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6g0kr"><small id="6g0kr"></small></ruby>
  • <dd id="6g0kr"></dd><ruby id="6g0kr"><small id="6g0kr"></small></ruby>

    成人特级av手机在线观看_亚洲图色成人_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_亚洲,欧美精品._男女无遮挡免费网站观看_国产精品成人在线_国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网站_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

    999買帝瓦雷,兩只華為Sound評測:開放DLNA+音畫同步+立體聲    

    HIFI音箱 11-21 12:43:01 9 0
    2016年,華為首次將手機(P9)與萊卡進行合作,隨后成就了華為手機拍照霸榜DxOMark的戰(zhàn)績;2019年,華為再次學習手機產品線的打法,在自家的智能音箱上(Sound X)與帝瓦雷合作,開啟了國產智能音箱的高端路線。

    不得不說,華為Sound X的推出不僅驚艷了消費者,顛覆了友商,同時還為智能音箱行業(yè)注入了新的血液,打破了一味的以低售價產品來搶占市場份額的局面。但回過頭來說,華為Sound X肯定有炫技的成分,也帶了一些后果,例如價格上探到兩千價位,部分功能花費數(shù)月才逐漸完善等等。

    經(jīng)過整整一年的潛心研發(fā),十月底華為如約發(fā)布了Sound X的迭代產品“Sound 音箱”,同樣是法國帝瓦雷參與設計,同樣是Hi-resAudio認證的智能音箱,但價格卻優(yōu)惠了一半,所以說這就給人們預留了更多的遐想空間。作為華為Sound的忠實用戶,我又在第一時間整了兩只在家。經(jīng)過這段時間的實際體驗,下面就來說說一年的時間讓“華為Sound”有了哪些改變,以及與華為Sound X又有哪些區(qū)別。

    華為Sound與華為Sound X到底有哪些區(qū)別?

    名字上僅有一個字母之差,外觀上則似乎一模一樣,那么華為Sound與Sound X到底有哪些區(qū)別呢?想必很多人和我一樣有類似的想法,所以在內容開頭我就先來交代清楚這件事。

    先來說說升級,畢竟要尊重新品嘛。盡管外觀上一樣,但華為Sound還是隱藏了一些能夠大幅提升幸福感的功能(看來我們在群里反饋了一年的建議還是有一定效果)。

    第一個便是呼聲最大的Wi-Fi隔空傳音,EMUI11.0手機上音頻可以直接通過WiFi網(wǎng)絡鏡像傳送到智能音箱中播放,非EMUI11.0手機則支持標準的DLNA功能,能夠將手機主流APP上的音樂直接推送至華為Sound上。

    第二個是音畫同步功能,華為Sound選用了點對點低時延音頻流同步和反饋式音頻同步技術,實現(xiàn)熱門視頻應用的時延小于百毫秒,做到音畫同步。大家可千萬不要小看了音畫同步功能,單只音箱音畫同步并不難,但無線組立體聲之后要想實現(xiàn)音畫同步可就不是一件簡單事,想必第一批入手華為Sound X的小伙伴應該深有感觸。

    最后在硬件上華為Sound還增加了傳統(tǒng)3.5mm有線音頻輸入接口,讓有線設備也能在華為Sound上使用。

    當然,除了增加一些功能外,華為Sound在音質硬件上也做了一些變化,畢竟價格在這里擺著。首先低頻喇叭功率從華為Sound X的60w下調至40w,最大聲壓級從93dB變?yōu)?0dB;華為Sound X的3.5英寸雙低音對稱結構變?yōu)榱艘粋€向下的4英寸低頻單元;中高頻的6個單元變?yōu)榱?個。

    那么這些音質硬件的變化是不是一定是負向的呢?其實也不以為然,例如華為Sound的低頻下限從40Hz來到55Hz,鼓、Bass這樣的樂器質感可能會略微下降,但帶來的人聲會更純一些,同時環(huán)繞音我的耳朵是真沒聽出差別(僅代表我的個人意見)。

    以上只是我把幾個大的差異點單獨拎出來,其實華為Sound在細節(jié)上也還有一些變化。下面就正式進入評測體驗環(huán)節(jié),看看華為Sound的實際表現(xiàn)。

    開箱曬物:延續(xù)Sound X設計風格,溫潤沉穩(wěn)

    華為Sound與華為Sound X不管是在包裝還是外觀設計都十分類似,華為Sound的包裝盒依舊是硬紙殼材質的立方柱,配色上依舊是以白紅為主。正面中心位置印刷有產品的渲染圖,整個產品渲染圖做了UV高光處理。正面上半部分標注有帝瓦雷四喇叭、隔空傳音、Hi-Res 無損音質三個主打功能,下半部分有華為HiLink標識,意味著這同樣是華為智能家居生態(tài)的一員,而整體包裝尺寸在16*16*25cm,毛重為3Kg。

    包裝背面與側邊的信息比較簡單,背面有藍牙和Hi-resAudio認證標識,側邊則貼有一張產品標簽,從中可以知道華為Sound的具體型號是AIS-BW80-00,而我手上的兩款均是白金色,官方還有一款亮黑配色,去年我手上的華為Sound X便是亮黑色。

    頂部則是華為的品牌Logo,整個包裝看起來還是十分簡約低調,這也符合互聯(lián)網(wǎng)品牌的風格。

    向上抽拉包裝盒便能看到華為Sound智能音箱,華為Sound被一層防塵袋包裹著。沒錯,華為Sound X身上的織物防塵袋已經(jīng)不見了。

    拿走音箱,底部便是配件盒。整個配件盒正面做了一點鏤空設計,看起來像一個笑臉,比較有喜感。

    華為Sound的配件還是比較豐富,一個大體格的電源適配器、一份紙質說明書、一份三包憑證和一張防靜電擦拭布。

    電源適配器造型方正,配色上與音箱保持一致,同為白色。電源適配器的具體型號為HW-240271C00,輸出規(guī)格為24V/2.71A,額定輸出功率為65w,也就是說這款電源適配器與華為Sound X完全一致。

    電源線長度約1.5m,線材較粗且彈性適中,日常使用絕對夠用;電源線末端是6.3mm的圓形DC接頭。

    華為Sound智能音箱本體直接延續(xù)了Sound X的設計,圓柱體通身沒有一處棱角,再加上白金配色,看起來更像一座圓柱狀的白玉石墩,時尚而沉穩(wěn)。我這次之所以選擇白色,是因為白色在與其它家居用品搭配時,不喧賓奪主,卻又能起到點綴,和周圍環(huán)境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給人以美觀大方的感覺。尺寸方面,直徑為147mm,高為186.7mm,相比Sound X的165x 203mm要小上一圈,重量為2.2Kg。

    在結構上,華為Sound同樣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分采用了鋼琴烤漆工藝,光亮質感,弧面流暢,下半部分則采用包覆式高光纖維網(wǎng)布設計,聲音傳導更加自由、通透,同時能起到防塵、防潑濺的功效。

    除了經(jīng)典式的圓潤外觀設計,華為Sound還有一個標志性的設計,那邊是左右對稱設計的開口,裸露的兩個對稱開放式低音單元。白金版本還特地將低音單元涂抹成金色,再配合同心圓處理工藝,即使是放到現(xiàn)在來看依舊很硬核。

    整個交互區(qū)域被布局在音響頂部,中間是圓形觸控面板,面板區(qū)域含有音量加減、靜音和菜單四顆按鍵,同時整個觸控板表面做了絲印工藝,能大幅度的減少指紋,除了按鍵自身帶有背光外,外圍還有一圈彩色氛圍燈。彩色氛圍燈的加入不僅能為冰冷的機器增加一絲靈活感覺,同時也給交互帶來了視覺反饋。

    觸控區(qū)域往外便是一圈金色金屬柵格,毫無疑問,這里便隱藏有6個收音麥克。

    細節(jié)方面,靠近頂部位置同樣有一個類似NFC標識。

    鋼琴烤漆工藝與高光纖維網(wǎng)布結合處正面有“HUAWEI”字樣,背面對應位置則有“DEVIALET”字樣。

    在靠近底部背面加入了一處AUX IN插口,可以通過 3.5mm 線材連接播放設備,不用時用硅膠墊堵住,能夠起到防塵作用,使用時只需要拉下硅膠墊即可。

    音響底部有一圈硅膠墊,DC電源接口位于底部的正中央,底座上預留有走線的線槽。

    可以看到,華為Sound與Sound X在外觀上相差無幾,除了整體尺寸要小一些,也就是靠近底部增加了一個AUX IN插口。之所以外觀上沒有變化,個人認為是因為Sound X不論是造型還是顏值均走在時代潮流前面,別說放在當下不過時,即使再戰(zhàn)5年也還是“小鮮肉”型。

    聲學配置:帝瓦雷四喇叭聲學結構

    不管是從音箱角度還是與帝瓦雷聯(lián)合打造角度,都逃不過聲學配置,下面就來重點說說華為Sound 的聲學配置。

    在硬件方面,華為Sound采用帝瓦雷四喇叭聲學結構設計,由1個4英寸低音喇叭 +3個全頻喇叭單元組成,再加上2個 PUSH-PUSH 對稱式的被動單元(無源輻射器)。具體參數(shù)為一枚40W向下低音喇叭和3枚5W全頻喇叭,從X射線圖上可以清楚的看到。

    從官方描述來看,一枚40W向下低音喇叭能夠實現(xiàn)最大90dB的聲壓級,振幅最高可達10mm,在15平米的房間內只需要60%的音量就可以讓我們感受到低頻狀態(tài)下的拳拳到肉。而全部喇叭可實現(xiàn)55Hz ~ 40 KHz 之間的頻響。

    其它配置方面,搭載了四核1.5GHz處理器(MediaTek MT8518),內置512MB運存和8GB存儲空間。

    軟件算法上,華為Sound還采用了帝瓦雷專利信號處理技術升級版SAM2.0。而 SAM2.0 技術則是目前業(yè)界唯一可以同時控制低音喇叭 + 被動單元精準位移的專利信號處理技術,它通過對低音喇叭,被動單元進行建模,進而控制低音喇叭,控制音腔內空氣震動的狀態(tài),進而精確控制被動單元的振膜位移;在調教風格上自然也是瓦雷調教。

    有一點最容易被大家忽略,其實華為Sound的藍牙音頻編碼從之前的 SBC/AAC 標清傳輸升級到 LDAC 高清傳輸,可以通過藍牙傳輸串流 96KHz/24bit 的高解析音樂,速度最高可達 990kbps。要知道LDAC曾經(jīng)可是SONY的獨占技術),可傳輸約3倍于普通藍牙的數(shù)據(jù)。

    音質體驗:組立體聲,減配不減量

    作為一款高端智能音箱,本應該用專業(yè)設備收聲展示下華為Sound的實際音質,但奈何我手上也沒有這樣的專業(yè)設備,頂多也就是一個手機收音,再加上音質本身就是一個主觀感受,所以我這里只簡單的說下我個人對華為Sound音質的觀點。同時如果大家對華為Sound感興趣的話,也非常不建議大家只看網(wǎng)上評測,即使是視頻評測也沒有太多借鑒作用,還是去線下店實際聽下才是最靠譜的(最好找個人少比較安靜的店或者時段去)。

    為了獲得更好的體驗,我直接將兩只華為Sound組成立體聲,以下感受是在立體聲下的真實體驗,僅供大家參考。

    試聽時我最先選擇的便是一首能夠考驗華為Sound低頻表現(xiàn)的《鼓詩》,樂曲剛剛響起的鼓聲會讓你瞬間睡意全無,精神抖擻,鼓聲的震動感和寬厚感就如同巨浪一樣向你拍來,催動著你的聽覺神經(jīng);到了中段大鼓、中鼓等間雜交錯時,中低頻的優(yōu)勢也能得到體現(xiàn),聲音錯落有致,表現(xiàn)得很有張力。一整首《鼓詩》下來,會讓你產生仿佛置身舞臺一般,空間感很強,能夠充分感受到鼓聲的澎湃與恢弘,當然這里面也有立體聲的功勞。

    當然,為了照顧更多人的感受,華為Sound的APP端還能對重低音進行一定幅度的調整,目前可以進行正負6dB調整,喜歡重低音的小伙伴可以進行加強,不喜歡的則可以進行減弱處理。其實除了重低音調節(jié)外,華為還為Sound提供了三種音效,分別是HiFi現(xiàn)場、極致人聲和帝瓦雷親聽模式,大家可以根據(jù)個人喜好進行選擇。

    前文有提到華為Sound的人聲會更純一些,所以也特地找了一些《渡口》、《ONE I LOVE》、《恰是你的溫柔》等曲目來試聽。能夠感受到人聲部分中正有力、辨識度高,在細節(jié)還原上即使是歌手歌唱時換氣聲也能被捕捉到;當聽到一些清唱環(huán)節(jié)時,歌手咬詞時的唇音顯得十分細膩,看得出華為Sound的解析力還是非常ok。不管是中頻還是高頻,華為Sound都有著不錯的表現(xiàn),個人感覺平時用來聽流行歌曲以及經(jīng)典曲目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整體而言,華為Sound的音質表現(xiàn)還是蠻出色的,不管中三頻表現(xiàn)還是解析力方面,以及雙機組建的立體聲都會讓我們感受到華為對于音質的重視,也對得起這個價格。

    體驗:智能音箱有的都有

    在定位上,華為Sound終歸還是一款智能音箱,所以在功能上和前者的華為AI音響、華為Sound X幾乎保持一致,聽歌自然不用說了,在曲庫方面依舊是和國內大牌音樂播放器之一的酷狗合作,酷狗擁有2000萬+ 曲庫和20萬+Hi-Res 高解析度歌曲,所以不用擔心曲庫量。

    在拾音方面,華為Sound延續(xù)了以前的6 MIC設計,拾音半徑可達5米,只不過這次將6顆拾音MIC隱藏在頂部的凹槽里,外觀上更加的簡約。實際體驗不管是在距離較遠還是音響自身在大音量播放時,一句“小藝小藝”都能夠實時喚醒音響,喚醒率達到了98%以上。

    與其它AI音箱一樣,華為AI音箱也具備很多的小技能,其中部分是華為官方提供,但更多的是第三方開發(fā)者提供的功能,技能可分為5大類,例如兒童類、工具類、生活類、娛樂類和知識類,豐富的技能基本能夠滿足我們的需求。

    華為AI音響其實還是華為布局智能家居語音控制的入口,基于華為開發(fā)的智能家居互聯(lián)平臺"HiLink",華為AI智能音箱可讓接入該平臺的電子設備之間以"官方語言"溝通,實現(xiàn)充分的信息傳遞和共享。目前華為HiLink智能家居開放互聯(lián)平臺已牽手的智選品牌超過150個,涉及智能終端產品400余款,支持語音控制的智能家居設備涵蓋家庭場景的方方面面,可以實現(xiàn)智能家居全靠“嘴”。

    例如我家里目前聯(lián)網(wǎng)的就有華為路由器A2,就可以語音Sound去操控路由重啟、設置信號強度、優(yōu)化路由等多種功能,關于智能音箱體驗方面相信不需要我再花過多的詞匯去描述,大家都已經(jīng)相當熟悉。

    立體聲:傻瓜式一鍵操作

    由于華為Sound自身支持組立體聲,所以整個組建過程變得十分的簡單,只需要將兩臺華為Sound接入同一WiFi信號,然后在華為“AI音響”APP中即可進行相關設置。

    組建過程完全自動化,但也給用戶釋放了一些選擇權,例如可以在立體聲設置項當中調整音響的左右位置以及語音交互時的應答音響。

    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華為Sound僅支持5G網(wǎng)絡信號下才可以播放Hi-Res品質的音樂,主要是因為2.4G信號下的吞吐量不足,所以要想體驗高音質立體聲,那么5G路由必須是標配,等著入手的小伙伴這一點需要額外注意。

    音畫同步:延時低于100ms

    根據(jù)國際電信聯(lián)盟標準規(guī)定,無線同步播放時延小于100ms時,人體對聲音和畫面的同步節(jié)奏無感知,該標準也擴展到互聯(lián)網(wǎng)直播領域如視頻App網(wǎng)站等,通常只有有線音箱或萬元以上專業(yè)級無線立體聲音箱能做到這樣的體驗。

    但值得開心的是華為Sound作為千元智能音箱也實現(xiàn)了,并且還是組立體聲之后實現(xiàn)的,為讓大家親身感受到音畫同步,我通過藍牙將電視與音箱連接,將華為Sound作為電視的外放音箱,然后用電視觀看電影,從實際體驗來看,確實感受不到明顯延時,看來一年的時間,華為工程師真的把立體聲延時這個業(yè)界難題死磕下來了。

    當然音畫同步功能也存在“挑設備”的情況,根據(jù)我個人經(jīng)驗推測,華為工程師應該著重是對市面上三年以新機進行了匹配測試,如果有老機器可能還是會存在一定的延時,當然遇到這樣的設備也可以將具體電視型號提交給華為工程師進行適配。

    DLNA:千呼萬喚始出來

    還記得去年在華為Sound X身上網(wǎng)友就一直請求華為能支持DLNA功能,讓手機里的網(wǎng)易云音樂,QQ音樂,酷狗音樂等主流音樂APP能夠在華為Sound X身上使用?,F(xiàn)在華為Sound已發(fā)布便直接開放了這一功能,讓華為Sound的適用性更加廣泛,體驗也更加親民。

    經(jīng)典功能延續(xù):碰一碰+手勢

    在華為Sound X身上備受好評的碰一碰與手勢功能在華為Sound身上自然得到了延續(xù),手勢特指的正是“一蓋靜音”,在任何狀態(tài)下只要用手掌蓋一下音響頂部(原理是手掌同時遮擋任意三顆頂部按鍵),即可進入靜音模式,同樣操作再來一次即可取消靜音模式。

    這個功能之所以被大家喜歡,其實就像iPhone身上的物理音量開關按鍵一樣。在特殊情況下,按鍵的效率要遠高于語音,而手勢操作的效率則又要高于按鍵,可能描述都很蒼白,只有當自己真正遇到家里來客人或者有突發(fā)事件需要禁音時才能感受到“一蓋靜音”的魔力。

    碰一碰功能自然是通過音箱頂部的NFC直接實現(xiàn)手機與音箱藍牙連接,正常連接后再次碰一碰就能將手機上播放的音樂直接傳給音箱,讓連接便的異常簡單。正如前文所說,華為Sound藍牙音頻編碼已經(jīng)支持LDAC高清傳輸。

    如果說你手上有EMUI11.0華為系手機,除了將手機音樂傳給華為Sound之外,還能通過碰一碰將音箱正在播放的音樂歌詞在手機上以彈窗的形式查看。

    總結:傾聽用戶心聲,盡力滿足用戶需求

    單從聲學配置來說,相比Sound X,華為Sound確實有所減配,但整體音質表現(xiàn)依舊相當出色,甚至與華為Sound X也有一戰(zhàn)之力。如果再結合華為Sound的售價,只能說“真香”。當然,肯定有不少人會把華為Sound音質與傳統(tǒng)音響進行對比,這里我只能說華為Sound 是一款智能音箱,非要加個定語的話也只能說是一款國內在售的音質第二好的智能音箱,對于將其與傳統(tǒng)音響對比本身就不是很公平,不信你找出一款比它更好音質的智能音箱來。如果強行對比的話,我能說低頻絕不會輸。

    除了音質上表現(xiàn)優(yōu)異,華為Sound還是一款“傾聽用戶心聲,盡力滿足用戶需求”的一款產品,例如用戶想要的DLNA、藍牙高清傳輸協(xié)議、音畫同步等功能均已實現(xiàn),做到了魚與熊掌兼得。

    999買帝瓦雷,兩只華為Sound評測:開放DLNA+音畫同步+立體聲   
    廣告聲明:文中若存在對外跳轉的鏈接(涵蓋商品鏈接、超鏈接、二維碼等各類形式),其目的在于為您呈上更多與內容相關的產品信息,助您迅速甄別。但我們不對其做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煩請您謹慎參考,依據(jù)自身的需求與判斷來做出決策。

    17
    LV17爐火純青
    0 爆料
    195 原創(chuàng)
    0 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灵寿县| 营口市| 沿河| 前郭尔| 罗田县| 广汉市| 牙克石市| 泸定县| 广汉市| 秦皇岛市| 留坝县| 淄博市| 工布江达县| 昌黎县| 东明县| 祁连县| 互助| 绥棱县| 海伦市| 绍兴市| 巴彦淖尔市| 体育| 贺州市| 噶尔县| 嫩江县| 卓资县| 明星| 绥江县| 竹溪县| 梁山县| 永吉县| 甘德县| 当阳市| 西林县| 白城市| 安西县| 乌苏市| 纳雍县| 克东县| 怀远县| 茶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