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10月底準備黃山山地馬拉松時,我采購了一套越野裝備。因為當時也不確定會不會堅持玩越野,所以買起裝備來就一切從簡(挑便宜的買就完事了,哈哈哈...)。選購入門裝,很多人可能會選擇迪卡儂,我為什么沒有選呢?我也不知道,哈哈哈。不過成立于2011年的國產戶外品牌奧尼捷的產品定價一直也不是很高,當時想起來這個品牌,就直接買了他家的越野三件套(雖然看了幾家店才買全,頗有花木蘭“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的感覺)。本文結合奧尼捷越野三件套的開箱和實際體驗做綜合分享,老實說,我是個越野新人,所以錯漏之處還望大神們海涵。話不多說,我們進入正文。
在看我的越野包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奧尼捷的疾風和逐風越野背包系列:
▲疾風系列包括2.5L背心(羽量級)、5L背包(賽事級)和12L背包(探險級),定價分別在168、268和328元。這個系列的特點是做得比較貼身,質地較軟,所以重量偏輕。
▲逐風系列包括5L、10L、18L三款,定價分別在248、298、298元。這個系列的特點是有一定硬支撐結構,沒疾風系列貼身,但同時也就不存在疾風系列容易膈應的問題。
當然,除了按系列來區(qū)分其產品外,還有按使用需求的區(qū)分辦法:
▲在越野比賽中,選手們在保證裝備齊全、補給充足的情況下,當然希望負重越小越好。負重的大小,取決于很多因素,比如天氣、選手自補給的深入程度和選手的水平等。天氣炎熱,多帶點水;天氣寒冷,多帶點衣服;賽道補給充足,少帶點補給;賽道要求自補給,需要多負重;選手是個大神,不吃不喝光膀子背個小包裝幾個能量膠就行;選手是個渣渣(我),花生牛奶八寶粥,可能都想整一套...
當然,這還是在溫和的使用環(huán)境下,從奧尼捷競速級、超越級、山岳級和探險級這四個分類來看,至少還有探險級這種我們常人很少觸及的運動種類,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為了保證用戶安全,提升體驗,負重和空間肯定也是隨之增加。反之,在馬拉松這類公路賽事上,背個2.5L或3L小包,已經是綽綽有余了。
然后來看我的越野包:
▲我的這款就是上面提到的山岳級越野背包中12L的那款(下文簡稱山岳級12L)。本身是為逐漸靠近探險級別的大佬準備的,不過顯然不是我。我看中它主要還是它空間大,第一次參加越野賽事,即便是咸魚完賽,也得吃飽喝足、渾身溫暖才行。山岳級12L面料采用100%尼龍(手感更柔軟,更耐磨,價格比滌綸高),網布采用100%聚酯纖維(滌綸,使用最廣泛),而口袋網則采用88%聚酯纖維和12%氨綸(彈性更好)。各部位材料的使用與其功能也是對應的,表面需要更耐磨,網布可以采用通用材料節(jié)制成本,口袋網需要一定彈力來盛裝超大裝備,一定的松緊度也有利于裝備的固定和取出。
可以看出,這款包除了正倉外,副倉很多,可以滿足很多需求,下面我們具體來說:
▲山岳級12L的主倉采用拉鏈開合,這比魔術貼式的不容易掉物,但在盛裝水袋發(fā)生晃動時,拉鏈容易隨之松開,從而給使用帶來麻煩(在莫干山越野賽中實測得出)。這配色,經典的西紅柿炒蛋有沒有?兩層網袋外層用于放置手機等物件,內層用于放置水袋。
▲水袋倉外側,是網面透氣倉,這個倉采用魔術貼開合,比較適合衣物等不易掉落的物品的盛裝。一則方便取用,二來也能透氣散熱,防止倉內凝結水珠。
▲比如我攜帶的凱樂石飛織輕量徒步沖鋒衣,300g,可以團成一團,正好放進山岳級12L的網面透氣倉。當然,也許你會問了,帶沖鋒衣干嘛?秋冬季節(jié)的越野賽,往往早上開賽的時候溫度比較低,中午溫度上來了可能又熱,所以還是有穿脫沖鋒衣的需求的。當然,如果是長距離越野,需要過夜的,就更是如此了。
▲表面材質光澤感很好,很亮堂的感覺。左右兩側有登山杖固定繩,在跑完上坡路后想把登山杖收起來時,可以固定在包上,空出手來放松。
▲吸管卡扣。軟水袋水管從水袋倉出來,繞過腋下,卡在吸管卡扣上,取用飲水很方便。從近處看,山岳級12L的面料有菱形紋路,豐富表面細節(jié)的同時,也可以起到強化支撐的作用。
▲腰帶側網兜。貼腰設計,可以分擔背部的重量。當然,因為貼腰,所以最好要松軟點的物件,比如很多賽事要求的救生毯、頭巾什么的。旁邊的松緊網口倉可以放能量膠或者能量膠的廢棄袋子,保護環(huán)境。
▲在貼背一側,填充海綿,外網面為疏松多孔結構,在保證貼背舒適的同時,通風排濕效果不錯。
▲山岳級12L前胸、腹部有兩道織帶橫扣,通過調節(jié)織帶長短,將越野包貼身束緊,減小跑動的顛簸。
▲山岳級12L背包帶上為防刮肩帶倉,下為束緊水壺倉。我在肩帶倉里一般放幾個士力架、能量棒什么的,吃起來也方便。束緊水壺倉既可以放軟水壺,也可以放硬水壺(600mL),我個人更喜歡用硬水壺,感覺取用更方便。
▲山岳級12L在購買時可以選擇帶軟水袋套餐,感覺還是很方便的。奧尼捷軟水袋上有水位刻度線,方便用戶根據自身需要裝上0.5L、1.0L、1.5L、2.0L的水或者飲料。軟水袋的開口跟水袋內徑等寬,清理起來也比較方便。
▲軟水袋的吸管口為上下拔插式,不使用時,吸管口按在關閉位,這樣水袋中的水就不會灑出來了。此外,出水口還有防塵罩保護,防止進灰。
▲2L軟水袋適配于山岳級12L越野背包,放進水袋倉網兜,完全貼合,強迫癥的福音啊~
▲山岳級12L越野背包的束緊水壺倉適配600mL硬水壺,背包帶上左右各一個,一邊裝水,一邊裝飲料,豈不是美滋滋?
▲硬水壺的飲水方式和軟水袋類似,伸為開,縮為關,用牙齒輕咬壺嘴拓開出水口。
▲兩個硬水壺都裝入束緊水壺倉,顯得鼓鼓囊囊,不過跑動時,只會有上下的輕微擺幅,不會撞擊胸口造成不適。
(1)貼腰橫帶手感
▲由圖可以看出,側腰橫帶的手感很不錯,彈性很好,在上身背負時,舒適性不錯。
(2)軟水壺的使用
▲軟水袋的伸縮很簡單,單手即可操作。
(3)硬水壺的使用
▲硬水壺的使用也類似,用嘴叼著也可完成。
(4)參賽實戰(zhàn)
▲奧尼捷山岳級12L越野背包、2L軟水袋、600mL硬水壺陪伴我跑過黃山山地馬拉松和TNF100莫干山越野賽,我的整體體驗還是不錯的,背包沒有出現(xiàn)顛動,能裝的東西也比較多,我差不多裝了2L水、一件沖鋒衣、兩根士力架、兩塊白巧克力、兩支能量膠、一個20000mAh充電寶、一塊救生毯、兩袋冷敷膏;2L軟水袋雖然提供了很大的預備補給可能,但我的體驗下來,覺得并沒有將水袋裝滿的必要,背著2L水跑步還是有點沉,我感覺裝個1L就差不多了;600mL硬水壺在插入束緊水壺倉后,直接用嘴叼著喝水不是很方便,我自己更喜歡取下來喝水,裝回束緊水壺倉可以用旋轉法,比較方便。
在對奧尼捷山岳級12L越野背包、2L軟水袋、600mL硬水壺的使用后,我覺得其作為短距離越野(35km左右)的入門裝備是夠用的,整個過程汗?jié)癯潭炔桓撸谒醒b滿水,肯定是喝不完的(我自己喝完了兩個硬水壺的水量,1.2L感覺就足夠了)。當然,賽事強制裝備中一般也會要求帶水袋,我覺得選用1L或1.5L水袋就足夠了,要不太沉了,跑著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