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從17年下半年開始SSD的價格就開始持續(xù)走低,到了今年SSD已經非常便宜了,一些品牌已經降到不足1塊錢1GB,不過我估計短時間內也不會有多少降價空間了,畢竟成本擺在那里,廠家也是要恰飯的嘛。所以想裝固態(tài)盤的朋友,可以考慮入手了。最近我就買了一塊情懷玩家期待了蠻久的紫光SSD,順便做下測試,值不值你們自己看看。
入手的是480G的紫光S100固態(tài),在京東上的售價僅419元,性價比還是很高的。
先來看一下外觀。紫色包裝盒,紫色外觀,很符合紫光的品牌色調。
尺寸100 x 70 x 7(單位mm),重55g,個頭還行,屬于輕便款。外殼采用金屬材質,散熱性,抗摔打能力都不錯,能有效保存SSD的數據。
背面是型號、電壓、SN碼等等產品參數信息。
接口是常見的2.5英寸SATA 3.0,6Gbps標準。廣泛適用于筆記本和臺式機,用來給我的“老伙計”升級正好合適。
S100主控是Phison S11T,也是比較常見的產品,很多品牌的SSD都用的這個主控。從官網上的介紹來看,S100采用了國產NAND顆粒(據說品質和英特爾是一樣的?),標配3D TLC閃存芯片,不像一些小廠家一樣偷偷用黑片忽悠客戶。支持ONFI 4.0,最高讀寫支持667MT/s。使用壽命和性價比都有所提升。理論順序讀取速度為550M/s,順序寫入速度460M/s,隨機讀取速度66,000 IOPS,隨機寫入速度82,000 IOPS。屬于目前主流SATA固態(tài)的水平,比傳統(tǒng)HDD快5倍左右。
說起來紫光總給人一種賣情懷的嫌疑,咱們也承認在技術上確實還存在一些差距,畢竟起步比較晚,但是按發(fā)展情況來看,也不是沒有機會趕超的,總要給點時間嘛。
閑話少說,還是來測試一下這款紫光S100固態(tài)在實際應用中的表現。本人比較懶,就只測了兩個比較常用的平臺,不過也足夠了,畢竟測試數據的參考意義居多,老司機們也不會一個個去跑。
首先是比較專業(yè)的Crystal Disk Mark,可以看到持續(xù)讀取速度達到562M/s,寫入速度也有450M/s,表現還算優(yōu)秀。
接下來是AS SSD Benchmark測試,持續(xù)讀寫速度分別為512MB/s和432MB/s,4K讀寫速度也比較不錯。對比國外大廠也絲毫不差。
總結:
紫光S100固態(tài)硬盤已經達到目前SATA主控中的主流性能,從上手體驗來看也比較不錯,沒有出現掉速的情況。作為使用國產顆粒的SSD,能有這樣的成績我認為已經非常難得了,跟國外大廠的同類產品相比也完全不虛。
之前我還看到爆料說紫光準備出一款新的M.2接口SSD,根據爆料的情況來看這款紫光SSD在CrystalDiskMark中的讀取速度超過了5000M/S,寫入速度超過了4200M/S。比三星970 EVO高出很多。就是不知道會不會用上自己的主控、閃存顆粒什么的,總之期待一下紫光在完全國產化的道路上走得更遠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