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黃昏百分百,今天為大家?guī)砟男╋@示器值得購買,想一想這幾年間我也用了不少顯示器了呢。好了,廢話不多說,我們開車吧。
這一部分我會簡略的為大家分析一下買顯示器需要考慮的點,當然,我知道長篇大論的科普大家看膩了,我盡量直接說結(jié)果,再簡單做解釋。
尺寸的話,我個人的推薦是預算與桌面空間充足的情況下,盡可能買大的,畢竟飛利浦都把顯示器做到43寸了,是顯示器,不是電視。。。
▲這玩意的定位是顯示器。。。。
言歸正傳,顯示器尺寸中24寸算是入門,27寸是目前的主流,同時,帶魚屏的29寸高度上與23(24)寸顯示器基本一樣,34寸的帶魚屏則與27寸顯示器的高度基本一樣,提這個是方便各位組連屏方便。
分辨率來說,24寸及一下可以考慮1080P的顯示器,而27寸及以上最少要2K分辨率起跳,否則會有一定的顆粒感,目前顯示器最好的是蘋果的5K顯示器,當然,因為價格的原因,本文不討論,本文中推薦的顯示器分辨率最高為4K,適合在27寸及以上的顯示器。
嗯,拿1080P的顯示器與4K的顯示器做了次對比,大家看上去應該會更直觀些:
▲這個是 91.8 PPI 的對比組屏攝放大400%后,可以明顯感受到顆粒感。英文字母P,B等已經(jīng)不再圓潤了。
▲這個是 163.2 PPI 的 BenQ PD2700U的屏攝放大400%后,文字依然細膩,字母依舊圓潤,讓人有一種紙張瀏覽的閱讀體驗。
長寬比目前最主流的就是16:9,與手機一樣,屬于萬金油型的顯示器,然后還有高度拓展的16:10比例的顯示器,可以看到更多的數(shù)據(jù),豎起來屏幕也更寬,比較適合程序員將屏幕豎起來寫代碼。同時還有最適合看電影的21:9比例的顯示器,因為比例與電影院幕布的比例一樣,所以看電影完全沒有黑邊,可以得到100%的屏幕利用率。最后還有非常少見的32:9的顯示器,可以簡單理解為兩個16:9的顯示器拼在了一起,比較適合需要同時關(guān)注多個信息的特殊工種,當然,追求沉浸感的游戲玩家也可以考慮入手。
▲21:9的顯示器看藍光視頻,沒有任何黑邊。
▲另外,可以看到,21:9的屏幕可以裝下兩個編譯器窗口,以后抄代碼更容易!
▲目前我們常用的視頻接口有以下四種DP、HDMI、DVI、VGA,圖中標識的很清晰。不嚴格的來講,連接的優(yōu)先級應該是DP>HDMI>DVI>VGA,且同接口類型版本數(shù)高的優(yōu)先于版本數(shù)低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如果你的顯示器與顯卡均有DP與HDMI接口,那么基本上可以無腦的優(yōu)先使用DP線連接二者,如果顯卡與顯示器上有DP1.4與DP1.2兩個接口,則優(yōu)先連接DP1.4接口。同時需要注意,線材與接口的連接是遵守木桶原理的,如果顯示器接口,顯卡接口,連接線有一個是低標準版本的,那么鏈接就是低版本標準的。也就是說,哪怕你的顯示器與顯卡的DP接口都是1.4版本的,而你不小心用了DP1.2版本的線材,那么你的傳輸帶寬依舊是1.2版本,依舊無法跑動1080P 240Hz!
另外,現(xiàn)在有一些顯示器提供了支持為電腦反向充電的Type-C接口,可以同時傳輸視頻信號與電力,還能夠當作拓展塢使用,將帶Type-C輸出的筆記本接到顯示器上就一切搞定。
HDR(High Dynamic Range Imaging)的意思是高動態(tài)范圍成像,指的是在計算機圖形學與電影攝影術(shù)中,實現(xiàn)比普通數(shù)位圖像技術(shù)更大曝光動態(tài)范圍(即更大的明暗差別)的一組技術(shù)。高動態(tài)范圍成像的目的就是要正確地表示真實世界中從太陽光直射到最暗的陰影這樣大的范圍亮度。
上面一段引用自維基百科,大家還是比較晦澀難懂的,我們還是來直觀的看一下效果吧,我用一部4K HDR的原盤視頻《2012》為大家做下簡單的對比。對比方式為通過支持HDR的顯示器通過雙色彩模式播放HDR視頻,左邊為HDR,右邊為sRGB,播放器正確識別HDR視頻。
▲左邊紅色黑色對比明顯,可以清晰分辨出火焰與灰塵,細節(jié)非常豐富清晰,而右邊雖然看上去稍亮,但是很明顯的火焰和灰塵混成了一團,看不出火焰要從煙霧中噴出,將一切吞沒的那種可怕的感覺。
▲在電影結(jié)尾處云開霧散的這個片段,可以非常容易發(fā)現(xiàn)打開HDR后畫面中云霧的細節(jié)明顯豐富了很多,紋理變得更加清晰。
HDR標準特別多,其中顯示器領(lǐng)域主流的有HDR10與Display HDR400/600/1000。
▲HDR10標準最基礎(chǔ),只要求必須使用寬色域 Rec.2020 色彩空間,10bit 色深。
▲其中,400,600,1000剛好對應著其要求的峰值亮度,而Display HDR400 只需較為基礎(chǔ)的背光整體調(diào)光(Global Dimming),而Display HDR600/1000則要求更為先進的局域控光(Local Dimming)技術(shù)。其他的技術(shù)細節(jié)差異請看上表。
▲色深指的是顯示色彩的精度,色深位數(shù)越高,則顏色過度越自然,主流的顯示器有6bit,8bit(以及6振8)和10bit(以及8振10)三種色深,色深越高越好。
▲sRGB色域是最常用的標準,幾乎所有的顯示器都支持sRGB,網(wǎng)頁瀏覽,圖形工作,日常辦公等,所以sRGB是目前互聯(lián)網(wǎng)所通用的色域標準,我們寫文章修圖,都會采用sRGB色域。
▲Rec.709色域與sRGB色域大小是相同的。它們在色域范圍、三基色坐標、白點都一致,只是Gamma曲線有所不同,換言之,Rec.709 的亮度比sRGB會低一些。
▲DCI-P3是一種應用于數(shù)字影院的色域,是以人類視覺體驗為主導的色域標準,盡可能匹配電影場景中能展現(xiàn)的全部色域。在電影流程中,都是DCI-P3的色域標準。DCI-P3色域包含了Rec.709和sRGB色域,并比他們多覆蓋了25%的色彩區(qū)間,主要是影音發(fā)燒友以及影音制品制作者會關(guān)注這種色域。
關(guān)于色準方面,我簡單分為兩類,DeltaE<3的均為專業(yè)級,而大于3的為普通顯示器,當然,DeltaE越小越好,但是自然也伴隨著價格的水漲船高。
刷新率部分,入門級是60Hz,也就是普通顯示器的刷新率,普通電競顯示器可以達到144Hz上下,專業(yè)級的電競比賽用顯示器可以達到240Hz甚至更高,顯示器的分辨率越高,畫面就會越流暢。這里我用自己做的一個UFO實驗給大家解釋:
▲另外我用手機錄制了短視頻轉(zhuǎn)換成gif,也可以看出240Hz的顯示過度更加自然。
▲動圖太快了看不清?來看一看我截圖的靜止幀,可以清晰的看出,240fps,120fps,60fps顯示效果的不同,刷新率越高,則殘影離真正位置越近,在游戲中也就有著越小的拖影感,大大的加強了游戲時對敵人位置判斷的準確性。
入門級的,要求就別太高了,能點亮,使用穩(wěn)定,再好一點的話,可以有DC背光是或者旋轉(zhuǎn)支架就已經(jīng)極限了,畢竟一分錢一分貨。
▲我認為小米與紅米的歷史使命是干掉低端山寨貨,尤其是最近才加入戰(zhàn)斗的顯示器品類,這個價格就別想太多,設(shè)計的夠漂亮,1080P分辨率,畫面過得去,也就得了。紅米的定位更低一點,所以除了一個HDMI接口還配備了兼容舊設(shè)備的VGA接口,實在要壓成本,或者手頭不寬裕的大學生可以考慮這個。
▲多加100元可以買到更有設(shè)計感的小米顯示器,嗯,差不多的東西啦,這個只有一個HDMI接口,買之前注意下就好。
▲有一說一,我一直認為優(yōu)派才是真正的顯示器價格屠夫,美國老牌的顯示器廠家,技術(shù)積累上比上面的牌子多一些。這款入門款的,賣點就是便宜又大,27寸的FHD顯示器疊加699的價格很有性價比,有HDMI和VGA接口。
▲再往上加200元可以考慮入手AOC家的24P1U,899的價格帶來的是旋轉(zhuǎn)支架與提升圖文銳利程度的Clear Vision模式,以及2個HDMI接口與一個DP接口,還是很值得的。
▲另外,優(yōu)派的 VX2480-2K-HD再折扣時能降低到三位數(shù)的價格,也算是價格殺手了。嗯,核心賣點是2K,別的就沒了。
▲U2419H提供了99%的Rec. 709的色域,85%的DCI-P3的色域,與99%sRGB色域保證了其無論是欣賞影視作品還是進行簡單的專業(yè)性修圖或剪輯視頻都相對輕松。同時配備了HDMI IN; DP IN接口與DP OUT接口,方便再拓展出一個顯示器輸出,同時還支持一個USB HUB,可以讓桌面更簡潔,算是比較全面的一款中端顯示器。嗯,支架支持旋轉(zhuǎn)忘了說。
▲智慧調(diào)光我做過測試,所以我用之前做的動圖來展現(xiàn)實際效果
▲第一部分我用手機的閃光燈強光照射光感儀,大約2秒內(nèi)屏幕亮度調(diào)整完畢。動圖左下角就是我手機閃光燈的余光。
▲第二部分用普通的室內(nèi)光線變化進行測試,從開一盞燈到開兩盞燈,再到關(guān)燈,屏幕亮度累計調(diào)整了3次,總共從開燈到關(guān)燈歷時大約5秒鐘。
簡單說一下,護眼效果非常的好。
▲明基BL2581T是少有的16:10的顯示器,相對于16:9的顯示器有額外11%的顯示面積,之家支持旋轉(zhuǎn),所以豎屏后屏幕更寬,智慧調(diào)光功能對視力的保護效果非常明顯,所以非常適合程序員寫代碼。同時,顯示器支持DP,HDMI DVI,VGA這四種主流視頻接口與USB HUB,算是中端生產(chǎn)力工具中很好的一款。
▲優(yōu)派 VX2478-4K-HD應該是4K價格殺手了,在別人家只能買2K的價位上提供了4K的屏幕,還配備了旋轉(zhuǎn)支架,這個是優(yōu)點,缺點是只有24寸,相對于4K顯示器普遍27寸起跳來講偏小,想要入手4K顯示器,預算又低的朋友可以考慮。
▲加幾百塊錢可以上到27寸的AOC U2790VQ,99%sRGB的色域與2個HDMI接口與一個DP接口算是比較全面,缺點也很明顯,支架不支持旋轉(zhuǎn),算是把所有的成本都放在了4K屏幕上,買這個的話,還要考慮配支架的錢。
▲如果說想要便宜又大的顯示器,這款優(yōu)派 VX3276-2K-HD-3很適合你,31.5寸的2K屏幕只需要1200左右,還是8振10的面板。成本全都用在面板上了,譬如支架啥的就別指望了,另外,31.5寸的2K屏幕還是有一些大果粒的,這點得有一說一。
▲我用過老款29WK600,有一說一,帶魚屏21:9的屏幕玩游戲的時候簡直是物理外掛,無論是dota還是FPS,都能更有視野優(yōu)勢。同時,顯示器還支持HDR,用來看藍光原盤也非常棒,可以做到完全無黑邊。
▲21:9的顯示器看藍光視頻,沒有任何黑邊。
▲再多加一些錢,就可以入126.7%的sRGB的飛利浦292E2E,同時這款顯示器還支持多源輸入的PIP,PBP技術(shù),另外,剛才忘了說,21:9的顯示器在辦公上也有一定的優(yōu)勢。
▲在生產(chǎn)力方面,可以看出21:9的屏幕非常適合處理表格。
▲另外,可以看到,21:9的屏幕可以裝下兩個編譯器窗口,以后抄代碼更容易!
▲中端電競方面,Zowie XL2430是一個很好的選擇,1080P的屏幕可以不給顯卡帶來太大的壓力,原生144Hz的刷新率可以提供比較絲滑的游戲效果,同時暗部平衡功能在打諸如吃雞等FPS游戲中有奇效,比如沙漠圖的室內(nèi)等地方,暗部平衡功能簡直是物理掛,同時S-switch可以快速切換預設(shè)模式,在不同的地圖,甚至室內(nèi)室外都可以快速切換,嗯,科技是第一生產(chǎn)力。
▲這個價位的顯示器中還可以考慮27寸的VG27AQE,2k分辨率,亮度350cd/㎡,支持HDR,個人覺得這款顯示器更傾向于玩3A游戲,畢竟HDR功能基本就是給單機游戲準備的,2K分辨率對顯卡的要求也很高,不是N卡開DLSS的話,很難跑滿155Hz。
▲明基 PD2705Q是我最近最關(guān)注的新品,27寸2K分辨率,支持Type-C連接與反向充電,同時還支持M-book模式與KVM,簡直就是為MacBook量身打造的顯示器。
▲在使用的時候,建議是把鍵鼠等設(shè)備連接在顯示器上,每天上班之后只需要把MacBook Pro架起來,插一根線就搞定了所有的連接,效率極高。下班的時候,把MacBook Pro取下帶回家,整個過程中都不需要蘋果的原裝充電器,也算是給EDC減負的一件神器。
▲支持CAD/CAM,動畫,暗房,雙色彩模式,可以說是非常的適合專業(yè)用戶了。
▲100%的sRGB與Rec. 709的色域可以保證無論是網(wǎng)絡創(chuàng)作者還是電視內(nèi)容創(chuàng)作者都可以得到最真實的色彩還原。自帶出場校色與DeltaE<3可以省去第一次校色的花費(專業(yè)內(nèi)容創(chuàng)作者還是建議每3-6個月進行一次色彩校正)
▲HDR功能就不多說了,PD2705Q支持DP OUT功能,所以可以實現(xiàn)一根Type-C帶動兩臺顯示器,連屏創(chuàng)作對生產(chǎn)力的提升就不說了,無論是剪輯視頻還是文案創(chuàng)作都非常適用。
▲328P6AUBREB的屏幕提供了99%的Adobe RGB色域與DeltaE<2的色準使其步入了專業(yè)級顯示器的標準,接口齊全,支持Type-C與HDR400,屬于不錯的生產(chǎn)力工具。
▲明基PD 2700U顯示器是我目前用的生產(chǎn)力工具,因為正在使用,所以就不用那么多的官方圖了,直接用我自己的測評圖來為大家介紹。
▲嗯,原生支架很好用。
▲明基 BenQ PD2700U 屏幕采用的是 10 bit 的IPS屏幕,自帶出廠校色報告,所以色彩的準確度自然是不需要擔心。當然,我為了做測評,還是租用了紅蜘蛛校色儀進行測試,最后測試結(jié)果為100%的sRGB, 78%的AdobeRGB覆蓋。
再給大家一個屏攝原圖對比:
▲原圖
▲屏攝
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明基 BenQ PD2700U 畫面的色彩還原良好,畫質(zhì)細膩。
然后再說一說多設(shè)備同屏的PIP+KVM功能:
▲這個是兩者平分畫面的PIP功能。
▲這個是PIP(畫中畫)功能,明基 BenQ PD2700U支持小中大三種不同的畫中畫尺寸,另外可以將畫中畫放在左上,右上,右下,左下四個位置,還可以一鍵快速將大小畫面切換。
▲KVM配合PBP功能,則可以做到一套鍵鼠,一臺顯示器,管理兩臺主機。我現(xiàn)在左邊是PC臺式機,右邊是Macbook Pro的視頻輸出,可以清晰看到,我用一個鼠標輕松的搞定了兩臺電腦的控制。
簡單總結(jié)一下,PD2700U是真正生產(chǎn)力工具級別的顯示器,基本上可以滿足絕大多數(shù)生產(chǎn)力用戶的需求,打算一步到位為自己的工作室弄一臺好顯示器的,就上它沒錯了。
▲Zowie XL2546是我最近打游戲的主力顯示器,個人覺得核心競爭力是240Hz的屏幕與超級強大的DyAc功能以及暗部平衡調(diào)節(jié)功能。
緊接著看一看240Hz到底比 60Hz強大多少吧,著名的飛碟測試:
▲另外我用手機錄制了短視頻轉(zhuǎn)換成gif,也可以看出240Hz的顯示過度更加自然。
▲動圖太快了看不清?來看一看我截圖的靜止幀,可以清晰的看出,240fps,120fps,60fps顯示效果的不同,刷新率越高,則殘影離真正位置越近,在游戲中也就有著越小的拖影感,大大的加強了游戲時對敵人位置判斷的準確性。
▲沒開DyAc,壓槍時畫面抖動劇烈,產(chǎn)生模糊重影,我很難瞄準射擊目標。
▲將DyAc開到高級時,壓槍時模糊重影得到有效抑制,畫面中的石頭以及背景的山巒,都可以清晰的顯示。
▲暗部平衡高達20檔設(shè)計,可以看出,暗部場景平衡中,從0到20讓暗處場景變得明亮,同時亮部不會過曝,就算敵人一身黑衣也能一眼發(fā)現(xiàn)。打吃雞沙漠圖和雪地圖,進入室內(nèi)的時候效果尤為明顯。
▲支架上帶有提手大幅方便了移動顯示器。另外作為專業(yè)電競顯示器,并沒有在背部配置背光燈條。
▲支架上還貼心的準備了刻度尺,方便快速調(diào)節(jié)。
▲最后,XL2546配備了一個外接S-switch方便用戶快速調(diào)整顯示器參數(shù),可以針對不同的游戲或者不同的地圖一鍵調(diào)整顯示器設(shè)置,我現(xiàn)在是這么設(shè)置的:1為吃雞海島(舊海島和新的熱帶島嶼)的配置,2為吃雞沙漠地圖的配置,3則是吃雞雪地地圖。這樣,我就不用每一局開局去調(diào)整顯示器了,非常的方便。支架轉(zhuǎn)軸處還標記了刻度,方便精確的調(diào)整屏幕角度。
▲當然,上一個是電競為主的顯示器,下面推薦一款日常影音娛樂的顯示器,明基的EW2780Q,27寸2K分辨率。
▲EW2780Q明基獨有最新的最新HDRi技術(shù),可以在在普通HDR的基礎(chǔ)上,增加智慧調(diào)光模式,使得屏幕可以根據(jù)環(huán)境光自動調(diào)節(jié)亮度及內(nèi)部色溫,觀看電影時可以保證強光畫面依然不過曝,又能夠強化黑暗畫面下的細節(jié)。
▲99% sRGB色域的屏幕結(jié)合多種針對不同場景優(yōu)化的HDRi模式,無論是看電影還是玩游戲都十分的舒適。
▲畢竟是影音娛樂顯示器,EW2780Q配備了兩個特制的5W揚聲器,結(jié)合特別調(diào)教的頻率算法,可以智能識別音頻場景,進行原聲優(yōu)化,還有5種預置的音頻模式,可以快速切換,無論是打游戲還是看電影,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音頻享受。當然,如果是音頻發(fā)燒友還是建議買功率更大的監(jiān)聽音箱,這點必須有一說一。
▲當然,要是想玩一些酷炫的桌面配色,優(yōu)派的VX2719-2K-PRO NanoIPS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沒錯,酷炫我指的是背景燈。
▲10bit的NanoIPS屏幕是亮點,同時還支持165Hz的刷新率與HDR400,玩算是主機游戲與電競游戲均不錯的顯示器。
▲NanoIPS的定義,人家寫的很清楚,我就不復述了,簡單說下,就是能夠比普通IPS有更好的畫面效果。
▲165Hz的刷新率肯定比不上上面Zowie XL2546的240Hz,當然,2K分辨率下,144Hz都很難了。
▲取得HDR400認證,適合打主機游戲。
▲最后,物理準心,這個應該是屬于物理外掛的范疇了吧,戰(zhàn)地玩家之福?
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每一個顯示器都有自己最適合的應用場景,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日常的使用習慣和預算選出自己最喜歡的顯示器。同時希望大家在618期間不要被折扣沖昏頭腦盲目剁手,盡量做到理性購物。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所幫助,希望您能夠點贊,收藏,打賞我的文章,另外歡迎各位的理性討論。最后,提前祝大家618購物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