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自己種菜是很困難的,比較可行的是自己來發(fā)豆芽。豆芽營養(yǎng)豐富,各有作用,根據(jù)網(wǎng)絡資料如下:
雖然豆芽菜均性寒味甘,但功效不同。綠豆芽容易消化,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除濕的作用,適合濕熱郁滯、口干口渴、小便赤熱、便秘、目赤腫痛等人群食用。黃豆芽健脾養(yǎng)肝,其中維生素B2含量較高,春季適當吃黃豆芽有助于預防口角發(fā)炎。黑豆芽養(yǎng)腎,含有豐富的鈣、磷、鐵、鉀等礦物質及多種維生素,含量比綠豆芽還高。豌豆芽護肝,富含維生素A、鈣和磷等營養(yǎng)成分,蠶豆芽健脾,有補鐵、鈣、鋅等功效。
雖然土法是可以自己發(fā)豆芽,然而溫度難以控制,所以買個豆芽機是個簡單的方法,于是一臺小熊豆芽機到了。選擇小熊的原因有2個,一個畢竟是知名品牌,另外一個是因為,在這個時候,只有京東還在送貨。
盒子還是比我想象的要大的,取出豆芽機,重量不重,塑料袋包裹著一堆。
服務卡,做的還是蠻漂亮的。
一個大圓筒,頂部的蓋子是綠色的。
第一個感覺就是零碎的東西還是不少的,還附送了2代綠豆。
來看看這玩意有什么奧秘,首先是一個白色的底倉盆,里面送的綠豆不考慮了,還要個水杯容器。一側寫著,在此加水1.8L,(使用前請撕掉本標簽),看來是要用1.8L的水了。
一堆盤盤,還是要看說明書的,這里寫的很清楚,我買的是雙層的。
除了這張裝配卡,當然也有更加詳細的說明書。
那就看圖操作吧,看看這個底倉的底面,是綠色的。
里面是白色的,將一根白色的管子插入,這個白色的下面還有空間的,是蓄水的。
先往底倉里倒了1.8L水。
然后加上培育倉,然后再放入培育盤,放好了豆子。豆子要預先泡幾個小時的。
然后上面放壓盤,然后再放培育盤,再放壓盤。開動機器,選擇按鈕,之間里面的管子噴出水來,這樣,就給豆豆都淋水了。每隔一小時機器就會自動給豆芽過水,這個是人工做不到的。
看了下當前的電量。
將綠蓋子蓋好,外面套上遮光袋子。由于冬天室內溫度較低,所以選擇的是第二檔,需要加熱的。
豆芽機沒過1天就要換水的,不能超過48小時。中間換水的時候,看到已經(jīng)有豆芽發(fā)出來了,長出來了。
綠豆芽根據(jù)說明是2-4天,鑒于冬天較冷,所以第四天才準備開始收割了。打開之后,發(fā)現(xiàn)豆芽已經(jīng)全然長好了。
拉近看看,密密麻麻的長的還不錯的。
從側面看下,豆芽發(fā)了大概有5-8厘米左右。
培育盤的底面,也根須也密密麻麻的很長。
放在盆子里,還是比較好看的。
自己發(fā)的豆芽,都很細,粗細正常,不像有些外面買的豆芽,都肥的很,據(jù)說都是用XX催的,還是自己發(fā)的更安全。
于是就開炒了,這個是一個培育盤的量,加了點辣椒,因為這里比較濕寒,不像北方燥熱。而豆芽是有些寒涼的。
再看看電表是多少,算了下用了0.66度電,由于室內溫度不同,這里個大家做個參考。
這第一次做綠豆芽就算完美結束了,總體來說,感覺簡單,容易,省心。雖然說也可以自制簡單器皿自己發(fā)豆芽,可用豆芽機畢竟更加可靠,成功率高。它可以自動加溫,可以每小時自動淋水,這個人工做就做不到吧。而且自己做的豆芽,肯定比外面的要好一些,放心一些。
2層的好處就是,可以隔天做,比如第一天放一層,第二天再放一層,這樣就錯開了,畢竟不能天天頓頓吃豆芽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