVGA_SUPERNOVA_650GM,一款額定650w的電源,其實應對RTX2060super,500/550w足以,我選650w是為以后更換顯卡預留余量。
▼EVGA的SUPERNOVA_GM系列電源有450/550/650W三款產品,均為標準SFX電源,650GM的拓撲結構為主動式PFC+有源鉗位正激拓撲+同步整流+DC to DC,采用100%全日系電容和全模組線材接口,通過了80Plus金牌認證,質保時間為7年。
▼650GM電源采用8cm直徑9扇葉風扇。附送一個SFX轉ATX型號的轉接架,對于那些支持ATX電源,但空間又比較局促的ITX機箱來說,也許使用SFX電源能解決不少問題。
▼模組接口擁有1個主板24pin接口、1個CPU 8 pin接口、2個顯卡8+8pin接口,2個SATA接口、1個D型接口。
▼通過銘牌可以看到電源采用單路+12V輸出設計,其中+12V輸出電流最高為54.1A,相當于649.2W輸出功率;+5V與+3.3V最高電流均20A,兩路聯(lián)合輸出的額定功率為100W。
▼側面有EVEA的logo和型號名稱。
▼出風口只有一個電源的開關,但是650GM電源是支持智能風扇停轉功能(ECO模式),在電源輸出功率較低的情況下,風扇會進入停轉狀態(tài),實現(xiàn)0噪音,只是沒有了開關控制。使用前還有貼紙貼在電源插口上提示ECO模式的功能。
▼650GM的尺寸為63mmx125mmx100mm,非常小巧,放在喬思伯A4機箱電源罩里,還有不少的余量,其實這個電源罩也差不多能塞進一個14cm長度的ATX電源了,不過再加上走線的空間,恐怕需要更大的空間才行。
散熱器:只能選71mm以下高度的風冷
其實喬思伯A4裝水冷的散熱效會更好,也更能發(fā)揮出這款機箱的優(yōu)勢,不過看多很多人裝水冷后,小熊還是想裝個風冷試試。
▼最后選擇了ID-COOLING IS-60,其尺寸為120mm(長)*125mm(寬)*55mm(高),能滿足機箱的兼容性要求。該散熱器兼容于Intel平臺的LGA 115X、775接口以及AMD平臺的Socket AM2/AM2+/AM3/AM3+/FM1/FM2/FM2+接口的處理器,凈重量約為470g,官方給出解熱能力為不超過125W。
▼IS-60采用了6根6mm熱管的設計,并且全部鍍鎳。
▼標配直徑為12cm的散熱風扇,13片扇葉,薄風扇,厚度只有15mm。采用4pin接口,支持PWM調速,轉速約為600~1600轉/每分鐘,噪音約為13.8~30.2分貝。
▼IS-60散熱鰭片的數量為59片,鋁制散熱鰭片間采用了鎖邊處理,防止鰭片變形走樣,在顏值上還不錯。
▼看過媒體評測,對于一些I/O裝甲比較大的ITX主板,下圖方向裝IS-60會有問題,不過對沒有I/O裝甲的Z390M-ITX主板來說,妥妥安裝好。
如果反方向裝會擋內存,熱管朝上擋M.2接口(貌似也可能會擋一根內存),朝下會和機箱風扇有沖突,也會造成散熱效率降低。
風扇:居然找到粉色的
為了配合粉色的顯卡,找到了ID-COOLING ZF-12025-PINK,不僅粉白配色和顯卡很搭,還帶AGRB光效。風扇為標準的12cm風扇,4pin供電接口支持PWM調速,3pinARBG接口支持各個主板廠家的燈控軟件。
▼風扇供電規(guī)格為12v=0.25A,轉速為700~1800RPM,最大風量為74.5CFM,噪音為18~35.2dBA。
▼風扇側面也有粉色設計以及一部分燈條;另外風扇4角(兩面)都有橡膠墊來減震,不過需要自己手動貼上。
▼為了風格的統(tǒng)一,將IS-60的原配風扇也換成了ZF-12025-PINK,不過由于風扇厚度是25mm,所以散熱器的高度變成了65mm,與側板玻璃的間距更小了,其實是不利于散熱的。
內存:沒燈不好意思見人
之前金士頓只有Predator掠食者系列有RGB燈效,確實太單一了。最近又推出全新的Fury DDR4 RGB雷電系列內存,在原有的Fury系列內存上加上燈。
▼這次入手的是DDR4-3200,容量為主流的2x8GB組合,標稱時序為16-18-18-36,電壓1.35V,媒體評測為Hynix顆粒(供參考),內存加馬甲的整體高度約41mm,相比無燈版Fury DDR4提高一些,還是要注意下硬件的兼容性問題。
▼Fury雷電內存的外觀設計和之前的無燈板相似,黑色的馬甲顯得整體還是穩(wěn)重。
▼內存頂部有半透明的亞克力導光條,上面有HyperX的LOGO。
▼Fury的logo在右側。
▼HyperX的logo在左側,金屬壓紋的處理,質感還是不錯的。
M.2散熱器:再來點燈吧!
為了整體光效又購入了一款會發(fā)光的M.2散熱器-喬思伯M.2-2(內有6 顆燈珠),該散熱塊有兩個版本,彩色版為自動循環(huán)變色,不支持手動控制;入手的是幻彩版,采用5V 3PIN插針的RGB燈效系統(tǒng),同時也支持喬思伯自家特殊的燈效供電接口。
▼散熱器適用于 M.2 2280 固態(tài)硬盤,尺寸為75mmx25.2mmx19.3mm,可以看到背面沒有金屬板,對于雙面閃存顆粒SSD的散熱效果可能略差。另外整個散熱塊的導光亞克力占比較大,真正起散熱作用的鋁塊面積并不算大,散熱效果相比自家無光版散熱塊應該會差一些。
▼喬思伯A4機箱裝硬件并不算難,打開兩側板后非常容易安裝各類硬件。真正難的是理線,確實沒有太多空間再放過長的線材,所以定制線是必須的了。選擇了白色包網的。其實更細一點的鍍銀線或者硅膠線會更容易理線,當然包網的質感會更好,但貴點。
▼主板側的線材非常整潔,除了電源罩會擋住很多線材,就是我把CPU供電接線走到了顯卡這一側。另外Z390M-ITX這款主板其實并沒有3pin或者4pin的RGB燈效接口,我這里正好有一個酷冷水冷自帶的RGB控制器,3pin5V的接口,不美的是沒有遙控器,所以要調節(jié)燈效的話還得打開側板 。要玩燈當然選擇支持RGB的主板要方便很多,小熊主要是沒錢換主板了 。
▼顯卡的安裝需要先拆掉擋板的保護蓋,要用到自帶的六角扳手。固定的公差作的不錯,可以完美安裝。
▼背面的開口面積還是很大,不過對于Z390M-ITX主板這款主板來說還是偏上了,更換散熱器還得拆主板才行(1.1版本已改進)。
▼裝好兩側玻璃再合上頂蓋就完成裝機。
▼頂蓋的防塵是靠一塊PVC防塵網,一面有不干膠需要自己動手貼到頂蓋上;玻璃顏色比較深的,如果內部沒燈還是挺難看清內部的硬件。
有了小孩后的生活變化還是蠻大的,有時候住自己家,有時候需要住父母家,小鋼炮攜帶更方便些,但是顯示器可沒啥方便攜帶的辦法。在自家里其實是使用雙屏的,但在父母家再搞2個顯示器有點太麻煩了,索性來一臺21:9的顯示器,我也體驗下帶魚屏的效果。
顯示器:首次嘗試帶魚屏
▼泰坦軍團N34SQPLUS,配備了34英寸的三星VA屏,分辨率為3440*1440,比例即為21:9,色域范圍為95sRGB,85%NTSC。同時該屏幕的曲率達到了1500R,畫面包圍感和沉浸感會更強。還配備了144Hz的刷新率,玩FPS有戲會更爽!
▼顯示器背面中間凸起比較高,不過這樣也省去了適配器,接口方面配備了2個HDMI接口以及2個DP接口,并且支持PIP/PBP等分屏操作。
▼N34SQPLUS同樣也是有燈效設計的,背面有3條紅色燈條,可以閃爍常亮但是不能變色,同時在底部還有一個LOGO信仰投射燈,也可以定制個性化的其它投射燈。全金屬的支架支持前傾5°以及后仰15°的俯仰角度調節(jié)。
鼠標墊,還是桌墊傻傻分不清楚
▼大顯示器再配個大鼠標墊吧!敗家無極限!喬思伯MP-3RGB鼠標墊。收貨時誤以為又收到了顯示器。鼠標墊使用了鋼化玻璃,巨大的包裝是因為里用的是很大的黑色泡沫作為緩沖物。
▼MP-3 RGB的燈光控制模塊只有一個MODE鍵,可以控制9種不用顏色的單色光切換或者是呼吸、循環(huán)效果,并沒有彩虹效果,使用USB口供電。
▼整個鼠標墊分為3層,上層是聚碳酸酯,黑色,表面帶有細磨砂質感;中間是一層鋼化玻璃,以及LED燈相關組件;最下層使用硅膠底面,提供了防滑的功能。這三層材料加起來厚度達到了6.19mm。
如果覺得MP-3 RGB大還有小一號的MP-2。
▼PC桌面終于都弄好了,小主機配大顯示器(準確來說應該是寬)果然很搭。
帶魚屏的游戲測試
首先來試下帶魚屏的游戲效果有何不同吧!
▼N34SQPLUS為3440*1440(21:9)的分辨率,相對比普通2K的2560*1440分辨率顯示器,提供了更寬的視野,玩RTS游戲顯得氣勢上更加宏大。
▼對于FPS游戲來說更加像電影了,帶入感也更強。
▼另外分辨率從2560X1440變到3440X1440對顯卡的要求也是加大了,使用RTX2060super作了兩種分辨率的游戲測試,詳見下表:
總體來看從2560X1440變到3440X1440幀數會下降大約2成,以小熊的經驗如果是從2560X1440到3840X2160(4k),幀數下降幅度大概是4~5成,相對于4k分辨率,這種準(偽)4k分率對顯卡資源的占用還要小一些,而屏幕比例變化帶來震撼卻很大。
內存超頻測試
首先要說明的是Z390M-ITX主板并不是一塊主打超頻的主板,小超把8600k超到4.6GHz,再來嘗試下超超F(xiàn)ury雷電RGB系內存。
▼不加電壓不改時序可以到3500MHz;稍微降降時序3600~3700Mhz也不成問題,再超估計就要加電壓了,畢竟主板能力有限就不接著超了,看媒體評測加電壓后超到4000Mhz不成問題,F(xiàn)ury雷電RGB內存的超頻性能還是不俗的。
溫度表現(xiàn)
先來看CPU的情況,超頻到4.6Ghz的情況下以現(xiàn)有條件很難跑過FPU,所以選擇調回到默認狀態(tài),即6核最高為4.1GHz(默認電壓稍高,降了一點)。
▼關閉機箱側板,F(xiàn)PU10分鐘后8600k的6核心平均溫度為73度;還算可以;打開機箱側板,F(xiàn)PU10分鐘后8600k的6核心平均溫度為61度,小機箱的溫度表現(xiàn)上肯定不太好,當然這里還有個原因:由于我更換了IS-60的原裝風扇,導致風扇和玻璃的間距太小,影響了散熱效果。
總的來說對于不超頻的U使用好一些的風冷散熱器也是可以應付的;如果要超頻還是妥妥安裝水冷吧。
▼再看顯卡的情況,furmark烤機10分鐘,關閉機箱側板溫度為75度,打開后為70度,顯卡的散熱性能也是收到些制約,不過這個溫度到也不影響正常游戲。
如果覺得粉色太娘了,光效可以調成彩虹效果,風格立馬轉變,有木有!
主板側燈效
▼Fury DDR4 RGB也使用了Predator DDR4 RGB同款的支持紅外同步技術,即使不使用任何燈光軟件也能完美同步。
▼Fury雷電RGB內存支持4大主板廠商的燈效軟件,對那些不支持燈控軟件的主板(這款Z390M-ITX就不支持),也可以通過HyperX NGenuity(beta)來調節(jié)燈效。注意只能是beta版,如果現(xiàn)在從HyperX官網下載的正式版NGenuity軟件并不能控制Fury雷電RGB內存的燈效,只能到微軟商店去下載bata版,需要微軟的賬號,稍微有點麻煩,希望以后可以直接在官網下載。
▼HyperX NGenuity提高了8種燈效,每種都有色彩、速度和燈效細節(jié)的調節(jié),預覽圖實時同步顯示光效,還是非常直觀的。
▼其中一種內存燈效展示:
顯卡側燈效
▼影馳RTX2060super星曜風扇和頂部的“what's your game?”都具有RGB燈效,可以通過自家的影馳新魔盤來調節(jié)光效。燈光效果有常亮、呼吸、彩虹和循環(huán)呼吸四種,并不能實現(xiàn)彩虹跑馬燈的燈效。
女生可是會非常喜愛這種鋁機箱,粉色也是女生的最愛,所以就嘗試把這兩種元素結合一下。如果最近有想給女生裝機的,或者女生自己要裝機的,希望此文能帶來些實用的幫助。
喬思伯這款A4機箱,并沒有追求體積的最小化,而是在兼容上作文章。兩面?zhèn)劝宥际褂昧瞬A?,還是對散熱造成些影響。選擇水冷無疑會更好一些,當然如果對于非超頻的平臺也是可以使用風冷散熱器。
如果選擇風冷散熱器,ID-COOLING IS-60是個好選擇,其性價比還是不錯的,建議使用原裝風扇或其它薄扇,這樣風扇和玻璃之間距離會比較大,散熱效果也更好些。
金士頓這款Fury雷電RGB內存擴展了自家RGB內存的產品線,其超頻性能也不俗,金家產品外觀乍一看并不出彩,但是裝機卻總是那么百搭,也耐看。
對于SFX電源來說,選擇不如ATX電源多,畢竟小眾市場,EVGA的產品也是第一次使用,其做工和低噪音給我留下很好的印象。
顯卡的同質化現(xiàn)象比較嚴重,“換殼”也算不上啥高招,但是效果立竿見影,畢竟顯卡自身的技術都是A/N決定的,顯卡廠家除了保證穩(wěn)定供電,也只有在外觀和燈效上下手。星曜這款官方限量版的外殼確實可以算是一副美麗的皮囊!
參考購買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