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平時也比較喜歡在小米有品商城入手一些商品,所以也會時不時的關注商城上新的產品,這次也是看到上新的蜂鳥智能可視采耳棒感覺還蠻新奇的,可視化的采耳確實要方便不少,看得見的操作用起來確實要便捷得多。
以前很多很多時候個人是用棉簽自行盲掏,要么就是叫媳婦掏掏,不過都有弊端,盲掏的結果是總感覺掏不干凈,媳婦掏耳朵用力輕重不好掌控,有時候她覺得很輕但我覺得痛,所以這次看到這款蜂鳥智能可視采耳棒因為能可視化的掏耳功能,于是就決定入手一試。
這款采耳棒的功能優(yōu)勢特點是可以無線可視化的掏耳,然而我們作為用戶來說看中的是產品是不是真的好用嗎?還有視頻的清晰度怎么樣,接著就來具體的看看吧!
先從包裝外觀開始,包裝風格很簡潔,但是邊角上少了有品的標識,包裝盒的正面是產品的外觀圖示▼
在包裝盒的底部標注有產品名稱及功能特色:雙色注塑硅膠耳勺、4.5mm鏡頭、300W高清像素▼
揭開上蓋看到里面第一層是一個紙盒包裝,里面放置是的配件及說明書之類的附件產品,上面印有“把智能采耳享受帶回家”,下方是蜂鳥的LOGO標識▼
第二層就是產品主體了,放置在固定的軟質保護凹槽內,第一眼看到它的外觀是不是有種感覺是電動螺絲刀 ?或者是一款智能筆▼
產品的所有包裝附件一覽,包括銀針按摩棒,消毒棉簽,采耳棒和充電收納底座及紙質說明書▼
銀針按摩棒贈送了三支,分別是(從左至右)銀針鶴毛、銀針鵝毛、銀針馬尾,用于采耳后按摩耳廓、外耳道、骨膜時使用,從質地和做工上看還是很細致的,分裝在塑料收納袋里▼
蜂鳥智能可視采耳棒M9 Pro主體外殼材質是合金質地,比較有質感,只是外觀顏色方面目前只有黑色可選擇,采耳棒與收納底座是磁吸式的,收納穩(wěn)固,取拿方便,正反兩面都可以隨意放置,但如果要充電的話需要尾部放置了▼
采耳棒采用筆試的圓筒設計,不過看上去倒是真的很像筆,完全不會想到它是一款采耳的設備,尾端有蜂鳥的字母LOGO標識,在終端有凹陷小圓點防滑設計,頭端的開蓋同樣是采用磁吸式的設計▼
開蓋后環(huán)形的燈環(huán)會亮起,鼻頭端部分加上耳勺約有4cm的長度,適用于耳道的深度▼
鼻頭部分內置有高清內窺鏡,300W像素,在周圍有6顆環(huán)形的LED冷光燈,結合自身的智能無感溫控,在采耳放 置在耳道內部的時候不會覺得它有溫度,最高會恒溫在25°C,人體感知最為舒適的溫度▼
從握持的手感方面來說還是不錯的,圓筒式加合金材質,拿在手里還是比較有質感的,但也不會感覺太重,中段有防滑的做工,握持的穩(wěn)固度也還好,內置有350mAh的電池,續(xù)航約90分鐘的時間▼
在其尾部是充電的金屬觸點▼
充電底座為合金材質,模式噴漆工藝,尾端是帶有USB充電接口的線材,固定的設計,我個人覺得設計成插口式會更好一點吧,不管是從適用性還是美觀度上都要好一些,這種固定線材連接的話,平時放置在桌面收納時總會看到一根尾巴,始終感覺不是那么的協(xié)調▼
底部有一圈防滑膠墊設計,讓其放置在桌面上很穩(wěn)固▼
它是充電底座的同時也有收納盒的功能,采用旋蓋磁吸式的設計,使用方便的同時也不用太去擔心收納上蓋會掉落,內里包含了10顆6種耳勺,一家人分別食用是沒有問題的,值得一提的是耳勺采用軟性的硅膠材質,樓主親身體驗后感覺還是真是不錯的,不像以前使用金屬或是竹制材質的耳勺那么傷耳,而且在采耳的時候舒適感也有提升,當然軟性的材質有些時候對付頑固污漬的時候沒有硬性來得方便,需要多弄幾下▼
耳勺的底端是采用卡扣式的設計,方便安裝和取拿▼
在使用前需要掃碼下載“蜂鳥采耳”的APP,然后連接它的專用WIFI通道即可,同時還會實時顯示剩余電量和使用時間,精確到分鐘,連接好之后就會直接進入鏡頭的畫面,觀看方式分為廣角鏡頭和聚焦鏡頭,不過我覺得實際觀感就是大和小的關系,在下方還有橫屏、左耳視角、拍照、錄像、相冊 等功能,操作和功能方面比較簡單,很容易上手▼
先來看看300W像素的畫質感受,在鍵盤鍵位上對著一個字母▼
這是實際的畫面觀感截圖,畫質算不上很清晰但也能看清楚▼
這是在耳道內的畫面截圖,實際觀感雖說不上1080P前高清,不過也能看清楚,比如耳道的細毛和粑粑還是能清楚看到的,在畫面右側泛紅的位置是我上次盲掏傷到的位置,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
這是我在采耳時錄制的一段視頻做的GIF動圖,在自行采耳的時候還是能夠清晰的找到粑粑位置做到精確清除的效果▼
最后來說說蜂鳥智能可視采耳棒M9 Pro實際使用感受,產品的外觀設計和做工方面的質量是不錯的,內置電池無線設計加上照明可視化的操作很方便,獨自一人掏耳也是很便捷的,而且可以做到精確清除,這一點也是吸引我購買的它的原因,硅膠耳勺在掏耳的時候確實更為舒適,不過在遇到頑固污漬的時候沒有硬質耳勺來得那么方便,因為機身內置的是冷光LED燈,長時間使用的時候不會有明顯的發(fā)熱感受,這一點也很不錯,充電底座加收納盒的設計也比較有創(chuàng)意,不過線材不能分離在收納的時候放置在那看上去不是很協(xié)調,還有就是外觀可選顏色比較單一,最后就是價格的問題了,200+元的售價感覺有那么丟丟小貴。
當然你身邊如果有采耳高手,選擇一套專用工具也是很不錯的,唯獨的缺點就是沒有照明,在視線不好的環(huán)境很麻煩。
謝謝觀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