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于出門,有時候我簡直“強迫癥”:總是覺得這東西帶著好,覺得那東西帶著也不錯,然后在一番收拾后,就又相當于一次搬家。我是一名戶外運動愛好者,在我去往的地方,很多地方交通并不十分發(fā)達,而在最后幾公里的解決上,也常不選擇出租車這樣的方式,而是通過共享單車或者徒步實現(xiàn)。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拖著行李箱,則遠不如背包方便,所以,一個大容量背包的需求就此產(chǎn)生。結(jié)合需求和預算,最后買了探路者的一個60L戶外雙肩背包,雖然這么個大包在日常出行還是比較扎眼,但貴在能裝啊~話不多說,我們進入正文來看看。
先來個多角度展示開門見山:
▲探路者的這款背包分湖藍、檸綠和黃瓜橘三種配色。相比而言,我感覺黃瓜橘更耐臟一點,而且也相對低調(diào),就選了這個配色。
▲包頂有一個拉鏈袋,可以承裝一些輕小不耐壓的物件。包頂可掀開,自由度比較高。
▲包頂小包與登山包包身的固定通過一個收緊扣件實現(xiàn)。
▲左右各有一個扣件。相比上一個的夾件,這兩個是鎖件。
▲內(nèi)部貼身內(nèi)倉,可以用來防止文件類東西。
▲拉鏈倉可以用于放置錢包等貴重小件。
▲根據(jù)使用需求,可以將背包調(diào)高。當然,上部空間外層為薄布,雖然有扣件固定,但還是更適用于睡袋、大件衣物等不易漏出的東西。
▲登山包沒有拉鏈鎖扣,而是采用的抽繩松緊。當然,因為登山包有高度調(diào)節(jié)需求,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倒是取用包中物品比較方便。
▲底部也有一個拉鏈袋,但與內(nèi)部空間連通。在包內(nèi)裝盛物品較多的情況下,從下部拉開拉鏈取用物品比較方便。
▲登山包兩側(cè)的網(wǎng)兜上端有反光條,也夜間或光線較暗時,使用效果也不錯。
▲探路者登山包貼身側(cè)采用硬撐,這在業(yè)界是常用的做法,調(diào)節(jié)高度則是比較實用。
▲背包的核心需求之一,當然是背帶的強度和韌性,在這點上,探路者做得不錯。
▲兩側(cè)底部腰包用于存放能量食物什么的再好不過了,寬面設計也分擔了背負的壓力。
▲背包提帶雖然看起來比較細,但拎起全包重量是沒有問題的。
▲探路者這款登山包布料用于輕度防雨是足夠的,表面也有紋理,并不單調(diào)。
▲為了背包肩膀的負重,上下均有橫扣,以將肩部負重分配到全身,減少疲勞。
▲背著也是等身高了,隨便出個門還是OK的。
結(jié)合我對探路者戶外雙肩背包的簡單體驗(主要是之前黃山山地和莫干山越野前往比賽地),初步感覺背負感和功能確實也還行。如果要說不足之處,我覺得頂部還是有抖落內(nèi)部物品的風險,當然,因為有硬撐,自重也是比較大的,如果需要承裝的東西不是特別多,也可以考慮相對小容量的背包,畢竟,當初我畢業(yè)旅行進行50公里徒步時,背的登山包也不過50L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