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是可愛的排骨
前言
開局一張圖, 文章全靠肝~
自從上次 Z490 黑蘋果開荒成功后, 排骨就立即著手升級自家的 E3 廉頗神機了 (其實這是一篇拖延癥半年前就該寫完的筆記 ). 升級主要是有三個原因:
①舊顯卡顯存不夠, 玩刺客信條奧德賽之類的會提示顯存滿了.
②舊機箱掉了個腳, 冬天或系統(tǒng)滿載時共振噪音太大.
③嘗試用 OpenCore 替代 Clover 給的吃黑蘋果.
CPU 性能不夠? 不存在的~ 下圖是排骨的原主機配置表.
這套配置是幾年前排骨上班的時候抽空跑到附近電腦城花十分鐘選配的. 幾年用下來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吵! 低負載的時候它就嗡嗡嗡的, 用手夾緊兩邊側(cè)板才能安靜點 滿載時除了吵外, 整個機箱都是熱的.
過年放假的時候玩刺客信條奧德賽, 選擇顯示效果時提示顯存不足, 只能選 low 效果... 而且最近幾年的 macOS 已經(jīng)不支持 N 卡了, 這塊 2G 的 GTX960 必須得換掉了.
考慮到升級的主機要提升顏值 (儀式感), 要能再多用幾年 (兼容性), 還要擴展一些實用性的功能, 最終刷成了下面的配置.
CPU/主板: Z97 已經(jīng)是 Haswell 架構(gòu)的最高階的主板了,E3 不倒Z97 就不會倒. 不需要升級.
內(nèi)存: 16GB 的非常夠用, 而且目前 DDR3 賣得比 DDR4 還貴. 等降了再加到 32GB.
硬盤: 加裝一塊固態(tài)硬盤專用給 macOS 用. 以后素材處理都在 macOS 中進行. 排骨打算挑戰(zhàn)一下國產(chǎn)主控+國產(chǎn)閃存的光威弈Pro, 實在搞不定可以退貨~
機箱: 想換一個顏值高但體積不大的機箱. 現(xiàn)在的 ATX 機箱都是半塔以上體積了. 最終排骨選了喬思伯的 UMX4, 帶三個 RGB 風扇. 正好支持 ATX 大主板/240 水冷/雙 3.5'/雙 2.5' 硬盤, 體積還比原來的小了.
散熱器: 順手選了喬思伯的天使眼 TW2-240 PRO, 跟機箱同一家燈光效果該更配吧.
電源: 排骨打算一步到位, 選了好友推薦的十年換新安鈦克 750W 的金牌電源. 以后換雙顯卡或者小黃魚撿到 Vega 都不用擔心供電了.
陣列卡: 為了讓黑蘋果支持 Raid 排骨花了不少時間探索. 排骨的數(shù)據(jù)盤一直是用的 Z97 板載 Raid0配雙西數(shù)藍盤, 連續(xù)讀寫速度可媲美 SATA 固態(tài)硬盤. 但 macOS 根本不支持 Intel 的板載 Raid 功能. 排骨最終在國外某論壇發(fā)現(xiàn)了 Marvell 88SE9230 這塊陣列卡芯片能完美免驅(qū)支持 Windows/macOS/Ubuntu 系統(tǒng), 甚至還支持黑群暉!!
有線網(wǎng)卡: 為了平時測速的需要, 排骨找來了 TPLink NG421 - 目前市面上最便宜的 2.5 千兆有線網(wǎng)卡. 其它雜牌的 RTL8125 網(wǎng)卡都比 "大牌" TPLink 貴
無線網(wǎng)卡: 把家里庫存的 AC9260, NGFF-PCIE轉(zhuǎn)接卡和 SMA 延長天線拿出來. 零成本解決黑蘋果的 WiFi 與藍牙功能. (沒有 AirDrop ) 目前蘋果還沒出支持 WiFi6 的電腦, 不急著把 AX200 從本本里摳出來.
硬件展示
已經(jīng)下市的老舊硬件就不多展示了, 排骨就只曬一下新升級過來的幾件吧.
機箱
喬思伯 UMX4 機箱尺寸為 204x426x437 毫米, 重約 10 公斤. 內(nèi)部框架為 1 毫米的鍍鋅鋼板, 外殼是鋁鎂合金, 兩塊側(cè)板為 5 毫米的黑色鋼化玻璃.
與普通 ATX 半塔機箱比, UMX4 去掉了下層 ATX 電源空間, 減小了機箱整體的高度. 箱內(nèi)除了可以容納 30.5 厘米長的 ATX 主板外, 還預留了上下兩處 240 冷排空間, 底面留出 3 厘米的進風隔間.靠近正面還有一塊可更換的 RGB 發(fā)光銘牌, 喬思伯官方提供定制服務.
UMX4 的電源位置被改到了機箱正面最上方的位置, 有一根電源延長線連到了背面下方的常見電源接線處. 正面下方準備了兩個 3.5 寸硬盤的豎插硬盤位. 主板位背面還預留了兩處 2.5 寸固態(tài)硬盤的卡位. 不過走背線的空間厚度才只 1.5 厘米, 當插滿硬盤和多個風扇時會比較難理線, 不用定制線可以玻璃側(cè)板蓋不上哦.
UMX4 正面提供兩個 USB 3.0 和兩個 USB 2.0 接口, 3.5 毫米音頻輸入和輸出接口和一個開機鍵. 沒有重置鍵哦.
UMX4 頂面的濾網(wǎng)可以輕松按壓拆解, 電源的開關(guān)鍵需要從這里接觸到. (背面只有個延長線接口). 頂面貼上兩片防滑墊, 既防滑又減震, 不貼的話就要享受鋁合金拉絲面和桌面摩擦的聲音了.
UMX4 給頂面, 底面和背面都配備了可拆卸的防塵網(wǎng), RGB 版比標準版比多了三個 12 厘米的 RGB 風扇和一個 RGB 磁吸燈條.
散熱器
喬思伯 TW2-240 Pr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支持 5V ARGB 神光同步光燈, 通吃 Intel/AMD 多種 CPU 架構(gòu). 排骨全部裝完后才意識到 UMX4 機箱配的 RGB 燈是 12V 的~
TW2-240 Pro 出廠已經(jīng)將風扇與冷排安裝在一起了, 給入門級 DIY 用戶提供了不小的便利. 排骨第一次給冷排裝風扇就把線裝成一上一下了.
TW2-240 Pro 的水泵轉(zhuǎn)速可達 2500 轉(zhuǎn)/分 (主板風扇轉(zhuǎn)速監(jiān)控顯示是 5000+), 多層抗壓密封接口通過尼龍紡織外皮保護的水管連接冷排. 頂部加持有 12顆RGB 燈珠.
TW2-240 Pro 水泵底面與 CPU 接觸的散熱銅片上有透明保存膜, 安裝前務必記得撕掉.
TW2-240 Pro 的冷排上共有 14 條熱交換水道, 散熱面積大大提高.
TW2-240 Pro 備有多組安裝配件, 最老支持到奔四/扣肉二時代的 LGA775 封裝, 排骨好像還有片 E8400 . 最新的 LGA1200 也是支持的, 所以十一代 i7/i9 也能用.
UMX4 機箱在設計上不支持前置冷排, 所以冷排只能裝在頂面.
最后效果大概這個樣子. 排骨不是貪戀美色之人, 一張效果圖意思一下就行了. (打死也不能說出拍照設備差攝影水平爛這種大實話~ )
電源
安鈦克 HGC 750W 金牌電源應該夠排骨用足十年了. 在 80 PLUS 金牌認證的基礎上最高轉(zhuǎn)化率達 92% 接近白金牌水準.
HGC 750W 的模組線非常粗硬, 能更好的承載大電流, 每個接頭都印有類型標記, 防止新手插錯.
HGC 750W 體積較緊湊, 還是標準的 140x150x86 毫米 ATX 尺寸, 并未因為高功率而增加體積. 安裝在標準 ATX 電源位置還能留出一點空間通風.
HGC 750W 模組接口從左上到左下分別是 1 組 10+18pin 主板供電, 5 組 8pin CPU/顯卡供電, 4 組 6pin 硬盤/風扇供電. 這個陣容是打算帶 5 個 CPU 還是 4 塊顯卡? ?
HGC 750W 支持 Hybrid Mode 散熱功能, 可讓電源風扇在低負載時停轉(zhuǎn), 有利于整機減振靜音.
HGC 750W 采用 12 厘米的 FDB動態(tài)液態(tài)軸承散熱風扇, 磨損更小, 更安靜, 更耐用. 若臺式機 10 年內(nèi)沒有較大的規(guī)格變化, 這個安鈦克金牌電源夠排骨用很久很久了.
陣列卡
裝機前忘了給它拍照了, 包裝盒也被領(lǐng)導最快速度扔掉了, 拿個商品圖頂一下吧.
這塊無牌的 Marvell 88SE9230 是排骨從 1688 找出來的, 花了不少時間才找到它, 應該是支持蘋果系統(tǒng)的陣列卡里最便宜的一塊了吧. 接口是 PCIE 2.0x4 的, 現(xiàn)在的主板基本只能顯卡槽能插上, 如果你用 ITX 又要插獨顯的話, 就不要指定能用上它了.
這塊陣列卡帶限于 PCIE 2.0x4 的 1GB/s 帶寬, 可支持最多 4 個 SATA 機械或固態(tài)硬盤組 RAID 0/1/10. 同時它也支持 HyperDuo 模式, 可將機械硬盤和固態(tài)硬盤混合接入變成混合硬盤使用.
排骨把兩塊西數(shù)機械藍盤從主板上拔出, 插在了陣列卡上.
有線網(wǎng)卡
普聯(lián) TL-NG421 采用螃蟹廠的 RTL8125 芯片, 是除英特爾 I225 外唯二的 2.5G 多千兆網(wǎng)卡常見方案. 這回不像 WiFi6 一樣被英特爾的 AX200 包場了.
排骨入這塊 TL-NG421 原本并不是為了黑蘋果用的, 而是在之前評測路由器時發(fā)現(xiàn)近半年來主板板載網(wǎng)卡的下行速度總是在 800+Mbps 卡住了, 一度以為是板載網(wǎng)卡有問題了才買了這塊 2.5G 網(wǎng)卡的, 結(jié)果測試下來下行還是有問題, 最后發(fā)現(xiàn)是網(wǎng)線該換了~ 當然也是為了以后更好的評測帶 2.5G 網(wǎng)口的 WiFi6 路由器.
Z97-K R2.0 只有兩個 PCIE 2.0x1口了, 面積較大的無線網(wǎng)卡轉(zhuǎn)接卡排骨把它裝在上顯卡上方, 面積小的 2.5G 有線網(wǎng)卡裝在顯卡下方, 這樣對顯卡散熱風扇影響最小. 剩兩條 PCI 真的是垃圾!
固態(tài)硬盤
光威 YCT1TS3-S7 Pro 是目前光威出品的全國產(chǎn)固態(tài)硬盤 1TB 版本, 使用聯(lián)蕓主控+長江閃存. 之前推出的焊將系列是洋閃存.
光威弈 Pro 裝在三星老前輩 850 EVO 旁邊, 火紅的貼紙略顯張狂.
光威弈 Pro 固態(tài)硬盤在 CDM6 上跑分與官網(wǎng)標稱一至, 結(jié)合 AS SSD Benchmark 跑分可見 4K 寫入較快而讀取慢一些.
黑蘋果安裝
OpenCore 設置
作為最新的黑蘋果啟動器, OpenCore 只需要簡單的設置(相比以前用變色龍和四葉草抄+矇要簡單多了) 就能比較完美的引導 macOS 系統(tǒng)了. 下圖是排骨這臺 E3 神機的完整 OpenCore EFI 引導文件樹.
相比排骨之前用 OpenCore 0.5.9 開荒 Z490, Z97 這種好幾年前的四/五代酷睿芯片在 OC 0.6.0 面前毫無難度, 只需要下載一些文件整理到一起稍微改一改就完成了.
OpenCore 設置流程:
① 制作 ACPI 補丁 (ACPI 文件夾): ACPI 給操作系統(tǒng)提供控制硬件供電管理功能.
Z97 主板需要打 2 個補丁:
一個是EC補丁, 我需要屏蔽主板的 EC 再給 macOS 提供一個假的EC.
另一個是PLUG補丁, 找到 BIOS 中 CPU的命名并設置插件值, 幫助 macOS 實現(xiàn) CPU 的變頻供電.
② 選擇 UEFI 驅(qū)動 (Drivers 文件夾): UEFI 引導系統(tǒng)啟動項時可用的功能
OpenRuntime.efi用于內(nèi)存管理;
HfsPlus.efi提供蘋果的 HFS 分區(qū)訪問功能;
OpenCanopy.efi提供圖形化引導界面;
CrScreenshotDxe.efi提供截屏功能.
③ 選擇 Kext 驅(qū)動 (Kexts 文件夾): Kext 是 macOS 系統(tǒng)使用的驅(qū)動格式.
Lilu.kext目前黑蘋果的核心驅(qū)動模塊, 必需.
VirtualSMC.kext模擬 macOS 系統(tǒng)管理控制器的驅(qū)動模塊, 必需.
WhateverGreen.kext顯示驅(qū)動補丁, 推薦.
AppleALC.kext聲卡驅(qū)動補丁, 推薦.
RealtekRTL8111.kext板載有線網(wǎng)卡驅(qū)動, 推薦.
LucyRTL8125Ethernet.kext有線網(wǎng)卡驅(qū)動, 推薦.
itlwm_v1.0.0_stable.kext無線網(wǎng)卡驅(qū)動, 能用/不快/看需要.
IntelBluetoothInjector.kext IntelBluetoothFirmware.kext藍牙驅(qū)動, 推薦.
USBPorts.kextUSB 端口定制, 推薦.
SMCProcessor.kextCPU 溫度傳感, 推薦.
SMCSuperIO.kext風扇轉(zhuǎn)速傳感, 推薦.
CPUFriend.kext CPUFriendDataProvider.kextCPU 變頻補丁, 看需要.
以上 kext (其實就是個文件夾) 中的 USBPorts.kext 和 CPUFriendDataProvider.kext 需要在 macOS 安裝完成后再生成.
④ 增加圖形引導資源包 (Resources 文件夾): 為 OpenCore 引導程序提供音效/圖片/字體資源, 跟四葉草 Clover 各種炫酷的主題一樣.
可以從 github.com/acidanthera/OcBinaryData 或其它地方下載, 下圖就是無圖形引導和有圖形引導的對比. (利用 CrScreenshotDxe.efi 截屏的)
⑤ 配置 config.plist 文件: 請參考排骨舊貼 【黑蘋果開荒記系統(tǒng)篇: 超詳細的純凈 macOS 安裝流程】.
安裝盤制作和Catalina 系統(tǒng)安裝請參考排骨舊貼 【黑蘋果開荒記系統(tǒng)篇: 超詳細的純凈 macOS 安裝流程】, 沒必要洗稿刷篇幅.
BIOS 設置里排骨做了如下選擇:
CFG Lock: Disabled.
Intel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 Enabled.
VT-d: Disabled.
Intel xHCI Mode: Enabled.
EHCI Hand-off: Enabled.
OS Type: Other OS.
Above 4G Decoding: Enabled. (此選項可能造成某些主板使用核顯時開機無顯示, 只能撥電池)
CSM: Disabled (禁用了會看不到一些啟動項, 不禁用又會讓 UEFI 分辨率降得很低.)
詳細的指導請扛上英漢詞典移步 dortania.github.io/OpenCore-Install-Guide 自行深造.
后期設置
Raid 設置
陣列卡裝上后開機, 在 BIOS 自檢之前會提示陣列卡信息, 此時按 CTRL+I 就會進入陣列卡設置. 排骨的這款 Marvell 88SE9230 PCIE 端口速率為 5Gbps x 2, 支持 RAID0/1/10 模式. 兩塊藍盤分別接在 HDD 0/2.
按回車進入 RAID 設置模式, RAID 模式選 RAID 0 讓機械硬盤速度翻倍容量相加, 隨便取個名字 BlueRaid (藍盤組的 Raid 沒毛病).
完成后這兩塊機械硬盤就合并成一個雙倍速度的虛擬硬盤了, 可以直接被 Windows/macOS/Ubuntu 等操作系統(tǒng)識別和使用, 完美的零驅(qū)動零補丁. 連續(xù)讀寫速度好像是 300-360MB/s, 當時忘了截圖了.
2.5G 網(wǎng)卡設置
RTL8125 2.5G 網(wǎng)卡的驅(qū)動 LucyRTL8125Ethernet.kext 是德國大神 Mieze (妹子) 給她的愛貓 Lucy 寫的 (什么鬼? 用黑蘋果的喵星人??). Intel 網(wǎng)卡的驅(qū)動 IntelMausiEthernet.kext 也出自 此妹子之手.
目前這個驅(qū)動有一個 BUG, 就是不能自動協(xié)商網(wǎng)速, 必須手動指定所連網(wǎng)線速率是 2.5G 還是 1G, 否則自動斷網(wǎng). 這個問題不大.
無線網(wǎng)卡設置
itlwm 這個驅(qū)動可以上幾乎所有型號的 Intel 無線網(wǎng)卡在 macOS 中使用. 目前已經(jīng)可以平穩(wěn)的運作, 只是 WiFi 頻寬限制在了 20MHz, 實際使用更像手機 4G 網(wǎng)絡的速度. 另外就是 macOS 的 WiFi 控制程序不能直接管理 itlwm 驅(qū)動, 需要用一個叫 HeliPort 的 App 來代替 WiFi 管理器.
另外還有一個 itlwmx 是給 Intel WiFi6 網(wǎng)卡用的.
USB 端口定制
排骨按著 Z97-K R2.0 主板的模塊分布圖標記了所有 USB 端口在 macOS 下的標識編號. 根據(jù) Intel 官網(wǎng) Z97 芯片規(guī)格介紹, Z97 集成了 14 個 USB 端口, 其中 6 個是 USB 3.0 端口, 這 14/6 個端口全部在這塊主板上提供出來了.
考慮到 macOS 的 15 個 USB 端口限制, 主板上 USB2 x14 + USB3 x6 共計 20個 USB 端口, 需要放棄 5 個 USB 端口.
排骨把無線網(wǎng)卡的藍牙線插在了 HS05/HS06 位置, 實際只用了 HS06, 可以放棄 HS05.
HS07/HS08 空置未接線, 兩個都放棄. HS11/HS12 接通到了前置面板上 2 個 USB 2.0 口上需要保留.
HS01/SS01/HS02/SS02 接通到前置面板上兩個 USB 3.0 口上, 因為前置面板上已經(jīng)有 2 個 USB 2.0 可用了, 所以可以放棄這兩個 USB 3.0 向下兼容的 2.0 端口.
主機背后 4 個 USB 3.0 和 2 個 USB 2.0 口都保留, 這樣算下來正好只需要 15 個端口.
然后使用 Hackintool 生成 USBPorts.kext 文件. 具體用法請參考排骨舊貼 【黑蘋果開荒記系統(tǒng)篇: 超詳細的純凈 macOS 安裝流程】.
成果
系統(tǒng)版本 macOS Catalina (10.15.5).
識別 CPU 類型和名稱 (可手工改名).
識別內(nèi)存頻率和容量.
識別 GPU 類型和顯存容量.
識別顯示器分辨率和尺寸.
識別顯示器喇叭輸出和板載聲卡.
識別藍牙識別 Intel AC9260 無線網(wǎng)卡上的藍牙模塊.
識別板載的 RTL8111 和獨立的 RTL8125 有線網(wǎng)卡.
識別 RX480 顯卡, 支持 Metal API, 支持 30 位色深. 2560x1440 為 HiDPI 縮放后的分辨率.
識別陣列卡, 機械硬盤 RAID0 陣列和光威三星兩塊固態(tài)硬盤.
識別 USB 2.0 和 USB 3.0 控制器.
用 Intel Power Gadget 測試 CPU 變頻效果還不錯, 1231v3 這個服務器 CPU 空閑功率只有不到 10W!
國產(chǎn)主控+國產(chǎn)閃存的光威弈 Pro 固態(tài)硬盤在黑蘋果下跑分正常, 完全沒有兼容性問題, 也無需打驅(qū)動補丁, 可以放心使用.
用 macOS 版的 epicgames 客戶端下載游戲, 2.5G RTL8125 網(wǎng)卡下載拉滿 200M 帶寬毫無問題.
玩一下最近在 epicgames 白嫖的火炬之光2, 穩(wěn)定流暢毫無壓力.
總結(jié)
排骨的這臺 E3 神機這樣折騰下來, 已經(jīng)沒有什么遺憾了. Win10/macOS 雙系統(tǒng)各自動作, 共同生產(chǎn)娛樂. 雙系統(tǒng)都實現(xiàn) 2.5G 多千兆, 藍牙+無線, 雙機械硬盤大容量高速陣列, 供電強勁, 機箱變小散熱加強還有光污, 至少能再為排骨主力服務五年吧. 別喊垃圾佬, 排骨不過是價格敏感型消費者罷了.
排骨還考慮給這臺主機的 CPU 從至強 3 代的1231v3升級成 4 代的1285Lv4, 淘寶上價格相當, 等于付個郵費就升級了. 這樣性能可提升 10% 并且還附送的 Intel 最強核顯GT3e. 最近礦卡瘋漲, 排骨也有出掉RX488的念頭了... 另外這塊華碩Z97-K也可以升級成Z97-A或Z97-AR, 雖然是同代同級的板子, 但是 K 版是 4 相供電的丐板, A 版是 8相供電的壕板, 用料差別很大.
最后排骨不得不吐槽一下自己的走線... HCG750 + UMX4 + TW2-240 真的是個有點尷尬的組合.
UMX4 在 ATX 機箱大軍里算是體積較小的一款, 背板只留了約 15 毫米厚的走線空間.
TW2-240 和 UMX4 的 RGB 風扇和燈牌的光控線均為串連式雙接頭.
HCG750 的模組線非常厚硬粗, 比較難彎折.
將 6 個風扇, 1 個燈牌, 1 個燈條, 4 個硬盤全部接好后, 蓋不上了~ 另外 UMX4 + TW2-240 的 RGB 燈規(guī)格不一樣, 無法光效同步, 配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