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瓦的電源適配器有什么用?大功率充電器主要應用于筆記本電腦、大功率移動電源和多口同時充電等等。正常的輕薄本標配65瓦的充電器,而新款MacBook Pro電池容量高達100Wh,標配96W USB-C充電器,如果使用第三方小功率充電器,相信那充電體驗會相當?shù)牟凰?。自用一?00W移動電源和聯(lián)想筆記本,移動電源平時也使用65W充電器充電,速度確實慢了一拍。隨著大功率充電需求越來越多,如何快速充電已經(jīng)是目前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早在去年ANKER和ZENDURE就出了100W的多口充電器,ZENDURE SuperPort 4四口總輸出達136W,雖然都是百瓦級產(chǎn)品但他們有一個共性就是非氮化鎵功率器件,體積大輸出能量密度低。
目前主流市場百瓦級充電器采用氮化鎵功率器件的并不多,如本款倍思Baseus6月初上市,隨后閃極100W氮化鎵充電器7月中旬上市,相信在之后的一段時間內(nèi)會有越來越多的廠商加入,價格也會更加友好。雖然很多地方并不需要這么猛的充電器,但有時候重復購買就是浪費,一次整個大功率的回來省得再次升級,也算是省錢的一種方式。
百瓦級充電器對我來說也算是一個小小的剛需,早在幾個月前我就購買了第一款大功率充電器。不過從使用的效果來看,體驗非常的糟糕,主要面臨最大的發(fā)熱問題,充電滿負荷輸出時發(fā)熱非常大,殼體溫度應該超過80度,手直接觸碰充電器會非常燙,以至于不得不選擇退貨。前前后后使用好幾天,那時候氣溫還很低在充電使用過程中,我甚至翻出小風扇為其降溫,不過輸出性能還好滿速達到了96W,在之后的一段時間無緣快速充電。
倍思120W充電器共分兩款配色,黑色和白色,從包裝盒上的渲染圖來看本款黑色,120W標識非常醒目,給人一眼就能看明白這款充電器的實力,120W氮化鎵充電器時至今日也是排列于最前端的產(chǎn)品,倍思是激進還是保守,基本也能看出一二。同時倍思的產(chǎn)品線各功率段非常齊全18/30/45/65/120W均有,大多為多口充電器為主,實用性強應用場景廣,有興趣的小伙伴可自己查看。
打開包裝,內(nèi)盒設(shè)計精美,每個都有單獨的固定位置分類整齊,有強迫癥的我看了比較舒服,癥狀減輕也挑不出毛病。標配充電器、C2C充電線和收納布袋,紙質(zhì)說明書、保修卡和貼紙等等。
簡單看一下產(chǎn)品描述,本產(chǎn)品采用氮化鎵 (GaN)+碳化硅(SiC) 制成的充電器,體積小接口多支持協(xié)議廣等特點,內(nèi)容較多自行查閱。
由于倍思120W充電器體積并不小,廠商特別贈送了收納袋,這個還是非常實用,外出攜帶方便還能防刮擦,平時作為充電器的一個保護套也是不錯。
倍思120W充電器,第一感觀是體積略大,整體相當于兩個普通65瓦的充電器,主要的原因是標配2C1A接口,配有功率動態(tài)分配技術(shù)。多口充電器相對于單口充電器來講體積上沒有任何優(yōu)勢,但可以給多個設(shè)備快速充電也是單口所不能比擬的,優(yōu)劣分明看你怎么選擇了。
輸出面板部分,2C1A接口可以滿足三個設(shè)備同時快速充電,這類應用相對比較廣泛,雖然USB PD風靡全球,但USB-A接口還在服役。新舊交替,沒有A接口還是很不方便的。接口上面120W GaN實力的展示,有點秀肌肉的感覺,氮化鎵功率器件120W充電器,接觸過氮化鎵充電器的人一看就明白,但不排除普通用戶看了一臉懵逼。
體積對比,側(cè)放體積大小比較直觀,白色的是聯(lián)想65W充電器,倍思120W充電器的體積基本是聯(lián)想的2倍。充電器殼體兩段組合,采用超聲波焊接工藝,主殼體表面微磨砂工藝,日常使用減少指紋收集,從使用的效果來看指紋收集不多。
采用折疊式AC插腳,插腳輸入面密密麻麻標注了各種參數(shù)信息??偨Y(jié)三句話,單C口最大輸出100W,雙C口輸出60+60W,三口輸出60+30+30W,協(xié)議方面除vooc這些不能快速充電,其他種類基本通吃,這點倍思全線產(chǎn)品做的都比較好。
曾經(jīng)的Baseus電源工作指示燈只能暗淡失色,典型的頭疼醫(yī)頭腳痛醫(yī)腳,本來說太亮整暗點就完事了,現(xiàn)在整沒了。這類指示燈最好的方案是打1MM的微孔,只透極少的光出來就好,整那么復雜不累么。
輸出接口細節(jié),面板上有C1/C2/A口標識,多口使用關(guān)系動態(tài)功率分配,不同的接口組合會輸出不同功率,平時注意一下就可以了,下面測試部分會詳細介紹。
可折疊插腳非常實用方便,特別是外出旅行出游的朋友,固定插腳放包里特別容易刮擦物品,現(xiàn)在電子產(chǎn)品較多,不注意就刮傷了,折疊起來收納也方便,實用性強。
以前經(jīng)??催^這么重的充電器,會不會插不穩(wěn)的問題,我試了一下家里的插座還好穩(wěn)如狗,插上手機充電小幅度晃動沒有掉,當然不排除外出旅館的墻插老舊,經(jīng)常使用會松,掉了也不足為奇,但這款相比口紅充電器要強,力學結(jié)構(gòu)中的超長支點肯定要穩(wěn)當多了。
三圍尺寸94.4*29.9*55.4mm重量達到了216g,和一部6.5英寸的手機差不多重。整體手感還好有點份量,120W的多口充電器如果輕若無骨你敢用么?那個不是虛標就是山貨,目前的技術(shù)能力還遠遠達不到那個標準,只有用料扎實才能提供更多的安全。
不同種類的充電器,倍思120W輸出面采用主流30mm的寬度,在排插上和相鄰的電器插腳基本無干擾,唯一受影響的是長度,占用對面插座的位置,除非用一字長型排插,雙排列的插座基本只能用單個。
標配的C2C線,線材柔軟性適中,插頭上有倍思Logo。
插頭觸點24針鍍金處理,接觸電阻更低過流能力強。
使用POWER-Z KT002測試儀測試,標配的線纜帶有E-Marker芯片,最大通過20V/5A,數(shù)據(jù)傳輸USB 2.0。
線阻測試100cm線材109毫歐,線阻雖然沒能挺進一百以內(nèi),但作為一款配套線材已經(jīng)非常不錯了。
使用POWER-Z KT002測試C口快充協(xié)議,顯示支持APPLE2.4A、QC2.0、QC3.0、QC4.0、AFC、FCP、SCP、PE、PD3.0、PPS63W等快充協(xié)議,倍思的產(chǎn)品兼容性還是非常強的,基本全線支持,除特殊第三方私有協(xié)議未能適配,兩個C口協(xié)議相同這邊就不另外講解了。
A口快充協(xié)議支持APPLE2.4A、QC2.0、QC3.0、AFC、FCP、SCP、PE除沒有PD基本和C口協(xié)議一致。
使用POWER-Z KT002負載測試儀,單口100W測試通過,壓降略大符合PD協(xié)議輸出沒毛病,5A測試還是短線比較好些。
在測試前先了解一下功率動態(tài)分配,單口分別是100/100/30W,雙口1+2口/60+60W,1+3口/87+30W,2+3口/87+30W,1+2+3口/60+30+30W。目前大功率充電器都是采用動態(tài)分配,目的只有一個,實時調(diào)整輸出功率,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接口給產(chǎn)品快速充電,當然如果三口同時使用,把小功率設(shè)備接到1口,大功率接2口就不能滿足最大化的快速充電,所以對使用者也是提出一些小小的要求。當然只要記住C1口留給支持100W輸入的產(chǎn)品比較好,三種狀態(tài)輸出功率分別是60/87/100W,基本能滿足使用,如果是MacBook Pro這類筆電常駐C1口是最好的選擇。
A口給Mate30充電,顯示輸入功率為21.1W,握手華為SCP協(xié)議,建議使用原裝及可兼容的線材充電,否則有可能無法開啟5A快速充電。
給能源堡充電測試,直接握手PD20V5A檔位,單口最大輸入功率89.4W,離100W輸入略有差距,不過還好應該是某些兼容性問題沒能滿速。
C1A3口充電測試,C口輸入76.5W,A口輸入功率20.6W采用87+30W策略,在給支持大功率設(shè)備充電時,優(yōu)先選擇C1接口,以滿足給設(shè)備提供非常好的快速充電。
C1C2充電測試,兩路分別是53.9+28.4W,由于CHOETECH只支持30W輸入所以這里輸入顯示28.4W,以時采用60+60W的策略,這類應用比較多,比如可以給兩個筆記本電腦充電,也可以給一個大號充電寶加筆記本電腦充電,都能帶來不錯的充電體驗,此時接口不區(qū)分隨便接兩功率相等。
三口輸出,分別是54+27.8+21.3W,輸出功率103.1W,采用60+30+30W的輸出策略,滿足多口快速充電。這里要注意的就是C1口一定接入支持最大功率充電的設(shè)備,因為C1提供了60W的充電功率,如果不熟悉各接口性能,只能是白白浪費了時間,另外兩口就不挑功率無所謂大小。
C1C2最大輸出,用負載強拉測試,60+60W沒有問題產(chǎn)品達標,此時輸入端的功率達到了130.4W,簡單計算一下倍思120W氮化鎵充電器能量轉(zhuǎn)換效率非常高,保守計算在92%以上(兩根線損沒計算在內(nèi))。
雙C口120W輸出溫度測試,全程測試1小時,共計錄三個點位。左右和側(cè)面,分別是68.6/68.9和63.6度,其中最高值約為69.8度,整體溫度控制還非常好,熱是肯定的全程滿負荷輸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見,就算三口全部輸出也很少到120W,而且隨著時間推移電量增加電流下降,溫度也下來了。
看一下當時的溫度曲線圖,在測試40分鐘后曲線接近平緩,上升非常小說明基本處于散發(fā)均衡的狀態(tài),溫度上升也是有限,溫度最高點位于,A口左邊最下方接近70度,右邊整體較低63.6度,這個溫度控制可以。
日常充電溫度記錄,充電器倍思120W充31200mAh充電寶/20000mAh充電寶/MATE30手機,模擬日常多口充電。手機電量30%,能源堡31200mAh充電寶支持100W輸入沒有余電,CHOETECH約50%的電量,測試設(shè)備POWER-Z KT002負載測試儀,通電開始輸入端功率109W。
30分鐘后手機電量76%,半個小時充入46%的電量,速度還行。溫度在23分鐘后到達一個頂峰,30-53度上升了23度,在之后的一段時間都在52度上下,此時輸入功率仍在103W的高位運行。充電1小時后手機電量顯示99%,輸入端功率94W移除手機降至89.5W,此時溫度最高為54.3度。
1小時38分CHOETECH充電寶也快滿電,此時輸入功率60.4W輸出功率應該在55W左右,溫控顯示48度曲線呈下降狀態(tài),充電器也進一步減輕壓力,溫度下降。上圖上位機曲線中間一段的曲折是外面起風影響,關(guān)窗后曲線正?;厣?。
從熱成像圖中可以看出,A面最高73.8度B面62.6度,NTC溫感測試數(shù)據(jù)最大為70/63.6度,由此可見溫度基本不分上下,準確性還是有保證的。上圖版權(quán)歸充電頭網(wǎng)編輯室所有。
功率智能動態(tài)分配PD抓包測試,測試儀表POWER-Z KM001C用于驗證其準確性。開頭一段略過,測試方案多次拔插C2充電線纜,看C1握手狀態(tài)。測試要求選擇兩款大功率移動電源,以滿足測試需求。 首先接通C1線纜初步握手已經(jīng)達成,當前是單口100W策略。從第25組數(shù)據(jù)開始看,第一次插入C2口后27組數(shù)據(jù)為C1請求20*3A策略,也就是雙口分別為60W輸出狀態(tài)。33組為拔除C2后C1收到通訊,于36組請求單口20*5A策略也就是恢復單口最大100W輸出。40組數(shù)據(jù)顯示,調(diào)整到18.9*3.72A握手成功。
42-44組為再次接入C2線纜,C1于47組請求20*3A再次降至60W輸出策略,握手成功。由于通訊數(shù)據(jù)交換太多就不一一展示了。這邊沒有測試C2口,C2的測試可以拔插C1和A口,C2屬于多級智能分配,受C1和A口共同影響,其中的握手協(xié)議也更加有意思。
總結(jié):
作為全球首發(fā)120W氮化鎵充電器,倍思一定是激進派。在眾多廠商還在研究65W氮化鎵充電器時,倍思120W充電器已經(jīng)上市銷售。多口多協(xié)議支持,滿足大部分充電需求,倍思向來不含糊,做工精細性能優(yōu)秀。單口100W輸出,三口120W功率動態(tài)分配,帶來快速充電體驗。
倍思120W充電器在整體溫控上表現(xiàn)中規(guī)中矩,當然對于這么猛的充電器,想要溫柔確實有點難度,全負荷輸出最高70度已經(jīng)非常不錯了。在拔插數(shù)據(jù)線過程中,會有個別兼容性識別延遲問題,期待以后技術(shù)上的改進。就目前來看同類產(chǎn)品較少,倍思占據(jù)了非常多的份額,倍思這局穩(wěn)了。當然在之后的一段時間內(nèi),會有越來越多的廠商加入其中,好戲還在后面,期待。
廣告聲明:文中若存在對外跳轉(zhuǎn)的鏈接(涵蓋商品鏈接、超鏈接、二維碼等各類形式),其目的在于為您呈上更多與內(nèi)容相關(guān)的產(chǎn)品信息,助您迅速甄別。但我們不對其做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煩請您謹慎參考,依據(jù)自身的需求與判斷來做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