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上班最大的好處就是穩(wěn)定,只要卡好出門的時間,基本上每天都是固定時間到達公司,不會因為公交和自駕堵車而遲到。而在武漢,騎車上班可能是最方便且安全的出行方式了。 本次體驗到了這款有品HIMO電動助力車Z20,相比于電動車,電動助力車又有哪些不一樣呢,一起來看看吧。
作為擁有5年電動車騎行經驗的老司機,我也是第一次體驗電動助力車,在此之前,只見過同事騎行過電動助力車。在安裝好這款HIMO電動助力車Z20后,個人感覺它更像是一款變速自行車,因為車身相比于電動車更小巧,而且整體設計也是變速自行車的設計,只不過是增加了電動助力的模式,讓騎行更加輕松。▼
當然了,這款電動助力車還是可折疊設計,讓我們在某些場景下有了可攜帶的可能,比如去比較遠的地方騎行,又或者進行遠距離搬家等等。在有了第一印象之后,再通過一段視頻來看看這款電動助力車是如何折疊安裝和騎行的吧。▼
不管是選購電動車還是電動助力車,我們需要關注的點大概有這么幾個:剎車、續(xù)航、最高時速以及防震,其他的則是產品本身的優(yōu)勢功能,接下來的體驗,會主要圍繞這幾個關注點,也是大家在選購時需要關注的幾個重要參數。
首先說剎車,與剎車相關的,主要為剎車方式,其次為輪胎。剎車方式決定剎車的有效距離,而輪胎則決定剎車穩(wěn)定性,減少濕滑路面的剎車打滑。這款HIMO電動助力車Z20采用的是前后雙碟剎,碟剎是目前電動車里面最安全也是最容易后期養(yǎng)護的方式,所以挑選電動車,最好關注一下剎車方式。下圖中,藍色部分就是我們看到的剎車片。▼
下圖中的的金屬圓盤則是剎車盤,碟剎就是上圖的剎車片夾緊剎車盤而產生制動效果。碟剎的優(yōu)勢有很多,其中是散熱方便,制動會更加靈敏,其次則是后期養(yǎng)護方便,在剎車片磨損后,只需要更換剎車片即可。▼
看一下剎車片工作時的方式,兩片剎車片會僅僅夾住剎車盤。▼
剎車握把的反饋力度也比較舒適,在剎車時,左右剎車一起捏效果會更好。▼
輪胎的設計也會影響剎車效果,這款HIMO電動助力車的前后輪胎,都設計了很多寬深水花紋,在制動時擁有更好的抓地力,也讓濕滑路面的剎車安全更近一層。但最安全的還是保持安全車速,不要飆車哦。▼
輪胎采用的是CST,也就是正新輪胎,在輪胎上面有很明顯的標記。CST也是很多汽車采用的輪胎品牌,耐磨性更有保障。▼
此外,前后輪胎還設計了黃色反光板,在夜晚騎行時,明顯的反光也為用戶增加更好的安全性能。▼
既然是電動助力車,那肯定會配備電子儀表盤,左側握把處,設計了IPX7級防水液晶儀表,助力和純電的模式切換,主要通過這塊電子儀表盤來進行操作。▼
通過+ -按鈕,可以進行檔位切換,底部的兩個按鈕則分別可以用來切換里程顯示方式和電源開關。▼
前文有提到,這款電動助力車更像是一款變速自行車。因為這款電動助力車設計為可變速模式,總共有6個檔位可以選擇。▼
在騎行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撥動開關進行減檔操作。▼
另外也可以通過加檔按鈕來進行加檔操作。有變速自行車騎行的用戶可能會更加理解不同檔位的區(qū)別,以1檔和6檔為例,1檔最為輕松速度也最為慢,6當則最吃力但速度最快。在爬坡時,使用低檔位人力騎行會更加的輕松哦。▼
右側握把位置設計了一顆鈴鐺,但位置有點尷尬,單手幾乎無法操作,必須完全釋放左手或者右手才可以使用到這個鈴鐺,如果設計為電子喇叭或者改進位置可能會更加合適。▼
在后面的輪胎上可以看到,總共有6個齒輪,在變速時也非常穩(wěn)定,不會出現掉鏈子的情況。▼
這種助力車,非常適合喜歡戶外騎行的用戶,純人力模式下,跟變速自行車的體驗幾乎一樣,而助力模式,則可以讓我們的騎行更加輕松。▼
在說完操控后,再來談談這款助力車的防震性能。首先沒有在這款車上面看到彈簧防震,座椅本身也沒有設計彈簧減震,所以主要的減震模式還是依賴輪胎,好在輪胎使用的是充氣輪胎,加上CST輪胎的加持,減震效果比共享單車好太多,但相比于液壓式減震則遜色不少。▼
座椅的設計也與變速山地車一樣,采用了比較小巧的設計,整體偏硬,防壓性很高,這樣可以適配各種體重的人群。▼
而可調節(jié)式的座位設計,也可以讓不同身高的用戶都可以使用,調整座位高度的方式也很簡單,跟平時使用的共享單車類似,采用按壓式的開關設計,非常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座椅其實還是一個打氣筒,在抽出座椅后,座椅底部保護蓋,抽出內部的打氣管,座椅就變成了一個充氣筒,真的超方便的。▼
由于車身本身很扎實,所以這個打氣筒的質量真的超棒,甚至比普通的打氣筒質量都要好很多。▼
在車身照明方面,這款助力車前面設計了LED前燈和后反射器。前燈采用的是LED光源,耗電量更小。▼
夜晚開燈時,效果前方視線效果還是很清晰的。▼
車前方開燈效果,可以看到路面已經完全被照亮。▼
在開啟前燈時,儀表盤也會變量,方便夜間查看儀表盤數據。▼
后部反射器需要單獨安裝電池(2顆7號電池),這個設計比較遺憾,如果可以像前燈一樣使用電動車電池供電就更好了。▼
尾燈的開關需要手動開啟,開起尾燈后,從后方可以很明顯看到尾燈提醒,可以提醒后方其他人,對自身安全更有保障。▼
在高度可調節(jié)的情況下,這輛助力車可以適合大部分體型的人使用,整體騎行舒適度還不錯。▼
在談續(xù)航問題之前,需要說明一下這款助力車的助力方式,這款助力車有三種騎行模式:純人力模式、助力模式、純電模式,而純電模式有低檔和高檔兩種速度。純人力模式不用說,純靠蹬腳踏板形式,可以解決在無電量時的場景。▼
而助力模式則依然還是需要腳踏,但助力模式會有一定的電動來推動,這感覺就好像是情侶騎雙人自行車,男友瘋狂在后面蹬腳踏板,女友則只需要稍微蹬兩下也能跑的飛快的這種感覺,電能給人的感覺就是男友在幫你蹬車,這感覺非常奇妙。▼
純電模式則跟電動車一樣,不需要自己用力,完全依靠電動騎行,但純電模式下的續(xù)航會比助力模式短很多。▼
電池也很明顯了,采用的是鋰電,電池采用18650動力鋰電池,官方續(xù)航數據為助力模式下80km,具體的續(xù)航測試后面再詳細說明,先看看這臺電動助力車怎么充電。
第一種是通過車身充電,在車架部位設置有一個充電口,插入電源就可以進行充電。▼
由于車身很輕,而且比較輕巧,找不到戶外充電口時,推入室內充電也很方便,當然這里并不提倡室內充電。▼
除了使用車身充電外,電池還可以抽出來進行充電,打開車身后,使用配套的鑰匙解鎖電池,就可以很輕松的抽出電池。需要說明的是,電池有防盜設計,如果沒有配套的鑰匙,是沒有辦法取出電池的,所以一定要保管好隨車的鑰匙。▼
鋰電的特色就是輕,這塊電池只有2.5KG,單手就可以很輕松的拿起,在這樣不管是在公司還是回家,抽出電池就可以隨身攜帶充電,這是鉛酸電池鎖比不了的。▼
電池底部設計了一個充電接口,這樣我們可以桌面充電,就跟移動電源充電一樣,隨身攜帶的屬性很方便。▼
電池尾端還設計了電量顯示,按下開關可以看到電量余量。▼
電動車充電器其實也是選購需要關注的一個地方,好的品牌,充電器都有設計過充保護,電池充滿時,自動斷電,防止過度充電引發(fā)火災。這款HIMO電動助力車Z20同樣也是設計了過充保護,滿電后停止繼續(xù)充電,大大增強了充電安全。充電時指示燈為紅色,滿電后會自動變?yōu)榫G色。▼
現在到了大家最關心的續(xù)航體驗,首先看一下官方續(xù)航續(xù)航說明,電動助力續(xù)航為80km,但是不要忽略底部的一行小字。▼
一般電動車的官方續(xù)航都是在完美條件下測試,也像上圖的說明一樣,不管是什么電動車,續(xù)航都受很多條件影響,比如上坡、載重就是影響續(xù)航的很大原因,體重輕的人續(xù)航會比體重重的人要遠,另外冬天續(xù)航明顯縮短。還有一個比較耗電的就是起步,電動車在起步的瞬間耗電量會劇增,這跟汽車起步瞬間油耗劇增一樣,所以如果你的上班地方紅綠燈或者路況比較復雜,需要頻繁剎車起步時,續(xù)航也會縮短,所以官方續(xù)航只能大概參考,但是也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說明續(xù)航距離。
在本次續(xù)航測試上,我使用了平時上班的路線,首先本人體重105斤,其次上班路上有好幾段上坡,比如下圖的路面,都是很長的陡坡。▼
去程采用了純電模式,路程9.2km,用時28分鐘,平均速度19.57km/h。其中純電模式有兩個檔位,低檔和高檔,平路情況下,低檔最高時速為22km/h左右,高檔最高時速為25km/h,最高時速都在國標范圍內,所以上牌是沒有問題的。▼
而電量的損耗,從儀表盤來看,剛好掉電一格,按照百分比換算下來,耗電20%,這足夠純電跑一個來回,一天一充完全可以接受。▼
返程則采用了助力騎行模式,助力騎行模式下,基本上是同樣的距離,整體用時為36min,由于剛好是正中午,太陽比較列,耗時稍微久了一些。▼
而此時耗電依然保持剩余4格電,助力模式最高時速也沒有純電模式高,當然如果你是騎行愛好者,可能助力速度比純電還要快,助力模式下的最高時速其實還是需要看個人體力了。需要說明的是,不管是純電模式還是助力模式,都需要車速提升到5km/h才可以觸發(fā)電動,而達到5km/h也就是蹬兩圈的事情,這樣的設計也算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起步的電量損耗▼
整體來說,電動助力車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輕巧,這款車可折疊的設計,也讓自駕時隨車攜帶成為了一種可能,純電模式和助力模式的無縫切換,也是一種很新奇的體驗,對喜歡騎行的用戶來說,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而小巧的車身,上班躲避擁堵的優(yōu)勢更大,如果你正在為上班堵車而煩惱,不妨可以考慮一下這款電動助力車。
本文由花花的花花原創(chuàng),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