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搬家的時候,把鄉(xiāng)下的那套路由給搬來了,這么一來雖然解決了新家的網(wǎng)絡覆蓋問題,但是農(nóng)村自建房里基本就屬于斷網(wǎng)狀態(tài)了。雖然爺爺奶奶平時也不上網(wǎng),電視機還是傳統(tǒng)的老式機頂盒款式,但是我偶爾也會回去住兩天。畢竟交了網(wǎng)費不利用起來,總是覺得怪怪的,虧得慌。
先介紹一下實際情況和我的需求。農(nóng)村自建房,屋子三層半,半層其實是露臺。理想是豐滿的,現(xiàn)實是骨感的,這個露臺大部分時間用來晾衣服。
每一層的面積不大,大概在70-80平米之間,房屋結構比較規(guī)整,其實就是相對簡單。除了第一層層高比較高,做了一個類似loft的設計以外,其余幾層結構基本相同。
第一層是大廳和車庫,車庫頂上是餐廳和廚房,比較緊湊。
二層、三層都是中規(guī)中矩的布局,每層都是臥室、陽臺、浴室、小客廳或者書房的搭配。
四層(也就是我講的那半層),是臥室、浴室、陽臺和露臺的搭配,其中臥室和浴室的面積都有縮小。
我的需求其實相對而言也比較簡單:
首先全屋網(wǎng)絡覆蓋,MESH漫游,這個是基礎需求。我想,買類似設備的朋友們,這個肯定是基本的操作了,不然就單純整一個路由就完事了,也不至于折騰這個。
其次就是個性化的需求了:
首先是車庫,我需要車庫有無線信號覆蓋且比較穩(wěn)定。有小車的朋友肯定深有感觸,車子嘛,基本就是你的私人世界。很多時候,開車到家了并不想直接上樓,還想在車里坐一坐,刷刷手機或者聽聽沒有聽完的廣播,哪怕是單純發(fā)發(fā)呆也很正常。但是很多商品房的地庫其實信號是非常差的,壓根達不到這個要求。像這樣的地下車庫,信號就非常的差。
像這樣叫新一點的地下車庫信號會好一些,但是如果車位位置偏僻或者在負二負三就基本抓瞎。
日常信號就是這樣的,看手機只能看個緩存。
所以在自家車庫方面,我希望可以滿足我的這個需求。
其次是露臺,露臺的利用率不高,且無法在露臺上直接擺放傳統(tǒng)網(wǎng)絡設備,因為會下雨嘛。但是夏天偶爾納個涼、自家BBQ或者看看星星啥的(我一直認為農(nóng)村自建房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住的舒服,這是公寓里完全體驗不了的),總不能沒有網(wǎng)絡吧。躺在藤椅上玩把王者榮耀或者看一集樂隊的夏天,那滋味,多么的有生活的氣息。
不好意思,家境貧寒,圖片放錯了。
這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啤酒,燒烤,樂隊的夏天走起。說實在的,今年的樂夏差點意思。
再次就是入戶外面的小院子,用我們本地方言講,叫場地。這個地方怎么說呢,日常是不需要無線網(wǎng)絡覆蓋的。因為一般在這里都是洗衣服或者擺弄花草,用不到手機。但是過年過節(jié)的時候就不一樣了,農(nóng)村還是講究個熱鬧,走個親戚嘮嘮嗑,一張長板凳上大家嗑嗑瓜子,在正常不過了。小輩們插不上話也躲不開,基本就是低頭玩手機,或者大家組隊玩玩手游,這個時候就需要網(wǎng)絡了,所以這個需求我也要滿足一下。
這個搖籃其實冬天放門口曬曬太陽是非常舒服的,當然得有網(wǎng)。
總結一下我的需求就是,全屋無線網(wǎng)絡穩(wěn)定覆蓋,定點位置保證網(wǎng)絡強度。
這次入手的是Linksys MX10600和AC4400,其實是兩個完整的套裝再組合了一下。能實現(xiàn)這個搭配主要是利用了Linksys自身硬件設備的一個兼容性,也是生態(tài)搭建的一種延伸。通過允許不同型號,不同定位的MESH產(chǎn)品互相自由組合,極大的提升了產(chǎn)品的利用率和可玩性,也降低了用戶后期的升級成本。通過這個方式我就解決了,購買兩套MX10600性能過剩且價格過高而選擇兩套AC4400性能或許不夠的尷尬。
首先Linksys MX10600的包裝比較碩大,它其實包含了兩個完整的MX5300,兩者功能是完全一致的,也不存在主副路由之分,包裝也是完全獨立的包裝。整體風格比較清爽,藍白是它的主色調。
Linksys AC4400相對而言就迷你一些,外包裝的個頭明顯小了很多,大概就是一個Linksys MX5300的大小。外包裝的沖擊感會更加強烈一些,色彩的反差對比更濃烈。
合個影吧。
一個個來看吧,先從Linksys MX10600開始。因為MX10600其實就是兩只MX5300,所以開箱就只把玩一只就好了。包裝盒的正面非常的簡單直接又粗暴,看到這個符號我想幾乎所有人應該都能認出來這是干什么的了,因為我們每天打開手機連接無線的時候,就是這個圖標。
打開包裝盒就能看到主機了,主機采用極簡風格設計,純白色的配色,底部有Linksys的LOGO,其他再無修飾。
拿出主機我們來看一下,分量很重,塊頭很大。背面有五個千兆網(wǎng)口、一個電源口和一個USB 3.0接口。接口還是非常豐富的。
底部是開機電源鍵、WPS鍵、重置鍵以及一些數(shù)據(jù)指標的介紹。底部四周全部采用了防滑橡膠,擺放的時候不易跌落。
頂部采用了蜂窩狀鏤空設計,有利于整機的散熱。左上角有LED指示燈,便于直觀的反映機器的運行狀態(tài)。
配件方面包括千兆網(wǎng)線、電源適配器、光盤以及保修卡說明書等。
這個電源適配器也是大尺寸的,已經(jīng)有點筆記本電源的感覺了。滿載48W,提供充足的電量。手感不錯,比較圓潤,做工質量好。
看一下Linksys MX5300的樣子,高度是比較高的,重量也比較重,感覺很壯實,大吞吐量的那種核心裝備的感覺。
再來看一下Linksys AC4400,其實也是兩個一模一樣的AC2200組合的,所以就單看AC2200好了。
打開包裝就能看到兩個主機,完美繼承的家族設計。乍一看就像是Linksys MX5300的復刻縮小版的感覺。其實仔細看還是有挺多不同的,但是在外觀上又絲毫沒有違和感。
我們拿起一個AC2200來看一下。尺寸和重量都明顯的縮小了,但是設計理念應該是一致的,也是純白色+底部的Linksys LOGO,再無修飾。整體更加的纖細苗條。
四個側面中,有兩個側面采用了全鏤空設計,大面積的鏤空使得產(chǎn)品擁有良好的被動散熱能力。
頂端依然是鏤空+指示燈的設計方案。
Linksys AC2200底部設計了兩個千兆網(wǎng)口,電源開關鍵,電源接口和復位鍵。
好了,我們來上幾張合影。通過合影我們可以看到,Linksys MX10600和Linksys AC4400在體積方面差距還是比較巨大的,但是在外觀上又是十分一致的。
俯視圖特別的直觀,相同的鏤空設計和指示燈設計。
簡單的介紹一下產(chǎn)品的參數(shù),因為都是公開信息,上市了也比較久了,所以我就不做太多解釋了。
Linksys MX10600,采用MX5300兩只裝方案。支持WIFI6,搭載高通四核處理器,支持2.4GHz和5GHz,其中2.4GHz支持1147Mbps、5GHz分別為1733Mbps和2402Mbps,三頻全開放靈動回程。支持無線回程、有線回程和混合回程,單只內(nèi)置13根全向高增益天線,完整支持MU-MIMO和OFDMA技術,信號更好,定位更準確。搭載USB3.0接口,即插即用,傳輸方便。
Linksys AC4400,同樣屬于Velop系列,采用AC2200兩只裝方案。搭載高通四核處理器,單只內(nèi)置六根精密天線,雙千兆網(wǎng)口。支持2.4GHz和5GHz,其中2.4GHz支持400Mbps、5GHz分別為867Mbps和867Mbps,三頻動態(tài)回程。MESH技術,自由組網(wǎng),支持無線組網(wǎng)、有線組網(wǎng)和混合組網(wǎng)。
WIFI6和MESH對于我而言,其實是一個挺難講清楚,講明白的事情。倒不是說WIFI6和MESH概念有多么復雜繁瑣,也不是說兩者的門檻有多么的高。完全是因為將它形象化是一個挺考驗腦子的過程。
聊WIFI6和MESH之前,先要聊聊路由器。我一般不喜歡講這個路由器有多么多么的好,而是更習慣于講適合不適合。因為從技術上來講,路由器這個產(chǎn)品經(jīng)歷了這么多年的研發(fā)、量產(chǎn)和應用,應該是相對成熟了。做一個各項功能參數(shù)都TOP1的路由器產(chǎn)品是可以實現(xiàn)的,但是這個產(chǎn)品必定會既不實用也不好賣,市場很小甚至沒有。
同時,技術迭代之后,它就失去了它的核心競爭力——功能參數(shù)TOP1,也就失去了它的原始目標客戶。所以這樣的產(chǎn)品在消費級市場應該是看不見的,至少我的理解是這樣。
我之所以喜歡講合適不合適,是因為每個人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滿足了你的需求,解決了你的問題的產(chǎn)品,就是一款適合你的好產(chǎn)品。就像對于我個人而言,我的需求開頭就講過,總結起來就是全屋網(wǎng)絡覆蓋,無縫切換,指定位置保證信號強度,日常足夠穩(wěn)定與快速。所以在購置路由器之前,您要先想想自己的需求。
接著就是聊WIFI6和MESH。
WIFI6呢,對于我來講就是一個高速公路的概念。如果我們把WIFI4比作市區(qū)道路、WIFI5就是國道,那WIFI6就是高速公路。公路的設計時速、寬度、路況等方方面面都有長足的進步(對應網(wǎng)絡速度、帶寬、MU-MIMO、OFDMA技術等),同時也需要更好的車子(支持WIFI6的終端設備)才能去體驗。
那MESH又是什么的?對于我而言,MESH最大的作用就是全屋漫游不斷連,沒有網(wǎng)絡切換感。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您的房子只有20平米,那么一個普通的路由就能全覆蓋了。但是如果您的房子面積來到了100平米,那么一個普通的路由可能是沒法覆蓋了,會有信號死角和衰減嚴重的問題,這些位置往往出現(xiàn)在房屋四周和承重墻障礙物的背面。那如果您的屋子來到了300平呢,那根本就不是一個普通路由器所能想象的事了。
這時候會有幾種解決方法:
第一種就是買一個信號更強、素質更好,能力更佳的高級路由器,但是這種方法往往不能有效解決以上的問題,因為信號衰減不可避免,只能加大無線網(wǎng)絡覆蓋面積,減少信號死角存在的面積,但是不能有效解決存在死角和信號弱的情況。當然如果你無限制的去更新你的設備,也可以解決解決這個問題,類似于你將一個企業(yè)級路由器扔進一個40平的小房子里一樣,能覆蓋么?只要結構正常肯定也能覆蓋,只是不經(jīng)濟也不實用。
第二種就是購置多個路由器,通過物理的方式將大面積的房屋切割成若干個小面積的房間。類似于將一個100平米的房子切割成五個20平米的房間,通過五個路由器去解決這么一個問題??梢越鉀Q全屋覆蓋的問題么?理論上是可以的,因為五個不行可以用六個,六個不行可以七個,再加上調整路由器之間的相對位置,總有辦法能得到我們所需要的全覆蓋情況。那么實際體驗是怎么樣的呢?實際體驗就是很差,一來,全屋有多個無線網(wǎng)絡存在,彼此之間干擾不可避免。二來,我們的終端設備遠沒有那么智能,它可能連接著一個離它很遙遠的微弱信號,也不會去連接一個離它很近,信號很強的無線信號,這就是現(xiàn)實,這在我們在室內(nèi)來回走動的時候會更加的明顯。
第三種就是一個電力貓的形式,個人理解上,這還是第二種的一種變種,它的思維邏輯沒有變,只是改變了外在的形式,并且融入了第一種方法的影子。方案上類似于一個強大的C位路由器覆蓋全屋絕大部分的位置,在信號死角以及信號差的位置布置電力貓,通過大+小的形式完成全屋覆蓋,優(yōu)化了空間切割的方法,使得設備性能的損耗相對更小,投入也更少。但是依舊存在著信號干擾、移動斷網(wǎng)等問題。而且電力貓自身的素質往往與路由相去甚遠,硬件比較孱弱。
那MESH是什么呢?就我這個圈外人來看,MESH就是通過技術手段,將幾個路由器組網(wǎng)而形成一個更高效網(wǎng)絡覆蓋的方法。從物理形態(tài)上看,MESH有主節(jié)點和子節(jié)點之分,說大白話就是MESH系統(tǒng)內(nèi)存在多個路由器,它們互相之間有一定的相對位置關系,管理屬于自己的一片區(qū)域,這其實是方法二中物理切割的一個理念。但是從網(wǎng)絡狀態(tài)看,他們表現(xiàn)出來的是一個網(wǎng)絡,這和只裝了一臺路由器所表現(xiàn)的網(wǎng)絡形態(tài)看,幾乎沒有區(qū)別。
那MESH到底有什么好處呢?這其實就是方法一和方法二的有效統(tǒng)一,通過方法一我們知道,只要我們有足夠多的錢,投入足夠好的設備,再大的面積其實也是可覆蓋的,無非就是一個投入與產(chǎn)出的相對關系而已。類似于在別墅門口造個信號塔,難道還不能覆蓋?投入與產(chǎn)出不對等罷了。而方法二投入不多,理論效果不差,問題在于干擾和不夠智能。而MESH就是通過方法二的形式完成了方法一的內(nèi)核,通過相對較少的投入,結合新的技術,制作出了一個高效的“信號塔”。而且MESH大多支持有線回程、無線回程和混合回程,這其實就是把方法三也拿了過來,在無線信號穿透比較費勁的地方,例如被多面承重墻環(huán)繞的位置,完全可以利用有線回程。這時候子節(jié)點就是一個“電力貓”,但是使一個加強版、性能更好,功能更豐富的“電力貓”。
通過我這個圈外人的胡謅,大家應該能更加形象的理解WIFI6和MESH。就我自己粗俗的理解而言,WIFI6給我更快的速度,新的協(xié)議、新的技術帶來更快的網(wǎng)速,更大的帶寬,更好的穩(wěn)定性。而MESH帶來更好的一體感、協(xié)同感以及智能化。讓我的設備不再呆頭呆腦,不再需要頻繁的在多個網(wǎng)絡間切換,沒有停頓感,不會間歇性斷網(wǎng)。
回過頭來我們再來聊一下APP體驗,文章開頭就說要實際感受一下的。我個人從進入APP設置開始到最后一個子節(jié)點設置完畢,一共用時34分鐘,中途閑著沒事我還去吃了冰淇淋和看了一會《樂夏》,耽誤了點時間。就我個人體驗來看,單個子節(jié)點的設置在5-7分鐘左右。
使用Linksys APP設置路由器整體感受還是比較流暢的,操作也比較簡單,沒有什么門檻而言,就算是不怎么接觸數(shù)碼產(chǎn)品的妹子,獨立設置也沒什么問題。設置的時候,觀察路由器的指示燈變化,同時關注APP的提示信息,按步驟操作即可。Linksys APP設置時動畫效果也是比較Q的,可以關注體驗一下。路由器在設置過程中,還會進行周圍信道掃描等操作,如果是子節(jié)點,還會自動測試與上級節(jié)點之間的通信質量。此時我們無需任何操作,單純等待即可。
簡單講一下Linksys APP的具體設置,首先是設置新的WIFI,注冊Linksys賬號。
接著就是設置主路由了,選擇一只Linksys MX5300,路由器在設置的時候,指示燈會顯示紫色。
一系列的WIFI命名、密碼設置、位置設置等,基本上跟著提示來就好了,0門檻。
設置完成之后 ,路由器的指示燈會變成藍色長亮,平時使用中也會一直顯示藍色長亮,這也表示了路由器在正常工作。
接著就是設置子節(jié)點,子節(jié)點的設置其實和主節(jié)點非常類似,就是省略了最初的WIFI密碼設置等步驟,按照提示操作即可,基本也是0門檻,無難度。
節(jié)點設置完成之后,兩個節(jié)點指示燈都會顯示藍色長亮。
接著我們設置一下子節(jié)點AC2200,其實和設置子節(jié)點MX5300是一模一樣的,系統(tǒng)操作,指示燈顯示都是一模一樣的。
最后我們看一下設置完成的樣子。我們可以在APP上直觀的看到我們的節(jié)點個數(shù)以及相對應的位置。我從16點40分開始設置,到17點14分設置完成,差不多就是34分鐘的樣子。
就個人體驗而言,我并沒有感覺到所謂的APP反應過慢,耗時過長等問題,我個人體驗還是滿意的。
聊了那么多,簡單的說說使用體驗。目前的設備是這么放置的。
由于網(wǎng)絡入戶的位置在二樓,也就是貓在二樓,所以MX10600的一個也就在二樓,就是二樓安裝一個MX5300。
三樓是預留給我的房間,包括臥室和書房以及想象中的影音室,也是全屋對于信號要求最強烈的所在,所以另一個MX5300就留在三樓。
四樓找一個相對中間的位置,安裝一個AC2200,肩負起四樓網(wǎng)絡覆蓋的責任,包括露臺。
剩下一個AC2200就放在一樓的大廳,負責大廳、餐廳、廚房、車庫、院子的網(wǎng)絡覆蓋。
整個安排下來,除了對于一樓的AC2200有許些擔心以外,對于其他位置的網(wǎng)絡覆蓋我都是比較有信心的。因為我家每層的面積實際不大,且自建房結構簡單,相對工整,路由器的素質又比較的強,覆蓋這些面積應該是綽綽有余的。
實測的數(shù)據(jù)我們來看一下,測試的軟件選擇了最常見的speedtest,測試工具是iPhone 11 128G版以及未來人類AMD-27XSH1,一方面iPhone手機這一代的信號一直被人詬病,雖然iPhone 11也是最早支持WIFI6的手機之一,但是連接速率方面一直不是滿血的。而未來人類AMD-27XSH1搭載killer AX1650網(wǎng)卡,算是目前比較強勁的一款支持WIFI6的主流網(wǎng)卡,手上有就拿來測試了。
為了這次測試,我特意將家里的網(wǎng)絡臨時升級到了500兆。但是,即使是這樣,依舊是無法充分釋放Linksys這套設備的完整性能的,希望海涵。
另外,我發(fā)現(xiàn)Linksys APP自帶一個測速功能,且支持遠程登錄測速。這一點倒是相當?shù)姆奖?,我可以隨時隨地的了解到家里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就我個人的理解來說,這個測速測出來的應該是入戶的帶寬速度。我們現(xiàn)場測試了一下,結果是579Mbps,可以看到我并沒有連接無線網(wǎng)絡。
好了,我們開始測試。這次測試選擇在了晚上進行,所以,當你看見一個男人拿著手機電腦滿屋子走來走去的時候,不要覺得好奇,他可能僅僅是在測試- -。
測試位置:
四樓露臺:
測試地點為四樓露臺中央,與路由器之前有一堵墻相隔。左邊是用iPhone 11實測的數(shù)據(jù),右邊是用未來人類AMD-27XSH1實測的數(shù)據(jù),測試時均連接5G無線網(wǎng)絡信號。下同,不再重復說明。從實測數(shù)據(jù)來看,iPhone 11下載速度在79Mbps左右,未來人類AMD-27XSH1下載速度172Mbps左右,兩者的上傳速度均在30-40Mbps之間。
四樓陽臺:
測試地點為四樓陽臺,與路由器之間沒有明顯的阻擋。從實測數(shù)據(jù)來看,iPhone 11下載速度在248Mbps左右,未來人類AMD-27XSH1下載速度357Mbps左右,兩者的上傳速度均在30-40Mbps之間。
三樓書房:
測試地點為三樓書房,路由器與測試地點在同一房間內(nèi),無遮擋。從實測數(shù)據(jù)來看,iPhone 11下載速度在617Mbps左右,未來人類AMD-27XSH1下載速度579Mbps左右,iPhone 11的上傳速度在28Mbps左右,未來人類AMD-27XSH1的上傳速度接近40Mbps。均在可接受的網(wǎng)速波動范圍之內(nèi)
二樓臥室:
測試地點為二樓臥室,與主路由在同一個房間,無遮擋。從實測數(shù)據(jù)來看,iPhone 11下載速度在650Mbps左右,未來人類AMD-27XSH1下載速度558Mbps左右。兩者的上傳速度均在30-40Mbps之間。
二樓至三樓之間的樓梯:
測試地點在二樓三樓之間的樓梯上,位于兩個MX5300之間,有樓板遮擋,但是房間門均沒關。從實測數(shù)據(jù)來看,iPhone 11下載速度在414Mbps左右,未來人類AMD-27XSH1下載速度485Mbps左右。兩者的上傳速度均在35-45Mbps之間。
一樓車庫:
測試地點為一樓車庫,與子節(jié)點AC2200之間相隔一塊樓板,但是相對距離不遠。從實測數(shù)據(jù)來看,iPhone 11下載速度在53Mbps左右,未來人類AMD-27XSH1下載速度56Mbps左右。兩者的上傳速度均在25-35Mbps之間。
一樓餐廳:
測試地點為一樓餐廳,與子節(jié)點AC2200在同一房間內(nèi),無遮擋且距離較近。從實測數(shù)據(jù)來看,iPhone 11下載速度在220Mbps左右,未來人類AMD-27XSH1下載速度247Mbps左右。兩者的上傳速度均在20-45Mbps之間。
一樓場地:
測試地點為一樓場地,與子節(jié)點AC2200相距較遠且有外墻隔擋。從實測數(shù)據(jù)來看,iPhone 11下載速度在45Mbps左右,未來人類AMD-27XSH1下載速度42Mbps左右。兩者的上傳速度均在25-40Mbps之間。
從以上的測試結果來看,基本符合我之前的預期,也達到了我的要求。令我比較驚喜的是,四樓的無線效果比我想象中的要好一些。至于一樓的話,屬于我的意料之中。因為一樓這個AC2200子節(jié)點,本來就是做著最苦最累的活。一來,一樓層高較高、實際使用面積比較大。loft結構下,無線信號要不僅要穿外墻還要穿樓板,樓板里一般都帶有鋼筋,外墻部分也是承重墻,兩者對于無線信號的影響,都是遠大于一般非承重墻體的;二來AC2200相對于MX5300而言,自身性能沒有那么強勁,且不支持WIFI6,產(chǎn)品素質上確實是有差距的,這個是受制于產(chǎn)品定位與售價的。所以,最終有這樣的測試數(shù)據(jù),我已經(jīng)相當滿意了。
私有云體驗:
順便體驗了一下領勢自帶的家用私有云功能,也就是我們俗稱的NAS。這個在站內(nèi)分享的文章很多,從基礎版到家用版到專業(yè)版,甚至垃圾佬撿垃圾版的分享都很多,可以說玩出了花。領勢這個家用私有云可以說是非常簡單便攜的精簡版,比較適合不愿意折騰,但是需要輕度使用,使得數(shù)據(jù)之間傳輸更加方便的普通消費者。每個MX5300都自帶一個USB3.0接口,對于數(shù)據(jù)的傳輸速度有一定的保障。
特點是即插即用,U盤插上,也不需要過多的設置就可以直接使用了。PC上添加一個映射網(wǎng)絡驅動器,手機上的話,下載一個smbmanager即可,比較方便。
用未來人類AMD-27XSH1簡單的跑一下寫入,寫入的是一個1.11G的視頻文件,簡單看一下速度即可。
然后通過MX5300插著的U盤向未來人類AMD-27XSH1復制一個文件,這次是一個較大一些的6.68G的視頻文件,簡單看一下速度
從以上信息可以看到,雙向速度均可以保持在50-70之間,而且速度的瓶頸應該來自于我的U盤而不是無線網(wǎng)絡。因為手里也沒有更快更好的U盤了,所以測試就暫時結束了。
也不說總結了,就是個純粹的個人體驗。最終結果來看就是,基本完成了我之前的需求,現(xiàn)在全屋無線網(wǎng)絡覆蓋,MESH漫游以及特定位置網(wǎng)絡強度測試基本都達到了我的要求。
其實從更科學的角度來說,如果我的網(wǎng)絡入戶位置在一樓,然后將MX5300放置在一樓,將AC2200放置在二樓,其他不變的情況下,所得到的無線覆蓋效果應該更好。但是受制于我的實際情況,我覺得這樣的效果我也已經(jīng)滿意了。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這里了,感謝各位聽我這個門外漢瞎侃了半天,如有不足之處,錯誤之處,歡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