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jié)我去了重慶,下了車就是雨,一連4天,重慶人說重慶是一個網(wǎng)紅城市,我承認。而那幾天的朋友圈讓我一次又一次回來長沙,后知后覺,其實我離開的城市,已經(jīng)成為了新一代網(wǎng)紅。
雖然不同的圈子對打卡有不同的看法,你可以不喜歡不支持,但它就在那里不生不滅。喜歡打卡的男女多半會去看周末的橘洲煙火,排茶顏悅色的隊跟奶茶合影,幸好茶顏悅色在鬧市區(qū)隔20米就有一個,不幸的是每個都排隊!
有隊排還好,不行還可以換一個排,超級文和友就不一定了,國慶排到了3000多號,so what?排到天昏地暗也要進超級文和友拍照發(fā)朋友圈。
有一天,我們也許不再追逐網(wǎng)紅,就像老話說花無千日紅,長江后浪推前浪。但長沙從來不以網(wǎng)紅炫耀,哪怕有個網(wǎng)紅地已經(jīng)流行了一千年。
這就是岳麓山,在湘江河畔,論資排輩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
岳麓山腳下是沒有圍墻校門的湖南大學,曾經(jīng)的四大書院之一的岳麓書院也被視為湖大的前身,因此湖大號稱千年學府。當然,你可以不來打卡,如果你不想感覺更像敬仰先賢又不適個性的此間少年。
岳麓書院是千百年文字時代讀書人心中的圣地,書院地處岳麓山中,原本靜謐。書院的院長被尊稱為山長,因為書院多建于山中。岳麓書院的歷任山長都強調(diào)教學相長,學生以自主學習、自我體悟為主,體察萬物,增加德性。
1167年張栻接待了專程來訪的朱熹,二人圍繞著幾個重大理論問題在書院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史稱“朱張會講”,又叫“潭州嘉會”,歷時兩月,聽者甚眾,盛況空前,開創(chuàng)了岳麓書院自由講學、互相辯難的風氣,成為理學史上的重要事件。
在岳麓山腰青楓峽谷中,建有一座愛晚亭,以杜牧《山行》中“停車坐愛楓林晚”為命名,亭子周圍,或者說整座岳麓山上都生長著一人抱不住的楓樹,以及其他落葉樹,每到初冬,紅葉不期而至,風吹葉動,落英繽紛。
毛澤東曾在橘子洲看西眺岳麓時吟出“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詩句。
從杜牧算起,這個網(wǎng)紅打卡地又何止千年?中國有十大紅葉觀賞勝地,一半是地理環(huán)境取勝,而岳麓山是為數(shù)不多的人文勝境。
其實所謂紅葉,并不見得全都是紅的,這個季節(jié)的岳麓山上,有很多不同顏色的樹葉,紅的、橙的、還有黃的?;鸺t的葉子很招人喜歡,而金黃的銀杏也是網(wǎng)紅。
山頂?shù)脑坡磳m,就以銀杏紅遍全山,很多人知道云麓宮,是聽說飛來鐘、飛來石,長沙人愛上云麓宮是從一棵銀杏樹開始的。
這棵樹據(jù)說有700余年,施施然地立在通往云麓宮的石階旁邊,盡頭便是云麓宮的觀景臺。樹的胸徑估計1米以上,每到寒流過后,金黃的銀杏葉層層疊疊鋪滿云麓宮的屋檐、臺階和前坪,這幾年無數(shù)人穿著漢服前來助興。
云麓宮位于岳麓峰頂,系道家第二十三洞天,真虛福地。公元1478年,明朝吉簡王就藩長沙時始建此宮。
云麓宮面向東方,視野極好,是河西最美的夜景觀賞點之一。江上碎影點點,沿江岸線由遠及近數(shù)過去,可以依次看到一眾高樓,以及河東的熙熙攘攘。
遠離車道和游道,我們也可以從小徑上山,偷空從綠樹之中望向長沙城,一城、一水,一山,一洲,這就是官宣中的山水洲城。
云麓宮并不是真正山頂,過去的山頂我不知,現(xiàn)在的山頂很時尚。走過山中大盜小徑,數(shù)過不知道多少棵參天大樹,越過愛晚亭,拜過麓山寺,悟道云麓宮的打卡者,恐怕得去到真正的麓山之巔,打卡300.8,才算整齊。
每個來長沙的都想打卡每周一次的煙花盛宴,于是擠到已經(jīng)嚴重超載的河東江邊,有沒有想過換個視角,從岳麓山方向看橘洲的煙火。
長沙自古以來西文東市,湘江西畔,麓山上下,是學子流連之地;湘江東岸,世間煙火,粉墨登場,市井味道濃重。站在岳麓山下看煙花,有點隔岸關火的趣味,地上的高樓,空中的花火,有著不一樣的感覺。
如果你來,我們約在岳麓書院下見面吧!如果有時間,可以徜徉在千年學府湖南大學里,看看桃子湖,聽一聽天馬山漢墓里藏著一噸黃金的野史。
對于這個城市成了新網(wǎng)紅一事,對生活在這里多年的我們來說,其實不算什么熱鬧,人文的網(wǎng)紅景點是給外地人的,茶顏的隊也充斥著外地口音,我們最愛的還是小巷里樓底下的原湯肉絲粉蓋個煎蛋。
但岳麓山實至名歸,是千年的網(wǎng)紅,楓葉紅了,銀杏葉黃了,還等什么,去打卡吧!