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鈦克復仇者X這款機箱,推出應該有一年了吧,這個系列中有三款機箱,分別是DA601、DP501和DP301。我感覺三款機箱中,DA601這款機箱的前面板造型是最酷的,特別是配上RGB風扇和四根RGB燈條的燈光效果后。它的造型,對于追求個性的電競玩家來說,是裝電腦的理想選擇。而且這塊前面板,還能用極低的成本,進行改造,讓個性升級。
安鈦克復仇者X這款機箱有著個性鮮明的前面板,這個前面板有點機甲風格。它叫復仇者。從機甲風格來看,我感覺它的靈感來源并不是復仇者聯(lián)盟中的鋼鐵俠,而是環(huán)太平洋里的復仇流浪者號。
它的前面板亮點集中在中間區(qū)域,通過上下區(qū)域對稱的機甲造型,在中心留出“X”造型中,用來透出內側風扇的光效,在風扇和面板之間使用了沖孔網(wǎng)而不是亞克力,主要原因是為了透氣,畢竟面板兩側沒有進氣孔。
機箱的尺寸是480mm×220mm×500mm,它把頂部的480mm應用的很好,最大可以安裝360mm的水冷排,也可以安裝三個120mm的風扇或兩個140mm風扇。
機箱按鍵設計在頂部前側面板區(qū)域,按鍵依次是LED燈光控制鍵、兩個USB3.0接口、三角形開機鍵、麥克風和耳機接口以及重啟按鍵,在開機鍵上整合電源指示燈,但沒有設計硬盤指示燈。
機箱側面板是一整塊鋼化玻璃的側透結構,出廠時候表面有貼膜,易碎標沒有使用常規(guī)的玻璃杯圖標,而是直接用了中文提示。
機箱玻璃的固定方式貌似進行了重新設計,以前是通過四角螺絲固定的,現(xiàn)在換成了卡槽式背部螺絲固定,重新設計后,玻璃背面三條邊都有金屬卡槽保護,頂部還貼了一層海綿墊。
看機箱內部的接口,發(fā)現(xiàn)有點不一樣,它右側的出線孔有兩排,為什么這么設計呢?原來,前面的走線孔是為ATX、MICRO-ATX和MINI-ITX規(guī)格的主板準備的,而后面的是為E-ATX這樣的加強型大主板準備的,雖然可以只留后面的走線孔,只是會影響走線的美觀度。
復仇者X標配了一個ARGB風扇,放在前面板的中間位置,前面板可以放三個120mm的風扇,并且支持360mm的水冷排,但因為機箱特殊造型,從前面只能看到中間的風扇位,所以只配了一個風扇,畢竟ARGB風扇價格不低,要是配齊了整機的售價自然會提高。
后置風扇位其實還標配了一個120mm的風扇,不過是沒有燈的普通風扇。
復仇者X的后面板使用的是和PCI卡槽持平的設計風格,我覺得這樣的設計主要是為了縮短10mm的機身長度。
再看背面,和所有的機箱一樣,機箱后面可以看到一根根前面板的連接線。這款機箱體積比較大,后面的空間很充足。
它的獨立電源倉空間挺大的,長度達到了170mm,底部有透氣孔和四個電源腳墊。
2.5mm硬盤位標配的是兩個,位于主板窗口下方,固定需要螺絲,但按照不需要,直接卡上去就行了。
另外在側邊位置,它還設計了三個2.5mm的硬盤位,不過這里沒有硬盤支架,而是直接用螺絲把硬盤固定在機箱上。
3.5英寸的硬盤位也有兩個,使用了免螺絲、抽屜式設計,它的位置固定,無法移動,也不能擴展;螺絲包設計成3.5英寸硬盤的尺寸,直接放在硬盤盒中。
配套的螺絲有除了常規(guī)的三種規(guī)格的螺絲外,還配了三個主板增高螺絲和四根風扇安裝長螺絲,主要是方便前面板最下面一個風扇的安裝。
由于面板上沒有硬盤指示燈,所有這些連接線中,也就缺少了“H.D.D LED”連接線。
機箱標配了一個ARGB風扇,而且還有四根ARGB燈條,因此它在2.5英寸硬盤位邊上設置了一個燈光控制器,這個控制器有兩個接口,左側是5V3針的ARGB接口,右側是風扇的小4pin接口,這兩個接口各有4個,控制器底部還有兩個小3PIN接口,這兩根線連的是前面板的燈條。頂部的三個按接口分別是用來連機箱LED控制鍵、獨立電源和連主板。
獨立供電電源由SATA供電接口供電,連主板的線則有三個接口,一個是連主板風扇接口,一個是連華碩等主板的5V3針接口,一個是連技嘉主板VDG接口,為不同主板提供了兩種ARGB接口。
裝機前先拆前面板,當然,如果前面板不打算裝風扇的話,可以不動。拆的方法是用力拉底部,機箱一般都這么拆,就是不同的品牌在前面板卡扣的制作的尺度拿捏的不一樣,有些一拉就掉,有些怎么拉都不掉,安鈦克的則比較中性一點,需要用點力氣才拿下來。
當然拆之前還要注意,先把兩根燈條的線給拔了。燈條的線不長,容易扯到。
拆開后發(fā)現(xiàn),原來除了面板上原本有一層防塵用的沖孔網(wǎng),在風扇這里還有一張,磁吸的防塵網(wǎng),進行了雙重防塵保護。
配送的這個ARGB風扇,燈珠設計在風扇外圍,形成了一個圓環(huán),它的風葉有7片,是黑色的。風扇放在這里,受到安裝面板的阻擋,視覺上看圓并不完整。
風扇的接口是5V3針和小4PIN接口,這種接口比較傳統(tǒng),也是最通用的規(guī)格,就是用起來比較麻煩,我還是比較喜歡那種把燈效和風扇線結合到一起的小6pin接口,因為理線容易。當然小6pin接口的缺點是各家的規(guī)格都不一樣,控制器不通用。
最后再看看機箱底部,它的腳墊部分很大,并配有防滑墊。四個螺絲是固定3.5英寸硬盤架的,如果沒有3.5英寸硬盤需求,這個架子可以拆掉,能空出很大空間。
電源倉底部配的防塵網(wǎng)比較特別,之前很多機箱,它的電源倉防塵網(wǎng)就是一片鐵絲網(wǎng)。安鈦克的防塵網(wǎng)則配了塑料支架,并且網(wǎng)紋很細,防塵效果比較好。
機箱前面板已經(jīng)拆了,就先從前面的風扇開始裝,我感覺風扇裝在內側,光效受阻擋不好看,所以我把中間這個風扇挪到外面,但上下連個風扇我還是裝在內側,主要原因是我覺得反正這兩個在外面看不到,裝那邊都無所謂,裝在里面可以提升里面的亮度。當然,如果全部裝外面,可以把防塵網(wǎng)放在里面,像我這樣一外兩內,防塵網(wǎng)就用不了了。
復仇者X的前面板風扇的安裝位很寬敞,所以裝在內側的話,兩個風扇之間不需要緊挨著,但如果都裝在外面,受面板線的影響,就需要緊挨著裝了。因為前面板空間很大,在這里裝360mm水冷排也是輕而易舉的事。
電源倉位置螺絲孔有兩套,電源可以倒置安裝。
3.5英寸硬盤位和2.5英寸硬盤位間距比較遠,SATA線材接口之間雖然有15cm的間距,還是不夠用的,好在空出來的這個可以連控制器。
在安裝3.5英寸硬盤之前,我看這個硬盤盒挺頭疼的,因為我為3.5英寸硬盤準備了正彎反彎數(shù)據(jù)線,沒想到安裝的時候才意識到,硬盤盒的這根橫條并不影響反彎線頭的安裝。
安裝完成后,整個背面的走線,雖然我已經(jīng)盡量讓線沿著邊緣走,但主要還是我的燈光系統(tǒng)太亂,機箱風扇、水冷風扇、12V的顯卡支架和其它小6PIN的風扇,使得背面的線看上去有點亂。
正面就沒啥說的了,都是常規(guī)安裝。
頂部雖然能裝360的水冷排,但我只有240的水冷排,由于水冷排兩側比較大,裝了240的水冷排后,就無法再裝一個120mm的風扇了。
裝顯卡的位置很充足,最大可以支持到400mm。
PCI卡槽和機箱持平,安裝后卡槽螺絲是位于機箱外面的,裝了比較厚的顯卡支架后,這里就無法合攏了。
最后把再把玻璃裝回去,后置螺絲緊固的修改,要比原先四角固定的方式,安全系數(shù)更高。側背板的螺絲做了防丟設計,玻璃背板這一側的螺絲沒有做防丟設計。
開機后,透過防塵網(wǎng)正常只能看到中間風扇這個風扇和四根燈條,燈條的光效不太強,效果是發(fā)散的,當風扇的光效是順時針轉動時,燈條的光效就是從中間向四角移動。
LED按鍵單擊可以切換風扇和燈帶的燈光效果,長按5秒,可以把控制器的權限交給主板,因為只有一個按鍵,它的模式和顏色切換都靠這個按鍵,所以循環(huán)一次需要按很多次。
光效方面,安鈦克的光效一種有14種光效,我感覺這些光效可以分為三大類,一類是幻彩RGB光效,這種光效同時或多輪切換多種RGB顏色;一類是雙色光效,這種光效一般是同時顯示兩種顏色,或者在兩種顏色之間切換;還有一類是單色光效,只有一種顏色。
單色光效的色彩,它有八種顏色可以切換,分別是紅、綠、藍、黃、青、粉、橙和白,如果接入主板的話,通過主板軟件,可以實現(xiàn)1660萬色的自由調節(jié)。
我用的方法是將一張A3紙蒙在機箱面板上,然后延邊描出面板的輪廓,燈帶位置需要亮燈的時候才能找到,描好后,把線稿圖用掃描儀掃入電腦中。
利用獲取的線稿圖,在電腦中設計出你想要的圖案,雖然我感覺它的設計靈感是復仇瀏覽者者,但我還是更喜歡復仇者聯(lián)盟,所以我用復仇者聯(lián)盟4的電影海報進行設計。
找個地方打印出來,使用背面帶膠的材質,我選擇的是車身貼,因為這種材質比寫真好清理。拿回來自己裁剪一下。
貼的話還是有點麻煩的,最主要的是要對好燈孔,反正我貼的不算完美,有氣泡也有褶皺。貼好后的造型挺好看的,其實我還有個想法是做一個機甲外殼,只可惜沒找到適合的高清素材。
安鈦克暗黑復仇者X這款機箱,是一臺在規(guī)矩中尋找個性的電競機箱,它的整體外形并沒有突破傳統(tǒng)的限制,但它又不拘泥于傳統(tǒng),所以才有了機甲風格的前面板,機箱的內部空間得到了充分的利用,480mm的長度在這種類型的機箱里并不是最長的,卻能夠支持E-ATX這樣的加強型大主板,還能在頂部安裝360mm的水冷排,而且前面板也能裝360的水冷排,可以讓你顯卡和CPU都裝上360mm一體水冷散熱器。其它方面,機箱的側邊玻璃很厚實,整體很有分量,就是標配的ARGB風扇太少了,需要自己購買,還有那個控制器只有4個風扇位,如果風扇全配滿,肯定是還需要一個集線器才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