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到NVIDIA要換代的時候,總會有一些奇怪的型號誕生,但是這種型號多半會被用在渠道顯卡上。通常都是將中高端顯卡的核心進行屏蔽后,用在中低端顯卡上。畢竟便宜的顯卡更好賣一些,這樣能夠更快的處理掉庫存,同時也可以為這些中低端顯卡帶來一波性能性能升級。
本次開箱的華碩TUF GTX1650-P顯卡,就是這樣一款特別“升級”的型號。普通版的GTX1650,采用的是TU117核心,而這款特殊定制版GTX1650卻采用了TU106核心,要知道TU106是用在RTX2070上的。說實話這么夸張的越級屏蔽,在N卡的歷史上,真的挺少見。
這也讓這款升級版的顯卡獲得了相當不俗的性能提升。原版TUF-GTX1650-O4GD6-GAMING就比NVIDIA的標準頻率高出不少,加速頻率為1680MHz,新款升級版TUF-GTX1650-O4GD6-P-GAMING進一步將頻率提升到了1785MHz。
最重要的是價格只貴了10塊錢!
可能也是由于TU106核心和頻率提升的原因,功耗也由普通版的75W提升到了90W。
因為顯卡定位相對較低,所以自然也不會有啥紀念品之類的東西了。晤,居然連TUF貼紙都不肯給~不過得益于華碩的全自動制程工藝,使得顯卡能夠獲得更好穩(wěn)定性和耐久度,提供了3年的質保毫無壓力。
顯卡看起來非常的小巧,尺寸僅有204.5 x 124.9 x 45.6mm。20cm的長度大部分ITX機箱也可以輕松容下。
雖然核心規(guī)格很高,但是屏蔽成了GTX1650,所以發(fā)熱并不大。顯卡的散熱器依舊延續(xù)了標準版的單熱管設計。
2個8cm的風扇一邊是TUF的logo一般是華碩的logo。顯卡的正面除了有TUF特有的涂裝之外,還有凹凸的造型,讓顯卡看起來很別致。
正面的風扇罩和顯卡的背板固定在了一起,讓整個顯卡更結實。背板為工程塑料材質,雖然不能輔助散熱,但是還是可以起到保護顯卡的作用。工程塑料也讓背板凹造型,做涂裝變得更更容易,背板的顏值在這個價位的顯卡里還是可以的。
接口部分,DVI、HDMI 2.0以及DP 1.4接口一樣一個,全部都有防塵塞。接口數(shù)量雖然不多,但是種類很齊全。
顯卡配套了一個ASUS GPU Tweak ll軟件,可以在官網下載到。顯卡默認為游戲默認最高頻率為1755MHz,可以在專用軟件中切換到OC模式,Boost頻率可以到1785MHz。
當然實際boost頻率會更高一般在1965MHz左右,最高可以到2020MHz,當然你還可以通過華碩ASUS GPU Tweak ll來進行手動超頻,參數(shù)調節(jié)看起來很直觀。
這個超頻軟件還自帶了一個小監(jiān)控插件,可以試試顯示顯卡、CPU、內存等其他參數(shù)的運行狀態(tài)。
本來是想拆解給各位瞅瞅核心的,后來想想還是很心疼質保,就放棄了。GPU-Z里可以看到這款特殊顯卡的核心為TU106。真希望能有大神成功開核,讓它變成RTX2060,甚至是RTX2070,吼吼。
3DMark成績:FS 10666分,F(xiàn)SE 4645分,Time Spy 3888分。理論成績相比TUF原版提升了大約10%左右,相較NVIDIA的標準頻率提升了大約17%,提升幅度還是蠻大的。
用古墓麗影測試了一下顯卡成績,在1080P分辨率、DX12、預設為“高”的模式下,平均幀數(shù)為54,最低幀數(shù)39,運行基本沒有什么壓力,畫面也沒有出現(xiàn)任何卡頓的情況。
我使用的是3840x1200的超寬帶魚屏,接近4K的分辨率,能夠更好壓榨這塊的性能~可以看到幀數(shù)基本維持在145FPS左右,即便是激烈團戰(zhàn)也能保證110FPS以上的幀數(shù)。
跑了下最新版的Furmark測試,在室溫20℃環(huán)境下,運行了大約10分鐘左右,顯卡最終穩(wěn)定在66℃,此時顯卡風扇的負載僅只有38%。從散熱性能上來看,這張卡還可以有一定的超頻空間。不過貌似,顯卡不支持手動超頻,我嘗試使用ASUS GPU Tweak ll修改參數(shù),沒有修改成功,想要超頻的朋友可能只能嘗試刷bios超頻了。
雖然還是GTX1650一樣的味道,但用上了不一樣的TU106核心(華碩顯卡1650后面帶-P的都是TU106核心版本)。整體性能相較TU117核心的TUF原版提升了大約10%左右,相較NVIDIA的標準頻率提升了大約17%,提升幅度還是蠻大的。最令人欣喜的是價格只比TUF原版貴了10塊錢。讓GTX1650這個入門級顯卡,再次煥發(fā)了青春,配上TUF的顏值和華碩全自動化制程帶來的優(yōu)異品質。還是非常適合入門級用戶,或是ITX玩家選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