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從溫飽走向小康,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關注青少年用眼問題,不少廠商也為臺燈打上了“護眼”標簽。但是目前整個護眼臺燈市場正處于魚龍混雜的局面,護眼還是“糊眼”,又有多少人交了“智商稅”呢?
也許是為了想改變現狀,給廣大青少年提供一個更健康的光環(huán)境,也許同樣是想撈一筆,兩個月前華為智選聯合歐普照明推出華為智選生態(tài)產品歐普智能護眼臺燈Pro,同樣具有“護眼”標簽,那么對于消費者而言,這款護眼臺燈真的護眼嗎?近期我也收到了這款產品的送測,希望以最中立的態(tài)度來說說這款具有代表性的產品。
之所以說具有代表性,一方是來自目前互聯網品牌中名聲最響的“華為”,另一方則是老牌燈具廠“歐普照明”,擁有25年深耕精研優(yōu)質照明經驗,如果這款產品依舊效果不佳,那么國內護眼臺燈真的是一紙空談了。
開箱曬物:極簡&折疊設計
既然打上了華為Hi-Link的標識,所以歐普智能護眼臺燈Pro應該歸屬于一款互聯網智能硬件,既然繼承了互聯網產品的設計風,這點在包裝上表現尤為突出。
整個包裝采用的是純白色設計,材質是硬紙殼,包裝盒正面有歐普智能護眼臺燈Pro的渲染圖,從渲染圖上便可以大致了解臺燈的外觀,極簡設計比較受年輕人歡迎;左上角有產品名稱,左下角則是華為的“Hi-Link”標識。
包裝背面印刷有產品的基礎參數,例如產品型號為MT615-D20WTT-01,額定功率為11.7w,產品執(zhí)行標準有GB 7000.1 GB 7000.204 GB/T 17743 GB/T 9473,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查閱。
硬紙殼包裝內還有一層完整的泡沫塑料,整個臺燈被包裹其中,有效避免因為運輸而帶來的損傷。包裝內的配件并不多,除了臺燈本體外還有一張說明書、一個便攜式手提袋和一個電源適配器。
電源適配器體積比較小巧,配色上與臺燈比較接近,為純白色。電源適配器的輸出標準是12V/1.67A,最大輸出功率為20w。從制造商來看電源適配器同樣由歐普智能生產,這恐怕就是大廠的另一個好處了;電源接口是DC,電源線長約180cm,滿足日常使用足夠。
歐普智能護眼臺燈Pro從包裝內拿出正處于終極折疊狀態(tài),燈頭與底座在一起,兩根支撐桿也重疊在一起,對于平時用不到或者對于經常搬家的小伙伴來說,能夠這樣折疊算是一個不小的福利。
歐普智能護眼臺燈Pro共有兩種配色,分別是皓月銀和星空黑,雖說配色有所區(qū)別,但整體造型都偏向經典的LOFT風,機身覆蓋材質為鋁合金,表面做了陽極氧化工藝處理。LOFT風格+極簡設計讓臺燈給人一種簡約、高貴感受,當然也可以輕松適應不同設計風格的桌面。
先來說說底座,底座(與燈頭)為圓盤造型,底座正面便是控制面板,圓心位置是一顆感光器,往下便是閱讀、智能、書寫三種控制模式,再往下便是弧形的觸摸進度條,用來調節(jié)燈光亮度(通電后每個觸摸按鍵均有白色背景光)。
底座厚度約2.9cm,靠近底部位置做了收縮設計,設計感和立體感都更加強烈,為了讓臺燈在完全展開后依舊穩(wěn)定,底座內部其實是做了配重。底座底部是大面積的硅膠墊,能夠增大與桌面之間的摩擦系數,底邊還貼有SN碼和一些產品基礎參數。
電源接口也隱藏在底座,并預留有足夠的插頭空間。為了便于走線,底座還特地預留有線槽設計。
與底座相連的燈桿(豎向燈桿)為固定設計,高度約為38cm。細看的話會發(fā)現在豎向燈桿的下方還設置有一個小防撞貼,能夠有效避免橫向燈桿向下閉合時相撞對此處造成磨損。
與豎向燈桿相連的自然是橫向燈桿,但連接處的電源線采用了外露設計,為保證產品整體色系的一致性,外露的電源線采用的是灰白色,材質上雖說電源線較粗,但是長時間使用加上大幅度改變臺燈角度時,牢固度有待時間考證。
豎向燈桿與橫向燈桿的轉軸調整幅度可達180°,同時整體的阻尼比較實用。仰視轉軸能夠看到一些隱藏式的螺絲,整體做工十分良心。
橫向燈桿總長度約為41.5cm,但是與豎向燈桿相連的地方做了預留設計,所以真正使用長度約為30cm。
橫向轉軸與燈頭之間采用了同樣的轉軸設計,調整幅度依舊是180°,采用的是同樣的電源線外露設計。
燈頭正面僅有一顆“OPPLE”Logo,除此以外再也沒有其它元素,整體設計比較偏向性冷淡風格。這也是當先年輕人比較喜歡的潮流風格。
燈頭背面就是發(fā)光面板,但是會發(fā)現面板并非平面,而是類似水波狀,用行業(yè)術語來說就是通過棱波透鏡對透過的耀眼強光進行一次擴散,在改變出光角度的同時擴大照射半徑,之后再通過蠅眼微棱透鏡進行二次擴散,可進一步柔化光效,去除重影、炫光效果,讓光線霧狀均勻柔和,從而做到高照度、大廣角的均勻照射。
在燈珠方面 ,歐普智能護眼臺燈Pro采用的是雙色LED燈珠,肉眼下能夠明顯看到白色和黃色兩種燈珠。
體驗:模擬日光調節(jié)光照&智能聯動
在使用方面,歐普智能護眼臺燈Pro的重心設計十分合理,所以只要底座放平穩(wěn),臺燈都十分穩(wěn)定,同時兩個180°轉軸的加入,讓臺燈可以做到指哪打哪,使用起來還算得心應手。
在功能上,歐普智能護眼臺燈Pro提供了閱讀、智能、書寫三種模式,只需要點擊底座上的“書本”按鍵便可一鍵進入閱讀模式,閱讀模式下光源較柔和,色溫舒適放松,同時又可提供充足的亮度;書寫模式也是通過按鍵一鍵進入,書寫模式時高色溫的照明可提高專注度。
需要特地說下智能模式,過底座上的感光器,通過模擬日光調節(jié)光照,更貼合人體晝夜節(jié)律。同時,可持續(xù)調節(jié)色溫和照度,調節(jié)褪黑素分泌,平衡日常作息。
在任何模式下都可以通過底座上的觸摸弧形進度條來調整亮度,但需要注意的是,單從設計上看應該是無級調節(jié),但是實際上并非如此,只有9檔調節(jié)(無級調光需在APP中操控),這點設計算是一大槽點,同時歐普智能護眼臺燈Pro僅提供了亮度調節(jié),色溫調節(jié)并沒法在機身控制面板實現。
在APP端不僅有上述的閱讀、智能、書寫三種模式,還額外增加了一個“最愛”模式,用戶可以收藏一個自己最喜歡或最常用的照明參數,但顯然要開啟這個功能必須在APP端,且沒有斷電記憶功能,也算是一個小遺憾吧;在APP端還可以設置定時開關功能,這里就不贅述。
為了照顧晚間起床,在APP端還加入了一個夜間喚醒功能,在設置的時間段內觸摸臺燈任意按鍵,臺燈便會以最暗的亮度亮起,起到小夜燈的功能。除了聚焦于臺燈自身的功能,華為智慧生活中的智能聯動也同樣適合于臺燈,例如小藝可以語音操控等。
護眼:真實力還是宣傳噱頭?
橫看整個護眼臺燈市場,“無頻閃”、“不刺眼”幾乎就是所有臺燈廠商宣傳“護眼”功能的代名詞,以此來混淆視聽,欺騙消費者。其實對于什么是“護眼臺燈”,國內和國外都有明確的定義,具體可參考GB/T9473-2017《讀寫作業(yè)臺燈性能要求》、IEEE Std1789-2015等評定標準。
綜合這些標準可得出,要想實現“護眼”,產品不僅要達到無可視頻閃以及視覺柔和的要求,還要從藍光危害、照度、眩光、色溫、顯色指數等多方面進行測評。
具體標準是:在藍光危害方面,兒童可移式燈具及電源插座夜燈這兩個類別產品的藍光危害不能超過豁免級;在照度方面,需達到A級或雙A級;在眩光方面,人眼觀察到的所有發(fā)光部件表面亮度不應高于2000cd/m2;在色溫方面不宜超過4000K,若具有色溫調節(jié)功能,說明書上應提示夜晚使用時將色溫調節(jié)到4000k以下。
接下來我們就按照這個標準對歐普智能護眼臺燈Pro一一進行審核,看看歐普智能護眼臺燈Pro的“護眼”是真實力還是宣傳噱頭。
無可視頻閃方面:
在現實生活中藍光幾乎不可豁免,可以說藍光普遍存在,只是說高強度的藍光能對視網膜感光色素造成破壞,而歐普智能護眼臺燈Pro通過TüV南德優(yōu)光認證,藍光危害等級為RG0。
照度方面:
國家對照度的標注為
AA級照度標準:在距離燈光核心區(qū)域50cm范圍內照度應達到300lx,在距離燈光核心區(qū)域30cm范圍內應至少達到500lx。
國標A級照度標準:在距離燈光核心區(qū)域50cm范圍內照度應達到150lx,在距離燈光核心區(qū)域30cm范圍內應至少達到250lx。
而歐普智能護眼臺燈Pro不僅達到了國AA級標準,且相較于此標準,該臺燈照度均勻度提升了20%以上。從實際使用來看,臺燈照射的范圍內燈光都比較均勻,并沒有出現明顯的過亮或者過暗的情況,整個亮度比較均勻。
色溫方面:
“色溫”這個詞對多數人比較陌生,可能說冷光和暖光更容易理解些。高色溫的冷色光會對眼睛有刺激,低色溫的暖色光會因為光照不足讓眼睛疲勞,所以最健康的色溫應該是跟自然光接近的色溫,自然光的色溫在3700k-4500K之間。
而歐普智能護眼臺燈Pro的色溫可在3000K-5000K之間進行調節(jié),恰好符合自然光的色溫范圍,在實際使用中還是不建議大家將色溫調節(jié)超過4000K。
顯色指數方面:
落地在歐普智能護眼臺燈Pro身上,直接采用的是專業(yè)高顯色指數(RA) >95燈珠,RA>95是什么概念呢?太陽光的顯色指數定義為100,白熾燈的顯色指數非常接近日光,因此被視為理想的基準光源。正常情況下,顯色指數超過80就算表現良好了。
總結:真正的護眼臺燈
但是歐普智能護眼臺燈Pro并非沒有值得優(yōu)化的地方,首先便是在機身操控方面閹割了無級調節(jié),使得觸摸調節(jié)變得比較僵硬;最愛模式也被隱藏在APP端,且不具備斷電記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