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大家好,我是 KC,新文章又和大家見面了。五月份的時候挖坑準備寫一篇分享自己原創(chuàng)軟件與工具的文章,一拖眼看就到了八月下旬。碰巧最近在學習如何制作視頻,翻到了 Tim 很老的一個視頻——「我是怎么做評測的?工作流大揭秘」,看完后覺得分享自己的器材和工作流應該是個更好的選題,于是便有了本文。
全文共約3800字約30圖,基本包含了作者這幾年全部評測文章的流程和經(jīng)驗總結,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先收藏再閱讀。
本文分為兩個部分,前半部分介紹目前我在使用的設備,包括筆記本、相機(包含各種卡)、手機以及我的顯示器。下半部分則介紹目前寫評測文章的流程,圖片處理軟件與 APP,撰寫文章處理數(shù)據(jù)的軟件。
在開始介紹器材之前,我首先想說的是如果對自己拍的東西不滿意,首先應該從技術和工作方法上找到問題。畢竟有太多人拿著 A7III 依然拍不出什么好照片,也同時有人也可以使用非常古老的相機/手機記錄非常精彩的瞬間,對于一篇評測而言更重要的是拿著相機/手機的你。
我最早使用的拍照設備主要是一臺小米8,早期評測文章照片不佳的原因其實并不是這臺手機,而是使用者(我)對構圖、布光這些基礎點掌握的不好,也沒有使用軟件后期處理圖片。
▼小米8
1.1 筆記本電腦榮耀 MagicBook Pro + 顯示器明基 EW2780Q
其實對于文字作者來說,筆電的性能需求是相對很低的,只要可以運行瀏覽器、WORD/常見的修圖軟件即可。我目前使用的筆記本電腦是榮耀 MagicBook Pro,這款筆記本的主要優(yōu)點是屏幕大并且覆蓋了 100%sRGB 色域,色準也在不錯的范圍內(nèi)。不過有一點遺憾的就是這臺筆記本沒有配置 SD 讀卡器,每次都需要用擴展塢或者單獨的讀卡器才可以從相機中拷貝文件。
日常在書房使用時我會用擴展塢連接外接鍵鼠以及顯示器,畢竟機械鍵盤文字錄入更快體驗也更好。顯示器方面 EW2780Q 也覆蓋了 99% sRGB 色域,27英寸 QHD(2560X1440) 的分辨率剛好適合我這樣縱深比較窄的桌面。
對于圖文作者來說顯示器我個人認為盡量選擇靠近 100%sRGB 色域的即可,如果經(jīng)濟條件允許購買有出廠校色的產(chǎn)品更佳。顯示器尺寸和分辨率方面取決于你桌子的深度(眼睛距離顯示器的距離),23.8FHD or QHD/25QHD/27QHD or UHD 都是比較合適的選擇。
▼榮耀 MagicBook Pro+明基 EW2780Q
1.2相機 SONY A6400 + TF/SD 卡, OPPO Find X2 Pro
我目前主要使用的設備是 SONY 的微單 Alpha 6400 APS-C 畫幅微單相機,暫時還在使用1650套頭,后期合適的時候準備再入手 Sigma 三兄弟中的一兩支鏡頭。除了相機外我很多時候也會使用手機進行拍攝,目前主要使用的是 OPPO Find X2 Pro,IMX689 主攝+IMX586 廣角整體拍照效果其實非常不錯了。
相機和手機拍攝其實各有優(yōu)劣,手機更輕巧拍照修圖基本可以一氣呵成,比較適合要求不高快速出圖的場景。相機的可調(diào)性更高熟練運用后照片的品質(zhì)更好,RAW 格式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后期處理空間。其實目前我是根據(jù)場景去做選擇的,不過唯一要注意的是盡量不要在同一篇評測中混用手機和相機的圖片,兩臺設備出圖很難保持白平衡和色調(diào)的一致,混用設備會給后期圖片處理帶來巨大的麻煩。關于 OPPO Find X2 Pro,我先前有比較詳細的評測文章,這里就不再贅述了。
▼OPPO Find X2 Pro
SONY A6400 是我618新入手的,其實目前搭配1650套頭拍照畫質(zhì)并不會比手機有特別大的優(yōu)勢,選擇它的理由是看了B站 Husseins 老師的推薦視頻,準備用它作為入門級的 4K 視頻機器。Alpha 6400 CMOS 為 2420W 像素,利用超采樣 6K 生成 4K 視頻畫質(zhì)細節(jié)和深度都比較不錯。另外錄制格式方面支持 4K HDR(HLG)、S-Log2 以及 S-Log3,提供了比較大的寬容度和調(diào)色空間,另外 FHD 分辨率下可以 100Mbps 錄制 120fps 視頻,后期做升格也比較方便。
▼SONY Alpha6400
A6400 的機身依然是比較明顯的 SONY 老微單風格,操控依舊是雙滾輪+單波輪的設計,180度翻轉(zhuǎn)屏方便自拍和拍攝 vlog,不過機身無防抖可能還是需要搭配外置穩(wěn)定器才可以進行移動錄制。
不過剛換 Alpha 6400 時我使用的是舊相機上的 32G 三星 EVO SD 卡(U1),由于速率的限制無法開啟 4K 高碼率模式,手頭 Switch 落灰淘汰下來的 200G Sandisk(U1) 上機也是一樣情況。
后來又新入手了一張金士頓的 256GB SD 卡(U3 V30) 才解決了這個問題,選購新相機的朋友一定要注意,針對 4K 視頻拍攝需要考慮寫入速度滿足相機要求。一般 SD 卡商家經(jīng)常只標注讀取速度 XXMB/s,而很少標記寫入速度(因為很多卡寫入速度很慢),一般 4K 視頻拍攝/超高速照片連拍模式盡量選擇 V30(最低順序?qū)懭胨俣?gt;30MB/s)的 SD 卡。
▼兩位被淘汰的老前輩和新金士頓 SD 卡合影留念
▼SD 卡協(xié)會標準
這款金士頓 SD 卡的防偽標志也很有趣,右上角的方位標簽證明看是沒有圖案的,而側視角時就可以看到金士頓的 LOGO。
為了驗證下手頭這幾張卡的讀寫性能,使用 Crystal Disk Mark 測試了它們的順序讀寫速度,由于三星老 EVO 和 Sandisk Ultra 都只是 U1 級別,實際寫入速度分別只有 42.39MB/s 和 31.46MB/s。需要注意的是 Crystal Disk Mark 測試的讀寫速度更偏向理論值,在實際應用當中由于碎片文件溫度等影響實際速度會更低一些,因此這兩張卡在 Alpha 6400 上都是無法拍攝 4K 視頻的。
新款的 Kingston CANVAS Go! Plus 讀取 180MB/s,寫入 130.8MB/s,考慮官方標稱 V3(最低寫入速度>30MB/s),是完全可以滿足 Alpha 6400 4K100M(12.5MB/s)碼率的要求的。所以如果你有高速連拍或者 4K 視頻拍攝需求,一張 V30 級別的 SD 卡應該是必須的。
講完了稍顯枯燥的器材,下面我們來聊一聊工作流。其實新手入門評測的時候,經(jīng)常會遇到的問題是我要寫什么?如果是純新手,我個人建議是先參考下其他評測文章,比如像我經(jīng)常會關注愛范兒、先看評測、愛搞機(已改名 Hotguys)、愛否這幾家的測評文章/視頻,看一下某類產(chǎn)品那些點是一定要測的。
在測試前可以考慮列一個大綱,寫下來自己認為必須要測試的點,然后形成一個文章的框架??蚣芏ㄏ聛碇?,就是按照這個框架每個部分去測試/體驗,最后匯總成文章即可。
▼例子,普通手機評測的大綱
一般在評測一個產(chǎn)品的時候,我會先建立一個文件夾,然后再細化到實拍圖片、測試數(shù)據(jù)、查詢的資料、腦圖、處理后的圖片等。這樣系統(tǒng)化/框架化的分類保存內(nèi)容,既方便自己管理文件也方便后續(xù)二次使用時查找資料。
2.1照片的拍攝與處理
對于任何產(chǎn)品我一般都建議到手時先拍好外觀的照片,灰塵/手上的汗液/使用痕跡都會嚴重影響照片的效果,如果想要得到一張相對比較完美的照片,那么建議最開始就搭建好拍攝環(huán)境進行外觀的拍攝。
由于拍攝環(huán)境搭建這個題目實在太大,我個人其實在這方面其實水平也是非常有限,就簡單介紹下自己目前常用的拍攝方法。以下面這張圖為例,其實我只用了一張背景紙,然后在窗邊利用陽光就完成了拍攝。對于沒有足夠好攝影燈的同學,其實太陽是一個特別好的光源,只要有一個大落地窗,根據(jù)季節(jié)選擇特定的時間(一般早上和傍晚陽光強度最合適)就可以進行拍攝。
對于拍攝完成的 RAW 或者 JPG 我一般先使用 Lightroom 進行整體的調(diào)節(jié),首先將所有照片導入 lightroom,在視圖中篩選需要使用/有調(diào)整空間的照片進行導入。
導入后不要第一時間開始修圖,我個人的習慣是遍歷一遍圖片,然后自己首先給這些圖片打一下分,使用快捷鍵1~5可以將這些圖片標記為對應的星級,然后再使用過濾器過濾掉低星圖片。
▼設定星級3(使用數(shù)字鍵3)
Lightroom 方便的地方在于可以快速和批量的處理圖片,比如我下面這張圖片當天的色溫沒有選好也有些欠曝,LR 輕微調(diào)節(jié)下白平衡和曝光度立刻就有很大的提升。并且 LR 還可以批量進行這種操作,同時間/條件拍攝的圖片基本可以做到一次調(diào)整即可出圖。
雖然在拍攝產(chǎn)品圖時我們可能做了很多的清潔工作,但有時難免會有灰塵/污漬影響觀感,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祭出 PS 這款神器了。PS 可做的事情其實非常非常的多,這里就簡單說一下如何去除灰塵。
▼下圖紅框為想要去除的灰塵
打開 PS 將圖片導入后,選擇「污點修復工具」,按住 ALT+鼠標右鍵左右拖動可以改變畫筆的大小,將畫筆選擇到合適大小后點擊想要去除的灰塵即可。
▼按住 ALT+鼠標右鍵,左右移動鼠標可以快速調(diào)整污點修復工具畫筆大小
▼污點修復工具處理灰塵
另外在文章中照片比較多的時候,很多不是特別需要突出的部分可以使用拼圖來節(jié)省總照片數(shù)量,這樣一張圖片就可以顯示更多細節(jié),避免文章中圖片過多造成可讀性差的問題。
2.2文章寫作
雖然很多網(wǎng)站提供了編輯器,但是我個人一般傾向于在專門的軟件中進行文章寫作,以本文為例全文的寫作都是在石墨文檔中完成的。選擇石墨文檔的原因主要有2點,1是可以方便的云同步方便多臺設備間切換,2是石墨整體穩(wěn)定性相對比較好,后續(xù)拷貝到其他編輯器的兼容性也相對好一些。
當然除了石墨其他比如騰訊文檔、有道云筆記、WORD、WPS、其他 markdown 編輯器也都可以勝任寫作的工作,選擇自己合適的用著順手的即可。
一般我會選擇思維導圖工具來進行大綱的整理,比如上文中手機評測這張圖我就是使用 XMIND 軟件制作的,如果你喜歡大綱模式也可以方便的一鍵切換,XMIND 應該是我目前用起來最順手的思維導圖和大綱編輯軟件了。
▼思維導圖模式
▼大綱模式
最后想要寫的一點就是表格的制作,很多評測文章里會提供跑分圖,但僅僅給出了原始數(shù)據(jù)可讀性很差。我建議大家在多款型號數(shù)據(jù)對比的時候,使用 Excel/WPS 表格,使用表格生成圖表后整體可讀性會更好一些。
比如本文中三款 SD 卡的順序讀寫數(shù)據(jù),如果使用三張跑分圖雖然可以讓讀者知道結果,但是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閱讀,前后的對比結果也不清晰。而使用 Excel 制作圖表后,三款產(chǎn)品的測試數(shù)據(jù)對比就更加直觀了。
▼三張測試軟件結果對比
▼將測試數(shù)據(jù)使用 Excel 生成對比圖表
其實每次寫評測文章更像是一種價值觀的輸出,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以及一些判斷總會去喜歡產(chǎn)品的某些方面,同時感受產(chǎn)品的某些地方如果能實現(xiàn)這樣的功能可能會更好。在做評測查資料的時候也是學習的新機會,比如在購入 Alpha 6400 之前其實我對 SD 卡的 UHS、A1、U1、V30 這些參數(shù)可能并不了解,而在自己使用和摸索中才了解到這些參數(shù)的意義。
雖然折騰數(shù)碼產(chǎn)品,了解一些新功能新參數(shù)并不會讓你多一點收入,但是求知與探索未知的樂趣可能也就如此。生命的意義可能就在于折騰,以及在折騰的路上認識的那些人,看到的那些文字。
好了,本篇文章到此結束,歡迎大家點贊收藏評論三連一波,我們下篇文章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